第159章 雲州之變化,假道伐虢計
漢末之開局擁有龍象之力 作者:醉枕忘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中平二年四月末。
雲州州牧府政務大廳內,吳狄與敬翔、朱升、王猛、李泌、田豐、荀攸等文臣,一起翻閱雲州各地傳上來的人口安置、城池修繕、道路修建、荒地開墾、農作物耕種、物品交易等邸報。
此時,吳狄手中拿到的是各郡匯總的春耕夏種文書。
名義上的雲州六郡,分別是雁門、定襄、雲中、五原、朔方以及廣衍郡。
雁門郡下轄的十四縣,已開荒出來的土地,全都種上農作物。各縣的耕種率達到了百分之九十以上,其中以廣武、原平、馬邑、陰館、埒縣、樓煩為最。
定襄郡下轄的五縣,雲中郡下轄十一縣,兩郡十六縣,除去雲中郡最北邊的武泉、北輿兩縣的人口較少,耕種率低外,其餘十四的耕種率都及格了。
這兩郡十六縣之中,以定襄郡的五縣為最。這裏不但是雲州州府的治所,更是有三十萬屯田軍。
至於五原郡和朔方郡,這本就是收複後的第一年,人口稀少,且雲州的基層官員配備不齊全,所以是雲州諸郡中耕種率最低下的。
目前的廣衍郡太守為太原王氏的王顏擔任,且王顏一直在並州州牧府任職。所以雲州出於某些考慮,並未去經營此地,隻是將其當做與並州、羗人的緩衝之地。
而吳狄從係統中獲得的三十萬石沁黃2號稻種,主要種植在雁門郡、定襄郡、雲中郡這三郡之中。
閱覽完匯總信息後,吳狄對朔方、五原兩郡的情況不是很滿意。
放下春耕夏種的匯總文書後,吳狄拿起各郡人口匯總冊子。
冊子的第一頁便是雁門、定襄、雲中、五原、朔方五郡於月初匯報上來的人口總數,一百二十九萬三千六百五十餘人,共有二十二萬餘戶。
看到這一組數據,吳狄將其與自己剛接手雲州時對比了一下。五郡的人口從最初的三十二萬左右,到如今的一百二十九萬,簡直就是在光速增長。
這其中不乏吳狄通過人口招募令招募而來,更多的是遷移而來的黃巾之人,也有不少自發從各自逃難而來,在此地安家落戶的人。
雁門郡五十萬人,七萬餘戶;定襄郡四十萬人,八萬餘戶;雲中郡三十萬人,五萬餘戶;五原郡五萬人,九千餘戶;朔方郡四萬人,九千餘戶。
合上冊子,吳狄想著,還是缺人啊,得想辦法搞來更多人口。
此時的鎮北軍,八衛加上治安軍、錦衣衛,共有兵十二萬人。若非有係統中的存糧抵著,加上沈萬三源源不斷的購買供應,怕是已經崩潰。
吳狄慶幸的是,雲州這兩年實行的政策,民眾都十分的擁護。目前各家各戶除了隻上繳一次秋糧作為稅收外,不用再交其餘的課捐雜稅。且稅收也隻收每戶秋糧產量的五成,其餘一概歸農戶自己。
雲州的變化,具體體現在其軍隊上的強大,讓邊關無胡人劫掠;各郡之間的官道逐漸修通夯實,極大的縮短往來的時間;雁門書院的完善,秋季開始招收學生。
雁門書院,不僅將是雲州人才培養的搖籃,更是雲州軍民之家的希望之所在。
要說雲州最大的變化,當是這裏的人口日漸增多,人氣兒日益旺起來了。
吳狄起身,在身後的輿圖上研究了起來。
原並州地貌獨特,東有太行山,西有呂梁山,均呈南北走向。外有黃河蜿蜒環抱三晉之地。兩山之間分布著大小不一的盆地,彼此獨立,不相連接,但都是絕佳的耕種之所。
現今雲州轄區內有三大平原區域,其一臨近太原的盆地,後世稱為忻定盆地;其二平城至馬邑一帶的盆地,後世名為大同盆地;其三河套地區的盆地,後世稱作前套盆地。
如今的雲州,真正利用起來的,也僅有前兩個盆地。至於前套盆地,屬於廣衍郡,雲州暫時未開發。
吳狄凝視輿圖,驀然指向河套之地,對王猛、朱升、敬翔、荀攸、田豐等人言道:“景略、允升、子振,廣衍郡必須得加以開發利用,絕不能繼續閑置。”
聞得吳狄此言,眾人紛紛放下手中賬冊,聚攏至輿圖四周。
此時,王猛邊看輿圖,邊將河套之地及廣衍郡的狀況作了一番介紹。
當下的河套之地,除了歸降的南匈奴,尚有少數漢人。這些漢人多是此前嶽飛所解救的奴隸,另有小部分乃是上郡、西河之地的匪徒,因前刺史丁原的清剿,逃至廣衍郡躲避。
廣衍郡的太守是太原王氏的王衍,至今未曾到過廣衍郡。如今的廣衍郡治所,都被其設在了太原郡祁縣。
王猛在說到王顏時,語氣之中略含失望。
經王猛這一詳細的介紹,吳狄將自己所想告訴了幾人。
“廣衍郡轄美稷、廣衍、平定、河曲、神木、圜陰、圜陽、膚施、龜茲、白土、楨林十一縣。我欲使郭子儀代領廣衍太守,率右威衛屯駐楨林,遷屯田軍於美稷城,於河套之地屯田。諸位以為如何?”
聽到吳狄之言,眾人紛紛思索起吳狄的用意來。
他們一致認為,吳狄這是借治理廣衍郡,來試探並州牧張懿的態度,也就是在試探洛陽皇宮中那位的態度。
接著,眾人便針對如何掌握並州,開始商討、謀劃起來。
片刻之後,王猛將自己的想法表達了出來。就是支持吳狄讓郭子儀進駐廣衍的決定,但不同意讓郭子儀代理太守一職。
不同意的理由就是既然雲州實行軍政分離,就當挑選一位能安頓發展民生的文官做廣衍太守。郭子儀駐軍廣衍郡,僅負責震懾後麵歸降的南匈奴,還有西邊的羌胡等方麵的軍事行動。
對於如何取並州,王猛之意是在天下未有大變之前,一切事情當暗中進行。若吳狄決定了要拿下並州,王猛表示願親赴太原王氏祖地,說服王氏前來歸附。
繼王猛之後,田豐、朱升、範蠡、荀攸幾人也相繼表示支持吳狄的決定。正式派兵進駐廣衍郡,並將接收的難民優先安置在河套之地,派人著手廣衍郡的治理。待時機成熟,拿下並州。
最後,敬翔還向吳狄建議,暗中將上郡、西河郡掌控起來。待到時機成熟,三路並進,一舉拿下太原、上黨、河東三地。如此便將三晉之地完全納入雲州治下,雲州的實力也將得到質的飛躍。
隻要將並州全境拿下,屆時不管是南下兩京,西進涼州,還是東進幽冀,都將在吳狄的一念之間。
待眾人都各抒己見後,吳狄決定讓王顏繼續為名義上的廣衍太守。而郭子儀率軍進駐廣衍之後,雖無太守之名,卻行太守之職責。
確定了廣衍郡的治理事情後,吳狄讓敬翔派遣錦衣衛在並州各地查探情報,挑起晉陽世家豪強與張懿的矛盾。
他打算在劉宏歸天時,以率軍前往洛陽為由,行那假道伐虢之計。
雲州州牧府政務大廳內,吳狄與敬翔、朱升、王猛、李泌、田豐、荀攸等文臣,一起翻閱雲州各地傳上來的人口安置、城池修繕、道路修建、荒地開墾、農作物耕種、物品交易等邸報。
此時,吳狄手中拿到的是各郡匯總的春耕夏種文書。
名義上的雲州六郡,分別是雁門、定襄、雲中、五原、朔方以及廣衍郡。
雁門郡下轄的十四縣,已開荒出來的土地,全都種上農作物。各縣的耕種率達到了百分之九十以上,其中以廣武、原平、馬邑、陰館、埒縣、樓煩為最。
定襄郡下轄的五縣,雲中郡下轄十一縣,兩郡十六縣,除去雲中郡最北邊的武泉、北輿兩縣的人口較少,耕種率低外,其餘十四的耕種率都及格了。
這兩郡十六縣之中,以定襄郡的五縣為最。這裏不但是雲州州府的治所,更是有三十萬屯田軍。
至於五原郡和朔方郡,這本就是收複後的第一年,人口稀少,且雲州的基層官員配備不齊全,所以是雲州諸郡中耕種率最低下的。
目前的廣衍郡太守為太原王氏的王顏擔任,且王顏一直在並州州牧府任職。所以雲州出於某些考慮,並未去經營此地,隻是將其當做與並州、羗人的緩衝之地。
而吳狄從係統中獲得的三十萬石沁黃2號稻種,主要種植在雁門郡、定襄郡、雲中郡這三郡之中。
閱覽完匯總信息後,吳狄對朔方、五原兩郡的情況不是很滿意。
放下春耕夏種的匯總文書後,吳狄拿起各郡人口匯總冊子。
冊子的第一頁便是雁門、定襄、雲中、五原、朔方五郡於月初匯報上來的人口總數,一百二十九萬三千六百五十餘人,共有二十二萬餘戶。
看到這一組數據,吳狄將其與自己剛接手雲州時對比了一下。五郡的人口從最初的三十二萬左右,到如今的一百二十九萬,簡直就是在光速增長。
這其中不乏吳狄通過人口招募令招募而來,更多的是遷移而來的黃巾之人,也有不少自發從各自逃難而來,在此地安家落戶的人。
雁門郡五十萬人,七萬餘戶;定襄郡四十萬人,八萬餘戶;雲中郡三十萬人,五萬餘戶;五原郡五萬人,九千餘戶;朔方郡四萬人,九千餘戶。
合上冊子,吳狄想著,還是缺人啊,得想辦法搞來更多人口。
此時的鎮北軍,八衛加上治安軍、錦衣衛,共有兵十二萬人。若非有係統中的存糧抵著,加上沈萬三源源不斷的購買供應,怕是已經崩潰。
吳狄慶幸的是,雲州這兩年實行的政策,民眾都十分的擁護。目前各家各戶除了隻上繳一次秋糧作為稅收外,不用再交其餘的課捐雜稅。且稅收也隻收每戶秋糧產量的五成,其餘一概歸農戶自己。
雲州的變化,具體體現在其軍隊上的強大,讓邊關無胡人劫掠;各郡之間的官道逐漸修通夯實,極大的縮短往來的時間;雁門書院的完善,秋季開始招收學生。
雁門書院,不僅將是雲州人才培養的搖籃,更是雲州軍民之家的希望之所在。
要說雲州最大的變化,當是這裏的人口日漸增多,人氣兒日益旺起來了。
吳狄起身,在身後的輿圖上研究了起來。
原並州地貌獨特,東有太行山,西有呂梁山,均呈南北走向。外有黃河蜿蜒環抱三晉之地。兩山之間分布著大小不一的盆地,彼此獨立,不相連接,但都是絕佳的耕種之所。
現今雲州轄區內有三大平原區域,其一臨近太原的盆地,後世稱為忻定盆地;其二平城至馬邑一帶的盆地,後世名為大同盆地;其三河套地區的盆地,後世稱作前套盆地。
如今的雲州,真正利用起來的,也僅有前兩個盆地。至於前套盆地,屬於廣衍郡,雲州暫時未開發。
吳狄凝視輿圖,驀然指向河套之地,對王猛、朱升、敬翔、荀攸、田豐等人言道:“景略、允升、子振,廣衍郡必須得加以開發利用,絕不能繼續閑置。”
聞得吳狄此言,眾人紛紛放下手中賬冊,聚攏至輿圖四周。
此時,王猛邊看輿圖,邊將河套之地及廣衍郡的狀況作了一番介紹。
當下的河套之地,除了歸降的南匈奴,尚有少數漢人。這些漢人多是此前嶽飛所解救的奴隸,另有小部分乃是上郡、西河之地的匪徒,因前刺史丁原的清剿,逃至廣衍郡躲避。
廣衍郡的太守是太原王氏的王衍,至今未曾到過廣衍郡。如今的廣衍郡治所,都被其設在了太原郡祁縣。
王猛在說到王顏時,語氣之中略含失望。
經王猛這一詳細的介紹,吳狄將自己所想告訴了幾人。
“廣衍郡轄美稷、廣衍、平定、河曲、神木、圜陰、圜陽、膚施、龜茲、白土、楨林十一縣。我欲使郭子儀代領廣衍太守,率右威衛屯駐楨林,遷屯田軍於美稷城,於河套之地屯田。諸位以為如何?”
聽到吳狄之言,眾人紛紛思索起吳狄的用意來。
他們一致認為,吳狄這是借治理廣衍郡,來試探並州牧張懿的態度,也就是在試探洛陽皇宮中那位的態度。
接著,眾人便針對如何掌握並州,開始商討、謀劃起來。
片刻之後,王猛將自己的想法表達了出來。就是支持吳狄讓郭子儀進駐廣衍的決定,但不同意讓郭子儀代理太守一職。
不同意的理由就是既然雲州實行軍政分離,就當挑選一位能安頓發展民生的文官做廣衍太守。郭子儀駐軍廣衍郡,僅負責震懾後麵歸降的南匈奴,還有西邊的羌胡等方麵的軍事行動。
對於如何取並州,王猛之意是在天下未有大變之前,一切事情當暗中進行。若吳狄決定了要拿下並州,王猛表示願親赴太原王氏祖地,說服王氏前來歸附。
繼王猛之後,田豐、朱升、範蠡、荀攸幾人也相繼表示支持吳狄的決定。正式派兵進駐廣衍郡,並將接收的難民優先安置在河套之地,派人著手廣衍郡的治理。待時機成熟,拿下並州。
最後,敬翔還向吳狄建議,暗中將上郡、西河郡掌控起來。待到時機成熟,三路並進,一舉拿下太原、上黨、河東三地。如此便將三晉之地完全納入雲州治下,雲州的實力也將得到質的飛躍。
隻要將並州全境拿下,屆時不管是南下兩京,西進涼州,還是東進幽冀,都將在吳狄的一念之間。
待眾人都各抒己見後,吳狄決定讓王顏繼續為名義上的廣衍太守。而郭子儀率軍進駐廣衍之後,雖無太守之名,卻行太守之職責。
確定了廣衍郡的治理事情後,吳狄讓敬翔派遣錦衣衛在並州各地查探情報,挑起晉陽世家豪強與張懿的矛盾。
他打算在劉宏歸天時,以率軍前往洛陽為由,行那假道伐虢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