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星光映壽星明,妙手迴春播盛名。
自大火滅邪瘟已經七天過去,數萬軍士慢慢的恢複了元氣,眼中對那些穿著白袍穿梭軍營的杏林穀之輩十分之敬重。
苒兒在這裏呆了兩日,見邪瘟之事算是無礙了,才暗中離開,翅膀一揮,便隱入虛空消失不見。
出山一趟,殺了一個一流道門的渡劫期修士,好像隻是一件微末小事一般,全然不在乎在修仙界裏引發的波瀾。
柏璟瑜在鹿鳴端的幫助下,也再次向後方傳信,緊急調來糧草衣袍之類,隻是暫時還未送到,大軍也尚不能開拔趕路。
而白硯歡也將那日蠱龍峽的五個要求一一告知。
柏璟瑜無甚異議,將此事記在了心底,杏林穀之人倒是頗為欣喜,那木朗當即安排了五人,以那位一直跟在其身旁的少年為首,急匆匆的趕向了蠱龍峽。
夏伏天,烈日炎炎,雷雨也多,就這麽燥熱了一個月之後,處暑剛過,夜裏便開始有了淡淡涼意。
星光垂落,兵營裏安靜了下來,白硯歡臥在一顆老鬆之上,讀著了空師兄的靈信,不由的歎了口氣。
北薑之外,道佛妖三方已經打入了巫族的領地,修士間的大戰爆發了一次又一次,死傷無數。
那裏已經成了修士們的試煉場,有的能在戰鬥中悟道,變得更加強大,有的就隻能成為別人的試煉石,落得殘魂悲嚎。
修身立命,窺人間聲色,求仙問道,這隻是最虛妄的想象和渴求,世事駁雜,天道大勢之下,不是修士們想逃便能逃得掉的。
巫族為自保也發了狠,反撲的十分之猛烈,各種詭異的巫術防不勝防,就連一些宗門裏大名鼎鼎的戰神也接連受傷或隕落。
北薑之外關乎種族氣運,再加上戰事正酣,因此幾乎各方修士勢力都被牽扯著力量,也導致神陸各處邪修愈加猖狂。
除了青袍軍已經打下來的地方,其他之地滅村屠城之事時有發生,搞得天怒人怨,邪惡的力量被滋生的愈加強大。
這也讓了解到情況的白硯歡十分之生氣,埋怨各宗門的渡劫期為何不下場救人,成了仙難道就沒有人性了嗎!
可琢磨之後,白硯歡也能稍稍理解他們一二,站得高看得遠,他們牽一發而動全身,許多時候要為宗門和更重要之事考量。
就好像白硯歡覺得火候不到,不準其他修士幫助青袍軍一樣,在景良老賊惡意襲殺之時,他們這才可以出手相救,而那些邪惡勢力的大能也才敢出手阻攔。
此中門道,頗為複雜!
……
暑氣還未褪盡,秋露已經降臨。
青袍軍在杏林穀聖手們的醫治與照顧下,早已經再次生龍活虎,氣勢昂揚,那些本來有其他舊傷的士兵也都一一痊愈。
休憩練兵了一個多月之後,糧草和兵甲之類的也再次補足,在白硯歡的示意下,柏璟瑜親自鳴軍鼓,點兵點將。
鑼鼓之中,喊聲震天,馬匹嘶鳴,青袍軍氣勢洶洶的開拔向西,做好了艱苦奮戰的準備,這一次要一鼓作氣拿下整個卿月疆土。
白硯歡提防著幽羅等勢力再有什麽幺蛾子,也披甲在身,化作了一個普通小兵,混在其中,隨軍而行。
而當真的數次上陣打仗之後,白硯歡對柏璟瑜和諸將才的佩服已經無以言表,不愧是天命所歸之輩,資質太盛。
不過這短短幾年的磨煉,他們對戰鬥行軍的計謀與判斷十分之精妙,早已經超出了當年自己所教授的那些。
尤其是那位女將所帶領的女兵,英氣之餘不缺勇猛,靈秀之中不差狠辣,豪氣之中又不乏女子的心思千變。
白硯歡踏過屍山血海,破開一個個城門與兵寨,慢慢的也放下了心裏的那一分自己都未察覺到的孤傲,與士兵們融合在了一起。
閑聊之時,最愛聽小兵們聊他們的來曆,聊未來的暢想,聊後方的家人,也聊一聊每月家中來信中的內容。
縱然都是雞毛蒜皮的小事,也都溫馨滿滿,思念濃濃。
秋涼盡,冬寒起,大雪下了一層又一層。
在新年將來之際,青袍軍全軍出擊,一場異常焦灼的攻城戰之後,便算是收複了整個原先卿月國的疆土,若再往西,跨過一片沼澤地,便是西部荒原了!
大雪雖盛,可也壓製不下將士們勝利的喜悅。
隨著雲崖故道以南那麽遼闊的一片疆域恢複了生息,供應青袍軍的糧草也愈加充足,這一日開始,軍中酒肉不停。
將士們圍著火堆載歌載舞,即使都是來自各方,這一刻彼此間卻如同家人,熱熱鬧鬧中,度過了一個舒舒服服的新年。
年一過,練兵照常進行,大家都充滿了滿腔豪情。
而在收攏了不少流兵與降軍之後,青袍軍士兵人數也突破了十五萬之眾,鐵甲排排,氣勢非凡,氣象崢嶸。
一直等到春天來臨,穀雨時節過後,有著天道的氣運分化,以及柒碧湖的幫忙看顧,這片疆域倒不怕再有亂事發生。
戰火肆虐多年的卿月疆土恢複了平靜,在柏璟瑜的仔細安排下,一切步入了正軌,百姓們開始休養生息。
而青袍軍也開始繞過雲崖故道趕往北方萬佛淨土。
雲崖故道如同一條巨龍橫穿大半個神陸,也將神陸分了南北,一山之隔,山南山北風俗大不相同。
雖沒有刻意顯本事立功,數月過去,白硯歡如今也混到了什長,手下帶著十個小兵卒子,隨軍而動,步步疾行,看著雲崖故道以北的風土人情,一陣唏噓。
萬佛淨土疆域遼闊,是背倚雲崖故道的一片狹長區域,土地肥沃,靈山很多,麵積上比皓昆之地還要大一些。
白硯歡當年去過蘭隕山,看過萬佛論道大會,不算是第一次到這萬佛淨土,卻是第一次真的見到這裏的百姓與鄉情。
自佛門崛起之後,十大佛刹有六個都坐落在這裏,佛徒數以萬計。
也因此,數萬年過去,這片區域裏佛寺林立,不管是城鎮鄉野間,還是深山老林裏,經常都能見到。
記得單單宇象寺所在的蘭隕山上,就足足有上千座。
自大火滅邪瘟已經七天過去,數萬軍士慢慢的恢複了元氣,眼中對那些穿著白袍穿梭軍營的杏林穀之輩十分之敬重。
苒兒在這裏呆了兩日,見邪瘟之事算是無礙了,才暗中離開,翅膀一揮,便隱入虛空消失不見。
出山一趟,殺了一個一流道門的渡劫期修士,好像隻是一件微末小事一般,全然不在乎在修仙界裏引發的波瀾。
柏璟瑜在鹿鳴端的幫助下,也再次向後方傳信,緊急調來糧草衣袍之類,隻是暫時還未送到,大軍也尚不能開拔趕路。
而白硯歡也將那日蠱龍峽的五個要求一一告知。
柏璟瑜無甚異議,將此事記在了心底,杏林穀之人倒是頗為欣喜,那木朗當即安排了五人,以那位一直跟在其身旁的少年為首,急匆匆的趕向了蠱龍峽。
夏伏天,烈日炎炎,雷雨也多,就這麽燥熱了一個月之後,處暑剛過,夜裏便開始有了淡淡涼意。
星光垂落,兵營裏安靜了下來,白硯歡臥在一顆老鬆之上,讀著了空師兄的靈信,不由的歎了口氣。
北薑之外,道佛妖三方已經打入了巫族的領地,修士間的大戰爆發了一次又一次,死傷無數。
那裏已經成了修士們的試煉場,有的能在戰鬥中悟道,變得更加強大,有的就隻能成為別人的試煉石,落得殘魂悲嚎。
修身立命,窺人間聲色,求仙問道,這隻是最虛妄的想象和渴求,世事駁雜,天道大勢之下,不是修士們想逃便能逃得掉的。
巫族為自保也發了狠,反撲的十分之猛烈,各種詭異的巫術防不勝防,就連一些宗門裏大名鼎鼎的戰神也接連受傷或隕落。
北薑之外關乎種族氣運,再加上戰事正酣,因此幾乎各方修士勢力都被牽扯著力量,也導致神陸各處邪修愈加猖狂。
除了青袍軍已經打下來的地方,其他之地滅村屠城之事時有發生,搞得天怒人怨,邪惡的力量被滋生的愈加強大。
這也讓了解到情況的白硯歡十分之生氣,埋怨各宗門的渡劫期為何不下場救人,成了仙難道就沒有人性了嗎!
可琢磨之後,白硯歡也能稍稍理解他們一二,站得高看得遠,他們牽一發而動全身,許多時候要為宗門和更重要之事考量。
就好像白硯歡覺得火候不到,不準其他修士幫助青袍軍一樣,在景良老賊惡意襲殺之時,他們這才可以出手相救,而那些邪惡勢力的大能也才敢出手阻攔。
此中門道,頗為複雜!
……
暑氣還未褪盡,秋露已經降臨。
青袍軍在杏林穀聖手們的醫治與照顧下,早已經再次生龍活虎,氣勢昂揚,那些本來有其他舊傷的士兵也都一一痊愈。
休憩練兵了一個多月之後,糧草和兵甲之類的也再次補足,在白硯歡的示意下,柏璟瑜親自鳴軍鼓,點兵點將。
鑼鼓之中,喊聲震天,馬匹嘶鳴,青袍軍氣勢洶洶的開拔向西,做好了艱苦奮戰的準備,這一次要一鼓作氣拿下整個卿月疆土。
白硯歡提防著幽羅等勢力再有什麽幺蛾子,也披甲在身,化作了一個普通小兵,混在其中,隨軍而行。
而當真的數次上陣打仗之後,白硯歡對柏璟瑜和諸將才的佩服已經無以言表,不愧是天命所歸之輩,資質太盛。
不過這短短幾年的磨煉,他們對戰鬥行軍的計謀與判斷十分之精妙,早已經超出了當年自己所教授的那些。
尤其是那位女將所帶領的女兵,英氣之餘不缺勇猛,靈秀之中不差狠辣,豪氣之中又不乏女子的心思千變。
白硯歡踏過屍山血海,破開一個個城門與兵寨,慢慢的也放下了心裏的那一分自己都未察覺到的孤傲,與士兵們融合在了一起。
閑聊之時,最愛聽小兵們聊他們的來曆,聊未來的暢想,聊後方的家人,也聊一聊每月家中來信中的內容。
縱然都是雞毛蒜皮的小事,也都溫馨滿滿,思念濃濃。
秋涼盡,冬寒起,大雪下了一層又一層。
在新年將來之際,青袍軍全軍出擊,一場異常焦灼的攻城戰之後,便算是收複了整個原先卿月國的疆土,若再往西,跨過一片沼澤地,便是西部荒原了!
大雪雖盛,可也壓製不下將士們勝利的喜悅。
隨著雲崖故道以南那麽遼闊的一片疆域恢複了生息,供應青袍軍的糧草也愈加充足,這一日開始,軍中酒肉不停。
將士們圍著火堆載歌載舞,即使都是來自各方,這一刻彼此間卻如同家人,熱熱鬧鬧中,度過了一個舒舒服服的新年。
年一過,練兵照常進行,大家都充滿了滿腔豪情。
而在收攏了不少流兵與降軍之後,青袍軍士兵人數也突破了十五萬之眾,鐵甲排排,氣勢非凡,氣象崢嶸。
一直等到春天來臨,穀雨時節過後,有著天道的氣運分化,以及柒碧湖的幫忙看顧,這片疆域倒不怕再有亂事發生。
戰火肆虐多年的卿月疆土恢複了平靜,在柏璟瑜的仔細安排下,一切步入了正軌,百姓們開始休養生息。
而青袍軍也開始繞過雲崖故道趕往北方萬佛淨土。
雲崖故道如同一條巨龍橫穿大半個神陸,也將神陸分了南北,一山之隔,山南山北風俗大不相同。
雖沒有刻意顯本事立功,數月過去,白硯歡如今也混到了什長,手下帶著十個小兵卒子,隨軍而動,步步疾行,看著雲崖故道以北的風土人情,一陣唏噓。
萬佛淨土疆域遼闊,是背倚雲崖故道的一片狹長區域,土地肥沃,靈山很多,麵積上比皓昆之地還要大一些。
白硯歡當年去過蘭隕山,看過萬佛論道大會,不算是第一次到這萬佛淨土,卻是第一次真的見到這裏的百姓與鄉情。
自佛門崛起之後,十大佛刹有六個都坐落在這裏,佛徒數以萬計。
也因此,數萬年過去,這片區域裏佛寺林立,不管是城鎮鄉野間,還是深山老林裏,經常都能見到。
記得單單宇象寺所在的蘭隕山上,就足足有上千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