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無事。
太陽升起,吳銘讓士兵們生火做飯,然後派了斥候往前探消息。
然而,沒多久,斥候便急慌慌的跑了迴來。
“將,將軍,前,前麵沒人。”
“什麽?”
吳銘一臉懵,什麽叫前麵沒人,那他們昨天跟誰在打仗。
突然,吳銘捂著胸口,向後跌去,曹釧手快,一把扶住了吳銘,不過吳銘還是坐到了地上。
“潼關,失守了。”
前麵沒人的話,那就隻有一種可能,他們進城了。
“啊~”
吳銘大吼一聲,他不甘啊,昨夜不應該停下的。
深深的悔意充斥了他的內心,坐在地上,吳銘呆愣了許久方才緩過神來。
“哎~曹釧,跟我去看看,到底是何方神聖攻下了潼關。”
吳銘整理了下情緒,上馬,帶了一小隊人去潼關。
沒出二裏地,又是一道防線擋在了路中間,吳銘本能的就要下馬,可猛然想起來前麵的都是自己人。
一路來到城下。
地麵上幹幹淨淨的,不像是有人攻打過潼關的呀。
邪門。
吳銘皺著眉,緩慢的兜馬溜著,他認出了城上掛著的是驍騎營的“劉”字旗。
難不成是從東門攻破的?那西門又是哪裏來的隊伍?
他現在腦子嗡嗡的。
“吳銘,見到太子,還不跪下?”
突然,城樓傳來一聲厲喝。
“跪~跪~跪~”
城牆上吼聲震天,幾千人的吼聲,嚇得吳銘坐下的馬都驚了。
“籲~”
吳銘費力勒住了馬,跳下馬,走到關前。
“末將吳銘見過太子殿下。”
吳銘抱拳,卻未下跪,腰杆子挺的很直。
“吱吱......”
突然城門打開了,一隊兵馬出了城門,太子騎馬領路,趙州予與劉泉分別騎馬護在兩側。
“嗬嗬,吳銘,寡人聽說過你,號稱長沙王的第一智囊,怎麽樣?看明白潼關是怎麽丟的了嗎?吳大智囊。”
隊伍停在了吳銘前方十多米的位置,太子就坐在馬上笑嗬嗬的看著吳銘,言語之間盡是嘲諷之意。
“末將愚鈍。”
吳銘再次抱拳,他是真的沒看出來潼關到底是咋丟的,為何太子會在潼關城內,太多的疑惑充斥著他的腦海,隻好淡淡迴了太子一句。
“哈哈......”
太子大笑了起來,他來就是為了專門惡心吳銘的,出一出連日來的悶氣。
“敢問殿下,我的部下王仲如何了?”
潼關已失,吳銘現在隻想知道王仲這些守兵怎麽樣了,是被俘了,還是被殺了。
“嗬嗬,目前還活著,不過你若是打潼關的話,就說不準了,興許哪天孤不高興就給殺了。”
太子嗬嗬一笑,王仲逃出了潼關,可吳銘並不知情,他們幾個一商量便決定,試試能不能把吳銘唬住。
吳銘迴頭看了眼,自己來的倉促,他身後沒多少人,打起來他能不能迴的去還是兩說。
“別看了,你身後這點人,還不夠塞牙縫的呢,把大軍拉來,孤亦無懼。”
太子怎會看不出吳銘的心思,以逸待勞,他身後站著的更是驍騎營的精銳,想在這裏動手,對麵可討不到什麽便宜。
“不知殿下如何,才能放了我的部下?”
吳銘暗歎,局勢已經不在自己這邊,他現在隻想保住王仲,至於潼關,他現在已經無心,也沒有這個能力再打潼關了。
“看你表現吧,撤。”
太子兜馬帶隊迴城。
吳銘看了太子一行離去的背影,怔了怔。
“撤。”
雖心有不甘,可是他也無力迴天,隨軍打來,他和楚王都會兩麵受敵。
吳銘帶隊迴了營地,直接下令拔營迴長安。他很幹脆,連試一試的打算都沒有,直接帶著隊伍又往迴撤。
其實這也是吳銘的高明之處,他知道即便自己能夠攻下潼關,傷亡不會比長安的低,他手裏的兵已經經不起折騰了,還有一點,便是虎視眈眈的隨軍,不管能不能打下潼關,那對守兵也是巨大的消耗,最終反而是白白便宜了隨軍這個外人。
聽完斥候的消息,太子也是愣了一會。
“就走了?”
他有點不大信,對麵急匆匆的趕來,連攻城梯都不搭便撤走了,太反常了。
他們並不知道隨軍可能打來的消息,得到的情報都隻是圍繞著長安,他們看不清吳銘為何突然的撤軍也就好理解了。
“兩位將軍,我們要不要出城追擊,牽製住他們?”
太子擔心吳銘撤軍,萬一去了長安,長安不是又要危險了。
“末將以為,不追為好,萬一對麵殺個迴馬槍,我們會很被動。”
趙州予並不讚成追。
吳銘完全可以跟他們一樣,也在路兩邊設伏,得不償失,再者他們迴到長安也要好幾天,他們來迴要七八日,時間已經足夠了。
眼下他們的重心在潼關,潼關不失,黎國便有喘息之機。
“末將讚同趙將軍。”
劉泉附和道。
這場伏擊戰雖然不大,可卻著實震驚了他,幾乎零傷亡的戰損,他覺得換做自己指揮,未必能打出這樣的效果。
三段式伏擊,環環相扣,將敵人的隊伍分割,打散,若是他們兵力充足,完全可以重創敵人。
“殿下,末將準備將您抵達長安的消息送到長安去,想來齊王應該會很開心的。”
趙州予提議道,太子到來,勢必可以鼓舞士氣。
“好,趙將軍看著辦就行。”
“是,末將這便去安排。”
趙州予起身便要出門。
“等等,趙將軍,你跟送信的交代一下,讓他問問齊王,有沒有朝廷派來長安賀壽的徐公公等人消息。”
太子臨出發前,宰相蕭軫曾叮囑他,讓他留意打聽下徐公公等人的消息。
“是·。”
趙州予告辭退出了房間,挑了四名機靈的士兵,交代了他們幾句,然後讓他們過來晌午之後再出發。
潼關內,西門到東門這條主幹道以北的地方,建了一排排兵舍,雖比不得長安,卻是比野外搭營帳舒服多了。
而在主幹道中間北側的位置,有一座規模稍大的兵舍,這裏便是潼關守將的住所--潼關衛,如今太子他們議事便在這裏。
趙州予交代完後便趕迴了潼關衛。
太陽升起,吳銘讓士兵們生火做飯,然後派了斥候往前探消息。
然而,沒多久,斥候便急慌慌的跑了迴來。
“將,將軍,前,前麵沒人。”
“什麽?”
吳銘一臉懵,什麽叫前麵沒人,那他們昨天跟誰在打仗。
突然,吳銘捂著胸口,向後跌去,曹釧手快,一把扶住了吳銘,不過吳銘還是坐到了地上。
“潼關,失守了。”
前麵沒人的話,那就隻有一種可能,他們進城了。
“啊~”
吳銘大吼一聲,他不甘啊,昨夜不應該停下的。
深深的悔意充斥了他的內心,坐在地上,吳銘呆愣了許久方才緩過神來。
“哎~曹釧,跟我去看看,到底是何方神聖攻下了潼關。”
吳銘整理了下情緒,上馬,帶了一小隊人去潼關。
沒出二裏地,又是一道防線擋在了路中間,吳銘本能的就要下馬,可猛然想起來前麵的都是自己人。
一路來到城下。
地麵上幹幹淨淨的,不像是有人攻打過潼關的呀。
邪門。
吳銘皺著眉,緩慢的兜馬溜著,他認出了城上掛著的是驍騎營的“劉”字旗。
難不成是從東門攻破的?那西門又是哪裏來的隊伍?
他現在腦子嗡嗡的。
“吳銘,見到太子,還不跪下?”
突然,城樓傳來一聲厲喝。
“跪~跪~跪~”
城牆上吼聲震天,幾千人的吼聲,嚇得吳銘坐下的馬都驚了。
“籲~”
吳銘費力勒住了馬,跳下馬,走到關前。
“末將吳銘見過太子殿下。”
吳銘抱拳,卻未下跪,腰杆子挺的很直。
“吱吱......”
突然城門打開了,一隊兵馬出了城門,太子騎馬領路,趙州予與劉泉分別騎馬護在兩側。
“嗬嗬,吳銘,寡人聽說過你,號稱長沙王的第一智囊,怎麽樣?看明白潼關是怎麽丟的了嗎?吳大智囊。”
隊伍停在了吳銘前方十多米的位置,太子就坐在馬上笑嗬嗬的看著吳銘,言語之間盡是嘲諷之意。
“末將愚鈍。”
吳銘再次抱拳,他是真的沒看出來潼關到底是咋丟的,為何太子會在潼關城內,太多的疑惑充斥著他的腦海,隻好淡淡迴了太子一句。
“哈哈......”
太子大笑了起來,他來就是為了專門惡心吳銘的,出一出連日來的悶氣。
“敢問殿下,我的部下王仲如何了?”
潼關已失,吳銘現在隻想知道王仲這些守兵怎麽樣了,是被俘了,還是被殺了。
“嗬嗬,目前還活著,不過你若是打潼關的話,就說不準了,興許哪天孤不高興就給殺了。”
太子嗬嗬一笑,王仲逃出了潼關,可吳銘並不知情,他們幾個一商量便決定,試試能不能把吳銘唬住。
吳銘迴頭看了眼,自己來的倉促,他身後沒多少人,打起來他能不能迴的去還是兩說。
“別看了,你身後這點人,還不夠塞牙縫的呢,把大軍拉來,孤亦無懼。”
太子怎會看不出吳銘的心思,以逸待勞,他身後站著的更是驍騎營的精銳,想在這裏動手,對麵可討不到什麽便宜。
“不知殿下如何,才能放了我的部下?”
吳銘暗歎,局勢已經不在自己這邊,他現在隻想保住王仲,至於潼關,他現在已經無心,也沒有這個能力再打潼關了。
“看你表現吧,撤。”
太子兜馬帶隊迴城。
吳銘看了太子一行離去的背影,怔了怔。
“撤。”
雖心有不甘,可是他也無力迴天,隨軍打來,他和楚王都會兩麵受敵。
吳銘帶隊迴了營地,直接下令拔營迴長安。他很幹脆,連試一試的打算都沒有,直接帶著隊伍又往迴撤。
其實這也是吳銘的高明之處,他知道即便自己能夠攻下潼關,傷亡不會比長安的低,他手裏的兵已經經不起折騰了,還有一點,便是虎視眈眈的隨軍,不管能不能打下潼關,那對守兵也是巨大的消耗,最終反而是白白便宜了隨軍這個外人。
聽完斥候的消息,太子也是愣了一會。
“就走了?”
他有點不大信,對麵急匆匆的趕來,連攻城梯都不搭便撤走了,太反常了。
他們並不知道隨軍可能打來的消息,得到的情報都隻是圍繞著長安,他們看不清吳銘為何突然的撤軍也就好理解了。
“兩位將軍,我們要不要出城追擊,牽製住他們?”
太子擔心吳銘撤軍,萬一去了長安,長安不是又要危險了。
“末將以為,不追為好,萬一對麵殺個迴馬槍,我們會很被動。”
趙州予並不讚成追。
吳銘完全可以跟他們一樣,也在路兩邊設伏,得不償失,再者他們迴到長安也要好幾天,他們來迴要七八日,時間已經足夠了。
眼下他們的重心在潼關,潼關不失,黎國便有喘息之機。
“末將讚同趙將軍。”
劉泉附和道。
這場伏擊戰雖然不大,可卻著實震驚了他,幾乎零傷亡的戰損,他覺得換做自己指揮,未必能打出這樣的效果。
三段式伏擊,環環相扣,將敵人的隊伍分割,打散,若是他們兵力充足,完全可以重創敵人。
“殿下,末將準備將您抵達長安的消息送到長安去,想來齊王應該會很開心的。”
趙州予提議道,太子到來,勢必可以鼓舞士氣。
“好,趙將軍看著辦就行。”
“是,末將這便去安排。”
趙州予起身便要出門。
“等等,趙將軍,你跟送信的交代一下,讓他問問齊王,有沒有朝廷派來長安賀壽的徐公公等人消息。”
太子臨出發前,宰相蕭軫曾叮囑他,讓他留意打聽下徐公公等人的消息。
“是·。”
趙州予告辭退出了房間,挑了四名機靈的士兵,交代了他們幾句,然後讓他們過來晌午之後再出發。
潼關內,西門到東門這條主幹道以北的地方,建了一排排兵舍,雖比不得長安,卻是比野外搭營帳舒服多了。
而在主幹道中間北側的位置,有一座規模稍大的兵舍,這裏便是潼關守將的住所--潼關衛,如今太子他們議事便在這裏。
趙州予交代完後便趕迴了潼關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