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千古一帝,汾陽王郭子儀
漢末之開局擁有龍象之力 作者:醉枕忘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在醉春樓的人安排馬車,喝高了的五人全都被送到驛館和自己家中。
吳狄在武仇的攙扶下,搖搖晃晃的進入到房間,瞬間便醒了。
吩咐武仇下去休息後,吳狄便拿起紙筆,一邊瀏覽係統中新消息,一邊記錄其中重要的內容。
“叮,檢測到黃巾之亂平息,鑒於主公在剿滅黃巾之戰中扮演者重要角色,觸發係列成就獎勵。具體獎勵如下:
‘收降納叛’禮包1個,
‘以少勝多’禮包1個,
‘常勝將軍’禮包1個,
‘黃巾克星’禮包1個,
‘名震天下’禮包1個,
‘仁義無雙’禮包1個,
‘平步青雲’禮包1個,7個成就禮包發放完畢。”
“叮,檢測到黃巾三巨頭之首的‘天公將軍’張角死亡,係統漏洞已修補並更新完成。更新情況如下:
[1]:為主公開啟了夏、商、周三個時期的人傑招募權限。
[2]:平衡機製完善,具體有如下兩種。
第一種:無論是消滅勢力導致的的平衡,還是斬殺單屬性數值在96及以上的敵對人物產生的平衡。
隻要其屬性中任意一項數值在96及以上時,均能攜帶1到3人出世。
被攜帶出來的人不可查看信息,可被任何勢力招攬。
第二種:無論是通過何種招募方式招募人才,隻要招募到超一流及以上級別人才時,就會觸發平衡,且平衡人數為1到3人。
此方式平衡出來的人才,其信息可查看。但人才不會植入到主公陣營,會隨即植入到其他勢力之中。”
“叮,檢測到黃巾起義發起人張角、張寶死亡,張梁自宮,其餘黃巾中人或遁入山林蟄伏、或洗白上岸,基本達成黃巾勢力消滅。
主公獲得無限製招募令2枚、軍隊招募令2枚、人口招募令2枚。平衡出1人:嬴政。”
【姓名:嬴政】
【年齡:30歲】
【身份:植入為始皇後裔,公子扶蘇一脈。因躲避胡亥的追殺,逃至西域。經過發展延續,成為烏孫國貴族,現嬴政為烏孫國相大祿。】
【四維:武力93、智力103、政治105、統禦100。】
【神兵:軲轆劍】
【出處:秦朝】
【簡介:秦始皇嬴政,嬴姓,趙氏,名政,也有祖龍 、呂政 等別稱。
中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改革家,中國曆史上第一個專製主義中央集權國家——秦朝的建立者,中國第一位稱皇帝的君主。
嬴政十三歲時即王位,蟄伏九年,鏟除嫪毐與呂不韋後開始獨攬大政。
秦王政十七年至秦王政二十六年,在嬴政的掌舵之下,秦國先後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完成統一中國大業,建立秦朝,並自稱“始皇帝”。
秦始皇稱帝後,在中央實行三公九卿製。
在地方上廢除分封製,代以郡縣製。
同時統一貨幣、度量衡。推行“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及典章法製。
對外,派遣蒙恬、任囂、趙佗等人將領北擊匈奴,南征百越,修築萬裏長城。
在興修水利上,修築靈渠,溝通長江和珠江水係。
秦始皇到了晚年,他在位期間進行多項大型工程,包括但不限於修築長城、阿房宮、驪山陵等。
秦始皇三十七年,嬴政東巡途中駕崩於邢台沙丘。
秦始皇奠定了中國政治史上兩千餘年之專製政治格局,曾被明代思想家李贄譽為“千古一帝”。】
“叮,檢測到嬴政攜帶3人出世:贏扶蘇、李斯、蒙恬。”
千古一帝的秦始皇嬴政成為了烏孫過的相大祿,以其睥睨天下的雄心、強大的政治手腕,想必要不了多久,烏孫國便要改姓了。
至於其攜帶出來的三人之中,扶蘇一定是在嬴政陣營,至於李斯與蒙恬,還不好確定。
看來,這西域三十六國,將會被始皇帝統一了啊。
甩了甩腦袋,拋開飛揚的思緒,吳狄繼續閱覽係統獎勵信息。
“叮,檢測到主公官職爵位提升,獎勵‘官職升遷’大禮包1個、‘爵位晉升’大禮包1個。主公的魅力值提升1點、政治值提升3點、統禦值提升2點、智力值提升1點。”
“叮,檢測到主公已完成‘雲州人口達到100萬’任務,獲得無限招募令1枚、人口招募令2枚、沁黃2號稻種30萬石。”
若沒有看到這個任務獎勵,吳狄都忘記係統還發布過任務。
雲州的人口已經達到100萬了嗎?
戰爭,果然是獲取人口最快的方式之一。
就拿遷移到雲州的黃巾而言,若是非戰亂時期,能有兩成願意到雲州,算是不錯了。
故土難離,在這個時代,不隻是說說而已。
旋即,吳狄便逐一打開自己獲得的禮包。
“叮,端午禮包已打開,恭喜主公獲得糧草5000石、虎賁兵甲500套、苞穀燒50瓶、明光鎧5件。”
“叮,爵位晉升大禮包已打開,恭喜主公獲得美人招募令1枚、特殊人才招募令1枚、人口招募令3枚、黃金30萬兩。”
“叮,官職晉升大禮包已打開,恭喜主公獲得天級招募令1枚、黃級招募令5枚、軍隊招募令3枚、白銀50萬兩。”
“叮,平步青雲禮包已打開,恭喜主公獲得政治屬性值2點、地級招募令1枚。”
“叮,仁義無雙禮包已打開,恭喜主公獲得辟閭劍、鍾離劍2柄仁義之劍、魅力值增加1點。”
“叮,名震天下禮包已打開,恭喜主公獲得龍象大力丸1枚、龍虎大力丸2枚。”
“叮,黃巾克星禮包已打開,恭喜主公並獲得平亂人物之一:郭子儀。”
【姓名:郭子儀】
【年齡:34歲】
【身份:植入為郭縕族弟,名禮,字子儀。於晉陽之戰後隨郭縕一起投效主公,現為北部軍司馬。】
【四維:武力104、智力99、政治99、統禦103,射術102】
【神兵:丈八蛇矛槍】
【寶馬:獅子花】
【出處:評書《月唐演義》】
【忠誠度:100】
【簡介1:評書《月唐演義》中,郭子儀乃是白虎星臨凡,少時拜五台山鐵頭僧為師,學得一身好拳腳。
自創了汾陽槍法,成為天下第一。
後降服了怪物,得到了坐騎獅子花。製服了巨蟒,得到了一杆丈八蛇矛槍。探地穴,他得到一龍九牛的神力。
曾在武科場上搶桃千斤鏈、鯉魚跳龍門、走馬射金錢、鞭打安祿山、槍挑鐵天柱。
力舉千斤閘、大鬧東平府。勇冠三軍,無人能敵,連青龍星轉世的安祿山也不是他的對手。】
【簡介2:正史中,郭子儀,華州鄭縣,唐代大將、政治家、軍事家,泗州刺史郭敬之之子。
郭子儀武舉出身,一生經曆了武則天、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唐肅宗、唐代宗、唐德宗七朝,度過了六十多年的軍旅生涯。
唐代宗永泰元年,仆固懷恩反叛,引發了吐蕃、迴紇叛亂。郭子儀單騎說服迴紇並與其聯合,大破吐蕃。
唐代宗大曆十四年,被尊為“尚父”,進位太尉、中書令。
唐德宗建中二年,郭子儀因病去世,時年八十五,追贈太師,諡號忠武。配饗唐代宗廟廷,陪葬於建陵。】
再造大唐的郭子儀啊!
就這樣出現在自己麾下了!
古往今來,朝代更迭,輪番上演都是‘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戲碼。
趙匡胤的‘杯酒釋兵權’之謀,算是一個很有溫度的功臣落幕。
相比於範蠡、張良這等智者的功成之後,了事拂衣去,郭子儀這位生前功高震主,死後盡享哀榮的大將更顯對君主、對黎民百姓的負責任。
據係統中的信息介紹,這郭子儀乃是評書與正史的結合體。
如今入手他,絕對的意外之喜!
他的武力,在目前的雲州軍中,穩坐前五席。
其統禦能力,絕對能進入前三甲。
懷著激動的心,握著顫抖的手,繼續打開其他的禮包。
“叮,常勝將軍禮包已打開,恭喜主公常勝將軍人物之一:戚繼光。”
【姓名:戚繼光,字元敬】
【年齡:28歲】
【身份:植入為雁門關之戰的二十八騎之一,名耀,字繼光,又字元敬。原為主公親衛,現為主公麾下中部軍司馬。】
【四維:武力96、智力93、政治87、統禦99,海戰102、精器98。】
【出處:明朝-嘉靖年間】
【忠誠度:100】
【簡介:戚繼光,字元敬、文明、汝謙 ,號南塘、孟諸,鳳陽定遠人。明朝傑出的軍事家、書法家、詩人,民族英雄。
戚繼光自幼家貧力學,博通經史。
嘉靖二十三年,襲父職任登州衛指揮僉事。
嘉靖三十四年,調至浙江禦倭前線,任寧紹台參將。至義烏招募農民和礦徒,組練新軍,配以精良戰船、兵械;又創造攻防兼宜的“鴛鴦陣”戰術,靈活作戰,每戰多捷,世人稱為“戚家軍”。
嘉靖四十年,在台州、仙居、桃渚等處大勝倭寇,九戰皆捷。次年奉調援閩,將福建境內倭寇主力消滅殆盡。因功升署都督僉事。
嘉靖四十二年,再援福建,破倭寇巢穴平海衛,進官都督同知,升福建總兵。
隆慶二年,奉命總理薊州、昌平、遼東、保定四鎮練兵事,在張居正、譚綸支持下長期鎮守北方,抵禦蒙古,保障北疆安全。累功授左都督、少保兼太子太保。
萬曆十年張居正病逝後,戚繼光被調往廣東,數年後被劾罷歸鄉,最終在窮困失意中於萬曆十六年病逝,享年六十一歲。後追賜諡號“武莊”,又改諡“武毅”。】
話說這戚繼光在四十餘年的軍事生涯中,南征北戰,屢戰克捷,立下了不朽的功勳。
但死於窮困失意,著實讓人感到心酸。
戚繼光對於兵器製造和使用可謂登峰造極,運用之妙,存乎一心,曾言:“有精兵而無精器以助之,是謂徒強”。
而在《紀效新書》和《練兵實紀》中,戚繼光對於製器、用器、布陣等諸多問題,都進行了係統的論述,其“精器”思想,為戚家軍的百戰百勝提供了保障,同時也為“重道輕器”的傳統兵法開辟出新的道路。
戚繼光不單單是在軍事、軍陣、精器方麵建樹極高,且在詩詞上也頗負盛名。
最為熟悉的便是他那篇膾炙人口的《韜鈐深處》一詩。
這首詩中的‘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一句,將其輕視利祿、惟以保國安民、海疆和平為願的高風亮節展現的淋漓盡致。
於吳狄而言,此番獲得戚繼光,便是將他需要的水軍大將送到了身邊。
“叮,以少勝多禮包已打開,恭喜主公獲得軍隊招募令2枚、虎賁兵甲3000套。”
“叮,收降納叛禮包已打開,恭喜主公獲得軍隊招募令1枚、人口招募令2枚、糧草3萬石。”
十一個禮包,開出了一個演義與正史的結合體、再造大唐的郭子儀,一個抗倭名將、民族英雄戚繼光。
其餘的獎勵,在這二人的光環下,倒顯得不那麽豐厚了。
實際上,這些獎勵之中,是有不少好東西的。如天級招募令、龍象大力丸、龍虎大力丸、沁黃2號稻種這些。
看了看自己記錄的內容,吳狄當即將人口招募令使用了。
“叮,使用人口招募令9枚,共獲得人口16萬人。其中青壯5萬,婦幼11萬,為主公從冀州遷移過去的黃巾。”
在使用了人口招募令之後,吳狄繼續使用了黃級招募令。
“叮,使用黃級招募令5枚,招募到三流人才5人:張禮、趙能、楊端、郭信、蘇吉。”
根據係統中的介紹信息,五人全是《水滸傳》中田虎麾下的將領。植入為中部軍中的屯長,從歸降的黃巾降卒中提拔上來的。
吳狄在武仇的攙扶下,搖搖晃晃的進入到房間,瞬間便醒了。
吩咐武仇下去休息後,吳狄便拿起紙筆,一邊瀏覽係統中新消息,一邊記錄其中重要的內容。
“叮,檢測到黃巾之亂平息,鑒於主公在剿滅黃巾之戰中扮演者重要角色,觸發係列成就獎勵。具體獎勵如下:
‘收降納叛’禮包1個,
‘以少勝多’禮包1個,
‘常勝將軍’禮包1個,
‘黃巾克星’禮包1個,
‘名震天下’禮包1個,
‘仁義無雙’禮包1個,
‘平步青雲’禮包1個,7個成就禮包發放完畢。”
“叮,檢測到黃巾三巨頭之首的‘天公將軍’張角死亡,係統漏洞已修補並更新完成。更新情況如下:
[1]:為主公開啟了夏、商、周三個時期的人傑招募權限。
[2]:平衡機製完善,具體有如下兩種。
第一種:無論是消滅勢力導致的的平衡,還是斬殺單屬性數值在96及以上的敵對人物產生的平衡。
隻要其屬性中任意一項數值在96及以上時,均能攜帶1到3人出世。
被攜帶出來的人不可查看信息,可被任何勢力招攬。
第二種:無論是通過何種招募方式招募人才,隻要招募到超一流及以上級別人才時,就會觸發平衡,且平衡人數為1到3人。
此方式平衡出來的人才,其信息可查看。但人才不會植入到主公陣營,會隨即植入到其他勢力之中。”
“叮,檢測到黃巾起義發起人張角、張寶死亡,張梁自宮,其餘黃巾中人或遁入山林蟄伏、或洗白上岸,基本達成黃巾勢力消滅。
主公獲得無限製招募令2枚、軍隊招募令2枚、人口招募令2枚。平衡出1人:嬴政。”
【姓名:嬴政】
【年齡:30歲】
【身份:植入為始皇後裔,公子扶蘇一脈。因躲避胡亥的追殺,逃至西域。經過發展延續,成為烏孫國貴族,現嬴政為烏孫國相大祿。】
【四維:武力93、智力103、政治105、統禦100。】
【神兵:軲轆劍】
【出處:秦朝】
【簡介:秦始皇嬴政,嬴姓,趙氏,名政,也有祖龍 、呂政 等別稱。
中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改革家,中國曆史上第一個專製主義中央集權國家——秦朝的建立者,中國第一位稱皇帝的君主。
嬴政十三歲時即王位,蟄伏九年,鏟除嫪毐與呂不韋後開始獨攬大政。
秦王政十七年至秦王政二十六年,在嬴政的掌舵之下,秦國先後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完成統一中國大業,建立秦朝,並自稱“始皇帝”。
秦始皇稱帝後,在中央實行三公九卿製。
在地方上廢除分封製,代以郡縣製。
同時統一貨幣、度量衡。推行“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及典章法製。
對外,派遣蒙恬、任囂、趙佗等人將領北擊匈奴,南征百越,修築萬裏長城。
在興修水利上,修築靈渠,溝通長江和珠江水係。
秦始皇到了晚年,他在位期間進行多項大型工程,包括但不限於修築長城、阿房宮、驪山陵等。
秦始皇三十七年,嬴政東巡途中駕崩於邢台沙丘。
秦始皇奠定了中國政治史上兩千餘年之專製政治格局,曾被明代思想家李贄譽為“千古一帝”。】
“叮,檢測到嬴政攜帶3人出世:贏扶蘇、李斯、蒙恬。”
千古一帝的秦始皇嬴政成為了烏孫過的相大祿,以其睥睨天下的雄心、強大的政治手腕,想必要不了多久,烏孫國便要改姓了。
至於其攜帶出來的三人之中,扶蘇一定是在嬴政陣營,至於李斯與蒙恬,還不好確定。
看來,這西域三十六國,將會被始皇帝統一了啊。
甩了甩腦袋,拋開飛揚的思緒,吳狄繼續閱覽係統獎勵信息。
“叮,檢測到主公官職爵位提升,獎勵‘官職升遷’大禮包1個、‘爵位晉升’大禮包1個。主公的魅力值提升1點、政治值提升3點、統禦值提升2點、智力值提升1點。”
“叮,檢測到主公已完成‘雲州人口達到100萬’任務,獲得無限招募令1枚、人口招募令2枚、沁黃2號稻種30萬石。”
若沒有看到這個任務獎勵,吳狄都忘記係統還發布過任務。
雲州的人口已經達到100萬了嗎?
戰爭,果然是獲取人口最快的方式之一。
就拿遷移到雲州的黃巾而言,若是非戰亂時期,能有兩成願意到雲州,算是不錯了。
故土難離,在這個時代,不隻是說說而已。
旋即,吳狄便逐一打開自己獲得的禮包。
“叮,端午禮包已打開,恭喜主公獲得糧草5000石、虎賁兵甲500套、苞穀燒50瓶、明光鎧5件。”
“叮,爵位晉升大禮包已打開,恭喜主公獲得美人招募令1枚、特殊人才招募令1枚、人口招募令3枚、黃金30萬兩。”
“叮,官職晉升大禮包已打開,恭喜主公獲得天級招募令1枚、黃級招募令5枚、軍隊招募令3枚、白銀50萬兩。”
“叮,平步青雲禮包已打開,恭喜主公獲得政治屬性值2點、地級招募令1枚。”
“叮,仁義無雙禮包已打開,恭喜主公獲得辟閭劍、鍾離劍2柄仁義之劍、魅力值增加1點。”
“叮,名震天下禮包已打開,恭喜主公獲得龍象大力丸1枚、龍虎大力丸2枚。”
“叮,黃巾克星禮包已打開,恭喜主公並獲得平亂人物之一:郭子儀。”
【姓名:郭子儀】
【年齡:34歲】
【身份:植入為郭縕族弟,名禮,字子儀。於晉陽之戰後隨郭縕一起投效主公,現為北部軍司馬。】
【四維:武力104、智力99、政治99、統禦103,射術102】
【神兵:丈八蛇矛槍】
【寶馬:獅子花】
【出處:評書《月唐演義》】
【忠誠度:100】
【簡介1:評書《月唐演義》中,郭子儀乃是白虎星臨凡,少時拜五台山鐵頭僧為師,學得一身好拳腳。
自創了汾陽槍法,成為天下第一。
後降服了怪物,得到了坐騎獅子花。製服了巨蟒,得到了一杆丈八蛇矛槍。探地穴,他得到一龍九牛的神力。
曾在武科場上搶桃千斤鏈、鯉魚跳龍門、走馬射金錢、鞭打安祿山、槍挑鐵天柱。
力舉千斤閘、大鬧東平府。勇冠三軍,無人能敵,連青龍星轉世的安祿山也不是他的對手。】
【簡介2:正史中,郭子儀,華州鄭縣,唐代大將、政治家、軍事家,泗州刺史郭敬之之子。
郭子儀武舉出身,一生經曆了武則天、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唐肅宗、唐代宗、唐德宗七朝,度過了六十多年的軍旅生涯。
唐代宗永泰元年,仆固懷恩反叛,引發了吐蕃、迴紇叛亂。郭子儀單騎說服迴紇並與其聯合,大破吐蕃。
唐代宗大曆十四年,被尊為“尚父”,進位太尉、中書令。
唐德宗建中二年,郭子儀因病去世,時年八十五,追贈太師,諡號忠武。配饗唐代宗廟廷,陪葬於建陵。】
再造大唐的郭子儀啊!
就這樣出現在自己麾下了!
古往今來,朝代更迭,輪番上演都是‘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戲碼。
趙匡胤的‘杯酒釋兵權’之謀,算是一個很有溫度的功臣落幕。
相比於範蠡、張良這等智者的功成之後,了事拂衣去,郭子儀這位生前功高震主,死後盡享哀榮的大將更顯對君主、對黎民百姓的負責任。
據係統中的信息介紹,這郭子儀乃是評書與正史的結合體。
如今入手他,絕對的意外之喜!
他的武力,在目前的雲州軍中,穩坐前五席。
其統禦能力,絕對能進入前三甲。
懷著激動的心,握著顫抖的手,繼續打開其他的禮包。
“叮,常勝將軍禮包已打開,恭喜主公常勝將軍人物之一:戚繼光。”
【姓名:戚繼光,字元敬】
【年齡:28歲】
【身份:植入為雁門關之戰的二十八騎之一,名耀,字繼光,又字元敬。原為主公親衛,現為主公麾下中部軍司馬。】
【四維:武力96、智力93、政治87、統禦99,海戰102、精器98。】
【出處:明朝-嘉靖年間】
【忠誠度:100】
【簡介:戚繼光,字元敬、文明、汝謙 ,號南塘、孟諸,鳳陽定遠人。明朝傑出的軍事家、書法家、詩人,民族英雄。
戚繼光自幼家貧力學,博通經史。
嘉靖二十三年,襲父職任登州衛指揮僉事。
嘉靖三十四年,調至浙江禦倭前線,任寧紹台參將。至義烏招募農民和礦徒,組練新軍,配以精良戰船、兵械;又創造攻防兼宜的“鴛鴦陣”戰術,靈活作戰,每戰多捷,世人稱為“戚家軍”。
嘉靖四十年,在台州、仙居、桃渚等處大勝倭寇,九戰皆捷。次年奉調援閩,將福建境內倭寇主力消滅殆盡。因功升署都督僉事。
嘉靖四十二年,再援福建,破倭寇巢穴平海衛,進官都督同知,升福建總兵。
隆慶二年,奉命總理薊州、昌平、遼東、保定四鎮練兵事,在張居正、譚綸支持下長期鎮守北方,抵禦蒙古,保障北疆安全。累功授左都督、少保兼太子太保。
萬曆十年張居正病逝後,戚繼光被調往廣東,數年後被劾罷歸鄉,最終在窮困失意中於萬曆十六年病逝,享年六十一歲。後追賜諡號“武莊”,又改諡“武毅”。】
話說這戚繼光在四十餘年的軍事生涯中,南征北戰,屢戰克捷,立下了不朽的功勳。
但死於窮困失意,著實讓人感到心酸。
戚繼光對於兵器製造和使用可謂登峰造極,運用之妙,存乎一心,曾言:“有精兵而無精器以助之,是謂徒強”。
而在《紀效新書》和《練兵實紀》中,戚繼光對於製器、用器、布陣等諸多問題,都進行了係統的論述,其“精器”思想,為戚家軍的百戰百勝提供了保障,同時也為“重道輕器”的傳統兵法開辟出新的道路。
戚繼光不單單是在軍事、軍陣、精器方麵建樹極高,且在詩詞上也頗負盛名。
最為熟悉的便是他那篇膾炙人口的《韜鈐深處》一詩。
這首詩中的‘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一句,將其輕視利祿、惟以保國安民、海疆和平為願的高風亮節展現的淋漓盡致。
於吳狄而言,此番獲得戚繼光,便是將他需要的水軍大將送到了身邊。
“叮,以少勝多禮包已打開,恭喜主公獲得軍隊招募令2枚、虎賁兵甲3000套。”
“叮,收降納叛禮包已打開,恭喜主公獲得軍隊招募令1枚、人口招募令2枚、糧草3萬石。”
十一個禮包,開出了一個演義與正史的結合體、再造大唐的郭子儀,一個抗倭名將、民族英雄戚繼光。
其餘的獎勵,在這二人的光環下,倒顯得不那麽豐厚了。
實際上,這些獎勵之中,是有不少好東西的。如天級招募令、龍象大力丸、龍虎大力丸、沁黃2號稻種這些。
看了看自己記錄的內容,吳狄當即將人口招募令使用了。
“叮,使用人口招募令9枚,共獲得人口16萬人。其中青壯5萬,婦幼11萬,為主公從冀州遷移過去的黃巾。”
在使用了人口招募令之後,吳狄繼續使用了黃級招募令。
“叮,使用黃級招募令5枚,招募到三流人才5人:張禮、趙能、楊端、郭信、蘇吉。”
根據係統中的介紹信息,五人全是《水滸傳》中田虎麾下的將領。植入為中部軍中的屯長,從歸降的黃巾降卒中提拔上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