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鬆道:“誠如大人所言,武鬆不過是清河縣無名小卒,才幹淺薄,實在是不知道大人為何如此厚待武鬆,還請大人見告!”
高俅微微一笑,道:“也罷,本官既然賞識於你,自然要與你坦誠相待。我且先問你,我大宋原本已有雄兵百萬,更有八十萬禁軍,當今官人卻還禦筆親批,要本官再來組建一支特選禁軍。武鬆,你可知道,這是為何?”
武鬆道:“此乃軍事機密,武鬆不知,也不敢打探!”
高俅點點頭,道:“很好。可見你知道分寸,又讓本官多喜歡一層。”說著,高俅突然歎了口氣,麵帶憂『色』,道:“武鬆,你們清河縣,是否也流傳這樣一句諺語,叫做‘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武鬆道:“這話武鬆卻是聽過。不知大人所指何事?”
高俅道:“我所指的,便是我大宋的軍隊。表麵上看,雄兵百萬,將帥如雲,朝廷每年養兵,耗費頗巨。但軍中賄賂公行,兵不知將,將不知兵,軍紀鬆弛,都如兒戲。以我大宋國力,經濟最為繁榮富庶,但邊關用兵,敗多勝少。皆因軍中弊端重重,武官怕死,文官貪財,此便是所謂‘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武鬆一聽,突然想起自己穿越前,曾經到杭州旅遊,在嶽飛廟裏,看到一句話,叫“文臣不愛錢,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乃是嶽飛有感於當時宋朝**之嚴重,發出的肺腑之言、悲憤之語。
據曆史記載,這是當時嶽飛屢立戰功,宋高宗趙構打算為他在京城建造一座府邸,這既是獎賞,其實也是拉攏,想要嶽飛安於現狀,莫再過於積極北伐,要迎迴被俘虜的宋徽宗和宋欽宗,讓趙構這個皇帝不好做。但嶽飛顯然沒有理會趙構的一番苦心,而是堅持說:“敵人還沒被消滅,我憑什麽來謀求自己的家呢?”
嶽飛的這句話,等於是打了宋高宗趙構的臉,既迴絕了趙構的好意,又讓趙構覺得,嶽飛這是在諷刺他打算偏安南方。趙構心裏是很不痛快的。趙構便問嶽飛,那天下到底怎麽才能夠太平呢?
嶽飛就說:“文臣不愛錢,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這句話,又等於是批評趙構的統治下,文官貪汙,武官怕死,既是說明官場黑暗,也是說明趙構這個皇帝統治無方,因此,趙構更加不高興。隻怕那個時候,便存了要殺嶽飛的心。
嶽飛雖然是忠君愛國,在宋高宗麵前一片赤誠,但,架不住宋高宗麵厚心黑啊。
現在,高俅也直言如今的大宋武官怕死、文官貪財,看來,嶽飛當年所說,乃是事實。同時,這也說明,宋朝的吏治,在北宋就已經腐爛不堪,哪怕北宋滅亡,經曆了亡國之痛,到了南宋,仍然是武官怕死、文官貪財,並沒有改變多少。
這樣的悲劇,在後世一再上演。比如,到了明朝末年,哪怕敵人已經兵臨城下,朝廷上官員們還是內鬥不休。哪怕清兵入關,明朝已經滅亡,南方的小明朝還是賄賂公行,官員們貪生怕死、貪婪**的習『性』一點未改,最終導致明朝徹底亡國。
再到清朝末年,仍然是這樣。列強虎視眈眈,朝廷上依舊是**透頂,各級官吏依舊是武官怕死、文官愛錢。
清朝滅亡,到了民國,又何嚐不是這樣。日寇入侵,國民黨官員們猶然鶯歌燕舞。“不反**,亡國;反**,亡黨。”國民黨就是帶著這樣的無奈,敗退到台灣。而到了台灣後,哪怕已經被民進黨追殺得奄奄一息,高層仍然是內鬥內行、外鬥外行。
這,或許便是某些國人的劣根『性』,簡直已經深入骨髓,不可改變!
武鬆的思緒,飛得有點遠。高俅的話,又把他拉了迴來。隻見高俅一臉憂『色』,繼續道:“如今,我大宋北有西夏、遼國、金國虎視眈眈,西南吐蕃、大理也是強敵。我大宋經濟繁榮富庶,尤其容易遭來敵人覬覦。如果軍備鬆弛,軍不知戰,那麽,越是富庶的大宋,就越是像一隻大肥羊,隨時都可能麵臨別人的宰割。哎,念之令人夜不能寐啊!”
高俅原本就風度不凡。此時發表這樣一番憂國憂民之論,更顯得正義凜然。若非是穿越過來的現代青年,已經讀過曆史書,知道這高俅其實是曆史上有名的『奸』臣之一,武鬆簡直就要被他『迷』『惑』,把高俅當成是心懷百姓、忠君愛國的典範了。
高俅知道,武鬆乃是俠骨丹心之士,自然希望用自己的這樣一番姿態,讓武鬆為他所用。隻可惜,武鬆已經識破了他的本來麵目。
武鬆不僅識破了高俅的本來麵目,而且,從高俅的話裏,也使得他對自己穿越過來的這個大宋,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這個大宋,是一個最可愛的大宋,有蘇軾、李清照等一大批傑出人士,經濟富庶,文化繁榮,在中國文化發展史上留下了極其光輝燦爛的一頁。
但,這個大宋,也是一個最危險的大宋,內部,有武鬆在清河縣就感受到的種種社會危機,包括土地兼並嚴重,地方豪強橫行,基層治理失靈,官員**根深蒂固;外部,則有夏、遼、金等強敵環伺,堪稱內憂外患。
顯然,像高俅、蔡京這樣的深受當今皇帝信賴的高官,其實都是很清醒的。如果他們真的忠君愛國,能夠真心推行變法,整頓吏治,重整軍備,大宋並不一定沒有救。
隻可惜,這些人道貌岸然,其實都是禍國殃民的大『奸』臣!
或許,作為穿越者,要挽救大宋,讓百姓不再受苦受難,中華文明不遭遇曆史上的那一場場豪傑,武鬆就應該趁勢而起,取高俅、蔡京而代之,做一個改變曆史走向、力挽狂瀾的大英雄大豪傑!
高俅自然不知武鬆此時心中真實想法,見武鬆沒有說話,隻道他聽得認真,便接著道:“高俅雖然不才,但深蒙皇帝厚恩,麵對此內憂外患,豈能不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因此才建言當今官人,請求禦筆親批,再組建一支特衛禁軍,打造真正能征善戰的雄師勁旅,以為我大宋八十萬禁軍樹立楷模!這,便是特選禁軍的由來!”
高俅微微一笑,道:“也罷,本官既然賞識於你,自然要與你坦誠相待。我且先問你,我大宋原本已有雄兵百萬,更有八十萬禁軍,當今官人卻還禦筆親批,要本官再來組建一支特選禁軍。武鬆,你可知道,這是為何?”
武鬆道:“此乃軍事機密,武鬆不知,也不敢打探!”
高俅點點頭,道:“很好。可見你知道分寸,又讓本官多喜歡一層。”說著,高俅突然歎了口氣,麵帶憂『色』,道:“武鬆,你們清河縣,是否也流傳這樣一句諺語,叫做‘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武鬆道:“這話武鬆卻是聽過。不知大人所指何事?”
高俅道:“我所指的,便是我大宋的軍隊。表麵上看,雄兵百萬,將帥如雲,朝廷每年養兵,耗費頗巨。但軍中賄賂公行,兵不知將,將不知兵,軍紀鬆弛,都如兒戲。以我大宋國力,經濟最為繁榮富庶,但邊關用兵,敗多勝少。皆因軍中弊端重重,武官怕死,文官貪財,此便是所謂‘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武鬆一聽,突然想起自己穿越前,曾經到杭州旅遊,在嶽飛廟裏,看到一句話,叫“文臣不愛錢,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乃是嶽飛有感於當時宋朝**之嚴重,發出的肺腑之言、悲憤之語。
據曆史記載,這是當時嶽飛屢立戰功,宋高宗趙構打算為他在京城建造一座府邸,這既是獎賞,其實也是拉攏,想要嶽飛安於現狀,莫再過於積極北伐,要迎迴被俘虜的宋徽宗和宋欽宗,讓趙構這個皇帝不好做。但嶽飛顯然沒有理會趙構的一番苦心,而是堅持說:“敵人還沒被消滅,我憑什麽來謀求自己的家呢?”
嶽飛的這句話,等於是打了宋高宗趙構的臉,既迴絕了趙構的好意,又讓趙構覺得,嶽飛這是在諷刺他打算偏安南方。趙構心裏是很不痛快的。趙構便問嶽飛,那天下到底怎麽才能夠太平呢?
嶽飛就說:“文臣不愛錢,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這句話,又等於是批評趙構的統治下,文官貪汙,武官怕死,既是說明官場黑暗,也是說明趙構這個皇帝統治無方,因此,趙構更加不高興。隻怕那個時候,便存了要殺嶽飛的心。
嶽飛雖然是忠君愛國,在宋高宗麵前一片赤誠,但,架不住宋高宗麵厚心黑啊。
現在,高俅也直言如今的大宋武官怕死、文官貪財,看來,嶽飛當年所說,乃是事實。同時,這也說明,宋朝的吏治,在北宋就已經腐爛不堪,哪怕北宋滅亡,經曆了亡國之痛,到了南宋,仍然是武官怕死、文官貪財,並沒有改變多少。
這樣的悲劇,在後世一再上演。比如,到了明朝末年,哪怕敵人已經兵臨城下,朝廷上官員們還是內鬥不休。哪怕清兵入關,明朝已經滅亡,南方的小明朝還是賄賂公行,官員們貪生怕死、貪婪**的習『性』一點未改,最終導致明朝徹底亡國。
再到清朝末年,仍然是這樣。列強虎視眈眈,朝廷上依舊是**透頂,各級官吏依舊是武官怕死、文官愛錢。
清朝滅亡,到了民國,又何嚐不是這樣。日寇入侵,國民黨官員們猶然鶯歌燕舞。“不反**,亡國;反**,亡黨。”國民黨就是帶著這樣的無奈,敗退到台灣。而到了台灣後,哪怕已經被民進黨追殺得奄奄一息,高層仍然是內鬥內行、外鬥外行。
這,或許便是某些國人的劣根『性』,簡直已經深入骨髓,不可改變!
武鬆的思緒,飛得有點遠。高俅的話,又把他拉了迴來。隻見高俅一臉憂『色』,繼續道:“如今,我大宋北有西夏、遼國、金國虎視眈眈,西南吐蕃、大理也是強敵。我大宋經濟繁榮富庶,尤其容易遭來敵人覬覦。如果軍備鬆弛,軍不知戰,那麽,越是富庶的大宋,就越是像一隻大肥羊,隨時都可能麵臨別人的宰割。哎,念之令人夜不能寐啊!”
高俅原本就風度不凡。此時發表這樣一番憂國憂民之論,更顯得正義凜然。若非是穿越過來的現代青年,已經讀過曆史書,知道這高俅其實是曆史上有名的『奸』臣之一,武鬆簡直就要被他『迷』『惑』,把高俅當成是心懷百姓、忠君愛國的典範了。
高俅知道,武鬆乃是俠骨丹心之士,自然希望用自己的這樣一番姿態,讓武鬆為他所用。隻可惜,武鬆已經識破了他的本來麵目。
武鬆不僅識破了高俅的本來麵目,而且,從高俅的話裏,也使得他對自己穿越過來的這個大宋,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這個大宋,是一個最可愛的大宋,有蘇軾、李清照等一大批傑出人士,經濟富庶,文化繁榮,在中國文化發展史上留下了極其光輝燦爛的一頁。
但,這個大宋,也是一個最危險的大宋,內部,有武鬆在清河縣就感受到的種種社會危機,包括土地兼並嚴重,地方豪強橫行,基層治理失靈,官員**根深蒂固;外部,則有夏、遼、金等強敵環伺,堪稱內憂外患。
顯然,像高俅、蔡京這樣的深受當今皇帝信賴的高官,其實都是很清醒的。如果他們真的忠君愛國,能夠真心推行變法,整頓吏治,重整軍備,大宋並不一定沒有救。
隻可惜,這些人道貌岸然,其實都是禍國殃民的大『奸』臣!
或許,作為穿越者,要挽救大宋,讓百姓不再受苦受難,中華文明不遭遇曆史上的那一場場豪傑,武鬆就應該趁勢而起,取高俅、蔡京而代之,做一個改變曆史走向、力挽狂瀾的大英雄大豪傑!
高俅自然不知武鬆此時心中真實想法,見武鬆沒有說話,隻道他聽得認真,便接著道:“高俅雖然不才,但深蒙皇帝厚恩,麵對此內憂外患,豈能不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因此才建言當今官人,請求禦筆親批,再組建一支特衛禁軍,打造真正能征善戰的雄師勁旅,以為我大宋八十萬禁軍樹立楷模!這,便是特選禁軍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