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論遼東
穿成堡宗他姐,一不小心拯救大明 作者:黎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朱予煥雖然設想過朱瞻基可能會來,但親眼看到朱瞻基坐在正廳的時候,朱予煥還是覺得有些神奇。
不過這份稀奇很快便被驚喜替代,朱予煥見胡善祥帶著朱友桐也在一旁,不自覺流露出欣喜,快步上前行禮道:“煥煥見過爹爹,見過娘。”
朱瞻基自然是看到了女兒的表情變化,半開玩笑道:“一看見你娘,眼睛都亮了幾分啊。”
朱予煥也不緊張局促,笑嘻嘻地說道:“娘一向最守規矩,往常都是爹爹體察民情時才會隨行,今日卻願意和爹爹一起來公主府,煥煥自然驚喜。”
“我們的順德公主當真伶牙俐齒。”
朱予煥一到,早就準備好的宴席便被迅速呈上,公主府內有一張禦賜的黃梨雕花方桌,本是朱瞻基打算留給朱予煥和未來的夫君一起用的共桌,但因著不是在宮中,沒有繁複的規矩,便索性讓人將共桌抬來,一家人坐在一起用膳。
朱予煥一邊照顧朱友桐和朱祁鎮兩個小孩子用膳,一邊同朱瞻基提起自己在邊關的見聞,說著說著便借機提起了遼東囤田的事情。
聽到這父女二人聊起政事,胡善祥原本想帶著女兒離開,倒是朱瞻基毫不在意,衝著她擺擺手,道:“梓潼坐著便是,不過家中閑話而已。”
胡善祥這才重新坐好,隻是給了朱予煥一個眼神,顯然是在提醒她要小心說話。
囤田是國家大事,且涉及軍事,盡管朱瞻基稱之為“閑話”,但也不是胡善祥這個後宮女眷能聽的東西。
朱予煥自然明白,接著說道:“煥煥到底閱曆太淺,在遼東待著的日子也不長,隻是憑著皇莊的糧食輪種說說罷了,恐怕要讓爹爹見笑了。”
朱瞻基思索片刻,道:“囤田一事雖是軍事,但也是農事,若你所說是真,也未嚐不可。不過……熙和皇莊到底是在京師,與遼東相隔甚遠,氣候物產截然不同,且遼東地處偏遠、人煙稀少……”
朱予煥明白朱瞻基的言外之意,一時間少見地沉默下來。
如今遼東大部分地區都已經成了荒地,僅僅留下衛所負責防範韃靼入侵,連囤田都人手不足,就更不用說讓這些士兵們去做一件不一定真的有成效的事情了。
說到底,要是這法子最終沒有成果,京師就必須運輸糧食送往遼東作為補貼,所以朱瞻基當然是更希望保持原狀。
事情的尷尬之處就在於朱予煥沒辦法拿出一個成果來說服朱瞻基,朱瞻基也完全可以借著這一點不做任何改變。
朱友桐在父女兩人之間來迴看看,還沒有來得及開口,朱祁鎮已經道:“爹,姐姐的那本《農書》那麽多人買,說明姐姐的道理很有用,既然這樣,為什麽不按照姐姐說的做?我們這麽厲害,要是種不出來,就用倉庫裏的糧食補貼呀。”
看他這副自信的樣子,朱瞻基頓感頭大,語氣也有幾分僵硬,道:“遼東士兵本就苦寒,從京師運輸糧草又有損毀的風險。鎮兒,你年紀還小,什麽都不懂,不要胡言亂語。”
朱祁鎮有些不服氣,道:“姐姐的年紀也不大,可是照樣能為爹分憂,我有什麽不可以的?”
朱予煥都怕這孩子給朱瞻基氣暈過去,趕忙打斷道:“這事不是小事,爹爹說的確實有些道理,鎮哥兒,別強。”
倒是旁邊的朱友桐忍不住在心底幸災樂禍起來,但麵上還是一副乖乖女的模樣,道:“爹爹別氣,弟弟就是年紀太小了,不懂事而已,長大就好了。”
胡善祥輕咳一聲,伸手拍了拍朱友桐的手臂,示意她不要隨便開口。
隻是朱友桐這麽一說,更是火上澆油。
朱祁鎮愈發不服,認真地說道:“上次那個楊老頭誇我是武王,王先生和我講過,武王是了不起的聰明君主,說明我也很聰明,能和姐姐一樣給爹出謀劃策。”
朱予煥看朱瞻基額前青筋一跳一跳的,忍不住咳嗽一聲,道:“這也不過小事而已,如今推行農具和有效的耕種方式才是重中之重。”
朱瞻基這才有了個舒緩語氣的理由,對朱祁鎮道:“你多聽聽你大姐姐的話,不要擅專自大。迴去多讀幾本書,再寫心得,之後拿來給我看。”
朱祁鎮一聽說要讀書,還要額外寫心得,不由撅起嘴,向自家姐姐投去一個求救的眼神。
至少這小子明麵上是站在自己這邊的,朱予煥開口道:“爹,鎮哥兒還在開蒙呢,總是看那些大部頭可不行。況且他也是好心,隻要出閣讀書後有名師教導,將來必然有所作為。”
朱瞻基自然也明白這一點,便順水推舟道:“鎮兒,看你連皇宮都沒怎麽出過,說起遼東的事情卻頭頭是道……你王先生難道沒有給你見過紙上談兵的典故?既然你對遼東有這麽多說法,之後讓亦失哈好好給你講講遼東到底是什麽地方,再讓你姐姐同你詳細說說遼東的情況,我看你這個太子還會不會空談大話。”
朱祁鎮原本還不大樂意,聽到朱予煥也在,這才嘟囔道:“好吧……”
起碼姐姐說起故事更有意思,絲毫不輸王先生。
不過這份稀奇很快便被驚喜替代,朱予煥見胡善祥帶著朱友桐也在一旁,不自覺流露出欣喜,快步上前行禮道:“煥煥見過爹爹,見過娘。”
朱瞻基自然是看到了女兒的表情變化,半開玩笑道:“一看見你娘,眼睛都亮了幾分啊。”
朱予煥也不緊張局促,笑嘻嘻地說道:“娘一向最守規矩,往常都是爹爹體察民情時才會隨行,今日卻願意和爹爹一起來公主府,煥煥自然驚喜。”
“我們的順德公主當真伶牙俐齒。”
朱予煥一到,早就準備好的宴席便被迅速呈上,公主府內有一張禦賜的黃梨雕花方桌,本是朱瞻基打算留給朱予煥和未來的夫君一起用的共桌,但因著不是在宮中,沒有繁複的規矩,便索性讓人將共桌抬來,一家人坐在一起用膳。
朱予煥一邊照顧朱友桐和朱祁鎮兩個小孩子用膳,一邊同朱瞻基提起自己在邊關的見聞,說著說著便借機提起了遼東囤田的事情。
聽到這父女二人聊起政事,胡善祥原本想帶著女兒離開,倒是朱瞻基毫不在意,衝著她擺擺手,道:“梓潼坐著便是,不過家中閑話而已。”
胡善祥這才重新坐好,隻是給了朱予煥一個眼神,顯然是在提醒她要小心說話。
囤田是國家大事,且涉及軍事,盡管朱瞻基稱之為“閑話”,但也不是胡善祥這個後宮女眷能聽的東西。
朱予煥自然明白,接著說道:“煥煥到底閱曆太淺,在遼東待著的日子也不長,隻是憑著皇莊的糧食輪種說說罷了,恐怕要讓爹爹見笑了。”
朱瞻基思索片刻,道:“囤田一事雖是軍事,但也是農事,若你所說是真,也未嚐不可。不過……熙和皇莊到底是在京師,與遼東相隔甚遠,氣候物產截然不同,且遼東地處偏遠、人煙稀少……”
朱予煥明白朱瞻基的言外之意,一時間少見地沉默下來。
如今遼東大部分地區都已經成了荒地,僅僅留下衛所負責防範韃靼入侵,連囤田都人手不足,就更不用說讓這些士兵們去做一件不一定真的有成效的事情了。
說到底,要是這法子最終沒有成果,京師就必須運輸糧食送往遼東作為補貼,所以朱瞻基當然是更希望保持原狀。
事情的尷尬之處就在於朱予煥沒辦法拿出一個成果來說服朱瞻基,朱瞻基也完全可以借著這一點不做任何改變。
朱友桐在父女兩人之間來迴看看,還沒有來得及開口,朱祁鎮已經道:“爹,姐姐的那本《農書》那麽多人買,說明姐姐的道理很有用,既然這樣,為什麽不按照姐姐說的做?我們這麽厲害,要是種不出來,就用倉庫裏的糧食補貼呀。”
看他這副自信的樣子,朱瞻基頓感頭大,語氣也有幾分僵硬,道:“遼東士兵本就苦寒,從京師運輸糧草又有損毀的風險。鎮兒,你年紀還小,什麽都不懂,不要胡言亂語。”
朱祁鎮有些不服氣,道:“姐姐的年紀也不大,可是照樣能為爹分憂,我有什麽不可以的?”
朱予煥都怕這孩子給朱瞻基氣暈過去,趕忙打斷道:“這事不是小事,爹爹說的確實有些道理,鎮哥兒,別強。”
倒是旁邊的朱友桐忍不住在心底幸災樂禍起來,但麵上還是一副乖乖女的模樣,道:“爹爹別氣,弟弟就是年紀太小了,不懂事而已,長大就好了。”
胡善祥輕咳一聲,伸手拍了拍朱友桐的手臂,示意她不要隨便開口。
隻是朱友桐這麽一說,更是火上澆油。
朱祁鎮愈發不服,認真地說道:“上次那個楊老頭誇我是武王,王先生和我講過,武王是了不起的聰明君主,說明我也很聰明,能和姐姐一樣給爹出謀劃策。”
朱予煥看朱瞻基額前青筋一跳一跳的,忍不住咳嗽一聲,道:“這也不過小事而已,如今推行農具和有效的耕種方式才是重中之重。”
朱瞻基這才有了個舒緩語氣的理由,對朱祁鎮道:“你多聽聽你大姐姐的話,不要擅專自大。迴去多讀幾本書,再寫心得,之後拿來給我看。”
朱祁鎮一聽說要讀書,還要額外寫心得,不由撅起嘴,向自家姐姐投去一個求救的眼神。
至少這小子明麵上是站在自己這邊的,朱予煥開口道:“爹,鎮哥兒還在開蒙呢,總是看那些大部頭可不行。況且他也是好心,隻要出閣讀書後有名師教導,將來必然有所作為。”
朱瞻基自然也明白這一點,便順水推舟道:“鎮兒,看你連皇宮都沒怎麽出過,說起遼東的事情卻頭頭是道……你王先生難道沒有給你見過紙上談兵的典故?既然你對遼東有這麽多說法,之後讓亦失哈好好給你講講遼東到底是什麽地方,再讓你姐姐同你詳細說說遼東的情況,我看你這個太子還會不會空談大話。”
朱祁鎮原本還不大樂意,聽到朱予煥也在,這才嘟囔道:“好吧……”
起碼姐姐說起故事更有意思,絲毫不輸王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