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番兵退去的消息,大家總算是鬆了一口氣,脫伯申雄心裏讚賞阿果興的領兵之術,攻之必克,撤之無聲,真乃名副其實的領軍之將。這場仗雖然擊退了番兵,但是三族損失慘重,尤其是哩囉族,本來就弱小,經此一仗勢力更加薄弱。野族此次戰役下來,傷亡達到3000多人,庫開族傷亡竟有5000多人。這次脫伯申雄嚐到戰爭的災難,才知道勝利來之不易。尤其是缺乏戰爭的經驗,和對戰場形勢正確的判斷。戰爭並不是人多就能勝利,而是講究戰略和戰法。脫伯申雄從中受益匪淺,為他以後的成長提供了很大的幫助。隨後野族和庫開族幫助哩囉族重整哩囉族的地盤,一切忙畢,脫伯裏元和脫伯申雄便領兵迴野族。


    迴到野族,脫伯歸裏迎接他們王帳內議事,哈裏斯說道:“恭喜左酋長和小王子,此次戰勝了番兵,你們二位的名聲定會響徹草原的。”脫伯裏元聽完有些擔心,說道:“這次我們也損失慘重才贏得勝利,若按你說的,這不是喜,而是憂。”脫伯歸裏接道:“裏元說的對,我們野族勢力膨脹定會引起文昌家一的不滿,說不定會因此召來禍端。”哈裏斯想想確實如此,便問道:“那如何是好?”眾人皆不言語,一臉憂愁。這時脫伯申雄說道:“我有一計定不會讓他為難我們。”眾人看著脫伯申雄,脫伯歸裏問道:“雄兒,你有何計策?”脫伯申雄便細聲言語,眾人聽罷皆撫手叫好。大家便照脫伯申雄之計實施。野族準備了大量的禮品和脫伯申雄寫的一封介誥一同送往昌離。


    昌離族,文昌家一得知番兵被擊退,覺得不可思議,沒想到這三族有如此能耐,心中不悅,正在與失忽兀,裏不術,文昌玄目三人商議該如何處置野族時,野族的禮品和脫伯申雄的介誥傳來。文昌家一命人宣讀介誥,誥曰:“野族儲子脫伯申雄拜叩草原的雄主,昌離族首領:前些日子,番兵無故來犯,哩囉族險被滅族,遂求救於大王。大王不計前嫌命我野族出兵營救,得大王之令我野族便出兵哩囉族,與番兵作戰。那番兵甚是強悍,合我三族之力未傷他分毫,無奈之下隻得斷了他後方供給,這才亂了番兵之心。我們雖然退了番兵,可損失慘重。若不是番兵懼怕大王起兵伐之,後果如何還不得而知。大王東戰佟蹌族,來本攻伐佟蹌族80裏,隻得議和求饒。南震番國,未見大王之軍,便夾著尾巴逃跑,大王的威勢享譽四方,大王實乃草原真正的護主。我鬥膽進一言:願大王早日稱昭王,觀曆代昭王不足大王之威勢,大王當之無愧!萬望大王納諫我之肺腑之言。我野族願為各部落領先,尊稱大王為昭王。請大王恩準!”


    聽到這裏文昌家一的眼裏冒著欲望之光,久久沒有說話,過了半刻,才問到:“大家怎麽看這個事?”下麵的人迷糊了,不知道大王指的是哪個事,失忽兀卻看出大王之心思,說道:“大王,我覺得脫伯申雄言之有理,我們昌離兵強馬壯,威震四海,哪個部落不向我們俯首稱臣,如今又擊敗佟蹌族,喝退番國,曆代昭王未有此功績。我等早已有心尊大王為昭王,卻不想被野族搶了先,既然有其他部落相尊,我們何不隨了他們的心願呢。大王,你意下如何?”文昌家一沒有說話,看著眾人。裏不術和文昌玄目領會一意思,也跟著一起勸,眾人一看三位重臣皆說,便一起勸文昌家一稱昭王,文昌家一看到這種情況很滿意,嘴上卻說道:“本王有何德行敢稱昭王,還是不稱的好。”眾人聽罷便紛紛勸諫,可文昌家一就是不答應,不一會文昌家一便出帳不理會眾人了。


    失忽兀看到這種情況,沉思了一會,也出了大帳,跟著文昌家一一起。走到沒人的地方,失忽兀大膽問道:“大王,我看你有心想當昭王,為何不隨了眾人之意呢?”文昌家一看到失忽兀問自己,便假意說道:“本王無有哪個意思,不要亂講。”失忽兀又壯著膽說:“大王有什麽顧慮,請告訴我,我去擺平。”文昌家一有點難以啟齒的說道:“這,這,嗨,這怎麽說呢?”失忽兀有點著急,說道:“大王盡管說我一定辦的到。”文昌家一這才為難地說:“曆代昭王都是由眾部落首領共同相尊的,我這,這……”這是失忽兀明白文昌家一的心思,笑道:“大王勿慮,這件事交給我吧。”文昌家一這才露出笑容。


    不多時,脫伯申雄收到了一封密信,是失忽兀所寫。脫伯申雄看到信上寫著:脫伯申雄,你的心意大王實為感動,然我王以德行而征服四方,不肯擅稱昭王。觀曆代昭王以德行征四方,皆由眾部落共相之,遂修書一封,望你早想出萬全之策,尊我王稱昭王。看完失忽兀的信,脫伯申雄笑道:這隻老狐狸如此狡猾。脫伯申雄也不含糊,立刻按照失忽兀的意思辦。


    脫伯歸裏給各部落首領發出邀請函,這次野族威名大震,各部落首領也想來拉拉關係,都來赴約。也有幾個別的不給野族麵子,脫伯歸裏也不計較。脫伯歸裏設宴招待眾首領,大家舉杯共飲。眾首領你一言我一語皆誇野族這次打退番國的事,脫伯歸裏和脫伯裏元一一應對,吃了半晌,脫伯歸裏說道:“大家靜一靜,我有話要說。”眾人聽到脫伯歸裏的話,便靜了下來,脫伯歸裏接著說道:“近些年來,我們年年朝貢昌離,昌離的威勢早已淩駕於我們各部落之上了,近日昌離執首失忽兀授意我野族邀各位首領前來商議相尊文昌家一為昭王,不知大家意下如何?”眾人聽罷皆大吃一驚,昭王乃草原神聖雄主的象征,文昌家一居然想稱昭王,有些首領懼怕昌離,怕言多必失,便閉口不言。有幾個膽大的趁著酒勁說道:“他文昌家一這些年把草原都禍害成什麽樣了?他有什麽資格稱昭王?我不答應。”說話的是儂哈怖族首領窩盧狄穀。下麵人群中也有人應和,但不像窩盧狄穀一樣光明正大的說。脫伯歸裏說道:“窩盧狄穀首領,你先不要衝動,我們不是昌離的對手,雖然我們也不願看到這樣的情況,可是我們也無可奈何。”窩盧狄穀怒到:“那也不能任由昌離這麽欺負人吧?”脫伯裏元接道:“窩盧狄穀首領,我們這些年被欺負的還少嗎?如今昌離執首已經言明,誰若違背昌離的意思就會受到滅頂之災。你好好考慮考慮。”窩盧狄穀聽到這便不再多言了。眾首領聽明白了意思,脫伯歸裏又說道:“人在做,天在看。安化神在看著,早晚有一天他會站到我們這邊,我們要忍一忍。”說到這份上,大家都不在說了。


    公元194年3月26日,文昌家一在各部落的共推下稱昭王,文昌家一舉辦了很大的稱王儀式。文昌家一居前,後麵跟著各部落首領,慢慢走向稱王台,文昌家一登上稱王台,單膝跪下,一個巫師在稱王台上作法念咒,台下六個巫師圍著稱王台不停地轉著念著,過了一會巫師大喊:“吉時已到,宣讀詔書!”隻見一人拿著詔書上台念道:“安化神諭,昭王之令!傳於安化神之諭,曆代昭王之令:曉諭昌離族文昌家一首領:天地初開,安化神降,萬物生長,民眾安居。得安化神助,文昌家一之功,昌離風調雨順,年年豐收。外征蠻夷於禍難中,內和眾部落於草原上,德行四方,恩澤部落。眾部落皆安心侍奉,此乃不世之功。遂安化神降諭,立文昌家一為草原第四代昭王,聽諭遵召。”“謹遵安化神諭!”眾人大聲喊到。


    文昌家一自導自演完,高興萬分,卻不知他無形中侮辱了草原人心中昭王的形象,對此野族十分的得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聖雄之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扶琴談琵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扶琴談琵琶並收藏聖雄之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