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哥,不如把劍交出去,我們水行州變成一個普普通通,百姓安居樂業的小島不好麽?”
“曦兒你怎麽會這樣想?有些人,生來就沒有資格享受普通和平凡的。”
白未曦和哥哥曾這樣說過,原來以為自己想出了一個絕妙辦法的少女卻遭到了哥哥的否定。直至今日白未曦也無法理解,為何有人出生即要背負著天下的命運,為什麽呢?白栩也說不上來。隻知道那天命劍和水行州相互依存,天命雖說建造結界,使得外界不得幹擾,但同時也影響了水行州的環境,一日晴一日雨,一日風平浪靜,一日水災臨城,這便是代價。
白栩也想不通父親為何臨死前都要交代水行州一定守好,天命劍不可忤逆的遺囑,隻知道自己父親在爺爺眼中是一個敗家子兒,年輕時不學無術,出島學武尋道,以一把天命劍叱詫江湖,臨終前又將天命劍留在了水行州,這個爺爺及祖上世世代代經營的海島上。
爺爺氣急敗壞,卻無論如何也不能將那插入廣場中央土地中的天命劍拔出。後來真如同爺爺所說,劍為禍害,大水行州,一夜之間桑田便滄海,祖祖輩輩的苦心經營毀於一朝一夕之間,也就是那一年,七歲的白栩見到了從未見過的大洪水。
爺爺白發人送黑發人。父親惹了一屁股仇家,但沒人來討債,這水行州已經被天災懲罰的不像樣子。環伺建起來了,爺爺累得像是一具幹殼,雙眼失去了精氣神,有的隻是無限的焦慮。白栩當時便想,為何爺爺不死呢?並非詛咒,隻是這樣活著,對爺爺著實是最大的摧殘了,爺爺不敢死,環伺不建起來,他不敢死。自己尚未成人,天命劍一日不拔,曦兒一日沒學會喊爺爺,他就不敢死。
終於,爺爺死了,那年他八歲,有些人,天生是要負重前行的。不僅成了環伺的主人,更成為了整個水行州的主人,來到水行州上的人大多數受過爺爺的恩惠,不敢對白栩有絲毫不軌思想,那樣恐遭天譴。
白家少年吃著百家飯長大了,說是百家飯,水行州的百家都是白家的一份子了,那環伺建了數月不到便拔地而起,白老爺子功不可沒。若非環伺,百家將被洪水毀於一旦。環伺取了水行州內地勢最高的一處,隻一個大建築,可住成千上萬人,也算不上擁擠。
再長大些,眾人都盼望著白栩能夠拔起那天命劍,去除此劍的詛咒,還水行州一個清白。少年失敗了,他不像他的父親那般能夠得到天命的眷顧,成為了那個天命的奴隸。
白栩想要讓大家都嚐試一下,便讓水行州的大家都嚐試一下拔劍,無一例外,那劍紋絲不動,爺爺口中的不孝子,自己的不稱職的父親,變成了那個唯一的天命認可之人。
父親留下來的話,拔出此劍者,必守護水行州一生一世,奉承天命,否則必將遭受無盡災難。
那句遺囑是自己和妹妹一次在廣場上玩時找到的一張字條。當時曦兒正嚐試拔出那把劍,不知似乎眼花,少年明明看到妹妹臉上喜悅的神色瞬間消失,手像觸電一般的縮了迴去,慌忙退後,喊到頭疼。
之後少年便知道那劍會讓自己妹妹不適,便不在讓其接觸那把劍。就這樣,等待那個能拔起天命之人,守護水行州一百年。
外灘,行川已經鬆勁兒,卻感覺到被一雙有力的手給拉住了胳膊。不是幻覺,真的是一隻極大的手掌,將自己的整條胳膊都抓住了,甚至沒有一絲疼痛感,像是整條冰冷的胳膊被暖意包裹一般。
迷糊間睜開眼睛,隻見一個壯碩的身形在自己與那木樁子之間,一手抓住木樁,一手拉住自己,連帶那艘船。
行川頓時有些緩過神來,那人正是初次上島遇到的那個白未曦身邊的怪物咕嚕,當時隻覺身形高大的奇怪,沒想到此刻感到如此的高大,還十分的有安全感。
咕嚕嗷嗷的叫著,行川聽不懂,咕嚕滿臉奇怪的表情,行川也看不清楚。隻覺得此刻應該相信這個大個子。
“俺知道了!”行川忽然明白了咕嚕的意思。接著將那根繃緊了的纖繩使勁拴在了咕嚕拉住自己的那隻胳膊上,那胳膊也和木樁差不多粗細了。
纏上之後,咕嚕胳膊一彎,那船便隨著纖繩被牽扯了過來,即使風浪仍然未平息,但咕嚕手中,那風浪的氣力仿佛沒有那麽大了。行川也順便抱住了咕嚕的手臂,隨著咕嚕一鬆手,便直接順著那根咕嚕胳膊上的纖繩滑了出去。恰巧不巧的到了船頭的位置,便一個翻身上了船。
“謝了,大個子!”行川揮手喊到,示意咕嚕可以鬆開手中纖繩了。
“嗷嗷!”咕嚕怒吼著,像是一隻發怒的野獸,閃電的銀光打在其光滑的肌肉上,海浪一陣一陣沒過其頭頂。“嗷嗷!”咕嚕又大叫著。行川頓時不知該如何是好,畢竟自己也沒學過咕嚕的語言不是?隻好趕忙進入艙內。
“轟!”一陣劇烈的搖晃,行川隻覺那咕嚕已經鬆手了,自己的船又在海上搖晃著,那種無助的感覺又出現了。
將頭探出窗戶,海風打得臉生疼,隻見咕嚕並未鬆手,隻是鬆開了那木樁,但纖繩一直在手中,此刻那大個兒正把纖繩往自己的腰間纏。
“他這是?”行川看得有些吃驚,這怪物的智商也沒有看起來的那麽低麽……“船身逐漸平穩了,而且正往前緩緩駛去。
咕嚕將船頭纖繩纏在腰間,做了一個人力發動機,在水中平穩的遊著,後麵的船也不再晃蕩。一瞬間行川有些感動。不管是不是白未曦派這咕嚕來救自己,都當對這大個兒說句抱歉,再說句感謝。
行川往遠處看去,隻見一艘十分巨大的船正在海中駛來,方向歪曲,船帆還有些斷裂,搖搖欲墜之感。
”這海上還有別人遇難?不會是他們吧?“行川道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
“曦兒你怎麽會這樣想?有些人,生來就沒有資格享受普通和平凡的。”
白未曦和哥哥曾這樣說過,原來以為自己想出了一個絕妙辦法的少女卻遭到了哥哥的否定。直至今日白未曦也無法理解,為何有人出生即要背負著天下的命運,為什麽呢?白栩也說不上來。隻知道那天命劍和水行州相互依存,天命雖說建造結界,使得外界不得幹擾,但同時也影響了水行州的環境,一日晴一日雨,一日風平浪靜,一日水災臨城,這便是代價。
白栩也想不通父親為何臨死前都要交代水行州一定守好,天命劍不可忤逆的遺囑,隻知道自己父親在爺爺眼中是一個敗家子兒,年輕時不學無術,出島學武尋道,以一把天命劍叱詫江湖,臨終前又將天命劍留在了水行州,這個爺爺及祖上世世代代經營的海島上。
爺爺氣急敗壞,卻無論如何也不能將那插入廣場中央土地中的天命劍拔出。後來真如同爺爺所說,劍為禍害,大水行州,一夜之間桑田便滄海,祖祖輩輩的苦心經營毀於一朝一夕之間,也就是那一年,七歲的白栩見到了從未見過的大洪水。
爺爺白發人送黑發人。父親惹了一屁股仇家,但沒人來討債,這水行州已經被天災懲罰的不像樣子。環伺建起來了,爺爺累得像是一具幹殼,雙眼失去了精氣神,有的隻是無限的焦慮。白栩當時便想,為何爺爺不死呢?並非詛咒,隻是這樣活著,對爺爺著實是最大的摧殘了,爺爺不敢死,環伺不建起來,他不敢死。自己尚未成人,天命劍一日不拔,曦兒一日沒學會喊爺爺,他就不敢死。
終於,爺爺死了,那年他八歲,有些人,天生是要負重前行的。不僅成了環伺的主人,更成為了整個水行州的主人,來到水行州上的人大多數受過爺爺的恩惠,不敢對白栩有絲毫不軌思想,那樣恐遭天譴。
白家少年吃著百家飯長大了,說是百家飯,水行州的百家都是白家的一份子了,那環伺建了數月不到便拔地而起,白老爺子功不可沒。若非環伺,百家將被洪水毀於一旦。環伺取了水行州內地勢最高的一處,隻一個大建築,可住成千上萬人,也算不上擁擠。
再長大些,眾人都盼望著白栩能夠拔起那天命劍,去除此劍的詛咒,還水行州一個清白。少年失敗了,他不像他的父親那般能夠得到天命的眷顧,成為了那個天命的奴隸。
白栩想要讓大家都嚐試一下,便讓水行州的大家都嚐試一下拔劍,無一例外,那劍紋絲不動,爺爺口中的不孝子,自己的不稱職的父親,變成了那個唯一的天命認可之人。
父親留下來的話,拔出此劍者,必守護水行州一生一世,奉承天命,否則必將遭受無盡災難。
那句遺囑是自己和妹妹一次在廣場上玩時找到的一張字條。當時曦兒正嚐試拔出那把劍,不知似乎眼花,少年明明看到妹妹臉上喜悅的神色瞬間消失,手像觸電一般的縮了迴去,慌忙退後,喊到頭疼。
之後少年便知道那劍會讓自己妹妹不適,便不在讓其接觸那把劍。就這樣,等待那個能拔起天命之人,守護水行州一百年。
外灘,行川已經鬆勁兒,卻感覺到被一雙有力的手給拉住了胳膊。不是幻覺,真的是一隻極大的手掌,將自己的整條胳膊都抓住了,甚至沒有一絲疼痛感,像是整條冰冷的胳膊被暖意包裹一般。
迷糊間睜開眼睛,隻見一個壯碩的身形在自己與那木樁子之間,一手抓住木樁,一手拉住自己,連帶那艘船。
行川頓時有些緩過神來,那人正是初次上島遇到的那個白未曦身邊的怪物咕嚕,當時隻覺身形高大的奇怪,沒想到此刻感到如此的高大,還十分的有安全感。
咕嚕嗷嗷的叫著,行川聽不懂,咕嚕滿臉奇怪的表情,行川也看不清楚。隻覺得此刻應該相信這個大個子。
“俺知道了!”行川忽然明白了咕嚕的意思。接著將那根繃緊了的纖繩使勁拴在了咕嚕拉住自己的那隻胳膊上,那胳膊也和木樁差不多粗細了。
纏上之後,咕嚕胳膊一彎,那船便隨著纖繩被牽扯了過來,即使風浪仍然未平息,但咕嚕手中,那風浪的氣力仿佛沒有那麽大了。行川也順便抱住了咕嚕的手臂,隨著咕嚕一鬆手,便直接順著那根咕嚕胳膊上的纖繩滑了出去。恰巧不巧的到了船頭的位置,便一個翻身上了船。
“謝了,大個子!”行川揮手喊到,示意咕嚕可以鬆開手中纖繩了。
“嗷嗷!”咕嚕怒吼著,像是一隻發怒的野獸,閃電的銀光打在其光滑的肌肉上,海浪一陣一陣沒過其頭頂。“嗷嗷!”咕嚕又大叫著。行川頓時不知該如何是好,畢竟自己也沒學過咕嚕的語言不是?隻好趕忙進入艙內。
“轟!”一陣劇烈的搖晃,行川隻覺那咕嚕已經鬆手了,自己的船又在海上搖晃著,那種無助的感覺又出現了。
將頭探出窗戶,海風打得臉生疼,隻見咕嚕並未鬆手,隻是鬆開了那木樁,但纖繩一直在手中,此刻那大個兒正把纖繩往自己的腰間纏。
“他這是?”行川看得有些吃驚,這怪物的智商也沒有看起來的那麽低麽……“船身逐漸平穩了,而且正往前緩緩駛去。
咕嚕將船頭纖繩纏在腰間,做了一個人力發動機,在水中平穩的遊著,後麵的船也不再晃蕩。一瞬間行川有些感動。不管是不是白未曦派這咕嚕來救自己,都當對這大個兒說句抱歉,再說句感謝。
行川往遠處看去,隻見一艘十分巨大的船正在海中駛來,方向歪曲,船帆還有些斷裂,搖搖欲墜之感。
”這海上還有別人遇難?不會是他們吧?“行川道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