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一個多月的時間生長,靈泉空間已經是大有變化。


    1號區域的韭菜,蔥叢茂盛,已經夠炒一盤了。


    2號區域的雞圈,努力終有成果,不同於人類複雜的婚姻與家庭倫理,雞與雞之間的感情是十分牢固。


    兩隻雞堅持數十年如一日的交流夫妻感情,不僅為陳澤貢獻了百來顆雙黃蛋,還成功孵化了幾十隻小雞。


    目前的雞圈已經經過多次擴建,由2號區域,衍生到2-5四個區域,相信要不了多久,他就能實現雞湯自由,而正需要長身體的小外甥女也將有口福了。


    前五個區域都是挨著牆的位置。


    說來也奇怪,最近一個靈泉空間又膨脹了,大約膨脹了有五分之一,他還是沒有摸清楚膨脹的原因。


    但除了空間變大,目前也沒有發現其他的變化。


    玉米,辣椒,水稻,土豆,小麥,紅薯等等,被陳澤重新劃分成了5-15號區域,並且在每塊方格前樹立起牌子,標注好生長周期與需要灌溉的時間。


    這些區域基本是圍繞著靈泉而建的,也是方便灌溉。


    靈泉水塘中的魚,基本上都已經可以吃了。


    最早的七條魚,一條被做成鬆鼠鱖魚,剩餘六條都已經長成巨物。


    最大的已經有十幾斤,是一條金黃色鯉魚。


    最小的屬於是鯽魚了,鯽魚中最大的七八斤重,小的三四斤。


    其他魚種的魚子魚孫們,有的都快超過鯽魚的身長體重了。


    不得不說,作為早期六大元老,鯽魚真的是遜啊!


    靈泉也在隨著空間膨脹,但卻遠遠比不上魚兒的生長速度。


    池塘中魚的密度已經有些高,在陳澤看來,如果不是靈泉空間的特殊之處,在正常的水池裏,這麽高的養殖密度,魚早就翻池了。


    池塘裏,兩三斤的魚比比皆是,鯉魚,白鰱,鯰魚,鯽魚......都可以排隊上餐桌了。


    魚群後生力量也十分強勁,大魚生小魚,源源不斷。


    池塘邊,鬱鬱蔥蔥,倚著河畔生長的水草,其下隱匿著不少新生的小魚苗。


    龐大的水草根係藤蔓,如同一個巨大的母巢,孵育著一代又一代魚群。


    緊挨著靈泉水池周圍,栽了五棵樹,兩顆蘋果樹,一顆梨樹,兩顆棗樹。


    經過半個月的生長,再加上靈泉加持,已經長到了陳澤大腿高。


    這些果樹有的是他和小胖吃剩下的果核,被他隨手丟在池邊,有的是他特意撿的別人丟的棗核,栽種下的。


    不料果然有收獲。


    經過仔細的研究發現,陳澤發現靈泉空間的另一個秘密:越是靠近的靈泉的土地,生長速度越快,植株生長約茂盛。而相比起植物,動物的生長周期顯然是慢了許多。


    從蘋果三年結果,五年豐產的生長規律看,最靠近的靈泉的植物生長速度,顯然已經是外界植株正常生長速度的二三十倍。


    陳澤把果樹這種生長周期長的作物,種在池邊,寄希望於他們快速長大。


    “也不知道能不能種榴蓮。”


    “這年代國內有沒有榴蓮還不好說。”


    陳澤也隻是知道榴蓮盛產於東南亞國家,華夏到底有沒有本土榴蓮,是什麽時候引進的榴蓮,他還不得而知。


    “不過,如果能種幾棵金絲楠木,小葉紫檀,過個幾十年也是能賣不少錢。”


    “姐!陳澤在家嗎?”


    透過空間,陳澤聽見外界傳來王小海的聲音。


    這也是近期探索出的一個新功能,深處靈泉空間,可以控製空間轉換成單向玻璃,可以輕鬆看到外界的人或物,接收到外界的信息,但外界的人卻看不到他,是偷窺的不二神技。


    更bug的是,這玩意兒無視障礙阻隔,一旦開啟,空間有多大,就能窺測多遠的距離。


    如果有一扇門過不去,進入另一個維度的靈泉空間,邁兩步,直接現實版穿牆術。


    當然,這也是有風險的,不同個空間的距離,比例不同。可能在現實中,麵前距離牆隻有兩步,打開靈泉空間走上兩步,然後——


    直接卡牆裏卡死了。


    穿牆有風險,開掛需謹慎。


    “是小海啊!陳澤在屋子裏。”


    這一聲是大姐的聲音。


    搬迴家裏已經有些時日,那個老婆子也有一周有餘沒來陳家鬧事了,不知道是不是餓死了。


    不過,大姐的情況確實是有好轉,雖然話依舊不多,但已經基本會與人交流了。


    陳澤偶爾還會見她哄寶寶笑,見寶寶樂嗬嗬,她自己也露出微笑。


    “海哥,你等等我,”空間視角裏,門外又跑進來一個小子,正是李肖。


    而與李肖一同的還有一人。


    小孩子個子比李肖低一點,文文靜靜,眉清目秀,跟個小女生似得。


    長著一張乖巧的小學霸臉。


    男孩兒叫李雲,誰李老頭的孫子,正是黑芝麻胡同李老頭的孫子,自從在李老頭那裏弄來一塊紅玉後,和一幅齊白石名畫後,陳澤隔三差五就會去光顧。


    一來二去也與李老頭的孫子認識了,再加之李肖與李雲是一條胡同裏的鄰居,從小玩到大的玩伴,在李肖的引薦之下,陳澤也就勉為其難,手下了這個小弟。


    李雲作為李老頭的孫子,除了學習還,還會點鑒賞古董文物的本事,雖然也是個半吊子,但相比起陳澤自己這種一竅不通的人來說,還是好太多。


    打個比喻,如果李雲對於車的了解是勉勉強強能分辨出各類型號車的性能,那陳澤則是連藍天白雲標是什麽車都不認識。


    胡同裏,陳澤從懷裏掏出四罐可口可樂,遞給三個小弟。


    三個小弟也不客氣,接了過去。


    個個都是麵露驚喜。


    可樂的誘惑在這個時代沒幾個小孩子抵擋得住,冰冰涼涼,甜甜,辣喉嚨的氣泡水,讓人欲罷不能。


    “謝謝澤哥!”“謝謝澤哥!”“謝謝澤哥!”


    三個小家夥興奮地齊齊鞠躬,搞的陳澤跟香江古惑仔老大一樣。


    陳澤不在意地擺擺手。


    可樂是他之前抽獎的時候抽到的,具體是第幾次抽獎抽到的,已經不記得了。


    這玩意在這個時代是稀罕物,很少見的東西,有錢人家的孩子也不一定能喝到。


    但在陳澤看來,也就是批發價幾毛錢的東西,前世作為超市老板的他早就有些喝膩了。


    他空間裏現在還有5聽沒拆封,自己基本不怎麽喝,一般都是給小弟發福利。


    “崩——”


    “呲——”


    易拉罐被打開,咖啡色氣泡沫滋滋冒出。


    三個小家夥學著陳澤第一次喝可樂的樣子,把嘴湊到瓶口,呲溜吮吸,將噴濺的可樂沫都吸到嘴中,而後又貪婪地將罐子口甜了個幹淨,這才小口小口,咕咚咕咚地喝。


    “嘶——哈——”


    “嘶——哈——”


    “嘶——哈——”


    三個小弟像是吃辣椒被辣到一樣,喝兩口,就嘶哈,嘶哈,然後緩一陣子,接著喝。


    “吃飽飯,好辦事。”


    “走,收破爛兒嘍——”


    四個小孩酒足飯飽,將易拉罐在地上一踩,丟進身後的麻袋,然後一人背著一個小麻袋,遊走在胡同裏。


    後世某馬姓收藏大佬曾說過,這個年代進信托商店裏賣古董,閉著眼睛買,最次都是清晚期的,幾乎沒有假貨。


    即便有也是民國的,放到21世紀,怎麽也能賣大幾十萬。


    但是,話是這麽說,可信托商店那是一群小屁孩說進就能進的嗎?


    恐怕還沒進去,就被轟出來了。


    陳澤覺得做人還是得腳踏實地,不看著樹上夠不著的黃金發呆,怎麽也得先把地上的銅錢撿撿,先把麻袋裝滿了再說。


    至於信托商店,那隻能到時候看看,能不能去趟香江,發一波橫財,再迴來掃貨。


    老大陳澤,老二王小海,老三李肖,老小兼軍師李雲。


    四個小家夥背著小麻袋,走街串巷,吆喝道:


    “收破爛兒地賣,有洋瓶子爛罐子我買——”


    “收破爛兒地賣,有洋瓶子爛罐子我買——”


    ......


    四個小家夥走街串巷,還真沒人管。


    這年頭說是計劃經濟,學習蘇聯模式,但也沒極端到像蘇聯一樣,連收破爛兒都被取締。


    民間的小茶館,路邊的早餐攤,走街串巷叫賣的貨郎都還是有的。


    關於收破爛兒這一行當,國家成立了國有收廢站,做到對行業源頭的控製,但還遠沒有喪心病狂到給收破爛兒的人也發編製,納入國家體製內。


    就算是想,也做不到!


    不過,收破爛兒的人如果想要將自己收來的廢品賣給廢品站,那就要有廢品站批的條子。


    當然,也不是說沒有條子就不能收廢品,賣廢品了。


    這裏麵還是存在明顯的空子可以鑽的,那就是拾荒者與收破爛兒的人,可以將收來的廢品賣給有條子的人,有條子的人再將收來的廢品賣給廢品站。


    有條子的人在這其中,扮演了中間商的角色。


    這種清晰地利益鏈條,為什麽即使是在特殊年代也沒有被斬斷呢?


    一方麵是政府也沒有更好的辦法,隻能放任自由。


    另一方麵是收破爛這個看似不起眼的行當,中間存在著巨大的利益鏈,依附其上的工作者不計其數。


    前世陳澤曾看到過一篇報道,是京城某家官媒臥底收費站,進行的為期數年的跟蹤報道。


    報道稱,在風雲動蕩的年代,京城二環路內出現2000多家廢品迴收站,幾乎每個胡同都有。


    最鼎盛時,京城拾荒者數量達到17萬人。


    而到了20世紀末,在京拾荒的外來人口有8.2萬,其中約4.6萬來自川省,約1.7萬來自豫省,約1萬來自hb,約1700人來自js。


    當時的京城垃圾迴收市場競爭日趨激烈,魚龍混雜,以拾荒者戶籍不同分成了13個幫派,這些幫派甚至有各自的“武裝”,為爭奪地盤,每年都有打架、鬥毆等事件發生,還有人為此喪生。


    直到2019年,在人們以為邁入新時代,現代化了,就連農村都很少見到拾荒者的時候,京城的拾荒從業者依舊還有近十萬人。


    陳澤之所以還記得這篇報道,是因為當時這篇報道有一個很有意思的點。


    當時記者在臥底初期時,認識了一個川省的小夥子,也是剛剛入行,心思單純。幾番相處下來,臥底記者與小夥成為無話不談的朋友,小夥也經常向其透露行業內幕。一來二去,兩人關係親近,臥底記者離開時,見小夥可憐,一時好心,就簡單托關係幫批了張條子。


    然而,卻沒想到,等到幾年後,報社再次派記者去調查拾荒者現狀反饋的時候,當初的那個小夥子,搖身一變,成為泗川幫的話事人。


    正是這個離奇的小故事,讓陳澤對這篇報道記憶頗深。


    “收破爛兒地賣,有洋瓶子爛罐子我買——”


    ......


    這年頭雖然也有年紀小的拾荒者,但像陳澤四個身上幹幹淨淨的,還真就一個都沒有。


    幾人扯著嗓子吆喝,也沒有一單生意上門。


    當然,這是早有預料的事,他們也沒指望生意能自己上門,在巷子裏吆喝,也不過是三個小弟覺得有意思,感到羞恥的陳澤自然是說不出口的,就默默跟在幾個小弟後麵,優哉遊哉喝著可樂。


    王小海打頭陣,兩小弟在中間,陳澤在後麵壓陣。


    拐過兩條巷子,精準匹配到一家客戶。


    王小海交友廣泛,南鑼鼓巷以及周圍幾條巷子,隔三差五都有他認識的人。


    具體的流程就是,王小海找到人,說明來意,小軍師李雲進行鑒定,陳澤最後付錢。


    剛開始,業務還不是很熟,磕磕絆絆,搞砸了幾單生意。


    但隨著時間流逝,幾個小弟的業務能力越來越熟練,已經根本不用陳澤出麵,他隻負責付錢就好了。


    終於,經過一上午的努力,四個人大有收獲!


    額——


    收了一堆破銅錢。


    皇城跟下,老物件兒也就這玩意兒最多了。


    這玩意兒多到什麽程度吧?


    額——


    舉個例子,門簾諸君可知?


    不少人家都用這個穿起來當門簾。


    這樣描述就能想象得到,這玩意兒存量恐怖了吧!


    本來陳澤在第一家收到銅錢的時候他還挺高興,拿著把玩了好一陣;


    到了第二家,也沒感覺奇怪地,就是多了點;


    到了第三家,那小孩子問,“銅錢也收嗎?”當時陳澤還沒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當小孩領著他們進了臥室以後,看著那一米多寬,兩三米長,用紅線穿著的瀑布雲簾,他整個人都懵了。


    然後,第四家,第五家,像是捅了老鼠窩似得,一窩蜂的都湧出來了。


    那一條街,三戶裏麵,有兩戶都是銅錢堆積如山。


    “誒,娘嘞,這不行啊,這在這麽搞下去,我得被幹破產啊!”


    總共三十六塊九毛八的身價,出門全揣身上了,這才走了五條胡同,剩餘十幾條預計的胡同還沒走呢,兜裏的錢已經是花了快一半。


    “收不完,特娘的,根本收不完!這玩意到底有多少?”


    這也讓他這個門外漢十分疑惑,這玩意存量這麽多,後世到底是怎麽賣上價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1960:南鑼鼓巷街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泣血染長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泣血染長衫並收藏1960:南鑼鼓巷街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