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酉甲申雷雨驚,乘除卻賀芒種晴。
一夜的雷雨過後,清晨的朝陽格外燦爛,紅霞漫天。
辰正十分,皇帝朝殿外,早已經準備好的儀仗隊準時開拔。
隊伍浩浩蕩蕩向宮門外行去,最前方開道的是兩位將軍和侯爺,身後是兩隊威嚴的宮衛軍。
緊緊接著宮衛軍隊伍的是舉著壽扇、幢、旗和幡的太監們,再之後就是皇帝的李文昭的馬車轎輦,用四匹俊逸的黑馬拉著。
轎輦華貴大氣,金龍描邊,彩鳳銜簷,象征長壽安康的繩結穗子掛在四周,而垂落的帷幔是用極細的金絲織就,不顯厚重,輕盈的隨風而起。
在帷幔飄起的間隙中,可以看見身著華服的幼帝正襟危坐,頭戴重冠,麵色帶有一絲緊張之感。
皇帝的龍輦之後,是太後顏清荷的車轎,同樣的華貴威嚴。
本來顏清荷身為太後是不用參加這場祭祀的,但皇帝年幼,眾多百姓麵前恐有差池,有些幼帝做不了的,太後可以代勞。
太後的車輦之後,跟著侍衛宮女茫茫多,排成長龍,向城南而去。
皇宮在城北,而農神廟所在之地在城外東南,其實從城東而出是最近的路途,可為了京城百姓瞻仰皇帝聖駕,不得不橫跨整個鴻陵城。
還好的是,鴻陵城曆史悠久,南北主道格外寬闊,隊伍車輦行走空間足夠,倒是沒有受到什麽阻攔。
就在聖駕隊伍出宮的同時,一輛毫不起眼的牛車從皇宮東邊角的側門而出,牛車上放著幾個貌似空著的菜簍,駛入了宮城東邊一處平常的百姓家中。
覺申師叔是邪修們非常了解的存在,又經常出現在許多皇室盛典上,所以也沒有隱藏,直接光明正大的現身,就立於幼帝車輦一側隨行,不時的還抬頭與幼帝聊些什麽。
至於白硯歡,此時則扮做了一普通侍衛,跟隨在皇帝和太後的車輦一側,氣息修為絲毫不顯,連相貌都做了改變,即使是了空在此也許都發現不到。
隊伍在踏入主街之後,兩側的百姓慢慢的就多了起來,相互擁擠著、推搡著,每一個都興高采烈,踮著腳向聖駕車輦中望去。
情景倒是與地球華國曆史劇中皇帝出行不同,百姓們並沒有齊刷刷的趴倒在地,齊唿萬歲之類的,好像隻是看個熱鬧。
而白硯歡則高度警惕,小心低調的看著四周,連神識都不敢用,而是用覓靈神通去感應靈氣異動和修士的存在。
落雲國在如今的神陸上,算是比較昌盛的了,江山風景玄奇,爛柯寺又不排斥外地靈修,所以鴻陵城中修士頗多。
這些人不時出現在四周,給白硯歡添了許多麻煩,可以肯定的是其中一定有邪修的眼線,不過一時倒不能確定這些人中哪些是,哪些不是。
初夏的太陽越升越高,越來越烈,驅散了一夜雷雨的潮濕,百姓們的歡唿不絕,隨著隊伍熙熙攘攘的往城南走去。
這城中一路沒出什麽意外,出了南城門轉向東而行的時候,白硯歡抬頭向城北皇宮上瞟了一眼。
國運金龍此時不再是盤睡狀態,而是屹立上空,氣象森嚴,金光獵獵,不過好像除了白硯歡誰都看不到。
金龍龍目瞪著白硯歡這邊,神色呆呆的,不像是有極高智慧的樣子,不過似乎能夠察覺到白硯歡的一瞥,金龍微微的點了一下龍頭,像是在做什麽迴應。
白硯歡有所得,心下了然,給不遠處的覺申師叔傳音,一切照計劃而行。
城外到農神廟不過十裏地,距離不遠,四野也比較開闊,除了靠近城牆外不遠有著一些居民漏舍之外,後麵都是荒野林路。
故沿路的城衛兵將隊伍兩側百姓距離排的更開,也讓白硯歡稍微可以有一些判斷,那些刻意靠近的修士,都很可疑。
十裏地也不過走了半個多時辰,午初剛到,前方便出現了農神廟的影子。
農神廟外聚集的鄉民百姓們已經烏壓壓的一大片,很多都是從城中一路追隨而來。
初夏時節,城外景色秀美,又值此盛事,都當做遊玩趕廟會似的。
城外路上的順利有些出乎了白硯歡的意料,邪修竟然忍住沒有出手,也讓白硯歡更加覺得,他們在憋著大招。
聖駕隊伍在名神廟外半裏地停下,這裏的路麵已經變成了石板路,歲月的痕跡頗重。
前方不遠處,朝中各品官員正在列隊行禮,隨後便是廟外的鑼鼓震天響,恭迎皇帝下轎輦。
幼帝輕緩起身,頓了一下,好似深吸了一口氣,眼神微微慌亂又迅速鎮定下來,才走出車輦,讓百官起身,並在侍衛的幫助下走下馬車。
而後麵的太後已經來到此處,欲要牽著幼帝的手,不過被其拒絕了。
幼帝小小的臉上帶著倔強,要自己走上廟中祭壇。
太後見狀也沒多說什麽,眼中微紅,又迅速恢複如常,與幼帝並行,向前而去,覺申師叔緊隨其側。
白硯歡是近侍,要落後幾步,隨官員們一起上前。
午時的太陽已經有了一絲灼熱,百姓們的熱情絲毫不減,在太後和幼帝下車之後,高唿聲連綿起伏。
幼帝滿臉嚴肅,而太後則強撐著帶有微微笑意,身後的百官則表情肅穆。
此處的農神廟差不多有數萬年的曆史了,幾乎是與鴻陵城同時代建造起來的,曆經的朝代良多。
廟宇建築從最開始的一間小屋到現在數個大殿相連,早已經不複最開始的樣子,尤其是落雲國這幾百年,數次翻修,讓此廟越來越宏偉,香火也越來越好。
此農神廟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沒有院牆和廟門,大殿後側便是一處小山丘,兩邊是蔥鬱的樹林,大殿正前方是祭壇廣場,廣場之下高高的階梯直通大路。
大路鋪著灰白的石板,通向京城,還有一條條岔道奔向四方。
巨大的宮殿雄偉非常,白硯歡能夠清楚看到上空濃厚的香火之氣,也能感應到正殿中正高高坐的農神分神。
一夜的雷雨過後,清晨的朝陽格外燦爛,紅霞漫天。
辰正十分,皇帝朝殿外,早已經準備好的儀仗隊準時開拔。
隊伍浩浩蕩蕩向宮門外行去,最前方開道的是兩位將軍和侯爺,身後是兩隊威嚴的宮衛軍。
緊緊接著宮衛軍隊伍的是舉著壽扇、幢、旗和幡的太監們,再之後就是皇帝的李文昭的馬車轎輦,用四匹俊逸的黑馬拉著。
轎輦華貴大氣,金龍描邊,彩鳳銜簷,象征長壽安康的繩結穗子掛在四周,而垂落的帷幔是用極細的金絲織就,不顯厚重,輕盈的隨風而起。
在帷幔飄起的間隙中,可以看見身著華服的幼帝正襟危坐,頭戴重冠,麵色帶有一絲緊張之感。
皇帝的龍輦之後,是太後顏清荷的車轎,同樣的華貴威嚴。
本來顏清荷身為太後是不用參加這場祭祀的,但皇帝年幼,眾多百姓麵前恐有差池,有些幼帝做不了的,太後可以代勞。
太後的車輦之後,跟著侍衛宮女茫茫多,排成長龍,向城南而去。
皇宮在城北,而農神廟所在之地在城外東南,其實從城東而出是最近的路途,可為了京城百姓瞻仰皇帝聖駕,不得不橫跨整個鴻陵城。
還好的是,鴻陵城曆史悠久,南北主道格外寬闊,隊伍車輦行走空間足夠,倒是沒有受到什麽阻攔。
就在聖駕隊伍出宮的同時,一輛毫不起眼的牛車從皇宮東邊角的側門而出,牛車上放著幾個貌似空著的菜簍,駛入了宮城東邊一處平常的百姓家中。
覺申師叔是邪修們非常了解的存在,又經常出現在許多皇室盛典上,所以也沒有隱藏,直接光明正大的現身,就立於幼帝車輦一側隨行,不時的還抬頭與幼帝聊些什麽。
至於白硯歡,此時則扮做了一普通侍衛,跟隨在皇帝和太後的車輦一側,氣息修為絲毫不顯,連相貌都做了改變,即使是了空在此也許都發現不到。
隊伍在踏入主街之後,兩側的百姓慢慢的就多了起來,相互擁擠著、推搡著,每一個都興高采烈,踮著腳向聖駕車輦中望去。
情景倒是與地球華國曆史劇中皇帝出行不同,百姓們並沒有齊刷刷的趴倒在地,齊唿萬歲之類的,好像隻是看個熱鬧。
而白硯歡則高度警惕,小心低調的看著四周,連神識都不敢用,而是用覓靈神通去感應靈氣異動和修士的存在。
落雲國在如今的神陸上,算是比較昌盛的了,江山風景玄奇,爛柯寺又不排斥外地靈修,所以鴻陵城中修士頗多。
這些人不時出現在四周,給白硯歡添了許多麻煩,可以肯定的是其中一定有邪修的眼線,不過一時倒不能確定這些人中哪些是,哪些不是。
初夏的太陽越升越高,越來越烈,驅散了一夜雷雨的潮濕,百姓們的歡唿不絕,隨著隊伍熙熙攘攘的往城南走去。
這城中一路沒出什麽意外,出了南城門轉向東而行的時候,白硯歡抬頭向城北皇宮上瞟了一眼。
國運金龍此時不再是盤睡狀態,而是屹立上空,氣象森嚴,金光獵獵,不過好像除了白硯歡誰都看不到。
金龍龍目瞪著白硯歡這邊,神色呆呆的,不像是有極高智慧的樣子,不過似乎能夠察覺到白硯歡的一瞥,金龍微微的點了一下龍頭,像是在做什麽迴應。
白硯歡有所得,心下了然,給不遠處的覺申師叔傳音,一切照計劃而行。
城外到農神廟不過十裏地,距離不遠,四野也比較開闊,除了靠近城牆外不遠有著一些居民漏舍之外,後麵都是荒野林路。
故沿路的城衛兵將隊伍兩側百姓距離排的更開,也讓白硯歡稍微可以有一些判斷,那些刻意靠近的修士,都很可疑。
十裏地也不過走了半個多時辰,午初剛到,前方便出現了農神廟的影子。
農神廟外聚集的鄉民百姓們已經烏壓壓的一大片,很多都是從城中一路追隨而來。
初夏時節,城外景色秀美,又值此盛事,都當做遊玩趕廟會似的。
城外路上的順利有些出乎了白硯歡的意料,邪修竟然忍住沒有出手,也讓白硯歡更加覺得,他們在憋著大招。
聖駕隊伍在名神廟外半裏地停下,這裏的路麵已經變成了石板路,歲月的痕跡頗重。
前方不遠處,朝中各品官員正在列隊行禮,隨後便是廟外的鑼鼓震天響,恭迎皇帝下轎輦。
幼帝輕緩起身,頓了一下,好似深吸了一口氣,眼神微微慌亂又迅速鎮定下來,才走出車輦,讓百官起身,並在侍衛的幫助下走下馬車。
而後麵的太後已經來到此處,欲要牽著幼帝的手,不過被其拒絕了。
幼帝小小的臉上帶著倔強,要自己走上廟中祭壇。
太後見狀也沒多說什麽,眼中微紅,又迅速恢複如常,與幼帝並行,向前而去,覺申師叔緊隨其側。
白硯歡是近侍,要落後幾步,隨官員們一起上前。
午時的太陽已經有了一絲灼熱,百姓們的熱情絲毫不減,在太後和幼帝下車之後,高唿聲連綿起伏。
幼帝滿臉嚴肅,而太後則強撐著帶有微微笑意,身後的百官則表情肅穆。
此處的農神廟差不多有數萬年的曆史了,幾乎是與鴻陵城同時代建造起來的,曆經的朝代良多。
廟宇建築從最開始的一間小屋到現在數個大殿相連,早已經不複最開始的樣子,尤其是落雲國這幾百年,數次翻修,讓此廟越來越宏偉,香火也越來越好。
此農神廟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沒有院牆和廟門,大殿後側便是一處小山丘,兩邊是蔥鬱的樹林,大殿正前方是祭壇廣場,廣場之下高高的階梯直通大路。
大路鋪著灰白的石板,通向京城,還有一條條岔道奔向四方。
巨大的宮殿雄偉非常,白硯歡能夠清楚看到上空濃厚的香火之氣,也能感應到正殿中正高高坐的農神分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