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當空,在安徽某處山區裏,楊敏率領八十多名騎兵行走在崎嶇的山路上,士兵們神情萎縮。


    楊敏大叫鼓舞人心,道:“都給老子振作起來!別跟老婆跟人跑了一樣生無可戀!再走過前麵那座山就到滁州了。”


    一個親兵道:“楊將軍,您上次也是這麽說的,結果過了一座山後麵依舊是山,大夥軍心散了。”


    另一個親兵道:“軍中糧食不多了,民夫半路逃了大半,後麵李將軍的步兵現在幹起了輜重兵的活,都快一個月了,除了跟幾夥山賊打了幾仗,連黃德功主力的影子都沒看到!”


    楊敏也是鬱悶無言以對,騎著戰馬無聊的說:“唉,你們都別扯淡了,我又何曾想到從漢陽東進掃除殘明,路這麽不好走,行軍地圖也不準確,兩萬人往山裏一扔,跟螞蟻進林子一樣,找到敵人全靠運氣!”


    一行人浩浩蕩蕩的出了山口,突然遠方丘陵處一個烽火台的人發現了他們,不一會冒起了滾滾濃煙。


    “娘的!被明軍發現了!”


    楊敏破口大罵,迴頭派人通知在後方跟隨的李忠義步兵主力,自己已經率兵攻打烽火台。


    烽火台的明軍是個黝黑瘦小的老頭,穿著一件破破舊舊的鴛鴦軍袍,被鋼刀一架頓時磕頭求饒起來。


    “將軍饒命,好漢饒命,小人隻是為了一口吃的才領命駐守此處烽火台,看見將軍以為是山賊,實在不是跟將軍作對啊。”


    楊敏騎在馬上問:“你是誰的部下?把你知道的說出來,饒你不死!”


    那老軍戶點頭稱是,道:“我是靖南伯黃德功的部下,靖南伯聽聞趙賊東來,命人廣造烽火台,一有大群人馬出現就點燃馬糞,這本是要命的差事,可是靖南伯許下賞賜,肯駐烽火台的一人一天一個大饅頭,我餓了好久了,實在忍不住。”


    聽了這話,楊敏知道明軍黃德功部會來增援,果然沒多久,丘陵外平原地平線上出現了滾滾煙塵,一支騎兵正浩浩蕩蕩的殺來,看人數不下兩百騎兵。


    眼下李忠義的步兵還在後方十裏開外,增援是不可能增援的了,楊敏舉刀大喝:“兒郎們,先殺他一陣,為李將軍步兵列陣迎敵贏取時間!”


    “我的馬刀已經饑渴難耐!將軍上吧,我要掙十畝水田!”一個騎兵軍官滿不在乎道。


    一個騎兵哈哈笑道:“明軍戰力低下,不堪一擊,等我為將軍奪取些馬匹,好壯大我軍騎兵隊伍!”


    在平原上兩股騎兵迎頭撞上,都是中原騎兵沒有幾個會騎射的,騎兵隻需要將馬刀握緊平放,就能利用馬匹奔馳的速度給馬刀施加動能,兩軍交錯而過,戰場上留下了滿地的屍體。


    楊敏這邊倒下了一半,還剩四十來個騎兵,也都人人帶傷,而對麵的騎兵也倒下二三十人,那居中的騎將是個中年人,須發濃密,他大叫道:“是趙賊的兵?果然是一群泥腿子出身的,連特麽騎兵鑿穿戰術都不懂,今天爺爺教你怎麽用騎兵打仗!”


    楊敏心中悔恨,實在不應該與敵人硬碰硬的,這人能有騎兵二百,麾下步兵必定跟在身後,而他這些死去的騎兵都是他精挑細選調教出來的,紅領軍得戰馬不易,騎兵成軍艱難,一直都被當成斥候來用,現在被他用來突擊一下子就去了一半,沒人比他心疼。


    楊敏虎目含淚,大喝道:“撤!”


    那明軍騎將自然不肯,率領剩下的一百七十餘騎死死咬住楊敏的尾巴,無奈他們遠奔而來馬力早就不如楊敏所部,兩邊慢慢的拉開了距離。


    那明軍騎將見追之不及,隻得率領麾下遊弋監視,等待援軍到來。


    不過半日,反而是紅領軍的增援先到,光禿禿的丘陵出口處,一支猶如紅色長龍的軍隊氣勢如虹的出現,長槍如林,脖係紅領巾,為首的一員將領騎在馬上跟楊敏說話,聽了楊敏提供的情報,於是下令大軍就地紮下大營,用麻袋裝上泥土堆積防禦牆,又設置鹿角拒馬,搭建觀察高台,營地連綿數裏,夥頭軍更是生火做飯,養精蓄銳。


    李忠義自有一套行軍作戰的天賦,這些東西他獨自領兵以來沒事就瞎琢磨,已經有古之名將的風采。


    楊敏所部騎兵被他分成二十隊,派了出去偵查,每十裏一隊,遇到軍情層層傳遞,把戰場情報範圍掌控在三十裏之內,曆史上以少勝多的戰例極其少才能大書特書,事實上在兩軍野戰能具備偷襲的可能性實在不多,尤其是雙方的斥候都會盡量壓縮對方的偵查範圍,使其成為瞎子聾子,最後以堂堂正正之勢打敗對方!


    東虜為什麽這麽厲害?


    還不是兩軍開打之前,雙方各自派出斥候壓縮對方的偵查範圍,斥候在兩軍還沒正式開戰的時候,他們就已經九死一生為己方主力爭取偵查範圍,別小看這個偵查範圍,在古代知識分子不多,出過遠門的更是少的可憐,而地圖又不靠譜,實時的戰場信息十分重要,因此兩軍斥候都是精銳中的精銳,殺起來也是無所不用其極,被生擒的就自求多福吧。


    現在李忠義騎兵不多,處於弱勢一方,斥候隻敢在三十裏範圍小心翼翼的偵查戰場信息,遇到對方斥候人多勢眾,隻能夾著尾巴往己方大營靠近。


    沒多久明軍步軍主力也來了,在烽火台下紮下大營,斥候查探對麵旗幟、馬糞、人糞、灶台、營帳後稟報給李忠義,李忠義聽完麵色凝重,對楊敏道:“從斥候發現看來,對麵主帥應該是南明靖南伯黃得功,騎兵大約五百、步兵應當有三千!”


    楊敏道:“兩萬打三千五,優勢在我!”


    李忠義搖了搖頭道:“不能這麽算,明軍那邊的將領也分多種,像黃得功這樣的人,對大明很忠誠,手下兵馬雖然不多,確都是明廷的死忠,戰鬥力比起衛所兵不可同日而語,你與他部騎兵交過手,應該知道他們不可小覷。”


    楊敏想起死去的三十幾個弟兄,心中難過,那些騎兵都是他手把手教會騎馬砍人的,現在第一次戰鬥就沒了一半,主上知道了必定饒不了他,隻能戰場立功才能將功贖罪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之烽火連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八月玻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八月玻璃並收藏明末之烽火連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