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肌理烹生香,乳作餛飩人爭嚐。”


    牛金星剛才逢場作戲,此時已經配合戚顯宗完成拉攏任務,心情舒暢不少,他的大漢功臣之夢,又近了一步。


    他看著水寇們在烈日下瑟瑟發抖的身影,不禁念起了屈大均的《菜人哀》裏的詩句,隨即深深歎了口氣,他想起了剛剛戚顯宗的‘饑民無罪論’。


    船板上飄起陣陣煙霧,那是炊火燃燒時產生的。


    蒸籠蓋被漢軍士兵掀開,一個個微黃的大饅頭被蒸熟後變得鼓鼓的,散發出誘人的香氣。


    幾十個七八歲的小水寇站在一旁,他們的目光緊緊地鎖定著那些饅頭,仿佛它們就是世界上最珍貴的寶物。


    這些孩子的眼睛一眨不眨,嘴巴微微張開,嘴角甚至流下了一串清澈的口水,但他們卻絲毫沒有察覺。


    他們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了饅頭上,對周圍的一切都失去了關注!


    這時,一個漢軍百戶走過來,他低下頭看著這些孩子們,臉上露出一絲笑容,輕聲問道:“嘿嘿,一個個都是狼崽子,眼珠子都綠了,都餓了?”


    聽到這話,這些小水寇抬起頭來,眼神中充滿了期待和渴望。


    他們毫不掩飾自己的想法,用力地點了點頭,表示非常想嚐嚐這些美味的饅頭。


    馮三早就不是當初那個,在南京下關碼頭幹苦力的腳夫了,看到這些半大不大的娃娃,不禁想起了家中的兩個孩子,都是年紀差不多的小子。


    馮三心中暗罵一聲這狗世道,拿起一個饅頭,遞給其中一個孩子,摸了摸他的頭,笑著說:“吃吧。”


    那小水寇狼吞虎咽地吃了起來,顯然是餓壞了。


    馮三心中一陣酸楚,他轉身對其他士兵說:“哥幾個,把饅頭分給這些孩子們吧,一個個都餓成啥樣了,瘦不拉幾的,給他們添點鹽。”


    “是!”


    士兵們紛紛響應,將熱騰騰的饅頭遞給孩子們。


    而在船艙指揮室門口,胡不歸默默地看著這一切,心中感慨萬千,他深知這些孩子們的生活有多麽艱難,而漢軍的善舉,或許能夠給他們帶來一些溫暖和希望吧。


    戚顯宗拍了拍胡不歸的肩膀,語氣堅定地說:“胡兄弟,我會盡快安排船隻,送你們南下。途中若遇到其他水寇,我也會以招安為主,絕不輕易動武。”


    “多謝將軍救命之恩!”胡不歸點了點頭,表示感激。


    此時,夕陽西下,餘暉灑在江麵上,一片金黃。


    戰船的甲板上響起了一陣咀嚼聲,無論是水寇們,還是漢軍士卒們,一個個的吃的津津有味。


    “這饅頭蒸的真大啊。”


    “嗯,好吃,好吃。”


    漢軍中有些人不太老實,時不時眼珠子向水寇群那邊瞟去。


    嗯?


    戚顯宗順著他們的視線掃過人群時,發現有不少女人衣不蔽體,甚至連一些隱私部位都露出來了。


    這讓他不禁有些惱火,立刻扭頭衝著牛金星大喝道:“姓牛的,你怎麽辦事的?怎麽能讓這些姐妹們受這樣的委屈!”


    “額……”


    牛金星被嚇了一跳,嘴裏的饅頭差點噎到嗓子眼兒裏,連忙往嘴裏灌了兩口涼水,才急急忙忙地跑過來聽命。


    雖然說牛金星也封了伯爵,可是在朝廷裏毫無根基,戚顯宗是他唯一的大腿,便是被使喚,也是心甘情願。


    “你就光顧著自己吃了?”戚顯宗氣憤地指著那些女人,臉上都是不滿的神色,說道:“這段時間天氣熱,船艙倉庫裏不是有許多脫下的棉衣嗎?現在天熱用不著,先緊著那些姐妹用吧。”


    那些女人原本正低著頭吃著饅頭,待聽到他說出這番話後,原本蒼白麻木的臉上頓時泛起一抹紅暈。


    她們感受到周圍那些男人如狼似虎般的目光,於是紛紛左遮右擋地縮在一起。


    但無奈身上的衣服早已破爛不堪,根本無法完全遮住身體,擋得住左邊,擋不住右邊,一個一個的都變得局促不安起來。


    “將軍,這……如今已是七月,您是南人,不知北方入冬快,最遲十一月便會入冬,到時候將士們沒有棉衣穿,這該如何是好?”牛金星不卑不亢道,他不敢得罪皇親國戚,尤其是這人是大腿的情況下。


    “沒事,照我說的去做,棉衣不夠,我讓後方王大文給我送!”戚顯宗滿不在乎的說道,憑借皇帝大舅子的身份,這話說的底氣十足。


    “也是,憑借長江,物資運送的確是三路大軍中最快的!”牛金星呢喃道,隨即一拱手,領命安排去了。


    ……


    “這些人是從哪裏冒出來的,行軍的時候一個都沒看到,這下分吃的了,全來了,咱們物資還有多少,夠不夠士卒們吃的?”趙成武麵色有些僵硬,雙手搭在城朵上,看著城下密密麻麻的人影。


    自從在項城駐軍以來,漢軍寸進不得,他們被包圍了。


    也不知是哪個叼毛傳開了,說項城漢軍軍紀良好,不但自帶軍糧,還不吃人。


    傳言非但如此,有的說領軍的是皇帝,用軍糧救濟百姓,附近的流民也好,災民也罷,全都一股腦的往項城聚集過來!


    黑壓壓的看不到頭,不是說好的赤地千裏,百裏無雞鳴嗎,這些人從哪裏鑽出來的。


    趙忠信疑惑的看了一眼他,解釋道:“陛下難道不知,百姓裏口口相傳著一句話,相傳兩千年來,除了五百年的安穩日子外,還有五百年戰爭,五百年饑荒,五百年又是饑荒又是戰爭的說法。”


    有這說法?


    趙忠信更加疑惑了,道:“遠的咱就不說了,光說前明文皇帝靖難的時候,河北的百姓為了逃避戰亂,在深山僻壤挖了不少避難洞穴,至今仍有留存,更何論崇禎元年以來的浩劫了,如果我猜的不錯,流民們應當都是從避難處出來的。”


    趙成武點了點頭,也不解釋為何自己一個佃戶,連這些都不懂,大同怕也有不少前人們遺留下來的避難洞。


    “我華夏百姓厲害啊,這是給戰爭折騰出寶貴的經驗來了!”趙成武感歎道,五千年文明得以延續,這般保命的智慧功不可沒。


    不一會,一個身形纖細的軍糧官低著頭走了過來,拱手道:“啟稟陛下,軍中存糧尚足,夠全軍吃一個月。”


    嗯?!


    趙成武仔細看了他一眼,問道:“那如果分給城下的百姓,士卒能吃多久呢?”


    軍糧官低著頭,一雙手攪和在一起,趙忠信怒道:“陛下問你話呢!低著頭幹嘛呢,老實迴答!”


    “依軍中文書統計,分給百姓糧食,以一人一天一碗稀粥算,可支撐二十天,若是頓頓大饅頭幹米飯吃飽為算,怕不足以支撐半個月!”那軍糧官低頭,聲音清脆的說道。


    趙成武點了點頭,對趙忠信道:“老趙,你去安排人給流民分粥,順便再派人催促負責押運軍糧物資的楊敏,讓他囑咐王大文,多送多運!”


    “是!”趙忠信反應了過來,拱了拱手應是,扭頭瞅了那陌生的軍糧官一眼,心中大唿哀哉,臨走前又對著軍糧官拱了拱手。


    趙成武心中好笑,下意識地揉了揉眉心,深吸一口氣後,他才轉頭看向那個軍糧官。


    此時,那軍糧官正一臉笑吟吟地看著自己。


    “你怎麽來了?”趙成武盡量讓自己的聲音聽起來柔和一些。


    聽到他的話,那軍糧官小嘴靦腆一笑,露出整齊的貝齒:


    “牽記倷!”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之烽火連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八月玻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八月玻璃並收藏明末之烽火連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