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凱上下看看不解的問道:“李大人這是怎麽了?”
李錫哩搖搖頭,他這次可是鬱悶了,這西夏官員竟然在臨出西夏被打劫了,打劫他的土匪,看見了文牒才知道他是官員,兩個頭頭對於要殺要留還爭論一番。最後李錫哩說到,他到宋國是去通商,如果順利建立榷場,他們這些土匪還可以做些正經營生。土匪聽了,這才放他走,讓他趕緊去宋國。
李錫哩琢磨迴興慶府肯定會被笑話死,去宋國汴京就這樣也走不到。想到羅凱就在延州,隻好到延州碰碰運氣,萬一找不到羅凱就再去找知府種儀。
他運氣好,延州城內基本沒有不知道羅凱王侍郎的,經人指點李錫哩順利的找到羅凱的府邸。這便是以往的經過,可是這怎麽能告訴羅凱呢?
羅凱見李錫哩有難言之隱,看樣子是被打劫了。羅凱一笑也不再問,他將李錫哩和薛向互相做了介紹。
李錫哩說明來宋國的來意,天明要繼續趕路。三人稍坐片刻,薛向起身告辭,羅凱送至門外,薛向停下腳步問到:“這西夏人這副打扮,還支支吾吾莫非有什麽陰謀。”
羅凱笑道:“薛大人有所不知,看來這西夏人是逆天了。連官員都敢打劫。”
薛向見羅凱說的如此肯定,更加疑惑問道:“王侍郎,這要是西夏官員在宋國境內被打劫,豈不又是找麻煩的借口。”
羅凱心中有數,他笑著說到:“薛大人無須擔心,這人要是在宋國境內被打劫,還不理直氣壯的來。”
薛向點著頭讚歎到:“有理,有理!”說罷笑著轉身離去。
羅凱想著李錫哩的表情,心想又應驗了一句古話:這才叫啞巴吃黃蓮,有苦說不出。雖然羅凱心中覺得西夏人好笑,但轉天依然很有禮數的備好車馬,又贈送了銀兩讓李錫哩上路。
李錫哩不好意思接受,羅凱安撫到:“我到西夏之時,蒙李大人招待,現在你來了宋國我這隻是盡地主之宜。更何況此事辦好,對大家都有好處。”羅凱心知,以後少不了要和西夏打交到,多一個朋友多條路。
李錫哩在西夏受了窩囊氣,又收了羅凱的銀子,一心隻想促成此事,他快馬趕到汴京,誠心誠意來到拜見仁宗皇帝,商討兩國通商榷事項。西夏使者退下朝堂之後,宋國的朝堂之上又吵吵開了。
這迴意見分成三派,一派是韓琦等人,建議趁著西夏局勢不穩進軍西夏,支持韓大人的義憤填膺的說著;“西夏人一向狡詐,若能攻取西夏,便可免除後患。”
另一派人則是以現任宰相曾公亮為首的,建議就此機會和西夏通商,遵守邊境協議。
還有一派人,就是諫官司馬光大人,他等韓琦,曾公亮吵的差不多了才不急不緩的說到:“韓大人主張打,請問可否由韓大人帶兵出征?”
“你?哼!”韓琦明知道司馬光將了自己一軍,卻也無話可說,韓琦是文官裏麵的武將,武將之中的文臣,這局麵足以讓他尷尬,況且自己這把年紀,又是一國宰相,難道他讓自己親自帶兵。
司馬光轉頭有看看曾公亮:“曾大人主張通商,如果我們就這樣通商,豈不是讓西夏人覺得我宋國好說話。”
曾公亮看看司馬光,這司馬光又要搞什麽名堂,他心裏不喜歡司馬光,司馬光屬於那種“悶倒驢”。不過自己剛剛坐上宰相的位置,屁股還沒焐熱,不可多結惡緣。
曾公亮索性將目光投向仁宗皇上,皇上正皺著眉看著朝堂之上。韓琦出師無名,曾公亮光說個通商,具體怎麽出師怎麽通商都沒對策,他看看司馬光說到:“君實,如此說可有對策。”
司馬光左右看看說到:“啟稟聖上,臣沒有!”
他說完這話朝堂上一片嘩然,仁宗差點沒氣樂了,但是司馬光還有話說:“臣是覺得有一個人肯定有,既不打仗有能在通商榷問題上占盡優勢。”
說完他看看包拯,又看看王安石。眾人也隨著他的目光看看這二人。包大人和王安石一愣,自己又沒說什麽,不過二人一對視馬上明白了,兩個人心中都暗罵司馬光:“我們家羅凱跟你有仇啊?”
仁宗看司馬光的眼神,也明白了司馬光的用意,他最近很是為慧眼識珠欣慰,羅凱在延州這段時間對鹽務治理十分得當。仁宗露出病愈以來難得的微笑,立即傳下詔書:“急召羅凱迴京!”他哪知道,羅凱自從送走李錫哩,已經在延州收拾行囊了。
司馬光見目的達到,安安穩穩退下站好,仁宗左右看看了又問道:“太子今日仍沒來上朝麽?”問完這句話,朝堂之上一片肅靜。仁宗剛剛一點高興勁兒,又被冷水潑了下去。
這一天散朝之後,幾位大臣來到濮邸看望太子趙曙。
自正式立太子位趙宗實。皇上賜給了他新名字“趙曙”。雖然名字是趙曙,但他似乎沒看到曙光。他已經被黎明前的黑暗折磨瘋了,每天提心吊膽中糾結,他的內心越來越害怕,害怕即將得到又失去的感覺。仁宗的身體竟然是一天天的見好,太子身份已定,眼看到手的皇位卻好像是越來越遠。
趙曙病了:用現代醫學的話說,他得了抑鬱症。他甚至不願意賣出府邸一步,以至於連上朝都不去了。
他的長子趙仲針得知幾位大臣來訪,急忙走到府外將韓琦,曾公亮,歐陽修,劉敞等大臣恭恭敬敬迎進了府邸的廳堂,請大人們落座,又命家丁奉茶,這才轉身進了內宅去請自己的父親:當今太子趙曙。
幾位大人廳堂之中等候趙曙的時候,還在堂中議論朝廷上之事。韓琦也不看坐在一側的司馬光,他對坐在他對麵的曾公亮說到:“通商之事怎可輕易言通,萬一影響了邊境的安全,非同小可。”
曾公亮不願意跟韓琦多說,自己不如司馬光那麽衝,但他堅持認為通商是好事,婉轉的說到:“宋遼通商幾十年,雖每年大宋都給遼國些財寶布匹,但終因通商也能賺的迴來。也不見邊境有何不妥。”
韓琦很不服氣,當年他曾帶兵和西夏交手過:“黨項人自然不同遼國,都是窮兇極惡之人,隻怕給了台階得寸進尺。”
曾公亮見韓琦沒完沒了,看了一眼司馬光:“司馬大人不也獻策了嗎,通商也不是隨便通的,具體還要等皇上定奪。”他想把話題引導司馬光身上。
韓琦看了一眼司馬光,司馬光也不接話,他根本不想和他們爭辯,即使爭辯料想韓琦也不是對手,再說曾公亮都六十多了,萬一氣個好歹還落的自己不是,司馬光搖著他的扇子,似乎韓琦和曾公亮說什麽和自己一點關係都沒有。
韓琦見司馬光這副樣子,覺得多說沒意思,幹脆也不說話安靜下來。
趙仲針從內宅迴到廳堂,見幾位大人都沉著臉,心裏嘀咕不知道狀況,不過趙曙不願意出來,仲針也隻好硬著頭皮拱手幾位大臣客氣說到:“家父近期心情煩躁,身體不適。不能見客還請各位大人見諒。”
幾個人互相看了看,表情中透著無奈,韓琦和新任宰相曾公亮,搖搖頭率先起身告辭。
韓琦晃著發胖的身子,一邊走一邊嘟囔:“這隻是太子,就不好見了。”歐陽修咳嗽了一聲,似乎在提醒韓琦,不該說的就不要說。
曾公亮有點遺憾,自從被任命宰相以來,還極少有機會見到太子,他嘴裏說著:“走吧,走吧,改日再來”催促著擋了半個走道的韓琦。
劉敞及歐陽修等人也隻好跟隨其後,一行人出了太子的府邸,趙仲針一路送出府門。向各位大人告辭,見各位搖頭歎氣該上轎的上轎,該上馬的上了馬離開府邸,這才鬆了一口氣。
仲針心中也不明白,自己的父親這是怎麽了。以往慈祥的父親,似乎變得有些不可理喻。可再怎麽說那也是自己的父親,做子女的怎麽可以有怨言,他從府宅的門口垂頭喪氣的向廳堂走去。他剛進廳堂一抬頭,赫然發現司馬大人手中拿著扇子,不緊不慢的忽閃著,仍然坐在廳堂之中。
司馬光不著急走,仁宗病榻之前的趙曙,拚命的去抓住每一個他能決定的機會。現在突然又成為一名皇位的等候者,眼下的趙曙就像一隻受了驚嚇的小麻雀,那麽多人他怎麽可能出來呢?
這種落差司馬光似乎是可以理解的。想想自己七歲出名,少年得誌,如今已過不惑之年才在諫院做了諫官,所以他已經決定了在這個太子身上壓上一寶。
司馬光見趙仲針送了客人折迴廳堂,微微一笑說到:“煩勞公子再向太子言:司馬光一人求見。”
趙仲針有些猶豫,剛剛自己立在那裏,請了半天自己的父親,他都不肯出來,現在會因為一個人求見就出來嗎?“這個?……”仲針有些為難。
司馬光端詳著看看仲針,很顯然這個孩子與他父親性格不太相同:除了具備該有的禮貌之外,這少年很有主見,聽說他與羅凱做什麽雲軒,雲摘,做的也是十分出色。
他心裏很清楚,趙曙最怕的是自己根基不穩,又沒有可以服眾的功績,最擔心的人就是民心所向有聲望的人,於是他對趙仲針說到:“公子是識大體知輕重之人,應該知道你父太子之位得之不易,若他不肯來見,請轉告今日朝中有議西夏通商及急召羅凱迴京之事。”
仲針聽到有羅凱的消息,不由心中喜悅,他和羅凱非親非故,但總是覺得羅凱是個讓他可以信任的兄長。而且他的心裏非常羨慕羅凱的灑脫,更欽佩羅凱的仗義。他想問羅凱近況,又覺得司馬光呆板,想起羅凱說過,他們這些人和那些老官場,有代溝!
仲針想到代溝,便忍住了打聽羅凱消息的想法,他恭敬的對司馬光說到:“那就再煩請司馬大人稍等片刻。”說著轉身二次進內宅去請自己的父親。
他還沒邁開步子,趙曙已經從屏風後麵轉了出來,原來他已經來了半天了。趙曙揮手退下了仲針,仲針辭別了父親和司馬大人,一溜煙的跑出了府,直奔王安石府。
司馬光見趙仲針離開了,開門見山的問趙曙:“太子為何裝病不上朝。莫非對皇上有意見?”司馬光知道如果先問病,趙曙肯定一堆理由等著。
趙曙沒想到司馬光竟然直接問來,本打算問問朝堂的情況,就打發了司馬光,現在既然司馬光這麽問了,趙曙不情願的說到:“司馬大人誤會了,我對父皇沒有意見?”
司馬畢竟是臣子,以後還指望趙曙登基,所以換了口氣溫和的說到:“即是如此,朝中很多要事,您已經貴為太子,應多理朝政。”這是肺腑之言,趙曙應該可以聽了吧
趙曙最怕就是提太子兩字,太子就是準皇上,準多久能不能真做,這都是沒準的事,況且他心裏有個結:“我不是不想理朝政,隻怕我做的多反而有人暗中作梗。”
司馬光聞聽此言,覺得趙曙未免小氣,他知道趙曙有羅凱有舊怨,便說到:“君莫和臣計較,況且天下都是皇家之人,想太祖以來,不輕易處罰大臣,也不過是為了讓大臣盡忠。”
趙曙聽了更加悶悶不樂:“若是臣的事,倒是容易的多。我侍奉父皇病榻之前,你也是在的了。你也看到了,我做什麽事處處都有人監視。”
司馬光表麵平靜,心中卻打起問號,他不知道太子在說何人:“太子多慮了,當今還有誰監視太子呢?”
這麽一問趙曙氣大了,他站起身來,在廳堂之中踱著步子說到:“當今就有人監視我,那史智聰就是太後派來監視我的,你說他一個內臣總管,派人侍奉父皇就是了,幹嘛天天跟著房中?不是太後派來監視是什麽?而且領著外人來見父皇,也是太後安排,他帶進來。分明就是不放心我。”
司馬光一皺眉頭,趙曙這氣實在是沒來由,但是他想了想也沒必要替一個太監辯解,隻不過這事有點蹊蹺:“這些該不是太子自己推測的吧?”司馬光試探性的問著。
趙曙終於不走了,他背著手看著廳堂之外,外麵陽光明媚,他的內心卻無比灰暗:“我沒功夫推測,這些是任總管說的。”現在他覺得能夠交談的人不多,司馬光算是一個。
司馬光多少也懷疑是那欠打的太監,若不是他進讒言博得太子青睞,也不會無端端挨了打,反而到福寧宮裏麵做了差事。但轉念一想,現在也不是跟著太子計較這些的時候,他語重心長的再次勸導:“自古不少宦官禍亂朝廷,一人之言不宜盡信,眼下正是太子證明自己的時候,何必因為一兩句話落人口舌。”
他見太子情緒稍微平息了些,接著說到:“今日朝堂之上,我已經舉薦羅凱去西夏處理商榷細則,不久羅凱將迴京覲見皇上商議此事,太子還不想上朝,可就失去一次參政得政績的機會。”
李錫哩搖搖頭,他這次可是鬱悶了,這西夏官員竟然在臨出西夏被打劫了,打劫他的土匪,看見了文牒才知道他是官員,兩個頭頭對於要殺要留還爭論一番。最後李錫哩說到,他到宋國是去通商,如果順利建立榷場,他們這些土匪還可以做些正經營生。土匪聽了,這才放他走,讓他趕緊去宋國。
李錫哩琢磨迴興慶府肯定會被笑話死,去宋國汴京就這樣也走不到。想到羅凱就在延州,隻好到延州碰碰運氣,萬一找不到羅凱就再去找知府種儀。
他運氣好,延州城內基本沒有不知道羅凱王侍郎的,經人指點李錫哩順利的找到羅凱的府邸。這便是以往的經過,可是這怎麽能告訴羅凱呢?
羅凱見李錫哩有難言之隱,看樣子是被打劫了。羅凱一笑也不再問,他將李錫哩和薛向互相做了介紹。
李錫哩說明來宋國的來意,天明要繼續趕路。三人稍坐片刻,薛向起身告辭,羅凱送至門外,薛向停下腳步問到:“這西夏人這副打扮,還支支吾吾莫非有什麽陰謀。”
羅凱笑道:“薛大人有所不知,看來這西夏人是逆天了。連官員都敢打劫。”
薛向見羅凱說的如此肯定,更加疑惑問道:“王侍郎,這要是西夏官員在宋國境內被打劫,豈不又是找麻煩的借口。”
羅凱心中有數,他笑著說到:“薛大人無須擔心,這人要是在宋國境內被打劫,還不理直氣壯的來。”
薛向點著頭讚歎到:“有理,有理!”說罷笑著轉身離去。
羅凱想著李錫哩的表情,心想又應驗了一句古話:這才叫啞巴吃黃蓮,有苦說不出。雖然羅凱心中覺得西夏人好笑,但轉天依然很有禮數的備好車馬,又贈送了銀兩讓李錫哩上路。
李錫哩不好意思接受,羅凱安撫到:“我到西夏之時,蒙李大人招待,現在你來了宋國我這隻是盡地主之宜。更何況此事辦好,對大家都有好處。”羅凱心知,以後少不了要和西夏打交到,多一個朋友多條路。
李錫哩在西夏受了窩囊氣,又收了羅凱的銀子,一心隻想促成此事,他快馬趕到汴京,誠心誠意來到拜見仁宗皇帝,商討兩國通商榷事項。西夏使者退下朝堂之後,宋國的朝堂之上又吵吵開了。
這迴意見分成三派,一派是韓琦等人,建議趁著西夏局勢不穩進軍西夏,支持韓大人的義憤填膺的說著;“西夏人一向狡詐,若能攻取西夏,便可免除後患。”
另一派人則是以現任宰相曾公亮為首的,建議就此機會和西夏通商,遵守邊境協議。
還有一派人,就是諫官司馬光大人,他等韓琦,曾公亮吵的差不多了才不急不緩的說到:“韓大人主張打,請問可否由韓大人帶兵出征?”
“你?哼!”韓琦明知道司馬光將了自己一軍,卻也無話可說,韓琦是文官裏麵的武將,武將之中的文臣,這局麵足以讓他尷尬,況且自己這把年紀,又是一國宰相,難道他讓自己親自帶兵。
司馬光轉頭有看看曾公亮:“曾大人主張通商,如果我們就這樣通商,豈不是讓西夏人覺得我宋國好說話。”
曾公亮看看司馬光,這司馬光又要搞什麽名堂,他心裏不喜歡司馬光,司馬光屬於那種“悶倒驢”。不過自己剛剛坐上宰相的位置,屁股還沒焐熱,不可多結惡緣。
曾公亮索性將目光投向仁宗皇上,皇上正皺著眉看著朝堂之上。韓琦出師無名,曾公亮光說個通商,具體怎麽出師怎麽通商都沒對策,他看看司馬光說到:“君實,如此說可有對策。”
司馬光左右看看說到:“啟稟聖上,臣沒有!”
他說完這話朝堂上一片嘩然,仁宗差點沒氣樂了,但是司馬光還有話說:“臣是覺得有一個人肯定有,既不打仗有能在通商榷問題上占盡優勢。”
說完他看看包拯,又看看王安石。眾人也隨著他的目光看看這二人。包大人和王安石一愣,自己又沒說什麽,不過二人一對視馬上明白了,兩個人心中都暗罵司馬光:“我們家羅凱跟你有仇啊?”
仁宗看司馬光的眼神,也明白了司馬光的用意,他最近很是為慧眼識珠欣慰,羅凱在延州這段時間對鹽務治理十分得當。仁宗露出病愈以來難得的微笑,立即傳下詔書:“急召羅凱迴京!”他哪知道,羅凱自從送走李錫哩,已經在延州收拾行囊了。
司馬光見目的達到,安安穩穩退下站好,仁宗左右看看了又問道:“太子今日仍沒來上朝麽?”問完這句話,朝堂之上一片肅靜。仁宗剛剛一點高興勁兒,又被冷水潑了下去。
這一天散朝之後,幾位大臣來到濮邸看望太子趙曙。
自正式立太子位趙宗實。皇上賜給了他新名字“趙曙”。雖然名字是趙曙,但他似乎沒看到曙光。他已經被黎明前的黑暗折磨瘋了,每天提心吊膽中糾結,他的內心越來越害怕,害怕即將得到又失去的感覺。仁宗的身體竟然是一天天的見好,太子身份已定,眼看到手的皇位卻好像是越來越遠。
趙曙病了:用現代醫學的話說,他得了抑鬱症。他甚至不願意賣出府邸一步,以至於連上朝都不去了。
他的長子趙仲針得知幾位大臣來訪,急忙走到府外將韓琦,曾公亮,歐陽修,劉敞等大臣恭恭敬敬迎進了府邸的廳堂,請大人們落座,又命家丁奉茶,這才轉身進了內宅去請自己的父親:當今太子趙曙。
幾位大人廳堂之中等候趙曙的時候,還在堂中議論朝廷上之事。韓琦也不看坐在一側的司馬光,他對坐在他對麵的曾公亮說到:“通商之事怎可輕易言通,萬一影響了邊境的安全,非同小可。”
曾公亮不願意跟韓琦多說,自己不如司馬光那麽衝,但他堅持認為通商是好事,婉轉的說到:“宋遼通商幾十年,雖每年大宋都給遼國些財寶布匹,但終因通商也能賺的迴來。也不見邊境有何不妥。”
韓琦很不服氣,當年他曾帶兵和西夏交手過:“黨項人自然不同遼國,都是窮兇極惡之人,隻怕給了台階得寸進尺。”
曾公亮見韓琦沒完沒了,看了一眼司馬光:“司馬大人不也獻策了嗎,通商也不是隨便通的,具體還要等皇上定奪。”他想把話題引導司馬光身上。
韓琦看了一眼司馬光,司馬光也不接話,他根本不想和他們爭辯,即使爭辯料想韓琦也不是對手,再說曾公亮都六十多了,萬一氣個好歹還落的自己不是,司馬光搖著他的扇子,似乎韓琦和曾公亮說什麽和自己一點關係都沒有。
韓琦見司馬光這副樣子,覺得多說沒意思,幹脆也不說話安靜下來。
趙仲針從內宅迴到廳堂,見幾位大人都沉著臉,心裏嘀咕不知道狀況,不過趙曙不願意出來,仲針也隻好硬著頭皮拱手幾位大臣客氣說到:“家父近期心情煩躁,身體不適。不能見客還請各位大人見諒。”
幾個人互相看了看,表情中透著無奈,韓琦和新任宰相曾公亮,搖搖頭率先起身告辭。
韓琦晃著發胖的身子,一邊走一邊嘟囔:“這隻是太子,就不好見了。”歐陽修咳嗽了一聲,似乎在提醒韓琦,不該說的就不要說。
曾公亮有點遺憾,自從被任命宰相以來,還極少有機會見到太子,他嘴裏說著:“走吧,走吧,改日再來”催促著擋了半個走道的韓琦。
劉敞及歐陽修等人也隻好跟隨其後,一行人出了太子的府邸,趙仲針一路送出府門。向各位大人告辭,見各位搖頭歎氣該上轎的上轎,該上馬的上了馬離開府邸,這才鬆了一口氣。
仲針心中也不明白,自己的父親這是怎麽了。以往慈祥的父親,似乎變得有些不可理喻。可再怎麽說那也是自己的父親,做子女的怎麽可以有怨言,他從府宅的門口垂頭喪氣的向廳堂走去。他剛進廳堂一抬頭,赫然發現司馬大人手中拿著扇子,不緊不慢的忽閃著,仍然坐在廳堂之中。
司馬光不著急走,仁宗病榻之前的趙曙,拚命的去抓住每一個他能決定的機會。現在突然又成為一名皇位的等候者,眼下的趙曙就像一隻受了驚嚇的小麻雀,那麽多人他怎麽可能出來呢?
這種落差司馬光似乎是可以理解的。想想自己七歲出名,少年得誌,如今已過不惑之年才在諫院做了諫官,所以他已經決定了在這個太子身上壓上一寶。
司馬光見趙仲針送了客人折迴廳堂,微微一笑說到:“煩勞公子再向太子言:司馬光一人求見。”
趙仲針有些猶豫,剛剛自己立在那裏,請了半天自己的父親,他都不肯出來,現在會因為一個人求見就出來嗎?“這個?……”仲針有些為難。
司馬光端詳著看看仲針,很顯然這個孩子與他父親性格不太相同:除了具備該有的禮貌之外,這少年很有主見,聽說他與羅凱做什麽雲軒,雲摘,做的也是十分出色。
他心裏很清楚,趙曙最怕的是自己根基不穩,又沒有可以服眾的功績,最擔心的人就是民心所向有聲望的人,於是他對趙仲針說到:“公子是識大體知輕重之人,應該知道你父太子之位得之不易,若他不肯來見,請轉告今日朝中有議西夏通商及急召羅凱迴京之事。”
仲針聽到有羅凱的消息,不由心中喜悅,他和羅凱非親非故,但總是覺得羅凱是個讓他可以信任的兄長。而且他的心裏非常羨慕羅凱的灑脫,更欽佩羅凱的仗義。他想問羅凱近況,又覺得司馬光呆板,想起羅凱說過,他們這些人和那些老官場,有代溝!
仲針想到代溝,便忍住了打聽羅凱消息的想法,他恭敬的對司馬光說到:“那就再煩請司馬大人稍等片刻。”說著轉身二次進內宅去請自己的父親。
他還沒邁開步子,趙曙已經從屏風後麵轉了出來,原來他已經來了半天了。趙曙揮手退下了仲針,仲針辭別了父親和司馬大人,一溜煙的跑出了府,直奔王安石府。
司馬光見趙仲針離開了,開門見山的問趙曙:“太子為何裝病不上朝。莫非對皇上有意見?”司馬光知道如果先問病,趙曙肯定一堆理由等著。
趙曙沒想到司馬光竟然直接問來,本打算問問朝堂的情況,就打發了司馬光,現在既然司馬光這麽問了,趙曙不情願的說到:“司馬大人誤會了,我對父皇沒有意見?”
司馬畢竟是臣子,以後還指望趙曙登基,所以換了口氣溫和的說到:“即是如此,朝中很多要事,您已經貴為太子,應多理朝政。”這是肺腑之言,趙曙應該可以聽了吧
趙曙最怕就是提太子兩字,太子就是準皇上,準多久能不能真做,這都是沒準的事,況且他心裏有個結:“我不是不想理朝政,隻怕我做的多反而有人暗中作梗。”
司馬光聞聽此言,覺得趙曙未免小氣,他知道趙曙有羅凱有舊怨,便說到:“君莫和臣計較,況且天下都是皇家之人,想太祖以來,不輕易處罰大臣,也不過是為了讓大臣盡忠。”
趙曙聽了更加悶悶不樂:“若是臣的事,倒是容易的多。我侍奉父皇病榻之前,你也是在的了。你也看到了,我做什麽事處處都有人監視。”
司馬光表麵平靜,心中卻打起問號,他不知道太子在說何人:“太子多慮了,當今還有誰監視太子呢?”
這麽一問趙曙氣大了,他站起身來,在廳堂之中踱著步子說到:“當今就有人監視我,那史智聰就是太後派來監視我的,你說他一個內臣總管,派人侍奉父皇就是了,幹嘛天天跟著房中?不是太後派來監視是什麽?而且領著外人來見父皇,也是太後安排,他帶進來。分明就是不放心我。”
司馬光一皺眉頭,趙曙這氣實在是沒來由,但是他想了想也沒必要替一個太監辯解,隻不過這事有點蹊蹺:“這些該不是太子自己推測的吧?”司馬光試探性的問著。
趙曙終於不走了,他背著手看著廳堂之外,外麵陽光明媚,他的內心卻無比灰暗:“我沒功夫推測,這些是任總管說的。”現在他覺得能夠交談的人不多,司馬光算是一個。
司馬光多少也懷疑是那欠打的太監,若不是他進讒言博得太子青睞,也不會無端端挨了打,反而到福寧宮裏麵做了差事。但轉念一想,現在也不是跟著太子計較這些的時候,他語重心長的再次勸導:“自古不少宦官禍亂朝廷,一人之言不宜盡信,眼下正是太子證明自己的時候,何必因為一兩句話落人口舌。”
他見太子情緒稍微平息了些,接著說到:“今日朝堂之上,我已經舉薦羅凱去西夏處理商榷細則,不久羅凱將迴京覲見皇上商議此事,太子還不想上朝,可就失去一次參政得政績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