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紫禁城內,一處偏僻宮殿內,順治召集了一幫心腹商議著大事。


    “濟爾哈朗,多爾袞返迴北京後,就躲在府裏,聽說隔三差五便咳血,恐怕要死了,這對我們來說,是一個機會,我們可不可以行動了?”


    順治今年十一歲,按照這個時候的年齡來算,已經是個半大孩子,已經不滿足於做多爾袞隻傀儡了!


    濟爾哈朗聞言有些心動,於是看向譚泰。


    譚泰是皇太極的心腹,胖子噶了這麽久,譚泰不僅沒有更換門庭,依舊忠心耿耿的唯順治是從。


    譚泰想了想,開口建議:“多爾袞在朝中經營多年,還有不少黨羽控製著要害職位,現在匆忙發動,恐怕會……”


    “這也怕,那也怕,還幹個什麽大事!?”巴海同樣是皇太極一手提拔的,性情乖張,聞言也插了句嘴!


    “這不是怕,隻是審時度勢!”張存仁藐視的看了巴海一眼,嗤笑一聲道。


    聽到幾人皆不讚成立刻發動,順治也是猶豫不決,問向張存仁道:“張老將軍,您怎麽看?”


    “迴陛下,據臣所知,索尼大人也是忠於陛下的大忠臣,何不召他來問問?”


    “索尼是個狗屁忠臣!”巴海憤怒道:“豪格的門檻都快被他踩爛了!”


    眾人聽了若有所思,譚泰開口道:“張老將軍,你有沒有搞錯,索尼一向是豪格的人,怎麽會忠於皇上?”


    “不,是你們弄錯了,索尼是先帝的人,他或許不會死忠於陛下,卻絕對忠於先帝的血脈!這帝位無論是豪格坐,還是陛下坐,他都沒意見!”張存仁想了想說道。


    眾人隨即想到,順治能夠登基,也是索尼拉譚泰等八人當裁判,於多爾袞、豪格之間,選擇了幾歲的福臨。


    順治能登基,他可以說是功不可沒,沒準,他也能算是陛下的人!


    ……


    白河溝,漢軍在這裏紮下了大營,在蜿蜒曲折的河道兩岸邊,是地勢起伏不定的高地和丘陵。


    這裏曾經是宋遼的邊界,也是朱棣一戰打垮朱允炆軍隊的地方!


    若是仔細看去,至今仍能看到草叢裏露出半截的白骨!


    趙成武從那些遺骸上收迴了目光,一邊查看斥候送來的情報,一邊陷入沉思。


    清軍沒有想象中的那般,從北京慌忙撤離,而是征召百姓修整城牆,企圖固守。


    也是,此時已經十一月了,更北的地方已經下起了雪,而清軍明顯就是想等冬季來臨,利用寒冬熬走漢軍!


    這個時候是小冰河時期,冬天一到,地上的雪能有一米厚,別說攻城了,就是行軍也多有不便。


    “難道要再等一年嗎?”


    趙成武十分不甘心,為了這次北伐,大漢已經將國力掏空,就是等著幹掉大清,好組織百姓恢複生產的!


    北方戰亂已久,多的是無主的耕地,更有現成的煤礦!


    隻要統一北方,能安穩一些時日,商旅活躍起來,百姓就會有餘錢購買煤炭,便不會有這麽多人餓死凍死了!


    沒錯,煤炭一直都在!古人又不是傻子,之所以還會有人凍死,是因為戰亂,商旅斷絕,加上紅磚還沒有普及,房子大多數是茅屋,連牆壁都是漏風的,擋不住風雪!


    教員曾經說過,統一戰爭拖不得,換成此時,也更加拖不得,百姓拖不起啊,再拖一拖,每年不知道多少人餓死凍死!


    如果是早幾年穿越也就罷了,還能發展根據地,挖煤煉鋼建設現代化,偏偏他是崇禎十六年穿的,這跟誰說理去,跟八月玻璃嗎?!


    “來人,命各路大將齊聚大帳開會!”一個人想不通,那就一群人想吧,趙成武相信的是,三個臭皮匠,多少比得上半個諸葛亮的。


    沒一刻,大帳中便已經聚集行在所有文武,把大帳擠得滿滿當當。


    “今日我軍駐紮在白河溝,朕原本是想北上一鼓作氣打下北京城,大家好迴家過個好年!”


    趙成武開了個頭:“隻是冬季即將來臨,十二月怕有大雪封路,不說砍人了,便是行軍都不易,所以請大夥一起商量,看看是怎麽個事!”


    大帳中頓時議論紛紛,嗡嗡響個不停,武將那邊有些人商量商量著,便差點來個現場比武,好在,在旁人的勸說下,才憤恨坐下。


    對麵的文官們則三三兩兩的商議,有些目不斜視一副高人做派,仿佛就等著陛下問自己,然後人前顯聖,也有些爭的麵紅赤耳,更多的是對視半晌,然後齊齊歎息罷手不語。


    “俺看,幹脆一鼓作氣,先打打看再說,來都來了,怎麽能空手迴去?!”何必勝橫肉一抖,便說了個提議。


    “何瘋子說的有道理,此時離大雪封路還有一個月,不打就班師迴朝,實在說不過去!”高一功點頭,讚成道


    “咱們怕大雪封路,東虜便不怕?到時候將他們堵在城裏,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看誰急!?正好,咱們來個甕中捉鱉!”李成棟也積極配合說道。


    趙成武心中感歎,此時麾下將領人人敢戰好戰,這是好事!


    “陛下可還記得,清廷曾派使者媾和之事?”


    張煌言忍不住了,皇帝的眼睛光在武將裏打轉,連文官這邊也不曾看上一眼,他有必要站出來了。


    “臣以為,戰爭隻是政事之延續,清廷以前一帆風順也就罷了,其內部在接連勝利下,還算穩定!


    “然則,如今他們接連戰敗,其內各派係早已爭鋒相對,不如派使者前去曉以利害,命清帝殺多爾袞以為議和之條件,加速其崩潰,即使不成,也能另他們互相提防,有利於我軍破城!”


    大帳內突然安靜下來,好一會,何必勝才一拍桌子,氣笑道:“好個張煌言,果然是讀書人,心眼壞的流膿了!”


    “此計妙啊,俺早便想到了,卻沒想到,被張大人說出來,真是英雄所見略同!哈哈哈……”


    “不愧是兵部左侍郎,心眼真多!”


    武將們你一句,我一句,三言兩語便把張煌言說的氣急敗壞,有這麽誇人的嗎!?


    可不是,跟這等從大明官場曆練多年的人比,給他何必勝一百個心眼子,也不是張煌言的對手。


    “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之烽火連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八月玻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八月玻璃並收藏明末之烽火連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