衙吏們緊急行動起來,去張貼、散發那些寫有變法舉措的布匹、紙張。武鬆又一腳踩在張十八的身上,喝道:“徐知縣在清河縣推動變法改革,乃是奉了朝廷的命令。你幕後煽動鄉民遊行反對變法,還試圖煽動他們衝擊衙門,這是造反的大罪,該誅九族!”
“哎呀!小人哪敢造反哪!”張十八一聽,連忙哀嚎道:“小人都是被張大戶、黃主簿,還有大管家、二管家他們『逼』迫的呀!”
武鬆喝道:“那你現在是繼續聽他們的話,還是聽知縣老爺的話?”
張十八忙道:“自然是聽知縣老爺的話!還聽您武都頭的話!”
這家夥,分明是見風使舵。武鬆知道他再也不敢耍什麽花樣,便又吩咐人把他帶到衙門口去,讓他現身說法,揭『露』張大戶暗中煽動鄉民造反的險惡用心。
徐恩還是感到憂心,道:“這樣,就能讓這些鄉民們都自覺第散去麽?”
武鬆道:“這些做法,有利於駁斥謠言,引導輿論,讓鄉民們冷靜下來,不要輕易被人挑唆利用。不過,由於有人在幕後煽動脅迫,光這樣還不行。我已經叫示威遊行的鄉民們推舉代表,前來和大人麵談。大人等會先做通這些代表的工作,再讓他們去勸說鄉民,應該就能進一步奏效了!如果那時候還有人要煽動鬧事,我們再動手抓捕,鄉民們便不會再過激反對!”
徐恩喜道:“好!快叫那些代表進來,本縣親自和他們談!”
然,當武鬆去了解圍困縣衙的鄉民們是否已經推舉出和知縣大人麵談的代表,才知道,在張府奴才暗中煽動、唆使、脅迫下,鄉民的情緒又躁動起來,根本就不願意推舉代表出來和知縣麵談。
“不能推舉代表,因為少數代表很容易就被知縣老爺收買脅迫!”“知縣老爺這是想敷衍我們!”“變法是知縣老爺親自策劃的,知縣老爺應該親自出來給我們大家一個交代!”“堅決反對在清河縣推行變法!”“變法就是要斷絕我們的活路,我們誓死不從!”
還有的人在為黃曆喊冤:“黃主簿其實是反對變法的,武鬆冤枉黃主簿!”“必須馬上釋放黃主簿!否則,我們就衝進縣衙去!”
有的鄉民更幹脆喊出了他們這次被煽動來集會示威、圍困縣衙的真正目的:“我們要求徐知縣離開清河縣!”“不錯,徐知縣來清河縣就是為了推動變法。他不走,變法就遲早會推行!”“清河百姓不歡迎徐恩,請徐恩趕快滾蛋!”“徐恩不走,我們不走!”
武鬆感到又好氣,又好笑。他是知道的,徐恩雖然是大『奸』臣蔡京的門生,但本人清廉奉公,關愛百姓,推行變法改革也純粹是為國為民,實在是這個時代非常難得的好官了。但,這樣的好官,現在卻被清河縣的百姓們要求驅逐。
武鬆隻好迴到衙門正堂,把情況報告給正焦急等待的徐恩。
徐恩一聽,既惱怒羞憤,又倍感焦慮,道:“原來。。。。。。原來這些人真的都是些刁民!本官一心奉公,推行變法改革雖說是尊重當今皇上和公相大人的旨令,卻也是為了清河百姓。可他們居然要本官離開清河縣,這簡直是顛倒黑白,可惡之極!”
張新在一旁,趁機道:“大人明察,我原說對付這些膽大妄為的刁民,絕對不能客氣,完全可以調動軍隊來鎮壓!武都頭的辦法,根本就行不通,隻會助長刁民的氣焰!”
武鬆來清河縣還不久,和衙門裏的這些衙門差吏們許多還沒有深交。有些衙吏們便紛紛符合張新的話,認為應該趕快調集軍隊前來鎮壓。
徐恩有些動心了。這些鄉民圍困衙門反對變法也還罷了,現在居然敢公開提出來要趕他徐恩走,這讓他羞怒攻心。
武鬆忙道:“知縣大人,這些鄉民完全是被背後之人煽動唆使,並非是真的要趕大人出清河縣,大人完全不必介懷。大人一心為公,關愛百姓,公道自在人心,清河縣父老鄉親終歸會明白的。如果現在冒然調集軍隊來鎮壓鄉民,勢必釀成嚴重的官民衝突,那才真正幕後指示者的下懷!”
徐恩道:“那你說,我們現在還能怎麽辦?”
張新道:“是啊,現在該怎麽辦?既不能調集軍隊鎮壓,又不能去抓那些在暗中煽動唆使之人,難道就聽任這些刁民繼續圍困衙門?難道,到時候讓欽差大臣也進不了衙門?”
武鬆在腦中急劇思考對策,一時沒有答話。就在這時,一個衙役氣喘籲籲地跑來,叫著:“知縣大人,知縣大人!”
武鬆見這衙役滿頭大汗,過去卻沒有在衙門裏見到過他,便喝問道:“你是從哪裏來的?知縣老爺正在考慮大事,你急叫什麽?”
那衙役道:“小人。。。。。。小人是城外驛站裏當差,有緊急情況要報告知縣大人!”
此時數萬鄉民圍困衙門,高唿要徐恩走人,這情況已經夠緊急了。聽到這衙役說又有緊急情況,徐恩忙喝問:“什麽緊急情況?快說!”
那衙役道:“小人接到文書通告,說朝廷派遣的欽差大臣陳禾陳大人,明天一早就會到清河縣!”
欽差大臣要來清河縣,此時對徐恩和武鬆等人而言已經不是什麽新消息。但是,欽差大臣明天早上就會到,這就顯得更緊急了。
徐恩怒斥那衙役道:“你是什麽時候接到通告的?為什麽現在才來報告?”
那衙役忙跪下磕頭道:“小人是才接到的消息,接到消息後就馬上迴城來報告,不想城裏突然擠進了這麽多人,小人好不容易才擠進衙門,報告太遲,請知縣老爺恕罪!”
武鬆問道:“那通告上可有說明,欽差大人突然來清河縣,是為的什麽?”
那衙役這才想起把通告從懷裏掏出來,呈給徐恩審看,口裏已說出通告上的內容,道:“欽差大臣這次來清河縣,一是考察地方治理狀況,二是考察變法改革。若地方官員治理不善,欽差大人有權就地革職,可先斬後奏!”
“哎呀!小人哪敢造反哪!”張十八一聽,連忙哀嚎道:“小人都是被張大戶、黃主簿,還有大管家、二管家他們『逼』迫的呀!”
武鬆喝道:“那你現在是繼續聽他們的話,還是聽知縣老爺的話?”
張十八忙道:“自然是聽知縣老爺的話!還聽您武都頭的話!”
這家夥,分明是見風使舵。武鬆知道他再也不敢耍什麽花樣,便又吩咐人把他帶到衙門口去,讓他現身說法,揭『露』張大戶暗中煽動鄉民造反的險惡用心。
徐恩還是感到憂心,道:“這樣,就能讓這些鄉民們都自覺第散去麽?”
武鬆道:“這些做法,有利於駁斥謠言,引導輿論,讓鄉民們冷靜下來,不要輕易被人挑唆利用。不過,由於有人在幕後煽動脅迫,光這樣還不行。我已經叫示威遊行的鄉民們推舉代表,前來和大人麵談。大人等會先做通這些代表的工作,再讓他們去勸說鄉民,應該就能進一步奏效了!如果那時候還有人要煽動鬧事,我們再動手抓捕,鄉民們便不會再過激反對!”
徐恩喜道:“好!快叫那些代表進來,本縣親自和他們談!”
然,當武鬆去了解圍困縣衙的鄉民們是否已經推舉出和知縣大人麵談的代表,才知道,在張府奴才暗中煽動、唆使、脅迫下,鄉民的情緒又躁動起來,根本就不願意推舉代表出來和知縣麵談。
“不能推舉代表,因為少數代表很容易就被知縣老爺收買脅迫!”“知縣老爺這是想敷衍我們!”“變法是知縣老爺親自策劃的,知縣老爺應該親自出來給我們大家一個交代!”“堅決反對在清河縣推行變法!”“變法就是要斷絕我們的活路,我們誓死不從!”
還有的人在為黃曆喊冤:“黃主簿其實是反對變法的,武鬆冤枉黃主簿!”“必須馬上釋放黃主簿!否則,我們就衝進縣衙去!”
有的鄉民更幹脆喊出了他們這次被煽動來集會示威、圍困縣衙的真正目的:“我們要求徐知縣離開清河縣!”“不錯,徐知縣來清河縣就是為了推動變法。他不走,變法就遲早會推行!”“清河百姓不歡迎徐恩,請徐恩趕快滾蛋!”“徐恩不走,我們不走!”
武鬆感到又好氣,又好笑。他是知道的,徐恩雖然是大『奸』臣蔡京的門生,但本人清廉奉公,關愛百姓,推行變法改革也純粹是為國為民,實在是這個時代非常難得的好官了。但,這樣的好官,現在卻被清河縣的百姓們要求驅逐。
武鬆隻好迴到衙門正堂,把情況報告給正焦急等待的徐恩。
徐恩一聽,既惱怒羞憤,又倍感焦慮,道:“原來。。。。。。原來這些人真的都是些刁民!本官一心奉公,推行變法改革雖說是尊重當今皇上和公相大人的旨令,卻也是為了清河百姓。可他們居然要本官離開清河縣,這簡直是顛倒黑白,可惡之極!”
張新在一旁,趁機道:“大人明察,我原說對付這些膽大妄為的刁民,絕對不能客氣,完全可以調動軍隊來鎮壓!武都頭的辦法,根本就行不通,隻會助長刁民的氣焰!”
武鬆來清河縣還不久,和衙門裏的這些衙門差吏們許多還沒有深交。有些衙吏們便紛紛符合張新的話,認為應該趕快調集軍隊前來鎮壓。
徐恩有些動心了。這些鄉民圍困衙門反對變法也還罷了,現在居然敢公開提出來要趕他徐恩走,這讓他羞怒攻心。
武鬆忙道:“知縣大人,這些鄉民完全是被背後之人煽動唆使,並非是真的要趕大人出清河縣,大人完全不必介懷。大人一心為公,關愛百姓,公道自在人心,清河縣父老鄉親終歸會明白的。如果現在冒然調集軍隊來鎮壓鄉民,勢必釀成嚴重的官民衝突,那才真正幕後指示者的下懷!”
徐恩道:“那你說,我們現在還能怎麽辦?”
張新道:“是啊,現在該怎麽辦?既不能調集軍隊鎮壓,又不能去抓那些在暗中煽動唆使之人,難道就聽任這些刁民繼續圍困衙門?難道,到時候讓欽差大臣也進不了衙門?”
武鬆在腦中急劇思考對策,一時沒有答話。就在這時,一個衙役氣喘籲籲地跑來,叫著:“知縣大人,知縣大人!”
武鬆見這衙役滿頭大汗,過去卻沒有在衙門裏見到過他,便喝問道:“你是從哪裏來的?知縣老爺正在考慮大事,你急叫什麽?”
那衙役道:“小人。。。。。。小人是城外驛站裏當差,有緊急情況要報告知縣大人!”
此時數萬鄉民圍困衙門,高唿要徐恩走人,這情況已經夠緊急了。聽到這衙役說又有緊急情況,徐恩忙喝問:“什麽緊急情況?快說!”
那衙役道:“小人接到文書通告,說朝廷派遣的欽差大臣陳禾陳大人,明天一早就會到清河縣!”
欽差大臣要來清河縣,此時對徐恩和武鬆等人而言已經不是什麽新消息。但是,欽差大臣明天早上就會到,這就顯得更緊急了。
徐恩怒斥那衙役道:“你是什麽時候接到通告的?為什麽現在才來報告?”
那衙役忙跪下磕頭道:“小人是才接到的消息,接到消息後就馬上迴城來報告,不想城裏突然擠進了這麽多人,小人好不容易才擠進衙門,報告太遲,請知縣老爺恕罪!”
武鬆問道:“那通告上可有說明,欽差大人突然來清河縣,是為的什麽?”
那衙役這才想起把通告從懷裏掏出來,呈給徐恩審看,口裏已說出通告上的內容,道:“欽差大臣這次來清河縣,一是考察地方治理狀況,二是考察變法改革。若地方官員治理不善,欽差大人有權就地革職,可先斬後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