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關鍵時刻語言學家趙元任站出來了,他比任何人都知道漢語的重要性。隻不過他沒有旗幟鮮明的提出反對意見,而是別出心裁的寫了一篇名為《施氏食獅史》的“奇文”:“石室詩士施氏,嗜獅,誓食十獅。施氏時時適市視獅。十時,適十獅適市。是時,適施氏適市。施氏視是十獅,恃矢勢,使是十獅逝世。氏拾是十獅屍,適石室。石室濕,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施氏始試食是十獅屍。食時,始識是十獅屍,實十石獅屍。試釋是事。”


    這篇文章通篇一百餘字,雖然讀起來有些拗口,但隻要耐心點,基本上可以理解文章的意思。但若是將其寫成拚音的話,恐怕就連神仙也無法知曉文章所要表達的意思,因為這篇“奇文”每個字的普通話發音都是“shi”,通篇用拚音寫下來就是一百多個“shi”,毫無意義!


    趙元任的這篇文章一出,“漢字拚音化”的思潮直接偃旗息鼓,再也沒人提議用拉丁拚音取代漢字,漢字這一傳承了上千年的瑰寶得以保留下來!


    漢語拚音和漢字的較量,其實也是西方文明和東方文明的碰撞、也是分析思維和整體思維的比拚。


    文字最早是起源於圖畫,隨著圖畫性質減弱,象征性質增強,它成為了一種最原始的造字方法,產生了最初的文字——象形文字。象形文字在後來發展出了兩種不同的文字係統,一種是以表音為主的字母文字係統;另一種就是以漢字為代表的非字母文字係統。字母文字可以說是對圖形進行了完全意義上的抽象和形式化,而中國文字的演化,則始終維持著原始的繪畫或符號內容,隻是在形成更多文字時,在原有文字構成的基礎上,加以種種組合。


    “語”、“文”分離任何一種語言都會有地域方麵、時間方麵的變異。中國自古以來就幅員遼闊、人口眾多,漢語的方言差異非常顯著,漢語發音在時間上的差異也很顯著。但是由於漢字表意的特點,使文字與語言保持了一定距離,加之線條的筆畫結構演變緩慢,這就克服了漢語語音在時間和空間兩方麵的變異,使漢字成為世界上惟一能跨越時空的文字。


    隻有中國的兒童,仍能讀懂2500年前的《詩經》;隻有中國的教材,能把唐詩、宋詞作為兒童必讀的啟蒙材料。而三四百年前的英文,除了專家之外,其他人很難讀懂。幾千年來,中華民族用漢字記錄並積累起來的文獻卷帙浩繁淼如煙海,成為了世界上惟一的至今仍有強大生命力的古老文明。


    表意文字讓文字能更長於凝練性的表達,使漢字成為世界上單位字符信息量最大的文字。有人在聯合國機關裏供職多年後發現,在聯合國的正式文檔裏,同一文件的不同語種諸文本,總是中文文本最薄,漢語漢文最簡練。


    而且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現象,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也產生了很對新的科技詞匯,所以英文的新詞匯爆發性地增長,不是專業人士很難理解其具體的含義,而且隨著科技發展,新名詞越來越多。西方報紙想要看懂,必須掌握1萬個單詞,要不然就要依靠字典。


    但是中國的象形文字就沒有這個問題,隨便幾個詞的排列組合,就能把新詞匯的含義表達清楚,就是一般人也能看懂。比如“計算機”、“手機”、“芯片”,望文生義,基本把內涵都表述出來了,所以中國人掌握3000個常用字,一般的讀寫都沒有問題。


    人們常說中國人和西方人的思維方式不同,西方人的思維是抽象的、理性的,中國人的思維是形象的、感性的。中西書寫文字的差異,是造成兩者思維方式不同的重要原因。


    西方人很早就對語言進行了形式化研究。古希臘人在字母的基礎上創立了語法學,在對語法結構的進一步形式化研究上創立了邏輯學,這樣語言學就變成“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之間的一門獨立學科。而作為集大成者——亞裏士多德,他創立的形式邏輯學(邏輯學又被稱為“思想的語法”)則為西方後世科學的發展奠定了思維基礎。


    近代科學是建立在符號和符號運算上的一種理論體係,是基於對具象事物本質和普遍聯係的研究,它要求精確性、分析性,因而符號文字及與其相適應的抽象思維在這方麵得天獨厚。


    有人說以漢字符號係統為表現形式的思維表達觀念,則限製了中國人對其它類型符號的創造思維,製約了中國科技和文化的發展,這是近現代以來中國科技發展一落千丈的一個深刻原因。


    真是這樣嗎?英國哲學家羅素似乎有不同的觀點。


    羅素是20世紀著名的英國哲學家,在全世界都有巨大的影響,被人們稱為“世紀的智者”。1920年,羅素應梁啟超之邀來中國講學,目睹了山河破碎貧窮落後的中國,既看到了中國人所具有的西方人沒有的優點,也看到了中國人的缺點。


    羅素在《中國的文化問題》中,駁斥了西方侵略者宣揚的西方民族“優等”,中華民族“劣等”的觀點。他說,“中國的文化問題,不論對於中國還是對於全人類都具有最重要的意義。”“我相信,假如中國人能夠自由的從我們西方文明中吸收他們所需要的東西,抵製西方文明中某些壞因素對他們的影響,那麽中國人完全能夠從他們自己的文化傳統中獲得一種有機的發展,並能結出一種把西方文明和中國文明的優點珠聯璧合的燦爛成果”。


    麵對當時軍閥混戰貧困落後的中國,羅素卻偏向世人宣告:“我相信,如果中國有一個穩定的政府和足夠的資金,30年之內科學的進步必大有可觀,甚至超過我們,因為中國朝氣蓬勃,複興熱情高漲!”


    羅素和愛因斯坦一起來到中國,得出的結論剛好相反,那麽,誰是正確的呢?


    從近代震旦的大門被大炮炸開以來,中國的知識精英在學習西方科技的時候,對於自身文化慢慢失去了自信。到底是“中學為體,西學為用。”還是“全pan*西化”?這個問題一直是爭論的焦點。


    我們迴到“李約瑟難題”——“近代科學為什麽沒有誕生在中國?”蔣廷黻先生也提出疑問:“中國人能近代化嗎?能趕上西洋人嗎?能利用科學和機械嗎?”


    1953年,美國斯坦福大學曆史係碩士研究生斯威策參加了一個“中國無科學的問題”的討論會。他把討論的主要問題記下來寄給了愛因斯坦並向其賜教。


    愛因斯坦在迴信中寫道:“西方科學的發展是以兩個偉大的成就為基礎,那就是:希臘哲學家發明形式邏輯體係(在歐幾裏得幾何學中)以及通過係統的實驗發現有可能找出因果關係(在文藝複興時期)。在我看來,中國的賢哲沒有走上這兩步,那是不用驚奇的,若是這些發現在中國全都做出來了倒是令人驚奇的。”


    愛因斯坦所謂的“希臘哲學家發明形式邏輯體係(在歐幾裏得幾何學中)”指的是演繹思維;“通過係統的實驗發現有可能找出因果關係(在文藝複興時期)”指的是歸納思維。所以,愛因斯坦的意思是,西方科學的發展是以兩個偉大的成就為基礎,那就是:演繹思維以及歸納思維。


    從民國到21世界,確實有很多人持這種觀點,以至於認為中國人是沒有前途的,除非全盤實行西方製度。這些人自詡知識精英,以天下評判為己任,視政府和百姓問題多多,自認擔當啟蒙責任,誨人不倦。這些人被民眾形象地稱為“公知”,公知們炮製的最大的一個觀點是“中國崩潰論”,被西方所接受。


    楊振林有個演講的題目:《易經的陰陽五行阻礙了科學在中國的啟蒙》,易經是儒家最高經典,也是中國陰陽五行演化的理論基礎,他這個題目基本上把中國古典哲學否定了。


    按照這些專家的說法,中國人缺少演繹和歸納的思維訓練,那麽就能得出一個結論:中國人對於現代科技很難掌握。


    但是事實剛好相反。美國有一句諺語:“美國的智慧裝在中國人的腦袋裏,美國的金錢裝在猶太人的口袋裏。”美國國家研究機構裏大約50%是華人研究員,中國人的聰明和悟性是一流的。


    那麽,沒有經過演繹和歸納思維傳統訓練的中國人為什麽這麽聰明?這是個世紀之謎。這個世紀之謎又導致一個令世界瞠目結舌的結果:中國將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羅素對於中國的預言將實現,多麽不可思議!當然,還有拿破侖對於中華民族的驚人的論斷,隻是大英帝國沒有聽這位偉大的軍事家的話,不小心把東方這頭睡獅驚醒了。


    美國教授:20世紀最重大的曆史事件不是蘇聯解體,而是中國崛起!


    英國教授:中國崛起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他們存在了5000年還這麽強大!


    這是即今為止最大的人類曆史發展的世紀之謎,這個古老的國度曾經領先世界上千年,為什麽在近代沉睡百年之後,又能重新煥發出驚人的活力?


    問題的答案在哪裏?讓我們在迴過頭來看看中國的古典哲學、形象文字是不是像那些專家說的那樣一無是處。


    中華民族的智力在全世界上都是出了名的,世界上唯一能和中華民族在智力上相提並論的隻有猶太人,而猶太民族的文化傳承和中國人一樣一直沒有中斷過。


    2006年,《人人日報》還刊登過這樣一篇文章:《英國學者研究得出:中國人的智商全世界最高》。這篇新聞雖然聽起來特別像地攤科學,但它的確基於劍橋大學畢業的英國學者richardlynn的實驗報告,可以說是正兒八經的科學研究了。


    實驗報告稱:東亞人(包括中國人、日本人、朝鮮人)擁有全世界最高的平均智商,平均值為105。而之後排位是歐洲人(100),愛斯基摩人(91),東南亞人(87),美洲本土印第安人(87),太平洋諸島土著居民(85),南亞及北非人(84),撒哈拉非洲人(67),澳大利亞原著民(62)。而人種智商最低地區是南非沙漠高原的叢林人和剛果雨林地區的俾格米人,平均智商為54。


    大家可以從上述實驗報告看出,東亞人都是經過釋道儒三家熏陶的。東南亞人接受道家和儒家的思想就不如韓國和日本,流行也是小乘佛教,和震旦相比差了一個檔次。很多日本企業把工廠搬到東南亞後,盡管企業管理者都是日本人,但是由於工人素質的不同,生產效率就是上不去,很多從東土搬遷到東南亞的工廠也是麵臨同樣的問題。


    猶太人的智慧在《聖經》和《塔木德》,那麽中國人的智慧源泉是什麽呢?這是一個非常神秘而又難解的問題,其實答案很簡單,就是從中華民族傳承的文化——道、釋、儒的《道德經》、《大藏經》和《易經》中來。現代西方對於中國的迅速崛起百思不得其解,是因為他們對於東方神秘主義完全不理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初唐閑公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蓮花王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蓮花王子並收藏初唐閑公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