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伏在羅凱胸口,她細致的臉龐感受著羅凱的提問,閉著眼睛靜靜的呆著,忽然聽到羅凱的歎息,便輕聲的問道:“夫君可是有心事。”
羅凱心中憐惜的嬌妻,感歎的說到:“這幾年苦了你。”
月下聽過羅凱這發自內心的話,竟覺得心裏熱乎乎的,眼淚忍不住落下來:“我倒是每次想到你我相識,成親和你對我的好,不是苦反而心裏很開心。”
羅凱覺得心口一濕,摸摸月下的臉龐,擦著她的眼淚說到:“不哭,最浪漫的事不過是一起慢慢變老。”他忽然想起這首歌詞,
月下微微一笑,自己的夫君總是這麽莫名其妙的詞語:“我不是哭我,我是心疼你的奔波辛苦,也怪自己不是男人,不然就可以每日跟著你身邊,也好照顧你。”
羅凱聽著心裏一陣感動,用力將月下抱緊,
中秋假期過後,官員們正式開始上班了,羅凱這是個閑職,沒什麽具體的事做,這下反而清閑,隻是按部就班上朝,一連幾次朝會都是站那聽群臣的奏折,他仔細看著朝堂上的每一個人,竟然絲毫沒有關於遼國之事的消息,
時間又過了一個月,這日朝堂之上太子趙曙格外得意,例行禮畢他便一部跨上前來上奏到:“啟稟聖上,自蔡挺(字子政)到任提點江南西路刑獄,極力改革江西鹽法,已見成效,近半年江西地區每年賣鹽比原來增加一百萬斤。”他說完撇了羅凱一眼,
羅凱知道這提點江南西路刑獄是個官署名,是宋代中央派出的“路”一級司法機構,簡稱“提刑司”、“憲司”、“憲台”,監督管理所轄州府的司法審判事務,審核州府卷案,可以隨時前往各州縣檢查刑獄,舉劾在刑獄方麵失職的州府官員,
這個官職說著繞嘴,但簡稱“提刑司”可是後人知道很多的,最有名的就是宋慈,
仁宗聞聽很是高興,這可是接連的好事傳來,他饒有興致的問太子:“你可將蔡挺如何治理說一說,若是有效各地均可效仿。”
趙曙聽仁宗吩咐,便將蔡挺治理鹽務之法如實稟奏,原來蔡挺上任伊始,即下令當地者百姓交出全部武器,並將這些私藏的兵器交給巡捕私鹽販的吏人、士兵,規定:凡是鹽販所販鹽不足二十斤,販夫不到五人,而且鹽販又不隨身攜帶武器者,官府不予追捕,隻勒令他們交納商稅,
蔡挺將淮南地區官府的運鹽船隊分成十二綱,每綱二十五隻船,直接將鹽運到目的地才能將鹽卸下,如果綱船所載超過官府所規定押運的數量,剩餘的鹽全部由官府平價購買,然後將錢發給押運綱船的吏人、士兵,這樣就減少了押運食鹽人員偷盜食鹽的現象,食鹽質量也有所提高(吏人、士兵不敢再往鹽中摻合砂石),蔡挺還下令降低官鹽價格,
這件事上趙曙可是下了功夫,起碼背誦蔡挺的新鹽法自己足足兩天的功夫,他就是要讓皇上和百官看看,治鹽之事並非隻羅凱一人能做,隻要自己手中有能用之人,以後宋國國內的事,羅凱自然插不上手,
實話說,蔡挺這事辦的也是漂亮,不光仁宗讚同,滿朝官員也是紛紛點頭認可,一向苛刻的諫官也對蔡挺的治鹽改革沒有挑出毛病的地方,
這下趙曙更加得意,請旨封賞蔡挺之餘,轉頭向羅凱問道:“王侍郎一向治理鹽務有經驗,這蔡子政所治江西鹽務,王侍郎有何評價。”
趙曙的心機怎能瞞過羅凱,少來吧,管你是激將還是拿我比事,最好宋國到處有能人,羅凱才樂的掛個閑職,每日和小哥幾個聚會聚會,迴府上享幾天安逸,羅凱笑嗬嗬的說到:“高啊,蔡子政用法得當,的確是一件功績。”
趙曙得意的看了四周,似乎在說,怎麽樣,羅凱都沒話說了吧,劉敞正恨不得巴結太子,連忙說到:“蔡子政與王侍郎所治鹽務,在我看來蔡子政恩威並濟,似是更高明些。”他說著便有幾個官員點頭讚許,
羅凱微微一笑,這有可比性嗎,心裏這麽想但是跟這些人辯駁這些似乎沒什麽意義,
仁宗見羅凱笑的坦然,他的心裏如果要比,自然要傾向羅凱一些,但看趙曙慢慢也成熟起來,能夠找到治國之道總是好事,於是皇上變成了和事佬說到“王侍郎的治鹽和蔡挺治鹽畢竟有所不同,蔡挺所對的是國內刁民,羅凱所對是西夏,我看就不必比較了。”
仁宗說完,朝廷之上便是一片“皇上聖明”的唿聲,
趙曙也不多說,他順著仁宗皇上的話說到:“父皇所說及是,王侍郎確實是辦事得力,尤其對於西夏這樣的刁蠻治國,能談下如此有利我國的商榷條件,此乃大功一件。”
仁宗嗯了一聲,趙曙終於開竅了,知人善用才能做好皇上啊,他哪知道,趙曙後麵還有話說,聽了趙曙的話,羅凱心中打了個問號,這太子吃耗子藥了轉性了,還是良心發現了,
不管羅凱怎麽想,仁宗的封賞是必須的,趙曙又提議到為羅凱加封官職,仁宗卻有自己的想法,我要是給羅凱現在封的太高,老臣未必服氣,他對趙曙說到:“這個不著急的,王侍郎年紀尚輕,況且又是破格利用,等三年京察任滿,再慢慢提升,至於多多賞賜,想必群臣不會有意見。”
除了仁宗這個想法之外,仁宗倒是希望趙曙能將羅凱用的好,若是自己將羅凱早早提升高位,將來太子登基,還怎麽提拔人才,
羅凱隻好謝過仁宗,謝過太子,趙曙心中暗笑,該是好戲登台,他看了韓琦一眼退到了一邊,他得到內部消息,遼國的太後大壽邀請各國共賀的請柬,已經到了宰相手裏,
趙曙等著韓琦上奏遼國太後大壽之事,但他忘了一件事,韓琦通常即使有本章,也是最後一個上奏,宰相韓琦手中握著本章心裏正琢磨著事,出使遼國該推薦誰去好呢,自己年事已高,不願意長途奔波,以往都是富弼那個老家夥去,現在富弼服母喪不在朝中,再看新任宰相曾公亮,都六十多歲了,皇上肯定不會派他去,他四下看看這些官員,能夠資格代替宋朝出使遼國,又能讓皇上滿意的人還真沒幾個,
仁宗皇上此時有些乏累,近來也不知道怎麽迴事,身體一天不如一天,他稍微側著坐了坐,接下來大臣的奏折按照慣例,能當時處理的處理掉,需要再議的就放到一邊,三天一次的朝會每次都是快到晌午才完事,越聽到後來,仁宗越覺得腦袋昏沉沉的,
輪到薛向上奏,薛向指出陝西路廂軍、禁軍總數達二十五萬人之多,而這些士兵中年邁體弱、身患疾病、玩弄雕蟲小技者占總人數的一半以上,因而薛向建議在陝西地區斥退那些不能上前線打仗、又不能為國家服徭役的士兵,並由朝廷下達明文:將領無端役使士兵者以違**處,
本來這個事仁宗皇上點點頭,準奏就是很簡單的事,偏偏仁宗皇上這會犯困,身體乏累也犯了糊塗,朝堂之上的官員似乎也看出仁宗乏累,薛向剛剛奏完,還手捧象牙笏站在大殿之中等著仁宗的迴答,再看仁宗皇上:他用一個胳膊架在禦座的側端的俯首,用手撐著頭眼睛半眯著有些似睡非睡,聽完薛向上奏,仁宗皇上的另一隻手稍微抬了抬又放下,他心中想著這事又太子決斷就好了,又想起羅凱對陝西路十分了解,兩下同時想腦子就亂了,結果竟將兩件事合在一起說出了口:“皇兒羅凱如何看此事。”
此話猶如在大殿上的一個悶雷,將所有人都打愣神,眾官員麵麵相覷,張大嘴巴麵露驚異之色,包大人和王安石更是大吃一驚,怎麽自己兒子變成皇兒了,這玩笑可不是隨便開的,但是誰也不敢出聲,每個人都懷疑自己聽錯了,
羅凱心說,額滴神啊,他妹子加他大爺的,這讓老子怎麽接話啊,不說話皇上問到自己名字,說話等於承認自己是皇兒,而且皇上看似昏昏欲睡,這要是在說夢話,誰敢驚擾了聖駕把皇上吵醒可要掉腦袋的,
算了,你睡我也睡,裝睡誰不會,羅凱雙手執著象牙笏,頭一低眼一閉,愛咋咋吧,他閉著眼睛都能感覺到,太子趙曙眼中的火都要把他燒化了,
大殿之上平時的群臣議事你一言我一語,偶爾夾雜著交頭接耳的嗡嗡聲,都是仁宗習慣的聲音,就好像有的老婆聽不見老公打鼾睡不著覺一樣,仁宗也是這樣突然聽不到群臣議論,大殿一片寂靜,盹兒立刻醒了,他也意識到剛才說錯話了,可是話出口怎麽能圓呢,
皇上眯著眼看著眾人,趙曙正側著頭看著羅凱,從仁宗皇上的角度,光看見趙曙帶著硬翅襆頭的後腦勺,再看羅凱一副事不關己,朝堂之上裝睡的樣子,仁宗暗笑這小子倒是聰明,皇上假意伸個懶腰振了振精神說到:“此事壓下,退朝後宣太子,和王侍郎垂拱殿議事。”聽他這麽一說大臣們都明白仁宗剛是口誤自己給自己找折,太子趙曙心裏這個不是滋味,連自己的名字皇上都能喊錯了,
宰相韓琦慢慢悠悠站出來,現在他想到了好的人選,羅凱,隻不過他和趙曙的出發點不同,他更不知道即使自己不推舉羅凱,太子也會力薦,
韓琦上前一步奏到:“啟稟聖上,過兩三個月就是遼國(注)太後大壽,遼國送來請柬邀請我國派使者賀壽,請聖上遣使赴遼,以表兩國盟好之意。”
仁宗看看韓琦,韓琦身邊是曾公亮,沒有了富弼的身影,仁宗心中有些失落:仁宗開口向眾位大臣問道:“哪位大臣可願意出使遼國。”
朝堂之上一片寂靜,宋國的官員都怎麽了,這裏不乏有自知能力不濟,也有不願去遼國的,
“宰相可有合適人選。”
羅凱這會醒了,他本來就是裝睡,更何況聽到出使遼國幾個字,
韓琦有多老道,他縱然是心裏想推薦羅凱,也不明說:“不知道皇上心中可有人選,臣願與眾位大臣合議適合之人。”
仁宗皇上朝百官看了看,無奈的問道:“哪位大臣可推舉合適的人選出使遼國。”
太子心裏罵著韓琦老滑頭,這會包大人說話了,他就知道一會肯定有羅凱,反正他也是當朝的元老,又有威望在,他清了下嗓子示意他要說話了,“啟奏聖上,微臣認為出使遼國者應有文采,我聽說那耶律洪基也是喜歡漢學之人,詩詞造詣頗深,若是一般年輕人怕去了擔當不了此任。”
羅凱聽了偷笑,還得說是義父大人向著自己,先把自己擇出去了,
群臣又是一陣嗡嗡聲,仁宗看著包大人,老包啊老包,滿朝文武新官就不說了,就你們這幾個老臣早把你們看透了,就耶律洪基那幾句詩詞,也能在我大宋朝提得上造詣深麽,
“哦,這我到沒聽說,群臣有誰知道耶律洪基做過什麽詩詞麽。”仁宗故意問道,
包拯假裝剛剛注意的歐陽修也在朝廷似的,驚訝的說到:“哎呀,歐陽翰林學士肯定知道,是吧,永叔。”
歐陽修看了包拯一樣,心裏這個罵,你這庇護義子也罷了,幹嘛把這雷推我身上,誰不知道這遼國當今皇上耶律洪基,想起一出是一出,最愛刁難使者,但是包拯既然這麽說了,如果說自己不知道,豈不是讓人笑話,
沒辦法歐陽修硬著頭皮說到:“遼國皇上通音律,善書畫,愛好詩賦,與他的臣下有“詩友”之交,比較盛傳的是《題李儼黃菊》昨日得卿菊賦,碎剪金英填作句,袖中猶覺有餘香,冷落西風吹不去,”
包拯聽完高興的說對仁宗說到:“對啊,您看,我說不假吧,本詩將李儼所做《菊賦》佳句名詩比作繽紛的菊花,餘香嫋嫋,風吹不散,“袖中猶覺”寫得爾雅有致,特具韻味,反正我包某是寫不出來。”
歐陽修這個氣,就差沒瞪他一眼,心說寫不出來你這得瑟,
仁宗看著歐陽修點點了頭,剛要開口司馬光站了出來,司馬光與歐陽修可是摯友,他知道歐陽修一百個不願意去,於是站出來說到:“啟奏聖上,臣認為歐陽永叔不適合,永叔學問沒的說,不過這掌管翰林院公務繁重,為國家選擇良材才是重要,更何況契丹人好戰,選個文弱之人去不合適。”
他這麽一說,大夥又將目光都投到了種諤身上,種諤一撥愣腦袋誰也不看,他是武將天生就愛咋咋的脾氣,他也知道也輪不到他去,所以幹脆不理會,
仁宗搖搖頭,他不是覺得種諤不行,而是種諤的職責比歐陽修更重,種諤掌管樞密院,國防的大事他負責,怎麽能跑去跟鄰國一個皇太後賀壽去呢,
這會輪到太子趙曙出場了,他歎了口氣說到:“要說這遼國這事,說起來也不是大事,遼設南麵官和北麵官雙軌官製,以“本族之製治契丹,以漢製待漢人”,北麵官治宮帳、部族、屬國之政,南麵官治漢人州縣、租賦、軍馬之事,因俗而治,這種治理頗似西夏的藩漢兩製。”
羅凱心中憐惜的嬌妻,感歎的說到:“這幾年苦了你。”
月下聽過羅凱這發自內心的話,竟覺得心裏熱乎乎的,眼淚忍不住落下來:“我倒是每次想到你我相識,成親和你對我的好,不是苦反而心裏很開心。”
羅凱覺得心口一濕,摸摸月下的臉龐,擦著她的眼淚說到:“不哭,最浪漫的事不過是一起慢慢變老。”他忽然想起這首歌詞,
月下微微一笑,自己的夫君總是這麽莫名其妙的詞語:“我不是哭我,我是心疼你的奔波辛苦,也怪自己不是男人,不然就可以每日跟著你身邊,也好照顧你。”
羅凱聽著心裏一陣感動,用力將月下抱緊,
中秋假期過後,官員們正式開始上班了,羅凱這是個閑職,沒什麽具體的事做,這下反而清閑,隻是按部就班上朝,一連幾次朝會都是站那聽群臣的奏折,他仔細看著朝堂上的每一個人,竟然絲毫沒有關於遼國之事的消息,
時間又過了一個月,這日朝堂之上太子趙曙格外得意,例行禮畢他便一部跨上前來上奏到:“啟稟聖上,自蔡挺(字子政)到任提點江南西路刑獄,極力改革江西鹽法,已見成效,近半年江西地區每年賣鹽比原來增加一百萬斤。”他說完撇了羅凱一眼,
羅凱知道這提點江南西路刑獄是個官署名,是宋代中央派出的“路”一級司法機構,簡稱“提刑司”、“憲司”、“憲台”,監督管理所轄州府的司法審判事務,審核州府卷案,可以隨時前往各州縣檢查刑獄,舉劾在刑獄方麵失職的州府官員,
這個官職說著繞嘴,但簡稱“提刑司”可是後人知道很多的,最有名的就是宋慈,
仁宗聞聽很是高興,這可是接連的好事傳來,他饒有興致的問太子:“你可將蔡挺如何治理說一說,若是有效各地均可效仿。”
趙曙聽仁宗吩咐,便將蔡挺治理鹽務之法如實稟奏,原來蔡挺上任伊始,即下令當地者百姓交出全部武器,並將這些私藏的兵器交給巡捕私鹽販的吏人、士兵,規定:凡是鹽販所販鹽不足二十斤,販夫不到五人,而且鹽販又不隨身攜帶武器者,官府不予追捕,隻勒令他們交納商稅,
蔡挺將淮南地區官府的運鹽船隊分成十二綱,每綱二十五隻船,直接將鹽運到目的地才能將鹽卸下,如果綱船所載超過官府所規定押運的數量,剩餘的鹽全部由官府平價購買,然後將錢發給押運綱船的吏人、士兵,這樣就減少了押運食鹽人員偷盜食鹽的現象,食鹽質量也有所提高(吏人、士兵不敢再往鹽中摻合砂石),蔡挺還下令降低官鹽價格,
這件事上趙曙可是下了功夫,起碼背誦蔡挺的新鹽法自己足足兩天的功夫,他就是要讓皇上和百官看看,治鹽之事並非隻羅凱一人能做,隻要自己手中有能用之人,以後宋國國內的事,羅凱自然插不上手,
實話說,蔡挺這事辦的也是漂亮,不光仁宗讚同,滿朝官員也是紛紛點頭認可,一向苛刻的諫官也對蔡挺的治鹽改革沒有挑出毛病的地方,
這下趙曙更加得意,請旨封賞蔡挺之餘,轉頭向羅凱問道:“王侍郎一向治理鹽務有經驗,這蔡子政所治江西鹽務,王侍郎有何評價。”
趙曙的心機怎能瞞過羅凱,少來吧,管你是激將還是拿我比事,最好宋國到處有能人,羅凱才樂的掛個閑職,每日和小哥幾個聚會聚會,迴府上享幾天安逸,羅凱笑嗬嗬的說到:“高啊,蔡子政用法得當,的確是一件功績。”
趙曙得意的看了四周,似乎在說,怎麽樣,羅凱都沒話說了吧,劉敞正恨不得巴結太子,連忙說到:“蔡子政與王侍郎所治鹽務,在我看來蔡子政恩威並濟,似是更高明些。”他說著便有幾個官員點頭讚許,
羅凱微微一笑,這有可比性嗎,心裏這麽想但是跟這些人辯駁這些似乎沒什麽意義,
仁宗見羅凱笑的坦然,他的心裏如果要比,自然要傾向羅凱一些,但看趙曙慢慢也成熟起來,能夠找到治國之道總是好事,於是皇上變成了和事佬說到“王侍郎的治鹽和蔡挺治鹽畢竟有所不同,蔡挺所對的是國內刁民,羅凱所對是西夏,我看就不必比較了。”
仁宗說完,朝廷之上便是一片“皇上聖明”的唿聲,
趙曙也不多說,他順著仁宗皇上的話說到:“父皇所說及是,王侍郎確實是辦事得力,尤其對於西夏這樣的刁蠻治國,能談下如此有利我國的商榷條件,此乃大功一件。”
仁宗嗯了一聲,趙曙終於開竅了,知人善用才能做好皇上啊,他哪知道,趙曙後麵還有話說,聽了趙曙的話,羅凱心中打了個問號,這太子吃耗子藥了轉性了,還是良心發現了,
不管羅凱怎麽想,仁宗的封賞是必須的,趙曙又提議到為羅凱加封官職,仁宗卻有自己的想法,我要是給羅凱現在封的太高,老臣未必服氣,他對趙曙說到:“這個不著急的,王侍郎年紀尚輕,況且又是破格利用,等三年京察任滿,再慢慢提升,至於多多賞賜,想必群臣不會有意見。”
除了仁宗這個想法之外,仁宗倒是希望趙曙能將羅凱用的好,若是自己將羅凱早早提升高位,將來太子登基,還怎麽提拔人才,
羅凱隻好謝過仁宗,謝過太子,趙曙心中暗笑,該是好戲登台,他看了韓琦一眼退到了一邊,他得到內部消息,遼國的太後大壽邀請各國共賀的請柬,已經到了宰相手裏,
趙曙等著韓琦上奏遼國太後大壽之事,但他忘了一件事,韓琦通常即使有本章,也是最後一個上奏,宰相韓琦手中握著本章心裏正琢磨著事,出使遼國該推薦誰去好呢,自己年事已高,不願意長途奔波,以往都是富弼那個老家夥去,現在富弼服母喪不在朝中,再看新任宰相曾公亮,都六十多歲了,皇上肯定不會派他去,他四下看看這些官員,能夠資格代替宋朝出使遼國,又能讓皇上滿意的人還真沒幾個,
仁宗皇上此時有些乏累,近來也不知道怎麽迴事,身體一天不如一天,他稍微側著坐了坐,接下來大臣的奏折按照慣例,能當時處理的處理掉,需要再議的就放到一邊,三天一次的朝會每次都是快到晌午才完事,越聽到後來,仁宗越覺得腦袋昏沉沉的,
輪到薛向上奏,薛向指出陝西路廂軍、禁軍總數達二十五萬人之多,而這些士兵中年邁體弱、身患疾病、玩弄雕蟲小技者占總人數的一半以上,因而薛向建議在陝西地區斥退那些不能上前線打仗、又不能為國家服徭役的士兵,並由朝廷下達明文:將領無端役使士兵者以違**處,
本來這個事仁宗皇上點點頭,準奏就是很簡單的事,偏偏仁宗皇上這會犯困,身體乏累也犯了糊塗,朝堂之上的官員似乎也看出仁宗乏累,薛向剛剛奏完,還手捧象牙笏站在大殿之中等著仁宗的迴答,再看仁宗皇上:他用一個胳膊架在禦座的側端的俯首,用手撐著頭眼睛半眯著有些似睡非睡,聽完薛向上奏,仁宗皇上的另一隻手稍微抬了抬又放下,他心中想著這事又太子決斷就好了,又想起羅凱對陝西路十分了解,兩下同時想腦子就亂了,結果竟將兩件事合在一起說出了口:“皇兒羅凱如何看此事。”
此話猶如在大殿上的一個悶雷,將所有人都打愣神,眾官員麵麵相覷,張大嘴巴麵露驚異之色,包大人和王安石更是大吃一驚,怎麽自己兒子變成皇兒了,這玩笑可不是隨便開的,但是誰也不敢出聲,每個人都懷疑自己聽錯了,
羅凱心說,額滴神啊,他妹子加他大爺的,這讓老子怎麽接話啊,不說話皇上問到自己名字,說話等於承認自己是皇兒,而且皇上看似昏昏欲睡,這要是在說夢話,誰敢驚擾了聖駕把皇上吵醒可要掉腦袋的,
算了,你睡我也睡,裝睡誰不會,羅凱雙手執著象牙笏,頭一低眼一閉,愛咋咋吧,他閉著眼睛都能感覺到,太子趙曙眼中的火都要把他燒化了,
大殿之上平時的群臣議事你一言我一語,偶爾夾雜著交頭接耳的嗡嗡聲,都是仁宗習慣的聲音,就好像有的老婆聽不見老公打鼾睡不著覺一樣,仁宗也是這樣突然聽不到群臣議論,大殿一片寂靜,盹兒立刻醒了,他也意識到剛才說錯話了,可是話出口怎麽能圓呢,
皇上眯著眼看著眾人,趙曙正側著頭看著羅凱,從仁宗皇上的角度,光看見趙曙帶著硬翅襆頭的後腦勺,再看羅凱一副事不關己,朝堂之上裝睡的樣子,仁宗暗笑這小子倒是聰明,皇上假意伸個懶腰振了振精神說到:“此事壓下,退朝後宣太子,和王侍郎垂拱殿議事。”聽他這麽一說大臣們都明白仁宗剛是口誤自己給自己找折,太子趙曙心裏這個不是滋味,連自己的名字皇上都能喊錯了,
宰相韓琦慢慢悠悠站出來,現在他想到了好的人選,羅凱,隻不過他和趙曙的出發點不同,他更不知道即使自己不推舉羅凱,太子也會力薦,
韓琦上前一步奏到:“啟稟聖上,過兩三個月就是遼國(注)太後大壽,遼國送來請柬邀請我國派使者賀壽,請聖上遣使赴遼,以表兩國盟好之意。”
仁宗看看韓琦,韓琦身邊是曾公亮,沒有了富弼的身影,仁宗心中有些失落:仁宗開口向眾位大臣問道:“哪位大臣可願意出使遼國。”
朝堂之上一片寂靜,宋國的官員都怎麽了,這裏不乏有自知能力不濟,也有不願去遼國的,
“宰相可有合適人選。”
羅凱這會醒了,他本來就是裝睡,更何況聽到出使遼國幾個字,
韓琦有多老道,他縱然是心裏想推薦羅凱,也不明說:“不知道皇上心中可有人選,臣願與眾位大臣合議適合之人。”
仁宗皇上朝百官看了看,無奈的問道:“哪位大臣可推舉合適的人選出使遼國。”
太子心裏罵著韓琦老滑頭,這會包大人說話了,他就知道一會肯定有羅凱,反正他也是當朝的元老,又有威望在,他清了下嗓子示意他要說話了,“啟奏聖上,微臣認為出使遼國者應有文采,我聽說那耶律洪基也是喜歡漢學之人,詩詞造詣頗深,若是一般年輕人怕去了擔當不了此任。”
羅凱聽了偷笑,還得說是義父大人向著自己,先把自己擇出去了,
群臣又是一陣嗡嗡聲,仁宗看著包大人,老包啊老包,滿朝文武新官就不說了,就你們這幾個老臣早把你們看透了,就耶律洪基那幾句詩詞,也能在我大宋朝提得上造詣深麽,
“哦,這我到沒聽說,群臣有誰知道耶律洪基做過什麽詩詞麽。”仁宗故意問道,
包拯假裝剛剛注意的歐陽修也在朝廷似的,驚訝的說到:“哎呀,歐陽翰林學士肯定知道,是吧,永叔。”
歐陽修看了包拯一樣,心裏這個罵,你這庇護義子也罷了,幹嘛把這雷推我身上,誰不知道這遼國當今皇上耶律洪基,想起一出是一出,最愛刁難使者,但是包拯既然這麽說了,如果說自己不知道,豈不是讓人笑話,
沒辦法歐陽修硬著頭皮說到:“遼國皇上通音律,善書畫,愛好詩賦,與他的臣下有“詩友”之交,比較盛傳的是《題李儼黃菊》昨日得卿菊賦,碎剪金英填作句,袖中猶覺有餘香,冷落西風吹不去,”
包拯聽完高興的說對仁宗說到:“對啊,您看,我說不假吧,本詩將李儼所做《菊賦》佳句名詩比作繽紛的菊花,餘香嫋嫋,風吹不散,“袖中猶覺”寫得爾雅有致,特具韻味,反正我包某是寫不出來。”
歐陽修這個氣,就差沒瞪他一眼,心說寫不出來你這得瑟,
仁宗看著歐陽修點點了頭,剛要開口司馬光站了出來,司馬光與歐陽修可是摯友,他知道歐陽修一百個不願意去,於是站出來說到:“啟奏聖上,臣認為歐陽永叔不適合,永叔學問沒的說,不過這掌管翰林院公務繁重,為國家選擇良材才是重要,更何況契丹人好戰,選個文弱之人去不合適。”
他這麽一說,大夥又將目光都投到了種諤身上,種諤一撥愣腦袋誰也不看,他是武將天生就愛咋咋的脾氣,他也知道也輪不到他去,所以幹脆不理會,
仁宗搖搖頭,他不是覺得種諤不行,而是種諤的職責比歐陽修更重,種諤掌管樞密院,國防的大事他負責,怎麽能跑去跟鄰國一個皇太後賀壽去呢,
這會輪到太子趙曙出場了,他歎了口氣說到:“要說這遼國這事,說起來也不是大事,遼設南麵官和北麵官雙軌官製,以“本族之製治契丹,以漢製待漢人”,北麵官治宮帳、部族、屬國之政,南麵官治漢人州縣、租賦、軍馬之事,因俗而治,這種治理頗似西夏的藩漢兩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