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迴馬槍
權財巔峰:我靠著政法係直上青雲 作者:風起意難止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因為那三個科局發生了嚴重性的塌方,他們一把手的工作暫時由分管的副縣長臨時主持。
負責招商引資的那位副縣長眼淚都要流出來了,他這個分工是臨時調整的,原來的副縣長被市紀委帶走調查了。
他原來是負責縣裏信訪工作的,突然之間跟他說讓他去招商引資,差點兒給他整不會了。
得虧他平日裏處理信訪工作練就了一個好嘴皮子,硬生生憑著他三寸不爛之舌談妥了一家天中區的企業。
當然,牽線搭橋的是常務副縣長魏北辰,他對於天中區的企業可太熟悉了,但是親自出麵去挖總歸是不好,因此便選擇了給這位副縣長牽線搭橋。
這位副縣長短短三天便拿下了天中區的一家企業,雖然那邊的領導有些惱火,但是賀知年一句話不敢說。
自從被市委書記趕迴去以後,他便重新想起當年徐天華對天中區的恐怖支配力。
賀知年想了半天,最後還是約談了部分天中區的老板,好好的給北安縣引了波流。
天中區政府的一把手都這麽威脅了,為了把生意繼續幹下去,自然隻能落地北安線。
而麵對這些新企業的到來,徐天華也是把工商局局長好一頓訓斥。
以前不管他們是如何對待外來企業的,但隻要徐天華在北安縣一天,他們就要收起那副臭官僚的臉。
要是搞臭了他們北安縣的營商環境,他第一個就摘了他工商局局長的帽子。
工商局局長被訓完後腿都是軟的,生怕步了前三個局長的後塵。
雖然說農業局局長問題不大,但整個部門也被縣委督察室安排了工作小組,專門抓遲到早退問題。
因此北安縣各職能局無論大小,全都展開了一場整治吃空餉的運動。
要是自己抓的還能商量商量,要是被書記哪天心血來潮的碰上了,可真就要被碰個頭破血流了。
因此,徐天華的新秘書陸長風也是忙的頭暈目眩。
每天不是一堆縣局一把手留電話,就是一堆下麵的鄉鎮一二把手塞電話。
雖然他才當了徐天華三天的秘書,可是他的辦公室裏已經被茶葉塞滿了。
現金肯定是不收的,畢竟那玩意就跟sd一樣,有第一次就會有第二次,很容易上癮,再加上他家裏也不缺,因此從來不收。
但是全拒絕肯定也是不行的,一些鄉鎮的土特產還是可以留下來的。
當然了,也有人問這個小陸是怎麽上位的全縣第一大秘……
北安縣的人隻知道他是從市委辦下放的幹部,人家的畢業院校還是西政,妥妥的徐天華小學弟,正兒八經的黃埔……
以前更是在省委辦公廳工作,後來因為寫材料寫得好,被孔雪宮帶到漢安市市政府政策研究室工作。
直到這次孔雪宮來嘉州市工作,才把他調到市委辦工作。
前些天見過徐天華以後,孔雪宮頓時便把陸長風這個比徐天華低了兩屆的學弟安排到了北安縣縣委辦擔任副主任。
徐天華可太明白孔雪宮的意思了,因此立馬也是讓陸長風擔任了他的專職秘書。
陸海濤也是識趣的把徐天華大事小情方麵基本上都交給他來處理,讓他的地位迅速攀升,一躍成為北安縣第一大紅人。
書記辦公室,徐天華揉了揉眉心,然後有些疲憊的對著陸長風說道:“長風啊,外麵還有幾個人?”
陸長風推了推眼鏡道:“書記,檔案局,民政局,教育局和國土局的局長還沒走。”
“讓他們迴去吧,我今天有些累了。”
“好的書記,我這就去通知他們。”
看了一下這些天的談話名單,徐天華頓時覺得賈宏斌這些年不容易,能扛著這麽多包袱負重前行。
等陸長風迴來以後,徐天華頓時輕鬆的對他說道:“安排一下,接下來一周調研鄉鎮,讓縣委辦主任,政法委書記以及常務副縣長陪同。”
“好的書記,我馬上安排。”
很快,縣委書記要調研鄉鎮的消息不脛而走,讓底下的一眾鄉鎮黨委書記如芒在背,如坐針氈。
當他們向陸長風打聽第一個鄉鎮是哪裏的時候,卻被對方明確告知書記要搞突然式襲擊,讓各個鄉鎮做好準備。
這可急壞了鄉黨委書記們,他們拚命的給鄉政府上壓力,讓鄉長們開展衛生大掃除和成果展示。
窮地方自然安排農業點展示,一些條件比較好的鎮則是安排了工業點展示。
火急火燎的忙了一整個周末,就怕書記突然襲擊沒準備。
鄉鎮長們在鄉鎮的地位其實挺……畢竟下麵書記的權威性確實很重,導致很多時候有些人都覺得鄉鎮長隻是書記的高配秘書(二創情節,無意冒犯)什麽髒活累活都讓他們幹,然後功勞自己摘走。
而等到周一的時候,徐天華卻是出人意料的再次去了當初被派出所威脅的那家羊湯店吃飯。
陪同的還有縣委辦主任,縣政法委書記和常務副縣長以及陸長風這個縣委第一大秘。
徐天華和老板聊著家常,老板則是小心翼翼的迴個話,明顯是在那件事情之後有人進行了收尾工作,跟老板說了些忌諱,因此說起話來小心翼翼。
等吃完了以後,徐天華便帶著他們直奔北湖鎮最大的食品加工廠而去。
通過剛剛的聊天,徐天華也是知道了這家工廠的一些底細,是一家標準的國企,隻不過近幾年的利潤率比較低,隻能靠著上級政策撥款活著。
這也是這個年代國有企業的僵局,僵化的管理體製導致他們的利潤率十分之低下。
但是按照那個老板所講,這家食品廠以前的收益還是不錯的,最起碼當時縣裏有不少財源是來源於這家食品廠。
隻不過後來重視這家食品廠的領導走了,廠子裏換了幾個領導,連續更換了好幾種主營業務,這才導致收益逐年下降。
畢竟一個領導就是一種想法,今日做黃桃,明日做蘋果,再加上當時國有企業那一言難盡的管理體製,等他們研究明白市場以後,人家早就把錢賺完了。
因此這才導致食品廠效益越來越差,當然這隻是當地百姓的看法。
這位老板也是北湖鎮的老人了,以前也是十分愛吃這家食品廠加工做的罐頭。
直到後來食品廠領導層更換,不少人才被一些企業挖走,很快就被縣裏麵的食品公司給幹趴下,這才導致老人一提起食品廠就搖頭。
負責招商引資的那位副縣長眼淚都要流出來了,他這個分工是臨時調整的,原來的副縣長被市紀委帶走調查了。
他原來是負責縣裏信訪工作的,突然之間跟他說讓他去招商引資,差點兒給他整不會了。
得虧他平日裏處理信訪工作練就了一個好嘴皮子,硬生生憑著他三寸不爛之舌談妥了一家天中區的企業。
當然,牽線搭橋的是常務副縣長魏北辰,他對於天中區的企業可太熟悉了,但是親自出麵去挖總歸是不好,因此便選擇了給這位副縣長牽線搭橋。
這位副縣長短短三天便拿下了天中區的一家企業,雖然那邊的領導有些惱火,但是賀知年一句話不敢說。
自從被市委書記趕迴去以後,他便重新想起當年徐天華對天中區的恐怖支配力。
賀知年想了半天,最後還是約談了部分天中區的老板,好好的給北安縣引了波流。
天中區政府的一把手都這麽威脅了,為了把生意繼續幹下去,自然隻能落地北安線。
而麵對這些新企業的到來,徐天華也是把工商局局長好一頓訓斥。
以前不管他們是如何對待外來企業的,但隻要徐天華在北安縣一天,他們就要收起那副臭官僚的臉。
要是搞臭了他們北安縣的營商環境,他第一個就摘了他工商局局長的帽子。
工商局局長被訓完後腿都是軟的,生怕步了前三個局長的後塵。
雖然說農業局局長問題不大,但整個部門也被縣委督察室安排了工作小組,專門抓遲到早退問題。
因此北安縣各職能局無論大小,全都展開了一場整治吃空餉的運動。
要是自己抓的還能商量商量,要是被書記哪天心血來潮的碰上了,可真就要被碰個頭破血流了。
因此,徐天華的新秘書陸長風也是忙的頭暈目眩。
每天不是一堆縣局一把手留電話,就是一堆下麵的鄉鎮一二把手塞電話。
雖然他才當了徐天華三天的秘書,可是他的辦公室裏已經被茶葉塞滿了。
現金肯定是不收的,畢竟那玩意就跟sd一樣,有第一次就會有第二次,很容易上癮,再加上他家裏也不缺,因此從來不收。
但是全拒絕肯定也是不行的,一些鄉鎮的土特產還是可以留下來的。
當然了,也有人問這個小陸是怎麽上位的全縣第一大秘……
北安縣的人隻知道他是從市委辦下放的幹部,人家的畢業院校還是西政,妥妥的徐天華小學弟,正兒八經的黃埔……
以前更是在省委辦公廳工作,後來因為寫材料寫得好,被孔雪宮帶到漢安市市政府政策研究室工作。
直到這次孔雪宮來嘉州市工作,才把他調到市委辦工作。
前些天見過徐天華以後,孔雪宮頓時便把陸長風這個比徐天華低了兩屆的學弟安排到了北安縣縣委辦擔任副主任。
徐天華可太明白孔雪宮的意思了,因此立馬也是讓陸長風擔任了他的專職秘書。
陸海濤也是識趣的把徐天華大事小情方麵基本上都交給他來處理,讓他的地位迅速攀升,一躍成為北安縣第一大紅人。
書記辦公室,徐天華揉了揉眉心,然後有些疲憊的對著陸長風說道:“長風啊,外麵還有幾個人?”
陸長風推了推眼鏡道:“書記,檔案局,民政局,教育局和國土局的局長還沒走。”
“讓他們迴去吧,我今天有些累了。”
“好的書記,我這就去通知他們。”
看了一下這些天的談話名單,徐天華頓時覺得賈宏斌這些年不容易,能扛著這麽多包袱負重前行。
等陸長風迴來以後,徐天華頓時輕鬆的對他說道:“安排一下,接下來一周調研鄉鎮,讓縣委辦主任,政法委書記以及常務副縣長陪同。”
“好的書記,我馬上安排。”
很快,縣委書記要調研鄉鎮的消息不脛而走,讓底下的一眾鄉鎮黨委書記如芒在背,如坐針氈。
當他們向陸長風打聽第一個鄉鎮是哪裏的時候,卻被對方明確告知書記要搞突然式襲擊,讓各個鄉鎮做好準備。
這可急壞了鄉黨委書記們,他們拚命的給鄉政府上壓力,讓鄉長們開展衛生大掃除和成果展示。
窮地方自然安排農業點展示,一些條件比較好的鎮則是安排了工業點展示。
火急火燎的忙了一整個周末,就怕書記突然襲擊沒準備。
鄉鎮長們在鄉鎮的地位其實挺……畢竟下麵書記的權威性確實很重,導致很多時候有些人都覺得鄉鎮長隻是書記的高配秘書(二創情節,無意冒犯)什麽髒活累活都讓他們幹,然後功勞自己摘走。
而等到周一的時候,徐天華卻是出人意料的再次去了當初被派出所威脅的那家羊湯店吃飯。
陪同的還有縣委辦主任,縣政法委書記和常務副縣長以及陸長風這個縣委第一大秘。
徐天華和老板聊著家常,老板則是小心翼翼的迴個話,明顯是在那件事情之後有人進行了收尾工作,跟老板說了些忌諱,因此說起話來小心翼翼。
等吃完了以後,徐天華便帶著他們直奔北湖鎮最大的食品加工廠而去。
通過剛剛的聊天,徐天華也是知道了這家工廠的一些底細,是一家標準的國企,隻不過近幾年的利潤率比較低,隻能靠著上級政策撥款活著。
這也是這個年代國有企業的僵局,僵化的管理體製導致他們的利潤率十分之低下。
但是按照那個老板所講,這家食品廠以前的收益還是不錯的,最起碼當時縣裏有不少財源是來源於這家食品廠。
隻不過後來重視這家食品廠的領導走了,廠子裏換了幾個領導,連續更換了好幾種主營業務,這才導致收益逐年下降。
畢竟一個領導就是一種想法,今日做黃桃,明日做蘋果,再加上當時國有企業那一言難盡的管理體製,等他們研究明白市場以後,人家早就把錢賺完了。
因此這才導致食品廠效益越來越差,當然這隻是當地百姓的看法。
這位老板也是北湖鎮的老人了,以前也是十分愛吃這家食品廠加工做的罐頭。
直到後來食品廠領導層更換,不少人才被一些企業挖走,很快就被縣裏麵的食品公司給幹趴下,這才導致老人一提起食品廠就搖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