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州,琅琊。
琅琊是徐州的府城,也是五鬥米道勢力最為根深蒂固的地方。
*
五鬥米道是由錢塘道士杜子恭所創,因入道需奉五鬥米,故名之。
傳言杜子恭身懷秘術,能為人驅邪治病,所以很快就在魏國境內名噪一時,他弟子眾多,其中有很多世家大族之人。
杜子恭死後,其弟子琅琊孫氏家主——孫敬遠繼為五鬥米道第二任教主。
五鬥米道的道徒,信奉長生久視之道,信仰天、地、水三官,尤其相信水仙。
孫敬遠仙逝海葬時,五鬥米道信徒認為他已成“水仙”,投水從死者竟多達數百人。
*
曆經百餘年的傳教、滲透,五鬥米道在琅琊早已經有了超然的地位。
孫敬遠的侄子孫靈秀,也就是五鬥米道第三任教主,他的一句話,很多時候比當地官府和徐州的刺史更有用。
對於這種情況,官府不是沒有警惕,朝廷密探也一直有關注。
但五鬥米道的組織和行事非常隱秘,再加上官府也被滲透得很嚴重,徐州的刺史這幾年來,力不從心之感愈發地加深了。可麵對信徒多如牛毛的五鬥米道,他又不敢采取過激的行為,隻能姑且用消極的行動來遏製。
這種態度,實際上跟放任無異。
就在朝廷中樞接到、鄱陽城被攻陷那份奏箋的第二日下午,一名五鬥米道的道徒策馬飛奔返迴了靜極觀。
從某種意義上講,這靜極觀可以看成是、五鬥米道在琅琊城明麵上的大本營。
因為教主孫靈秀的堅持,靜極觀的占地麵積並不大,但規模卻十分講究。
四圍設置有前亭、後台、東樓、西閣,以負責接待四方道徒。
靜極觀內的中央大殿結構嚴謹,氣勢恢宏,內院裏更是有著園林、衛堂、武場等種種建築。
便是跟徐州的刺史府比起來,也絲毫不見遜色。
除此之外,這裏還常年有一千名五鬥米道的道徒自發駐守。
*
對自家死士很有信心的葛東來、燕複若有幸來到這裏,絕對會羞愧得無地自容。
鴻幫這些年來陸續訓練出的核心幫眾,跟這些悍勇的道徒比起來,簡直不值一提。
前者連魏國境內的地方軍隊都不如,而五鬥米道的這些道徒,卻足以跟魏國最精銳的邊軍、甚至是襄陽軍抗衡。
*
通過了這些駐守者的搜身,這名風塵仆仆趕迴來的道徒、帶著一份情報來到靜虛觀的內院。
“江州亂民造反,大敗州府豫章的官軍,攻陷了鄱陽城?”
左天師盧於先看過信件,不由大吃一驚,抬頭望向了坐在仙鶴台上麵的一名男子。
這個身著青色道袍、麵色沉靜如水的男子,就是五鬥米道的教主——孫靈秀。
哪怕他端坐在那裏一動不動,也有著一股飄然出塵的味道。
不過,聽聞這個消息後,孫靈秀的心境也難以保持,先前那股出塵氣息頓時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亮起精芒的雙眼,還有著一股不怒而威的氣場。
孫靈秀抬首,旁邊立時就有道徒架起木桌,攤開了一張比桌案都大的地圖。
盡管還隻是一個盤踞在一角的勢力,但孫靈秀早在十幾年前,就已經開始命人繪製這副畫有魏國全境的地圖。
此刻,整個魏國九州的地形已經頗具其形,而且越靠近魏國東北部,地圖就越精準。
尤其是徐州、豫州,他們已經拿到了魏國的軍用地圖,修正後個別細節的地方,甚至還有超過。
放到七八百裏之外的江州,或許具體到葫蘆峪這樣的地形,地圖上還沒有標注,但鄱陽城以及那被攻破的四縣,都已經記錄在冊。
“就連郡城都被攻陷了!”
盯著地圖看了片刻,孫靈秀猶自有些難以置信。
這支白袍義軍,到底是什麽來路?
“白袍軍舉事的時間不長,離咱們這邊又太遠,手下道徒一時鞭長莫及。”
左天師盧於先輕聲對教主孫靈秀說道,同時他心裏也很疑惑。
他們五鬥米道創立了那麽多年,迄今為止都不敢輕舉妄動,仍在耐心等待機會。
魏國腹地一個不起眼的小地方,居然就能突然冒出一支、連郡城都能拿下的叛軍。
魏國在弋陽那邊的戰事,五鬥米道當然是一清二楚的。
結合各方打探到的消息,孫靈秀跟盧於先很快意識到,江州的局勢已經不僅僅是鄱陽被攻陷了。
在一支地方軍隊被消滅近半士卒的情況下,豫章事實上已經失去了對境內形勢的控製。
這個判斷,意味著白袍義軍短時間內並不會被平定,江州的形勢還會繼續惡化下去。
安靜的大殿內,教主孫靈秀的眼裏,悄無聲息的閃過了一縷、名為野心的精芒。
左天師盧於先,很快感覺到了這位五鬥米道教主的變化。
猶豫片刻,盧於先下決心道:“教主,是否要給三十六祭酒下諭令,讓他們召集鬼卒……”
“不必。”
孫靈秀有那麽一瞬間心動了,但隨即又冷靜下來,抬手擺了擺,對身邊的心腹道:
“時候未到!
一者,弋陽那邊集結的大軍,距離徐州僅僅幾百裏,於我不利。二者,你信不信,江州這場叛亂,不出兩月,必然會被平定。”
不過,孫靈秀轉念沉吟片刻,又道:“一群流民都能掀起這等聲勢,看來魏國對地方上的控製力,的確比本教主想的還要弱。
雖然尚不能發動,但大事可以提前了。
立即招右天師徐道輔和六位大祭酒迴來,商議目下之局。
還有,派人到豫章,務必要弄清楚那支白袍軍的跟腳!”
………
*
在各種暗懷不軌的勢力、紛紛冒頭的同時,陳子雲無暇分心,仍舊縮在鄱陽城,兢兢業業的訓練著自己的義軍。
不管天下局勢出現什麽變化,掌握在自己手中的軍隊,永遠是不變的基石。
很清楚這點的陳子雲,充分利用了江州境內、力量短暫真空的時間。
不僅僅是王卓、王遠、夏良弼、郭子興等將領親自帶隊,就連陳子雲自己也每天巡視,利用那本古兵書,結合武昌書院學來的一些方法協助、完善訓練。
每過一日,擴軍後的先鋒營和陷陣營,都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不斷提升戰力。
這是鄱陽西城那邊,還在瘋狂招人加入降龍營的鴻幫,所不能與之相比的。
徐州,琅琊。
琅琊是徐州的府城,也是五鬥米道勢力最為根深蒂固的地方。
*
五鬥米道是由錢塘道士杜子恭所創,因入道需奉五鬥米,故名之。
傳言杜子恭身懷秘術,能為人驅邪治病,所以很快就在魏國境內名噪一時,他弟子眾多,其中有很多世家大族之人。
杜子恭死後,其弟子琅琊孫氏家主——孫敬遠繼為五鬥米道第二任教主。
五鬥米道的道徒,信奉長生久視之道,信仰天、地、水三官,尤其相信水仙。
孫敬遠仙逝海葬時,五鬥米道信徒認為他已成“水仙”,投水從死者竟多達數百人。
*
曆經百餘年的傳教、滲透,五鬥米道在琅琊早已經有了超然的地位。
孫敬遠的侄子孫靈秀,也就是五鬥米道第三任教主,他的一句話,很多時候比當地官府和徐州的刺史更有用。
對於這種情況,官府不是沒有警惕,朝廷密探也一直有關注。
但五鬥米道的組織和行事非常隱秘,再加上官府也被滲透得很嚴重,徐州的刺史這幾年來,力不從心之感愈發地加深了。可麵對信徒多如牛毛的五鬥米道,他又不敢采取過激的行為,隻能姑且用消極的行動來遏製。
這種態度,實際上跟放任無異。
就在朝廷中樞接到、鄱陽城被攻陷那份奏箋的第二日下午,一名五鬥米道的道徒策馬飛奔返迴了靜極觀。
從某種意義上講,這靜極觀可以看成是、五鬥米道在琅琊城明麵上的大本營。
因為教主孫靈秀的堅持,靜極觀的占地麵積並不大,但規模卻十分講究。
四圍設置有前亭、後台、東樓、西閣,以負責接待四方道徒。
靜極觀內的中央大殿結構嚴謹,氣勢恢宏,內院裏更是有著園林、衛堂、武場等種種建築。
便是跟徐州的刺史府比起來,也絲毫不見遜色。
除此之外,這裏還常年有一千名五鬥米道的道徒自發駐守。
*
對自家死士很有信心的葛東來、燕複若有幸來到這裏,絕對會羞愧得無地自容。
鴻幫這些年來陸續訓練出的核心幫眾,跟這些悍勇的道徒比起來,簡直不值一提。
前者連魏國境內的地方軍隊都不如,而五鬥米道的這些道徒,卻足以跟魏國最精銳的邊軍、甚至是襄陽軍抗衡。
*
通過了這些駐守者的搜身,這名風塵仆仆趕迴來的道徒、帶著一份情報來到靜虛觀的內院。
“江州亂民造反,大敗州府豫章的官軍,攻陷了鄱陽城?”
左天師盧於先看過信件,不由大吃一驚,抬頭望向了坐在仙鶴台上麵的一名男子。
這個身著青色道袍、麵色沉靜如水的男子,就是五鬥米道的教主——孫靈秀。
哪怕他端坐在那裏一動不動,也有著一股飄然出塵的味道。
不過,聽聞這個消息後,孫靈秀的心境也難以保持,先前那股出塵氣息頓時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亮起精芒的雙眼,還有著一股不怒而威的氣場。
孫靈秀抬首,旁邊立時就有道徒架起木桌,攤開了一張比桌案都大的地圖。
盡管還隻是一個盤踞在一角的勢力,但孫靈秀早在十幾年前,就已經開始命人繪製這副畫有魏國全境的地圖。
此刻,整個魏國九州的地形已經頗具其形,而且越靠近魏國東北部,地圖就越精準。
尤其是徐州、豫州,他們已經拿到了魏國的軍用地圖,修正後個別細節的地方,甚至還有超過。
放到七八百裏之外的江州,或許具體到葫蘆峪這樣的地形,地圖上還沒有標注,但鄱陽城以及那被攻破的四縣,都已經記錄在冊。
“就連郡城都被攻陷了!”
盯著地圖看了片刻,孫靈秀猶自有些難以置信。
這支白袍義軍,到底是什麽來路?
“白袍軍舉事的時間不長,離咱們這邊又太遠,手下道徒一時鞭長莫及。”
左天師盧於先輕聲對教主孫靈秀說道,同時他心裏也很疑惑。
他們五鬥米道創立了那麽多年,迄今為止都不敢輕舉妄動,仍在耐心等待機會。
魏國腹地一個不起眼的小地方,居然就能突然冒出一支、連郡城都能拿下的叛軍。
魏國在弋陽那邊的戰事,五鬥米道當然是一清二楚的。
結合各方打探到的消息,孫靈秀跟盧於先很快意識到,江州的局勢已經不僅僅是鄱陽被攻陷了。
在一支地方軍隊被消滅近半士卒的情況下,豫章事實上已經失去了對境內形勢的控製。
這個判斷,意味著白袍義軍短時間內並不會被平定,江州的形勢還會繼續惡化下去。
安靜的大殿內,教主孫靈秀的眼裏,悄無聲息的閃過了一縷、名為野心的精芒。
左天師盧於先,很快感覺到了這位五鬥米道教主的變化。
猶豫片刻,盧於先下決心道:“教主,是否要給三十六祭酒下諭令,讓他們召集鬼卒……”
“不必。”
孫靈秀有那麽一瞬間心動了,但隨即又冷靜下來,抬手擺了擺,對身邊的心腹道:
“時候未到!
一者,弋陽那邊集結的大軍,距離徐州僅僅幾百裏,於我不利。二者,你信不信,江州這場叛亂,不出兩月,必然會被平定。”
不過,孫靈秀轉念沉吟片刻,又道:“一群流民都能掀起這等聲勢,看來魏國對地方上的控製力,的確比本教主想的還要弱。
雖然尚不能發動,但大事可以提前了。
立即招右天師徐道輔和六位大祭酒迴來,商議目下之局。
還有,派人到豫章,務必要弄清楚那支白袍軍的跟腳!”
………
*
在各種暗懷不軌的勢力、紛紛冒頭的同時,陳子雲無暇分心,仍舊縮在鄱陽城,兢兢業業的訓練著自己的義軍。
不管天下局勢出現什麽變化,掌握在自己手中的軍隊,永遠是不變的基石。
很清楚這點的陳子雲,充分利用了江州境內、力量短暫真空的時間。
不僅僅是王卓、王遠、夏良弼、郭子興等將領親自帶隊,就連陳子雲自己也每天巡視,利用那本古兵書,結合武昌書院學來的一些方法協助、完善訓練。
每過一日,擴軍後的先鋒營和陷陣營,都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不斷提升戰力。
這是鄱陽西城那邊,還在瘋狂招人加入降龍營的鴻幫,所不能與之相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