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炎營的士兵打掃戰場一直忙活到了天亮。
“爹,這些俘虜怎麽辦?”
原蜀軍營地內蹲著有五六百俘虜,除了山頭郭秋郭陽俘虜的,還有沒來得及撤退的,都在這裏了。
“挑十個出來,讓他們給黑寡夫帶個信。告訴他老實在蜀地待著,再敢犯邊,我便拿這些俘虜祭旗,打進蜀國。”
“是。”
“請將軍責罰。”
郭秋離開後,趙亞原當即跪到了郭和麵前,此次行動,他寸功未立,帶著一幫人繞道蜀地,前前後後一個多月,結果就帶迴來了幾百個俘虜,他都沒臉見郭和了。
“起來說話吧,這不怪你。”
郭和也沒有責備他的意思,計劃趕不上變化,一個月什麽事情都有可能發生。
趙亞原沒起,繼續說道:“將軍,我們迷路了,走到達州方向去了,而且幹糧都吃完了,趕到時正發現他們在往迴運送輜重,不過兄弟們太累了,我就準備休息一天,劫他們的糧食。”
趙亞原他們長途奔波,那樣的情況下,很難進行一場有效的戰鬥。當然,他並沒有求情的意思,隻是將自己進入蜀地後的境遇如實的稟報給郭和。
“無妨,我們與蜀國還沒到決一生死的地步。”
郭和伸手將其拉了起來。
“爹,事情辦好了,不過我剛看了物資統計,沒多少能用的。”
郭秋返迴將戰場打掃的數據匯報給了郭和。
“這個孟黑子,蜀國有他倒是一件幸事。”
郭和從未小瞧過孟知,相反對他是頗為敬佩,可以說孟黑子一人撐起了蜀國的半壁江山。黎、隨兩國相爭,無論最後哪一方勝利,蜀國都會麵臨著被吞並的可能,孟知一而再再而三的避戰,其實就是為了給蜀國保存實力,以求自保。
“五子,你去把唐哲他們叫來,秋兒,你給亞原講講長安的情況。”
唐哲是辰部的統領,郭和準備將他們叫來開個會。郭陽應了聲出去叫人,而郭秋則拉著趙亞原到邊上坐下,然後將他離開後,長安周邊發生的大大小小事情大致跟他講了一些。
“隨軍已經到長安了嗎?”
“是的,先鋒隊伍已經到了,大軍應該也快了。”
“難怪~,這楚王真該死啊。”
趙亞原發現許多熟悉的人都不在這裏。
“將軍~”
郭陽帶著唐哲等人走了進來。
“都坐吧。”
郭和坐在主位上,蜀軍已退,接下來的重心便是長安方向了。
“既然孟黑子退了,那麽在我們與隨軍分出勝負前,他不會輕舉妄動的。所以我們接下來該著手準備與隨軍的戰鬥了。”
郭和深知孟知的脾性,對方隻是借坡下驢,他如果真的死守,紫炎營也未必就能順利攻下,有些事情彼此清楚便可。
“是。”
“說說看,你們有什麽想法?”
郭和喝了口水問道。
“打長安。”
“對,打長安。”
......
眾人意見一致,全都讚同北上進軍長安。
“既然都同意,那接下來說說該怎麽打?眼下楚王還在長安,現在動的話,麵對的可能是楚王和隨軍的聯盟。”
楚王有七八萬人,再加上隨軍,光憑紫炎營是不可能打下長安的。
“打隨軍補給線。隨國到長安上千裏路,我們掐住一個點打,斷了他們的補給,將他們困在長安。”
郭秋提議道。長安經曆過一場打仗,隨軍的糧草補給肯定支撐不了多久,隻要能斷了他們的補給,隨軍就隻能退軍。
“末將讚同!”
“讚同!”
......
眾將領紛紛附議,這個法子確實是當下最合適的,長安城固,沒那麽容易攻下,倒不如去斷他們的補給線。
郭和點頭,他現在已經在逐漸放權了,這場仗要打多久他不知道,所以他必須要讓麵前的這些人盡快的成長。萬一哪天自己不在了,他們需要有人能站出來掌控全局。
“斷補給是一個法子,你們誰還有別的什麽想法嗎?”
“將軍,要不我們去偷襲他們的都城?他們大軍都到我們這了,隨國境內必定兵力空虛啊,我們直搗黃龍把他們都城拿下。”
唐哲環顧一周,起身迴道。
“長途奔襲,我們的補給線反而拉長了,而且在隨國我們不光要麵對隨軍,還有麵對他們的百姓,萬一長安的隨軍迴援,我們很難退出來啊。”
郭秋說出了自己的看法。黎、隨兩國算是世仇,大多的隨國百姓肯定是仇視他們的,如果一座城一座城的打,不說補給,紫炎營拚光也未必能成功。
“分批進去,派一些精銳到都城去搞些破壞呢?”
當下隨軍上下一心,貿然進去,可能會適得其反,不過郭陽認為倒是可以派一些精銳過去,一來打探消息,二來可以搞些小動作。
“我覺得重心放在隨國境內不妥,末將讚同郭陽將軍的想法,派一批精銳潛伏進金城,伺機而動。”
亥部統領鍾亥綜合了一下他們的看法。
“啟稟將軍,長安的斥候迴來了。”
眾人議論間,一名士兵走了進來。
“帶進來~”
“是~”
士兵退出後帶了一個人進了營帳,然後又退了出去。
“啟稟將軍,隨軍在長安附近各村落貼了這個告示。”
斥候從懷裏掏出一份告示來,遞給了郭和。
“詳細說說。”
郭和看完後將告示遞還給斥候,示意他給其他人也看看。
“是。隨軍在長安外紮營,每個村子都貼了這個告示,而且他們還派人到村子裏給村民講解,並無其它異動。還有銅川的楚軍已經開始往外撤了。”
拿到告示斥候第一時間便快馬趕迴來報信了。
“下去休息吧。”
郭和揮手示意斥候下去休息。
“你們覺得這個二皇子如何?”
等眾人都看完了告示,郭和笑著問道。
“有勇有謀。”
郭秋給出了自己的評價,他比其他人知道的情報更多一些,對這個隨國二皇子他評價很高,打仗他有把握跟對方戰上一戰,但是若論對戰場之外的因素把控,郭陽承認自己不如對方。
從這個告示不難看出,隨軍不費一兵一卒便拿下了長安,而他沒有冒進直接去打潼關,反而是準備紮根長安再做圖謀。
眾人臉上都布滿了沉重,顯然是認同了郭秋的評價,如此對手必是勁敵啊。
“嗬嗬,不必這麽悲觀,他的對手在延安。”
郭和比他們看的更遠一些,他有預感,大爭之世必定群星璀璨,而最亮的那顆星必定會是林楚。
“延安?是誰?”
“誰?”
不少人一時有點懵,不知道郭和說的是誰。
“林楚。”
眾人恍然,林楚的名他們早已熟悉,不過都沒見過,當下對這個未謀麵的少年更是期待了。
“鍾亥聽令:令你部駐守此處,防備孟黑子。”
“末將接令。”
“其餘人率部返迴漢中休整,等楚王動向明確後再行動。”
郭和接連下了兩道命令,楚王不動,他不好做下一步安排。
“是!
”唐哲,你挑一些精兵,找到隨軍補給線的薄弱點,哪裏容易動手,最少要五個點。“
“得令!”
“郭陽、趙亞原你二人喬裝去一趟延安,將紫炎營的接下來的行動告訴齊王,問問他們接下來有什麽打算?需要我們怎樣配合?”
最後郭和派郭陽和趙亞原去延安,聯絡齊王,兩方要保持步調一致,方能給予隨軍最大程度的打擊。
“爹,這些俘虜怎麽辦?”
原蜀軍營地內蹲著有五六百俘虜,除了山頭郭秋郭陽俘虜的,還有沒來得及撤退的,都在這裏了。
“挑十個出來,讓他們給黑寡夫帶個信。告訴他老實在蜀地待著,再敢犯邊,我便拿這些俘虜祭旗,打進蜀國。”
“是。”
“請將軍責罰。”
郭秋離開後,趙亞原當即跪到了郭和麵前,此次行動,他寸功未立,帶著一幫人繞道蜀地,前前後後一個多月,結果就帶迴來了幾百個俘虜,他都沒臉見郭和了。
“起來說話吧,這不怪你。”
郭和也沒有責備他的意思,計劃趕不上變化,一個月什麽事情都有可能發生。
趙亞原沒起,繼續說道:“將軍,我們迷路了,走到達州方向去了,而且幹糧都吃完了,趕到時正發現他們在往迴運送輜重,不過兄弟們太累了,我就準備休息一天,劫他們的糧食。”
趙亞原他們長途奔波,那樣的情況下,很難進行一場有效的戰鬥。當然,他並沒有求情的意思,隻是將自己進入蜀地後的境遇如實的稟報給郭和。
“無妨,我們與蜀國還沒到決一生死的地步。”
郭和伸手將其拉了起來。
“爹,事情辦好了,不過我剛看了物資統計,沒多少能用的。”
郭秋返迴將戰場打掃的數據匯報給了郭和。
“這個孟黑子,蜀國有他倒是一件幸事。”
郭和從未小瞧過孟知,相反對他是頗為敬佩,可以說孟黑子一人撐起了蜀國的半壁江山。黎、隨兩國相爭,無論最後哪一方勝利,蜀國都會麵臨著被吞並的可能,孟知一而再再而三的避戰,其實就是為了給蜀國保存實力,以求自保。
“五子,你去把唐哲他們叫來,秋兒,你給亞原講講長安的情況。”
唐哲是辰部的統領,郭和準備將他們叫來開個會。郭陽應了聲出去叫人,而郭秋則拉著趙亞原到邊上坐下,然後將他離開後,長安周邊發生的大大小小事情大致跟他講了一些。
“隨軍已經到長安了嗎?”
“是的,先鋒隊伍已經到了,大軍應該也快了。”
“難怪~,這楚王真該死啊。”
趙亞原發現許多熟悉的人都不在這裏。
“將軍~”
郭陽帶著唐哲等人走了進來。
“都坐吧。”
郭和坐在主位上,蜀軍已退,接下來的重心便是長安方向了。
“既然孟黑子退了,那麽在我們與隨軍分出勝負前,他不會輕舉妄動的。所以我們接下來該著手準備與隨軍的戰鬥了。”
郭和深知孟知的脾性,對方隻是借坡下驢,他如果真的死守,紫炎營也未必就能順利攻下,有些事情彼此清楚便可。
“是。”
“說說看,你們有什麽想法?”
郭和喝了口水問道。
“打長安。”
“對,打長安。”
......
眾人意見一致,全都讚同北上進軍長安。
“既然都同意,那接下來說說該怎麽打?眼下楚王還在長安,現在動的話,麵對的可能是楚王和隨軍的聯盟。”
楚王有七八萬人,再加上隨軍,光憑紫炎營是不可能打下長安的。
“打隨軍補給線。隨國到長安上千裏路,我們掐住一個點打,斷了他們的補給,將他們困在長安。”
郭秋提議道。長安經曆過一場打仗,隨軍的糧草補給肯定支撐不了多久,隻要能斷了他們的補給,隨軍就隻能退軍。
“末將讚同!”
“讚同!”
......
眾將領紛紛附議,這個法子確實是當下最合適的,長安城固,沒那麽容易攻下,倒不如去斷他們的補給線。
郭和點頭,他現在已經在逐漸放權了,這場仗要打多久他不知道,所以他必須要讓麵前的這些人盡快的成長。萬一哪天自己不在了,他們需要有人能站出來掌控全局。
“斷補給是一個法子,你們誰還有別的什麽想法嗎?”
“將軍,要不我們去偷襲他們的都城?他們大軍都到我們這了,隨國境內必定兵力空虛啊,我們直搗黃龍把他們都城拿下。”
唐哲環顧一周,起身迴道。
“長途奔襲,我們的補給線反而拉長了,而且在隨國我們不光要麵對隨軍,還有麵對他們的百姓,萬一長安的隨軍迴援,我們很難退出來啊。”
郭秋說出了自己的看法。黎、隨兩國算是世仇,大多的隨國百姓肯定是仇視他們的,如果一座城一座城的打,不說補給,紫炎營拚光也未必能成功。
“分批進去,派一些精銳到都城去搞些破壞呢?”
當下隨軍上下一心,貿然進去,可能會適得其反,不過郭陽認為倒是可以派一些精銳過去,一來打探消息,二來可以搞些小動作。
“我覺得重心放在隨國境內不妥,末將讚同郭陽將軍的想法,派一批精銳潛伏進金城,伺機而動。”
亥部統領鍾亥綜合了一下他們的看法。
“啟稟將軍,長安的斥候迴來了。”
眾人議論間,一名士兵走了進來。
“帶進來~”
“是~”
士兵退出後帶了一個人進了營帳,然後又退了出去。
“啟稟將軍,隨軍在長安附近各村落貼了這個告示。”
斥候從懷裏掏出一份告示來,遞給了郭和。
“詳細說說。”
郭和看完後將告示遞還給斥候,示意他給其他人也看看。
“是。隨軍在長安外紮營,每個村子都貼了這個告示,而且他們還派人到村子裏給村民講解,並無其它異動。還有銅川的楚軍已經開始往外撤了。”
拿到告示斥候第一時間便快馬趕迴來報信了。
“下去休息吧。”
郭和揮手示意斥候下去休息。
“你們覺得這個二皇子如何?”
等眾人都看完了告示,郭和笑著問道。
“有勇有謀。”
郭秋給出了自己的評價,他比其他人知道的情報更多一些,對這個隨國二皇子他評價很高,打仗他有把握跟對方戰上一戰,但是若論對戰場之外的因素把控,郭陽承認自己不如對方。
從這個告示不難看出,隨軍不費一兵一卒便拿下了長安,而他沒有冒進直接去打潼關,反而是準備紮根長安再做圖謀。
眾人臉上都布滿了沉重,顯然是認同了郭秋的評價,如此對手必是勁敵啊。
“嗬嗬,不必這麽悲觀,他的對手在延安。”
郭和比他們看的更遠一些,他有預感,大爭之世必定群星璀璨,而最亮的那顆星必定會是林楚。
“延安?是誰?”
“誰?”
不少人一時有點懵,不知道郭和說的是誰。
“林楚。”
眾人恍然,林楚的名他們早已熟悉,不過都沒見過,當下對這個未謀麵的少年更是期待了。
“鍾亥聽令:令你部駐守此處,防備孟黑子。”
“末將接令。”
“其餘人率部返迴漢中休整,等楚王動向明確後再行動。”
郭和接連下了兩道命令,楚王不動,他不好做下一步安排。
“是!
”唐哲,你挑一些精兵,找到隨軍補給線的薄弱點,哪裏容易動手,最少要五個點。“
“得令!”
“郭陽、趙亞原你二人喬裝去一趟延安,將紫炎營的接下來的行動告訴齊王,問問他們接下來有什麽打算?需要我們怎樣配合?”
最後郭和派郭陽和趙亞原去延安,聯絡齊王,兩方要保持步調一致,方能給予隨軍最大程度的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