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水滸專場,背嵬軍,乞活精騎
漢末之開局擁有龍象之力 作者:醉枕忘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叮,使用黃級招募令,招募到三流人才:鮑旭、樊瑞、孔明、孔亮、項充、張近仁、卓萬裏。”
【姓名:鮑旭,綽號喪門神】
年齡:26歲,
身份:植入為北部軍中步兵屯長,
四維:武力75,智力65,政治44,統禦63,
出處:北宋-《水滸傳》,
忠誠度:100。
鮑旭,《水滸傳》中的人物,原來是枯樹山上的強盜,李逵和焦挺路途中相識後,聯合鮑旭攻打淩州。
鮑旭上梁山後,被封十七員步軍將校第二名。可能是為了廝殺過癮,特鑄造一柄加長的重劍。
此後,每上陣殺敵,他皆是李逵的得力助手。堪稱小李逵,梁山第六十條好漢。
【姓名:樊瑞,綽號混世魔王】
年齡:29歲,
身份:植入為北部軍中步兵屯長,
四維:武力77,智力79,政治67,統禦65,
神兵:流星錘、混世魔王寶劍
出處:北宋-《水滸傳》,
忠誠度:100。
樊瑞,《水滸傳》中的人物,早年曾作全真先生,學得一身妖法,能唿風喚雨,善使流星錘,神出鬼沒,人稱混世魔王。
他占據徐州沛縣芒碭山時,與八臂哪吒項充、飛天大聖李袞一同打家劫舍。
江南平定後,樊瑞作為幸存偏將,被封為武奕郎、都統領。他不願為官,便與朱武一同做了全真先生,雲遊江湖。後去投公孫勝出家,以終天年。
【姓名:孔明,綽號毛頭星】
年齡:27歲,
身份:植入我北部軍中步兵屯長,
四維:武力72,智力66,政治48,統禦60,
出處:北宋-《水滸傳》,
忠誠度:100。
孔明,《水滸傳》中的人物,原是孔家莊大少爺,後在白虎山落草,聯合二龍山、桃花山攻打青州。後又一同加入梁山,擔任守護中軍步軍驍將。最終在征方臘時病死於杭州,追封義節郎。
【姓名:孔亮,綽號獨火星】
年齡:26歲,
身份:植入為北部軍中步兵屯長,
四維:武力71,智力60,政治39,統禦61,
出處:北宋-《水滸傳》,
忠誠度:100。
孔亮,《水滸傳》中的人物,居住在白虎山下孔家莊,是莊主孔太公次子,人稱獨火星。
他曾收留犯下命案的宋江,因好習槍棒,得宋江點撥武藝,遂與哥哥孔明一同拜其為師。
在攻打昆山時,孔亮因不識水性,落水而死,後追封義節郎。
【姓名:項充,綽號八臂哪吒】
年齡:29歲,
身份:植入為北部軍中步兵屯長,
四維:武力76,智力65,政治39,統禦59,
神兵:鐵標槍、團牌、飛刀,
出處:北宋-《水滸傳》,
忠誠度:100。
項充,《水滸傳》中的人物,是徐州沛縣人氏,善使一麵團牌,背插二十四把飛刀,能百步取人,無有不中,人稱八臂哪吒。
他與樊瑞、李袞結為兄弟,一同占據芒碭山,聚集三千兵馬,打家劫舍。
睦州之戰時,項充被繩索絆翻,未及掙紮,便被南軍亂刀剁做肉泥,後追封義節郎。
【姓名:張近仁,綽號霹靂神】
年齡:29歲,
身份:植入為中部軍中騎射營屯長,
四維:武力77,智力65,政治44,統禦63,
神兵:雕弓
出處:北宋-《水滸傳》,
忠誠度:100。
張近仁,《水滸傳》中方臘麾下頭領,江南十二神之一,人稱霹靂神,官拜潤州統製官。
張近仁曾在高可立的配合下,接連殺死梁山的百勝將韓滔、天目將彭玘,後被喪門神鮑旭所殺。
【姓名:卓萬裏,綽號黃幡神】
年齡:30歲,
身份:植入為中部軍騎射營屯長,
四維:武力72,智力59,政治40,統禦63
出處:北宋-《水滸傳》,
忠誠度:100。
卓萬裏,《水滸傳》中方臘麾下頭領,江南十二神之一,人稱黃幡神,官拜潤州統製官。
後被孔明、孔亮所擒,最後被宋江斬首瀝血,享祭英魂。
好家夥,這波招募,一連七個黃級招募令,全都是水滸中的人,簡直就是水滸中三流人物大批發。
五個是梁山的,從第六十位到六十四位。有兩人是聖公方臘的神將,張近仁是潤州統製官,卓萬裏是潤州統製官。
梁山的七人,全植入到了北部軍中做屯長,方臘麾下的兩人,被植入到中部軍的新軍中,做屯長。
這此的人才招募,在一定程度上,讓雲州軍的中下成軍官得到了補充。
對於吳狄來講,黃級招募令出來的三流人才,他本就沒報過什麽期望。隻是將其當做充實麾下軍隊的中下層軍官,提高軍隊的戰力。
......
“叮,使用軍隊招募令,招募到錦衣衛1200人、陌刀軍400人、背嵬軍1200人、乞活軍精騎1200人。”
陌刀軍和背嵬軍植入的身份都一樣,全是從新軍中訓練出來的。四百陌刀軍直接調歸李嗣業統領,一千二百人的背嵬軍,歸嶽飛統領。
一千二百人的乞活軍,植入的身份是冉閔之前訓練的士卒,現全歸冉閔統領。
背嵬軍,那可是嶽飛手下精銳中的精銳部隊,由於戰功卓著,位列中國古代五大精銳部隊之一。
民族英雄嶽飛,為了抗擊金兵,北伐收複中原,組建了嶽家軍。
嶽家軍在鼎盛時期約有10萬人,分為前軍、後軍、中軍、踏白軍、背嵬軍等十二軍。其中作為戰鬥力最為強悍的背嵬軍有精銳騎兵8000餘人,步兵數萬人。
背嵬軍作為嶽飛的親兵衛隊,步兵由嶽雲統製,騎兵由王剛統製。兩支部隊由嶽飛之子嶽雲統一節製,騎兵主要裝備有長、短刀,約十支短弩,二十支硬弓弓箭圍盔,鐵葉片革甲。
背嵬軍的戰術多變,常常分成多個獨立的戰鬥小組,緊密配合。與敵人作戰時,往往在距離敵人一百餘步時就由七八人放箭,七八人用短弩射馬。然後是長刀對劈,迅速衝鋒,集結,再衝鋒,從而大量殺傷敵兵。
郾城一戰,背嵬軍先以步兵大破金軍精銳“拐子馬”,再以極少的精銳騎兵猛衝敵陣,大敗兀術的精騎一萬五千及步軍十萬,這一戰殺得金軍懷疑人生,殺得敵人心驚膽顫。
憑借著這支強悍的部隊,嶽飛幾乎百戰百勝!
郾城一戰之後,兀術不甘心失敗,集結三萬騎兵以及十萬步兵再攻潁昌。嶽雲以背嵬軍騎兵八百挺前決戰,再次大破兀術的金軍精騎,直殺得人為血人、馬為血馬,大部隊隨後跟進。
此戰,更是直接斬殺了兀術婿夏金吾、副統軍粘罕索孛堇,最後兀術遁逃而去,讓金人聞嶽飛之名而逃,聞背嵬軍而潰散。
袁甫在《蒙齋集》讚背嵬軍道:背嵬軍馬戰無儔,壓盡當年幾列候,先輩有聞多散佚,後生誰識發潛幽。
然而在嶽飛被以“莫須有”罪名冤死後,背嵬軍被南宋朝廷納為己有。為了防止他們作亂,背嵬軍被拆分成了十幾支互不隸屬的軍隊。
後來,宋高宗趙構與金人議和,雙方進入了短暫的和平時期。背嵬軍也沒有了用武之地,逐漸消失在了人們的視線裏。
乞活軍精騎,乃是五胡十六國時期的強軍。為武悼天王冉閔從乞活軍遴選出來的悍卒,經過嚴苛訓練組建成的一支漢人重騎兵。
這支部隊人數很少,隻有一千多人。但他們可是當時北方漢族武裝的精英,是清一色的的重騎兵部隊。
冉閔手下這一千重騎兵,是當時北方漢族僅存的精英武裝。他們本是羯趙政權的軍隊,後跟隨冉閔起義。
他們一路擊敗羯族騎兵和羯族禁衛軍,將一個胡人政權徹底打崩。更是讓羯族被迫北逃,求救於世仇鮮卑人。
那時,鮮卑人的政治鼎盛,名將慕容恪親率二十萬大軍南下進攻冉閔,冉閔寡不敵眾。在最後的決戰,廉台之戰中,冉閔遭遇了鮮卑五千鐵騎組成的連環馬陣,一千重騎兵全(乞活精騎)軍覆沒。
冉閔所處的時代,是五胡亂華最瘋狂,更是殺戮最殘酷的時代。
所謂五胡:即匈奴、鮮卑、羌、氐,都是漢化程度較高的民族。羯族是從匈奴奴隸而來,漢化程度很低,其部落很多甚至剛剛擺脫茹毛飲血。
羯趙除了開國皇帝石勒,後麵的皇帝都是變態的暴君。羯族建立的後趙政權,也是五胡建立的國家中民族矛盾最尖銳的一個。
冉閔在這樣的一個環境下,帶領漢人奮起反抗。組建精騎,百戰百勝!
最後,羯族被迫北逃!
冉閔率軍滅掉了一個胡人政權,喚醒了漢人的反抗精神和血性!
總而言之,冉閔在軍隊數量嚴重不足、缺少大後方、沒有戰略縱深、沒有盟友,甚至東晉背後偷襲的情況下,用僅僅一千重騎兵為核心的漢人武裝,硬生生的滅掉了羯族政權。
僅此一點,就堪稱了不起!
至於說冉閔的功過是非,是仁德,還是殘暴,已經世人評說,則是仁見仁,見智了。
在我看來,冉閔被稱為“民族英雄”,當之無愧!
他的事跡,民族氣節,應該被廣泛傳誦!也當被人銘記!
我們不能忘記自己的民族英雄,更不能抹黑自己的民族英雄!
......
“叮,使用5枚人口招募令,共招募到人口12萬6千人,其中青壯5萬人,婦孺7萬6千,植入為剛收納的流民。”
對這十二萬人,吳狄的規劃是,讓封常清帶著三萬青壯進行屯田事宜。其餘分散安置在定襄郡和雲中郡,將這兩郡充實起來,尤其是雲中郡北部。
有高產的土豆、玉米、紅薯等農作物,隻有將治下所有的土地都利用起來,才能增加雲州的兵源儲備、糧食儲備......才能快速的將雲州發展壯大。
【姓名:鮑旭,綽號喪門神】
年齡:26歲,
身份:植入為北部軍中步兵屯長,
四維:武力75,智力65,政治44,統禦63,
出處:北宋-《水滸傳》,
忠誠度:100。
鮑旭,《水滸傳》中的人物,原來是枯樹山上的強盜,李逵和焦挺路途中相識後,聯合鮑旭攻打淩州。
鮑旭上梁山後,被封十七員步軍將校第二名。可能是為了廝殺過癮,特鑄造一柄加長的重劍。
此後,每上陣殺敵,他皆是李逵的得力助手。堪稱小李逵,梁山第六十條好漢。
【姓名:樊瑞,綽號混世魔王】
年齡:29歲,
身份:植入為北部軍中步兵屯長,
四維:武力77,智力79,政治67,統禦65,
神兵:流星錘、混世魔王寶劍
出處:北宋-《水滸傳》,
忠誠度:100。
樊瑞,《水滸傳》中的人物,早年曾作全真先生,學得一身妖法,能唿風喚雨,善使流星錘,神出鬼沒,人稱混世魔王。
他占據徐州沛縣芒碭山時,與八臂哪吒項充、飛天大聖李袞一同打家劫舍。
江南平定後,樊瑞作為幸存偏將,被封為武奕郎、都統領。他不願為官,便與朱武一同做了全真先生,雲遊江湖。後去投公孫勝出家,以終天年。
【姓名:孔明,綽號毛頭星】
年齡:27歲,
身份:植入我北部軍中步兵屯長,
四維:武力72,智力66,政治48,統禦60,
出處:北宋-《水滸傳》,
忠誠度:100。
孔明,《水滸傳》中的人物,原是孔家莊大少爺,後在白虎山落草,聯合二龍山、桃花山攻打青州。後又一同加入梁山,擔任守護中軍步軍驍將。最終在征方臘時病死於杭州,追封義節郎。
【姓名:孔亮,綽號獨火星】
年齡:26歲,
身份:植入為北部軍中步兵屯長,
四維:武力71,智力60,政治39,統禦61,
出處:北宋-《水滸傳》,
忠誠度:100。
孔亮,《水滸傳》中的人物,居住在白虎山下孔家莊,是莊主孔太公次子,人稱獨火星。
他曾收留犯下命案的宋江,因好習槍棒,得宋江點撥武藝,遂與哥哥孔明一同拜其為師。
在攻打昆山時,孔亮因不識水性,落水而死,後追封義節郎。
【姓名:項充,綽號八臂哪吒】
年齡:29歲,
身份:植入為北部軍中步兵屯長,
四維:武力76,智力65,政治39,統禦59,
神兵:鐵標槍、團牌、飛刀,
出處:北宋-《水滸傳》,
忠誠度:100。
項充,《水滸傳》中的人物,是徐州沛縣人氏,善使一麵團牌,背插二十四把飛刀,能百步取人,無有不中,人稱八臂哪吒。
他與樊瑞、李袞結為兄弟,一同占據芒碭山,聚集三千兵馬,打家劫舍。
睦州之戰時,項充被繩索絆翻,未及掙紮,便被南軍亂刀剁做肉泥,後追封義節郎。
【姓名:張近仁,綽號霹靂神】
年齡:29歲,
身份:植入為中部軍中騎射營屯長,
四維:武力77,智力65,政治44,統禦63,
神兵:雕弓
出處:北宋-《水滸傳》,
忠誠度:100。
張近仁,《水滸傳》中方臘麾下頭領,江南十二神之一,人稱霹靂神,官拜潤州統製官。
張近仁曾在高可立的配合下,接連殺死梁山的百勝將韓滔、天目將彭玘,後被喪門神鮑旭所殺。
【姓名:卓萬裏,綽號黃幡神】
年齡:30歲,
身份:植入為中部軍騎射營屯長,
四維:武力72,智力59,政治40,統禦63
出處:北宋-《水滸傳》,
忠誠度:100。
卓萬裏,《水滸傳》中方臘麾下頭領,江南十二神之一,人稱黃幡神,官拜潤州統製官。
後被孔明、孔亮所擒,最後被宋江斬首瀝血,享祭英魂。
好家夥,這波招募,一連七個黃級招募令,全都是水滸中的人,簡直就是水滸中三流人物大批發。
五個是梁山的,從第六十位到六十四位。有兩人是聖公方臘的神將,張近仁是潤州統製官,卓萬裏是潤州統製官。
梁山的七人,全植入到了北部軍中做屯長,方臘麾下的兩人,被植入到中部軍的新軍中,做屯長。
這此的人才招募,在一定程度上,讓雲州軍的中下成軍官得到了補充。
對於吳狄來講,黃級招募令出來的三流人才,他本就沒報過什麽期望。隻是將其當做充實麾下軍隊的中下層軍官,提高軍隊的戰力。
......
“叮,使用軍隊招募令,招募到錦衣衛1200人、陌刀軍400人、背嵬軍1200人、乞活軍精騎1200人。”
陌刀軍和背嵬軍植入的身份都一樣,全是從新軍中訓練出來的。四百陌刀軍直接調歸李嗣業統領,一千二百人的背嵬軍,歸嶽飛統領。
一千二百人的乞活軍,植入的身份是冉閔之前訓練的士卒,現全歸冉閔統領。
背嵬軍,那可是嶽飛手下精銳中的精銳部隊,由於戰功卓著,位列中國古代五大精銳部隊之一。
民族英雄嶽飛,為了抗擊金兵,北伐收複中原,組建了嶽家軍。
嶽家軍在鼎盛時期約有10萬人,分為前軍、後軍、中軍、踏白軍、背嵬軍等十二軍。其中作為戰鬥力最為強悍的背嵬軍有精銳騎兵8000餘人,步兵數萬人。
背嵬軍作為嶽飛的親兵衛隊,步兵由嶽雲統製,騎兵由王剛統製。兩支部隊由嶽飛之子嶽雲統一節製,騎兵主要裝備有長、短刀,約十支短弩,二十支硬弓弓箭圍盔,鐵葉片革甲。
背嵬軍的戰術多變,常常分成多個獨立的戰鬥小組,緊密配合。與敵人作戰時,往往在距離敵人一百餘步時就由七八人放箭,七八人用短弩射馬。然後是長刀對劈,迅速衝鋒,集結,再衝鋒,從而大量殺傷敵兵。
郾城一戰,背嵬軍先以步兵大破金軍精銳“拐子馬”,再以極少的精銳騎兵猛衝敵陣,大敗兀術的精騎一萬五千及步軍十萬,這一戰殺得金軍懷疑人生,殺得敵人心驚膽顫。
憑借著這支強悍的部隊,嶽飛幾乎百戰百勝!
郾城一戰之後,兀術不甘心失敗,集結三萬騎兵以及十萬步兵再攻潁昌。嶽雲以背嵬軍騎兵八百挺前決戰,再次大破兀術的金軍精騎,直殺得人為血人、馬為血馬,大部隊隨後跟進。
此戰,更是直接斬殺了兀術婿夏金吾、副統軍粘罕索孛堇,最後兀術遁逃而去,讓金人聞嶽飛之名而逃,聞背嵬軍而潰散。
袁甫在《蒙齋集》讚背嵬軍道:背嵬軍馬戰無儔,壓盡當年幾列候,先輩有聞多散佚,後生誰識發潛幽。
然而在嶽飛被以“莫須有”罪名冤死後,背嵬軍被南宋朝廷納為己有。為了防止他們作亂,背嵬軍被拆分成了十幾支互不隸屬的軍隊。
後來,宋高宗趙構與金人議和,雙方進入了短暫的和平時期。背嵬軍也沒有了用武之地,逐漸消失在了人們的視線裏。
乞活軍精騎,乃是五胡十六國時期的強軍。為武悼天王冉閔從乞活軍遴選出來的悍卒,經過嚴苛訓練組建成的一支漢人重騎兵。
這支部隊人數很少,隻有一千多人。但他們可是當時北方漢族武裝的精英,是清一色的的重騎兵部隊。
冉閔手下這一千重騎兵,是當時北方漢族僅存的精英武裝。他們本是羯趙政權的軍隊,後跟隨冉閔起義。
他們一路擊敗羯族騎兵和羯族禁衛軍,將一個胡人政權徹底打崩。更是讓羯族被迫北逃,求救於世仇鮮卑人。
那時,鮮卑人的政治鼎盛,名將慕容恪親率二十萬大軍南下進攻冉閔,冉閔寡不敵眾。在最後的決戰,廉台之戰中,冉閔遭遇了鮮卑五千鐵騎組成的連環馬陣,一千重騎兵全(乞活精騎)軍覆沒。
冉閔所處的時代,是五胡亂華最瘋狂,更是殺戮最殘酷的時代。
所謂五胡:即匈奴、鮮卑、羌、氐,都是漢化程度較高的民族。羯族是從匈奴奴隸而來,漢化程度很低,其部落很多甚至剛剛擺脫茹毛飲血。
羯趙除了開國皇帝石勒,後麵的皇帝都是變態的暴君。羯族建立的後趙政權,也是五胡建立的國家中民族矛盾最尖銳的一個。
冉閔在這樣的一個環境下,帶領漢人奮起反抗。組建精騎,百戰百勝!
最後,羯族被迫北逃!
冉閔率軍滅掉了一個胡人政權,喚醒了漢人的反抗精神和血性!
總而言之,冉閔在軍隊數量嚴重不足、缺少大後方、沒有戰略縱深、沒有盟友,甚至東晉背後偷襲的情況下,用僅僅一千重騎兵為核心的漢人武裝,硬生生的滅掉了羯族政權。
僅此一點,就堪稱了不起!
至於說冉閔的功過是非,是仁德,還是殘暴,已經世人評說,則是仁見仁,見智了。
在我看來,冉閔被稱為“民族英雄”,當之無愧!
他的事跡,民族氣節,應該被廣泛傳誦!也當被人銘記!
我們不能忘記自己的民族英雄,更不能抹黑自己的民族英雄!
......
“叮,使用5枚人口招募令,共招募到人口12萬6千人,其中青壯5萬人,婦孺7萬6千,植入為剛收納的流民。”
對這十二萬人,吳狄的規劃是,讓封常清帶著三萬青壯進行屯田事宜。其餘分散安置在定襄郡和雲中郡,將這兩郡充實起來,尤其是雲中郡北部。
有高產的土豆、玉米、紅薯等農作物,隻有將治下所有的土地都利用起來,才能增加雲州的兵源儲備、糧食儲備......才能快速的將雲州發展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