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的季節到來,田野稻穗金黃,與湛藍的天空相互輝映,色彩明豔。這個時節在農曆曆法上與秋分相重,而在南方少數民族這裏,還有一個節慶與豐收相關,那就是“吃新節”。


    “吃新節”是慶賀豐收、祈求來你那豐收的節日,中國南方的苗族、侗族、仡佬族、基諾族等都過“吃新節”。雖然各地各族“吃新節”的時間不盡相同,但都會選在莊稼成熟的時候,附近村寨的人聚在一起,舉辦具有民族特色的活動,吃新米、載歌載舞、祝禱祈福。


    紅河這邊的苗族也有過“吃新節”的傳統,隻是南溪鎮的苗族很少過,具體原因沒人說得清楚,不過莊稼成熟的時候,村裏人也會聚在一起吃飯、喝酒、聊天,席間有人興起,便會吹起蘆笙助興。


    地裏水稻開始黃了,誰家田裏的稻子熟了,在村裏吆喝一聲,有勞動力的人家便會齊齊抬了禾斛到田邊,一起割稻。禾斛是一個四四方方的農具,底部略小於上部,形成一個漏鬥形狀,可以用來打穀脫粒。


    收割季節便是這樣,收割、脫粒都需要各家相互幫忙。等收完了稻子,這家便會請幫忙的人吃頓飯喝點酒。


    楊建國戴了草帽,手上拿禾鐮,彎腰下去隔了一圈稻子,交叉放置成稻把。再直起腰來時,腰上肌肉的拉扯讓他禁不住“嘶”了一聲。


    他目光能到達的地方,是曾經的香蕉地。


    荒了兩年的香蕉地,許多還未燒去的香蕉樹一排一排一列一列立過去,明明成群結隊的,看起來確實孤零零的。


    香蕉葉早已枯黃不成樣子,地上都是腐朽了的葉子。可總有些頑強的小苗,不經意地從大株旁生長出來,露出淺淺的角。隻是它們缺乏肥料,長不了多久,便會在風吹日曬中逐漸凋零,腐朽成泥。


    兩年前那一次市場的震動,留下的便是這樣一片狼藉。更在三平壩村民的心裏留下了一片狼藉。他們很難重拾對種植經濟作物的信心,更難重建靠務農脫貧的信心。又有幾家的青壯年出遠門去打工,或是去跑貨,村裏多的是老弱婦孺,年輕的勞動力越來越少。


    楊建國看看這片曾經鬱鬱蔥蔥的香蕉地,仿佛還能記起那時香蕉苗慢慢長大,香蕉果變得青綠,人們戴了鬥笠在其間割下一串一串的香蕉果,放進背簍裏的情形。


    仿佛那是昨日發生的事情。


    當初,楊建國與和鴻收起三平壩各家的香蕉後,隻能用最笨的辦法處理,那就是拖到南溪鎮和附近村鎮上去賣。附近幾個村鎮也是香蕉種植的集中區域,鎮上到處都是黃了甚至黑了爛了的香蕉,能賣出多少?


    再後來,馮學理偷偷開了貨運公司的貨車過來,把香蕉運到河口縣裏,那裏銷路比南溪鎮強一些,但香蕉供應仍是過剩。最後是河口縣各地政府想了個辦法,聯係紅河幾個稍有規模的食品廠商,以其他優惠政策作為迴報,請求他們收購河口這些過剩的香蕉去做食品。


    食品廠商自己有供貨渠道,他們自身的生產能力也有限,無法過量地收購香蕉。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彩雲微光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楊柳溪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楊柳溪並收藏彩雲微光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