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封城外的漢軍是哪一支?正是趙漢皇帝趙成武是也!


    自打在項城擊敗了阿濟格,他便馬不停蹄的揮師北上,一路所向披靡。


    此時他遙看開封城頭上清軍金龍旗迎風招展,趙成武終於是下令大軍安營紮寨,三萬將士的大營連綿近八裏,遠遠看去如同一朵朵盛開在平原的白色蘑菇。


    “李忠義、何必勝他們到哪了?”趙成武舉著單筒望遠鏡,問向身旁的徐從武。


    “啟稟陛下,根據信使給的信息來看,他們距離我們還有三天的路程,不過騎兵的話可能稍微快些……”徐從武拱手迴答道。


    “那就等等他們,吩咐將士們將營地擴大一些!”


    “遵旨!”


    徐從武話音剛落,城頭那邊突然放下一個籮筐,不一會,一個清軍使者大營門外求見。


    “讓他進來吧,此番我兵臨城下,朕倒是要聽聽,他們到底有何話要說……”趙成武一時間也有些好奇,吩咐道。


    “外臣孫之獬叩見陛下,萬歲萬萬歲。”


    營中安靜無聲,針落可聞,孫之獬感覺自己就像被一隻洪荒猛獸盯著一般,仿佛要將自己生吞活剝。


    趙成武眼睛幾乎眯成了一條線,差點忍不住轉身掏出鋼刀殺了此人,概因滿清入關後,剃發易服之事,實乃此人一力促成。


    據聞此人投降滿清後,為了討好多爾袞,自己剃發不說,還讓家眷也穿上滿服,待到第二天上朝之時,滿漢兩班大臣都被他的舉止給驚呆了。


    他也不引以為恥,厚著臉皮就想站到滿班大臣的隊列中,然而此舉遭到了滿班大臣的憤慨拒絕。


    孫之獬心中羞憤難當,轉頭便又迴到漢班大臣中,又遭到了漢班大臣們的強烈拒絕,說爾既然已經剃發易服,當為滿人,怎可入漢班大臣隊列?


    兩邊不討好,裏外不是人的孫之獬羞憤的差點自殺,心懷怨恨之下,他下朝後,便給多爾袞遞了一道折子,言明“王爺平定中國,萬事鼎新,而衣冠束發之製,獨存漢舊。此乃陛下從中國,非中國從陛下也。”


    多爾袞被這話深深震撼了,一石激起千層浪,於是下令推廣此令,留發不留頭,留頭不留發的政策就這樣席卷了北方各地。


    閑言少敘,趙成武終究是忍住了心中的那股殺意,也不叫孫之獬起身,就這麽居高臨下的看著他,說道:“孫大人果然好膽識,軍威之下竟然敢孤身一人來我軍大營。


    守城的是誰,讓朕猜猜,阿濟格已經被朕鑄成了鐵模,受萬人唾罵。多鐸在川中,不過插標賣首,如墳中枯骨,遲早也要淪落為阿濟格的下場。


    滿清將星如雲,也就代善、濟爾哈朗、豪格還沒下場了,這滿清裏能將十萬的統帥也就這幾個,嗯……代善年紀大了,深得軍心,用他多爾袞不放心,豪格正跟多爾袞打著擂台呢,用他多爾袞就更加不放心了,應該也不會統兵南下,那麽駐守開封的,也就剩下一個濟爾哈朗了,不知對不對?”


    “陛下洞若觀火,外臣佩服……”


    孫之獬不敢抬頭看他,隻是身子一顫,這狗皇帝對滿清高層之間的關係,簡直比他還熟悉無比,更主要的是,他話裏話外,都透露出一股難言的自信,仿佛大清的王公大臣,遲早會變成他的階下之囚一般。


    不過想起此行的任務,他幹脆心中一橫,直起腰膽拱手道:“陛下,外臣有個問題想問問您,不知可不可以?”


    “但說無妨……”趙成武正襟危坐,一副無所謂的模樣,心中卻已經下定了決心,不管如何,今日這個漢奸光是對滿清提出剃發易服的建議,就必須死,不殺他,對不起北方為反抗剃發易服而死去的百姓。


    “外臣鬥膽要問陛下您,兩軍交戰之際,那戰場上可謂是屍橫遍野、血流成河啊!


    而中原地區的老百姓們本來日子就過得清苦,時常遭受著饑荒的折磨,生活已然如此艱難困苦,您又為何非得要以這殘酷的兵禍去給他們雪上加霜呢?


    難道就不能讓這些可憐的百姓們過上幾天安穩太平的日子嗎?”


    “外臣實在不明白,您如今已經成功地占據了那富饒繁華的江南之地,此地物資豐饒、民生富足,按理說您應該在此好好經營,鞏固根基才對。


    可您卻偏偏還要執意北上,要收複早已破爛不堪、飽經兵災摧殘的中原地區。甚至,為此您不惜放下尊貴無比的帝王之軀,親自上陣,以身犯險。


    外臣著實想不通,您這樣做究竟是所圖何物啊?”


    “外臣更是百思不得其解,按道理,您自己也是從窮苦人家一步步走過來的,深知民間疾苦和窮人生活的不易。


    按常理來說,您應當對那些身處底層的貧苦百姓懷有更多的同情與憐憫之心才對啊。


    然而,如今您所做出的一係列決策,卻似乎與您曾經的出身背道而馳。外臣真的很想問一問,這其中到底有著怎樣的緣由呢?”


    趙成武歎了口氣,滿臉盡是憂國憂民之色,開口道:


    “倘若朕隻為圖一時之安逸,偏安於這小小一隅,那中原的萬千百姓必將永遠深陷於水深火熱的苦難之中!


    滿族破關而入,燒殺搶掠,惡行累累,所到之處,唯有災難與毀滅!


    若朕不主動出擊,這天下蒼生豈不是要任由他人肆意踐踏、宰割?”


    “朕自登基以來,那是日夜憂思,寢食難安。每每想到百姓受苦,朕便心如刀絞。


    也漸漸意識到,朕的能力越大,責任也就越大,如今朕有能力,也有責任拯救這天下萬民於水火。即便前路艱險,朕也定當義無反顧。”


    “你道朕不知百姓之艱苦嗎?不,正是因為朕深知百姓之艱苦,才下定決心北伐,隻有打敗敵人,才能還百姓一個太平盛世。


    至於個人安危,朕早已置之度外。倘若朕的犧牲能夠換來天下安寧,朕亦無怨無悔。”


    營中眾人聽聞此話,皆激動滿臉通紅,有些感性的,已經默默的擦了擦感動的淚水。


    “為何……一定要如此堅決呢?”孫之獬可不是不知帝皇為何物的鄉野村夫,他深知,皇帝這種職業,好人是幹不了的,而趙成武顯然不是什麽好人。


    “你問朕為何?”皇帝冷笑道,“那麽,朕也想問問你,那嬴政明明可以穩坐宮殿,享受萬民膜拜,為何要一掃六國,一統天下?


    那項羽分封十幾路諸侯,為何會淪落到自刎烏江的下場?


    那劉邦為何一定要滅了項羽,一統這山河?


    那劉裕為何好好的南朝皇帝不做,非要北伐?


    還有那洪武朱元璋,為何占據江南後,也要致力於北伐,一統天下?


    這些問題,你能迴答朕嗎?”


    “這……”


    “千年已過,暴秦已成雲煙消散,然則,秦雖亡了,但是,秦一統天下的理想,不該亡!”


    “劉邦不會忘記,劉裕不會忘記,朱元璋不會忘記,而朕,也不會忘記!”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之烽火連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八月玻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八月玻璃並收藏明末之烽火連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