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當過奴隸的將軍,衛青對文化界的事情幾乎是一竅不通。但陰差陽錯地當上了太中大夫,又逼得他不得不放下寶劍,捧起了竹簡。
由於基礎太差,所以在衛青看來,不管是老莊還是孔孟,都是些比兵法還深奧的東西。至於他們之間有什麽區別,他一直不得要領,哪怕秦星給他“火補”了兩個月,他還是認為讀書這種事,比養馬難多了。
但是,今天,關於學派之間的區別,他不用再費腦細胞了。跪在下麵的學子已經給了他一目了然的答案。
搞老莊的身段活泛,大多沒受重傷;信孔孟的循規蹈矩,打架先喊口號,所以個個吃了虧;最占便宜的是篤信李斯之流的法家弟子,出手狠辣,毫不留情。
痛“腚”思痛,衛青終於看出了大漢朝內部,這種沒有硝煙的戰爭,要是波及到像他這樣的旁觀者。
那是要流血的。
這會兒,他也隱隱約約感覺到,皇上費心費力地組織一群讀書人編修雅樂,可能醉翁之意不在酒。
衛青忍著腚痛,讓雙方代表各派一個人出來述說經過,結果他隻聽了一半就有點聽不下去了。
“狗屁文章,不說人話,不識人間疾苦,居然深得太學博士賞識,簡直滑天下之大稽。”一個儒生慷慨激昂道。
“滿嘴下裏巴人的味道,國之雅樂,豈能有下流之調。不讀聖賢之書,不學老莊之理,開口胡謅,信筆亂寫,有何顏麵端坐樂府之中,簡直羞煞先人。”一個信老莊的跳出來辯駁道。
“文章一道,首推莊周的《逍遙遊》,其它皆是下品。孔丘所撰《詩經》根本不堪入目。”
“一派胡言,莊周信口雌黃,他可見過‘鯤鵬’為何物?《逍遙遊》不過是他的夢囈之語,爾等奉為經典,可笑至極。”
“《詩經》乃集百家之所長,廣為流傳,深得民心,才是真正的國之雅樂。”
“迂腐儒生,孔丘三塊臘鯗便教授弟子,周遊列國一事無成,而今,爾等還敢在此叫囂儒術安邦,荒唐!”
“孔丘問道老聃,隻得我先師一二分真傳,所創儒學隻能算我老道之學的分支,如今弟子與先生辯詩,不知爾等哪裏來的勇氣。”
“都閉嘴吧,沒我法家一脈,何來天下一統。”
“李斯之流,奸佞酷吏,與墨者何異?”
“大漢立國,無為而治,爾等歇斯底裏,叫囂民疾,儒生禍心,昭然若揭,該奏請皇上,罷黜百家,奉我老莊之學為國之正統。”
“言不由衷,不明所以,尖酸刻薄,老莊蠱惑之學隻會敗壞朝綱,禍國殃民,須奏請皇上,廢除老莊之學,讓儒生入仕。”
說著說著,雙方又跳了出來,準備開打。
“羽林衛!”
衛青感覺自己在聽天書,一群書生,劍都拿不動,居然開口閉口國家、黎民,動不動奏請皇上,就像前殿是他們家開的。
“誰敢動,以暴亂造反論處。”
衛青一句話把所有人都壓了下去。
他本來想當個公證人,把兩邊的矛盾調和一下,然後找幾篇能入皇上眼的儒生寫的詩呈上去,這樣自己交個差,也樹立樹立自己在樂府的地位。
誰知這幫鹹吃蘿卜淡操心的書生們一開口,就挑戰了衛青的知識儲備。於是,他隻能動用國家機器,強製手段收場,讓羽林衛把這幫鬧事的給轟散了。
等暫時平息了樂府的打群架事件,他把公孫敖叫到自己的府衙,和他商量起對策。
哪知公孫敖一開口就把他的積極性徹底打消了。
“太中大夫,公孫敖勸您不要插手此事。”公孫敖謹慎進言道。
“為何?”
“大人看到的是各派學說之間的爭論,其實這裏邊有不少門道。”
“別學我那個姐夫,直截了當地說。”
“大人,您沒發覺他們有些人的話已經是大逆不道了嗎?”公孫敖道。
“我聽見了,有幾個人的話很過火,但皇上是心胸大度之人,不會因為幾句話就為難他們。”
“大人有所不知,沒有人在後邊給他們撐腰,身在未央宮中,他們是不敢大放厥詞的。”公孫敖湊到衛青耳際道。
衛青吃了一驚,這才感覺到,的確有幾個人膽子不是一般的大。
“誰這麽大膽子?敢把手伸到樂府來。”衛青問道。
“大人,在民間,儒道之爭早已不是什麽新鮮事,隻不過在朝堂之上,大家都諱莫如深,但今天有人把議題打開了,這些人自然借機發揮胸中鬱悶,把壓抑許久的見解一吐為快。”公孫敖解釋道。
衛青忍著痛,站起身,一瘸一拐的踱了兩步。心想,老子終究躲不過去,遲早要和朝中的各方勢力鬥一鬥。
關鍵是,衛青現在兩眼一抹黑,根本不知道往哪邊站隊。
雖然他明白皇上想讓儒生出頭,但在朝裏摸爬滾打了兩趟,他也悟出了一個道理。
皇上之所以一言九鼎,就是因為皇上說話前,一定把握住了事態的走向。
按劉徹自己的話說就是,天下的事,誰贏聽誰的。
在這場不見血的戰爭出結果之前,貿貿然站隊,隻會讓自己身陷被動,授人以柄。
衛青眼珠子轉了幾圈,又迴頭看了看滿眼期待的公孫敖。
“公孫敖。”衛青緩緩坐了迴去,“你是樂府學人中的佼佼者,你且說說,到底他們誰說的有道理?”
公孫敖顯然沒料到衛青會有此一問,遲疑了片刻,他深吸一口氣。
“迴大人,老莊乃我朝立國之本。大漢有如今的太平盛世,全仗高祖皇帝與民無爭,休養生息所致,儒術的治國理政之說,雖有些道理,但與我朝國情不符,很難在當下有所作為。”公孫敖道。
衛青一知半解地點了點頭,感覺公孫敖說的有幾分道理。
“這麽說,儒生很難有出頭之日了?”衛青問道。
公孫敖點了點頭。
“儒生寫的詩如何呢?”衛青轉臉問道。
公孫敖支吾了兩聲,歎道:“內容充實,可為一讀。”
“何為可為一讀?”
公孫敖笑了笑。
“大人何不讓兩方公開比試比試?”
“比試作詩?”
“總比比拳腳體麵吧。”
衛青頓時感覺肛門輕鬆了許多。
由於基礎太差,所以在衛青看來,不管是老莊還是孔孟,都是些比兵法還深奧的東西。至於他們之間有什麽區別,他一直不得要領,哪怕秦星給他“火補”了兩個月,他還是認為讀書這種事,比養馬難多了。
但是,今天,關於學派之間的區別,他不用再費腦細胞了。跪在下麵的學子已經給了他一目了然的答案。
搞老莊的身段活泛,大多沒受重傷;信孔孟的循規蹈矩,打架先喊口號,所以個個吃了虧;最占便宜的是篤信李斯之流的法家弟子,出手狠辣,毫不留情。
痛“腚”思痛,衛青終於看出了大漢朝內部,這種沒有硝煙的戰爭,要是波及到像他這樣的旁觀者。
那是要流血的。
這會兒,他也隱隱約約感覺到,皇上費心費力地組織一群讀書人編修雅樂,可能醉翁之意不在酒。
衛青忍著腚痛,讓雙方代表各派一個人出來述說經過,結果他隻聽了一半就有點聽不下去了。
“狗屁文章,不說人話,不識人間疾苦,居然深得太學博士賞識,簡直滑天下之大稽。”一個儒生慷慨激昂道。
“滿嘴下裏巴人的味道,國之雅樂,豈能有下流之調。不讀聖賢之書,不學老莊之理,開口胡謅,信筆亂寫,有何顏麵端坐樂府之中,簡直羞煞先人。”一個信老莊的跳出來辯駁道。
“文章一道,首推莊周的《逍遙遊》,其它皆是下品。孔丘所撰《詩經》根本不堪入目。”
“一派胡言,莊周信口雌黃,他可見過‘鯤鵬’為何物?《逍遙遊》不過是他的夢囈之語,爾等奉為經典,可笑至極。”
“《詩經》乃集百家之所長,廣為流傳,深得民心,才是真正的國之雅樂。”
“迂腐儒生,孔丘三塊臘鯗便教授弟子,周遊列國一事無成,而今,爾等還敢在此叫囂儒術安邦,荒唐!”
“孔丘問道老聃,隻得我先師一二分真傳,所創儒學隻能算我老道之學的分支,如今弟子與先生辯詩,不知爾等哪裏來的勇氣。”
“都閉嘴吧,沒我法家一脈,何來天下一統。”
“李斯之流,奸佞酷吏,與墨者何異?”
“大漢立國,無為而治,爾等歇斯底裏,叫囂民疾,儒生禍心,昭然若揭,該奏請皇上,罷黜百家,奉我老莊之學為國之正統。”
“言不由衷,不明所以,尖酸刻薄,老莊蠱惑之學隻會敗壞朝綱,禍國殃民,須奏請皇上,廢除老莊之學,讓儒生入仕。”
說著說著,雙方又跳了出來,準備開打。
“羽林衛!”
衛青感覺自己在聽天書,一群書生,劍都拿不動,居然開口閉口國家、黎民,動不動奏請皇上,就像前殿是他們家開的。
“誰敢動,以暴亂造反論處。”
衛青一句話把所有人都壓了下去。
他本來想當個公證人,把兩邊的矛盾調和一下,然後找幾篇能入皇上眼的儒生寫的詩呈上去,這樣自己交個差,也樹立樹立自己在樂府的地位。
誰知這幫鹹吃蘿卜淡操心的書生們一開口,就挑戰了衛青的知識儲備。於是,他隻能動用國家機器,強製手段收場,讓羽林衛把這幫鬧事的給轟散了。
等暫時平息了樂府的打群架事件,他把公孫敖叫到自己的府衙,和他商量起對策。
哪知公孫敖一開口就把他的積極性徹底打消了。
“太中大夫,公孫敖勸您不要插手此事。”公孫敖謹慎進言道。
“為何?”
“大人看到的是各派學說之間的爭論,其實這裏邊有不少門道。”
“別學我那個姐夫,直截了當地說。”
“大人,您沒發覺他們有些人的話已經是大逆不道了嗎?”公孫敖道。
“我聽見了,有幾個人的話很過火,但皇上是心胸大度之人,不會因為幾句話就為難他們。”
“大人有所不知,沒有人在後邊給他們撐腰,身在未央宮中,他們是不敢大放厥詞的。”公孫敖湊到衛青耳際道。
衛青吃了一驚,這才感覺到,的確有幾個人膽子不是一般的大。
“誰這麽大膽子?敢把手伸到樂府來。”衛青問道。
“大人,在民間,儒道之爭早已不是什麽新鮮事,隻不過在朝堂之上,大家都諱莫如深,但今天有人把議題打開了,這些人自然借機發揮胸中鬱悶,把壓抑許久的見解一吐為快。”公孫敖解釋道。
衛青忍著痛,站起身,一瘸一拐的踱了兩步。心想,老子終究躲不過去,遲早要和朝中的各方勢力鬥一鬥。
關鍵是,衛青現在兩眼一抹黑,根本不知道往哪邊站隊。
雖然他明白皇上想讓儒生出頭,但在朝裏摸爬滾打了兩趟,他也悟出了一個道理。
皇上之所以一言九鼎,就是因為皇上說話前,一定把握住了事態的走向。
按劉徹自己的話說就是,天下的事,誰贏聽誰的。
在這場不見血的戰爭出結果之前,貿貿然站隊,隻會讓自己身陷被動,授人以柄。
衛青眼珠子轉了幾圈,又迴頭看了看滿眼期待的公孫敖。
“公孫敖。”衛青緩緩坐了迴去,“你是樂府學人中的佼佼者,你且說說,到底他們誰說的有道理?”
公孫敖顯然沒料到衛青會有此一問,遲疑了片刻,他深吸一口氣。
“迴大人,老莊乃我朝立國之本。大漢有如今的太平盛世,全仗高祖皇帝與民無爭,休養生息所致,儒術的治國理政之說,雖有些道理,但與我朝國情不符,很難在當下有所作為。”公孫敖道。
衛青一知半解地點了點頭,感覺公孫敖說的有幾分道理。
“這麽說,儒生很難有出頭之日了?”衛青問道。
公孫敖點了點頭。
“儒生寫的詩如何呢?”衛青轉臉問道。
公孫敖支吾了兩聲,歎道:“內容充實,可為一讀。”
“何為可為一讀?”
公孫敖笑了笑。
“大人何不讓兩方公開比試比試?”
“比試作詩?”
“總比比拳腳體麵吧。”
衛青頓時感覺肛門輕鬆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