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東門的明軍士兵接二連三的放下了兵器投降了,消息傳到其他三門,其他明軍除了部分頑強抵抗到底,也都紛紛放下兵器投降。


    在紅領軍完全占領城牆要地後,趙成武在一幫將領的襯托下騎著高頭大馬進入了池州。


    徐勇率領三百名親衛跪在地上,雙手高舉著左良玉的人頭,低頭沉默不語。


    看見趙成武後,徐勇拜見道:“拜見趙將軍,左良玉人頭在此,請將軍查驗!”


    趙成武沒見過左良玉,不過想來徐勇也不必用個假人頭騙他,於是下馬將徐勇扶起來,道:“辛苦徐將軍了,得你撥亂反正,我軍減少了傷亡,將軍義舉必將天下傳頌。”


    徐勇身材高大,看了看隻聞其名的趙賊,隻見趙賊大約二十歲年紀,容貌清秀身材中等,說話也十分隨和,並沒有傳說中的泥腿子習慣。


    兩人互相打量,趙成武知道此人頗有勇力,使的一把二十斤虎頭大刀,在遼東殺過東虜,在曆史書上也曾記載此人先是投清後反清,是南明義軍裏少有的勇將。


    趙成武帶著一群將領進入池州府衙,下令夥頭軍殺豬宰羊犒賞三軍,又在府衙中大擺宴席邀軍中重要人物吃酒。


    今日是個重要日子,左良玉部下大多數都投了他,從此軍中多了三千騎兵以及兩千步兵,這些兵雖然軍紀不怎麽樣但都打過許多戰鬥,心理素質還是可以的,趙成武把兩千步兵成立一個旅交給一個投誠的把總胡忠民帶領。


    至於三千騎兵成立驍騎營,暫時交給了徐勇帶領。


    由於是帶資入股,趙成武沒有虧待徐勇這個遼東人,三千騎兵一個也沒動,用人不疑的舉動令徐勇心中感動,當下表示追隨若有反心天打雷劈。


    都是自己用剩的招數,趙成武心裏表示聽聽就好,具體還是要看徐勇的表現。


    第二天趙成武在一群左良玉侍妾的服侍下起了床,洗漱好後一個熟人早已經在大廳中等候多時,是王大文。


    趙成武笑了笑道:“先生怎的不在武昌替我看好地盤跑來池州了?”


    王大文道:“武昌田地已經量丈清楚,軍中將士也已經根據戰功所得依規發放田畝,事情辦完了就趕緊過來看看主上,看看有沒有能用上王某的地方。”


    趙成武哈哈大笑,道:“先生來晚了,池州攻下後,沿江直下東南,蕪湖無多少明軍駐守,南京攻下指日可待。”


    王大文點了點頭,道:“行軍路線早就規劃好,在下論及打仗自然不如主上,隻是南京是大明最大的城池,乃昔日大明首都,城中人口百萬之巨,又有三道城郭,主上僅僅三萬士兵,連城牆都站不滿,何論包圍奪城?”


    趙成武點頭同意這個觀點,是啊南京太大了,三萬兵馬連包圍都做不到,理論上是無法攻破南京的,可是萬一有內應呢?


    趙成武把內應一事一說,王大文雙眼發亮,道:“如此水到渠成也,占領南京不過彈指之間的事,接下來主上入主南京,應該籌備登基建國之事了。”


    趙成武也想過這個問題,一直被人扣著反賊的帽子任誰也不太高興,士兵們給他辦事都要頂著個反賊的帽子,分發的田地也沒個正統名分,是該想想這個問題了。


    王大文不是外人,這個野心他一個人精早就看出來了,沒必要再遮遮掩掩。


    趙成武道:“先生說的是,登基建國是該提上日程了,隻是這些事情我不太懂,還請先生教我。”


    王大文道:“主上登基有三個迫在眉睫的事情要辦,第一個就是主上的終身大事,缺一個名正言順的主母,這個主母乃是你登基後的皇後,不可忽視。”


    “第二個就是文武官員之間的利益分配問題,是用舊明的官製還是別的官製,這個得確定下來,這事關係重大影響日後我朝的行政運行內存不可忽視。”


    “第三個就是軍中編製問題,您在武昌立的軍製太過混亂,有紅領軍的軍級製、有李忠義的北路軍、現在又有徐勇的騎兵、胡忠明的步兵、兵力來源過於混亂,於我新朝不利,兵製統合不可忽視。”


    兩人討論了一天,吃過晚飯王大文才告辭離開,留下趙成武獨自思考未來,上麵討論的這些事得他親自來定,沒有人敢插手,都是精明人,惜命的很。


    終身大事不必擔心,事實上自從起兵以來,陸陸續續有不少人都旁敲側擊過,軍中將領尤其是何必勝這廝沒少進獻美貌女子,這些女子大都出身官宦或者出身書香門第,但他日子也過得擔驚受怕的未曾考慮,現在這事已經迫在眉睫了。


    軍中編製問題也是一樣,各營還算在掌控之中,但是北路軍李忠義部、以及徐勇部都是半獨立狀態,對他今後非常不利,是該整合一下了。


    至於新朝官職問題,他打算繼續沿用舊明官製,采取內閣三省六部製,這個官員運行體製已經十分成熟,不必再改。


    想通了這些問題後,當即下令大軍三天後繼續沿江下東南,沿途攻破蕪湖、拔除板子磯防線,兵臨南京城下。


    南京保留著一套完整的中央機構,包括六部、都察院、通政司、五軍都督府、翰林院、國子監等部門。


    1644年崇禎掛脖子後,南京六部百官成為大明王朝的唯一正統朝廷。


    在半個月前,馬士英等人擁戴和崇禎帝血統最近的福王朱由崧即位於南京明故宮,年號弘光,史稱弘光帝,延續明朝統治。


    紅領軍在南京城下紮下了連綿十五裏的大營,騎兵不斷遊弋在城下耀武揚威,對著城牆上的守軍破口大罵。


    趙成武手持單筒望遠鏡站立在大營了望台上觀察南京城防,旁邊是王大文、何必勝、趙忠信、徐勇等一幹將領。


    南京城防設施較完備,城牆高大堅固,由於地處富庶的江南,農業、絲棉業、紡織業等都非常發達,水陸交通便利,是明朝重要的經濟中心。


    明朝的稅收主要來自靠近南京的蘇州、鬆江、常州、鎮江、杭州、湖州、嘉興等府,因此南京城裏充滿了人間煙火氣。


    傳說中的秦淮八豔也從此處成名,趙成武扭頭對著一幹文武道:“南京太大了,城牆高的有七八米,最低的也有六米,光靠三萬人是拿不下來的。”


    徐勇原本就是明軍那邊的,聞言道:“南京城中雜七雜八的士兵加在一起也有兩三萬,如果動員青壯年就更多了,戰力雖然拉跨可是人多勢眾,我軍要強攻的確有些困難。”


    趙成武不以為意,哈哈大笑道:“如果他們聰明,就知道應該怎麽做。”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之烽火連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八月玻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八月玻璃並收藏明末之烽火連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