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44年二月,紅領軍揮師東征,兵分兩路,一路由李忠義統帥,入淮南攻江北,一路由趙成武統領乘坐戰船攻九江、南昌。
戰船上千帆林立,每艘船上或多或少的站立著士兵,一些小船上軍官們正緊張有序的安排著戰船通行。
指揮大軍團作戰是一項大工程,光是人員調度就是一場看不見硝煙的戰場。
趙成武手底下的傳令兵幾乎忙壞了,整整一千多人負責傳令,兩千多人負責劃著小船護送傳令兵傳達各種消息,夜裏看去更是燈火通明。
先頭部隊已經在三十裏外對九江城發動進攻,呐喊聲在老遠都能聽見。
趙成武把臨時指揮大營立在江岸的一處土坡上,周圍是已經收割過的農田。
大營裏裏外外站滿了禁衛營士兵,人人身穿棉甲,頭戴帽兒盔,手握腰刀殺死騰騰警戒。
傳令兵的身影進進出出大營,田間都被踩出了一條土路,待傳令兵離去,趙成武才打起精神查看了一下地圖。
地圖是他憑借記憶自己畫的,隻有大概位置,具體距離並不準確。
他的先頭部隊已經對九江城展開了進攻,戰況還沒有傳迴,又不敢睡著,隻能走出大營散散心。
大晚上的散心?
是的,趙成武不知道別人是怎麽指揮幾萬大軍還能心安理得睡著的,反正他是睡不著,夜色撩人,此時的月亮比後世亮的多了。
王大文被留在武昌,那裏的土地量丈不能少了他,他還有一個作用就是震懾某些心懷不軌的大戶。
後方不能出亂子。
遠處一道人影從大營裏跑了過來,歡唿雀躍道:“義父!義父!九江……九江被何一德打下來了!”
來人是趙武。
他皮膚黝黑,長的壯碩有力,在軍中當了個傳令兵。
趙成武意外的問:“何一德?那個長沙投降的明將?”
趙成武迴憶了一下,才記得他給長沙投降的兩個守將安排了先登官的職位。
趙武點頭激動道:“是啊義父,您是不知道,兩位老將軍寶刀未老,親自登城作戰,身上的鎧甲都裂開了依舊死戰不退,給我軍創造了突破口,沒多久九江就拿下了。”
何一德、伊先民這麽猛的嗎?誰說明軍不能打的?
趙成武一陣迷糊,半天才迴過神,道:“好好好,兩位將軍果然沒讓我失望!傳令下去,入駐九江!”
……九江城。
城牆上的鮮血已經蔓到了腳踝,密密麻麻的屍體各種姿勢躺在地上,各種兵器或折斷、或插入屍體裏,明軍的旗幟在烈火中熊熊燃燒。
九江的抵抗非常激烈,袁繼鹹是個少有的對明廷忠誠之人,麾下的標營也是訓練有素,雖然隻有三千人,可卻憑借城牆硬是扛了三天。
紅領軍多是新兵而且是慘烈血腥的攻城戰,許多人當時都控製不住想掉頭逃命,被伊先民下令就地處決。
在連續將幾十個逃兵砍頭後,局勢才安穩下來,新兵們嚎啕大哭的繼續攻城。
雖然拿下了九江,紅領軍將士們卻付出了整整五千多人的傷亡,這時代醫療落後,重傷必死無疑,兩位老將軍的兩個旅都幾乎打沒了,差點成為了光杆司令。
伊先民虎目含淚,看著滿城屍體道:“太他娘的慘烈了!三天!就他麽三天,兩邊死了差不多一萬人,比起當年的播州之戰還慘,哎,都是一些娃兒啊!”
何一德也沉默點頭,道:“你我二人剛投,姓趙的就給了兩個先登官之位,不拿些成績出來,如何對得起這般知遇之恩?”
伊先民苦笑道:“這仗也太難打了!我從軍幾十年,也沒見過這麽慘的!”
何一德哼了一聲,道:“好打的仗也輪不到咱們,也隻有難打的仗,才輪到咱們!咦,他來了……”
趙成武帶著護衛登上城牆,遠遠就看見兩人,當下步伐放快兩步,走上去一左一右拉著二人的手,雙眼含淚,道:“兩位老將軍可擔心死我了!這先登之功我記在心裏了,二位年事已高,不可再親自冒險。”
伊先民何一德對視一眼,齊齊跪下,請罪道:“卑職二人慘勝,不敢居先登之功。”
趙成武扶起二人,語重心長道:“我已經早早了解過了,登城時戰況慘烈,士兵不敢言進,乃兩位將軍臨危不懼,先登之功非你二人莫屬,功勞我記在心裏,定不相負。”
兩人心裏感動,以敗軍之將能有如此禮遇,當世少有,這人雖然是泥腿子出身,卻待人彬彬有禮,從不誌得意滿,剛剛投降歸附就給兩個旅,足以看清此人心胸開闊,是個好老板。
“拜謝主上!”
兩個可以當他爺爺的在地上跪拜,趙成武哪裏好意思,又連忙將二人扶起。
迴到大營中三軍慶祝,趙成武命人殺豬煮肉,取麵和餅,又吩咐下去軍中除了巡邏的,一人一杯酒去除疲憊,軍心士氣暫時得以穩定。
在九江休整一番,趙成武給何一德、伊先民補充完兵馬,又命他統兵一部南下攻打南昌,伊先民率領一部在後三十裏以為後援。
眼下江西也快拿下了,趙成武便率領剩餘兩萬多主力乘坐戰船繼續東進……
大軍在二月末抵達安慶,它位於長江下遊北岸,皖河入江處,西接湖北,南鄰江西,西北靠大別山主峰,東南倚黃山餘脈,是連接東西、貫通南北的交通要道和軍事要衝,有“長江萬裏此咽喉,吳楚分疆第一州”之稱。
而且它農業發達,是重要的糧食產區,其地處長江沿岸,水運便利,商貿發達,曆來是兵家必爭之地。
九江淪陷後,袁繼鹹便在部下的護衛下灰溜溜的逃迴安慶。
雖然保住了性命,可是他手底下的標營已經在九江保衛戰中損失殆盡,此時安慶城中除了一些衛所兵就是臨時聚集的青壯,根本無力防守。
紅領軍兵臨城下後紮下大營,連綿十五裏,並且開始打造雲梯攻城錘,從武昌、長沙、九江繳獲的火炮也一直排開,數十門大小不一的火炮對準了安慶城。
這年頭火炮準頭極其差,基本就能聽個響,殺傷力全靠運氣,但是城中青壯不知道,膽氣已經去了七分。
“點火!”
紅領軍沒有正規的炮兵,都是臨時拚湊的,隻知道一些基本的裝填,對於還怎麽給敵人造成殺傷,都是摸著石頭過河。
“開炮!”
戰船上千帆林立,每艘船上或多或少的站立著士兵,一些小船上軍官們正緊張有序的安排著戰船通行。
指揮大軍團作戰是一項大工程,光是人員調度就是一場看不見硝煙的戰場。
趙成武手底下的傳令兵幾乎忙壞了,整整一千多人負責傳令,兩千多人負責劃著小船護送傳令兵傳達各種消息,夜裏看去更是燈火通明。
先頭部隊已經在三十裏外對九江城發動進攻,呐喊聲在老遠都能聽見。
趙成武把臨時指揮大營立在江岸的一處土坡上,周圍是已經收割過的農田。
大營裏裏外外站滿了禁衛營士兵,人人身穿棉甲,頭戴帽兒盔,手握腰刀殺死騰騰警戒。
傳令兵的身影進進出出大營,田間都被踩出了一條土路,待傳令兵離去,趙成武才打起精神查看了一下地圖。
地圖是他憑借記憶自己畫的,隻有大概位置,具體距離並不準確。
他的先頭部隊已經對九江城展開了進攻,戰況還沒有傳迴,又不敢睡著,隻能走出大營散散心。
大晚上的散心?
是的,趙成武不知道別人是怎麽指揮幾萬大軍還能心安理得睡著的,反正他是睡不著,夜色撩人,此時的月亮比後世亮的多了。
王大文被留在武昌,那裏的土地量丈不能少了他,他還有一個作用就是震懾某些心懷不軌的大戶。
後方不能出亂子。
遠處一道人影從大營裏跑了過來,歡唿雀躍道:“義父!義父!九江……九江被何一德打下來了!”
來人是趙武。
他皮膚黝黑,長的壯碩有力,在軍中當了個傳令兵。
趙成武意外的問:“何一德?那個長沙投降的明將?”
趙成武迴憶了一下,才記得他給長沙投降的兩個守將安排了先登官的職位。
趙武點頭激動道:“是啊義父,您是不知道,兩位老將軍寶刀未老,親自登城作戰,身上的鎧甲都裂開了依舊死戰不退,給我軍創造了突破口,沒多久九江就拿下了。”
何一德、伊先民這麽猛的嗎?誰說明軍不能打的?
趙成武一陣迷糊,半天才迴過神,道:“好好好,兩位將軍果然沒讓我失望!傳令下去,入駐九江!”
……九江城。
城牆上的鮮血已經蔓到了腳踝,密密麻麻的屍體各種姿勢躺在地上,各種兵器或折斷、或插入屍體裏,明軍的旗幟在烈火中熊熊燃燒。
九江的抵抗非常激烈,袁繼鹹是個少有的對明廷忠誠之人,麾下的標營也是訓練有素,雖然隻有三千人,可卻憑借城牆硬是扛了三天。
紅領軍多是新兵而且是慘烈血腥的攻城戰,許多人當時都控製不住想掉頭逃命,被伊先民下令就地處決。
在連續將幾十個逃兵砍頭後,局勢才安穩下來,新兵們嚎啕大哭的繼續攻城。
雖然拿下了九江,紅領軍將士們卻付出了整整五千多人的傷亡,這時代醫療落後,重傷必死無疑,兩位老將軍的兩個旅都幾乎打沒了,差點成為了光杆司令。
伊先民虎目含淚,看著滿城屍體道:“太他娘的慘烈了!三天!就他麽三天,兩邊死了差不多一萬人,比起當年的播州之戰還慘,哎,都是一些娃兒啊!”
何一德也沉默點頭,道:“你我二人剛投,姓趙的就給了兩個先登官之位,不拿些成績出來,如何對得起這般知遇之恩?”
伊先民苦笑道:“這仗也太難打了!我從軍幾十年,也沒見過這麽慘的!”
何一德哼了一聲,道:“好打的仗也輪不到咱們,也隻有難打的仗,才輪到咱們!咦,他來了……”
趙成武帶著護衛登上城牆,遠遠就看見兩人,當下步伐放快兩步,走上去一左一右拉著二人的手,雙眼含淚,道:“兩位老將軍可擔心死我了!這先登之功我記在心裏了,二位年事已高,不可再親自冒險。”
伊先民何一德對視一眼,齊齊跪下,請罪道:“卑職二人慘勝,不敢居先登之功。”
趙成武扶起二人,語重心長道:“我已經早早了解過了,登城時戰況慘烈,士兵不敢言進,乃兩位將軍臨危不懼,先登之功非你二人莫屬,功勞我記在心裏,定不相負。”
兩人心裏感動,以敗軍之將能有如此禮遇,當世少有,這人雖然是泥腿子出身,卻待人彬彬有禮,從不誌得意滿,剛剛投降歸附就給兩個旅,足以看清此人心胸開闊,是個好老板。
“拜謝主上!”
兩個可以當他爺爺的在地上跪拜,趙成武哪裏好意思,又連忙將二人扶起。
迴到大營中三軍慶祝,趙成武命人殺豬煮肉,取麵和餅,又吩咐下去軍中除了巡邏的,一人一杯酒去除疲憊,軍心士氣暫時得以穩定。
在九江休整一番,趙成武給何一德、伊先民補充完兵馬,又命他統兵一部南下攻打南昌,伊先民率領一部在後三十裏以為後援。
眼下江西也快拿下了,趙成武便率領剩餘兩萬多主力乘坐戰船繼續東進……
大軍在二月末抵達安慶,它位於長江下遊北岸,皖河入江處,西接湖北,南鄰江西,西北靠大別山主峰,東南倚黃山餘脈,是連接東西、貫通南北的交通要道和軍事要衝,有“長江萬裏此咽喉,吳楚分疆第一州”之稱。
而且它農業發達,是重要的糧食產區,其地處長江沿岸,水運便利,商貿發達,曆來是兵家必爭之地。
九江淪陷後,袁繼鹹便在部下的護衛下灰溜溜的逃迴安慶。
雖然保住了性命,可是他手底下的標營已經在九江保衛戰中損失殆盡,此時安慶城中除了一些衛所兵就是臨時聚集的青壯,根本無力防守。
紅領軍兵臨城下後紮下大營,連綿十五裏,並且開始打造雲梯攻城錘,從武昌、長沙、九江繳獲的火炮也一直排開,數十門大小不一的火炮對準了安慶城。
這年頭火炮準頭極其差,基本就能聽個響,殺傷力全靠運氣,但是城中青壯不知道,膽氣已經去了七分。
“點火!”
紅領軍沒有正規的炮兵,都是臨時拚湊的,隻知道一些基本的裝填,對於還怎麽給敵人造成殺傷,都是摸著石頭過河。
“開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