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嬰繼位後,他深知趙高的為人,不想被人當提線木偶。


    秦王朝落到今天這個地步,跟趙高脫不了幹係。除了趙高的親信,秦庭上下人人恨透了趙高,子嬰也不例外。他不願被趙高操控,便和自己的兒子以及親信侍從韓談密謀,準備誅殺趙高。


    登基那天,子嬰齋戒後稱病不去祭拜宗廟,不去宣誓就任大秦第三任皇帝。


    趙高左等右等等不來子嬰,不由怒從心頭起,惡向膽邊生。他直衝衝奔向子嬰住所。見到未來的皇帝,趙高破口大罵:“祭拜祖宗、登基就位是國家大事,你怎麽磨磨蹭蹭的!”


    子嬰唯唯諾諾地低下頭顱,連聲道歉。等趙高貼近身旁時,子嬰侍從韓談突然從袖子裏抽出事先藏好的匕首,一舉將趙高捅死。


    隨後,子嬰立即派人誅滅趙高三族。


    殺了趙高後,子嬰知道秦王朝氣數已盡,憑誰都無法挽救了。他不敢繼位稱帝,隻是自稱秦王。


    (智取嶢關)


    這時武關守將,是趙高的親信,他早先得知趙高軍正與沛公談判,所以無心堅守武關。過了幾天聽說朝廷連續發生變故,尤其聽說趙高也死了,他情知大局已去,自己若守住武關,朝廷恐將追究他與趙高的連帶關係,若守不住武關,一樣難逃殺身之禍,索性帶領親隨攜帶家財逃離了武關。


    沛公得知情況有變,趁亂強行攻破武關,然後快速進入商洛道,沿著丹水直奔藍田。


    就這樣,鹹陽最後一道防線就隻剩下嶢關和藍田了。


    子嬰剛接下秦廷這個爛攤子,就麵臨著沛公強大的攻勢。他調集所有鹹陽兵馬,集中在驍關和藍田,企圖依托險要地形,畢其功於一役,將沛公阻擋在鹹陽城外。


    關中就在眼前,沛公朝思暮想的“先入定關中王之”的願望就要實現了。


    他認為秦庭眼下已無將可用,無兵可守,意氣風發的沛公下令向嶢關發起進攻,但張良攔住了他。


    張良認為,秦軍實力尚在,不能輕敵,強攻不如智取。他對沛公說,嶢關守將是子嬰新派的,此人是屠夫的兒子,這種人從小在屠夫家庭長大,做買賣的市井小人很容易被利益打動。他建議沛公,可一方麵派軍中的兩大名嘴酈食其和陸賈為使者,連說帶賄賂,爭取買通嶢關守將;另一方麵是威逼恐嚇,派人到嶢關附近的山上到處張掛楚軍旗幟,虛張聲勢,以疑兵之計向嶢關守軍施加心理壓力。


    沛公依計而行,果然順利達成目標,在酈食其和陸賈的合力勸說下,秦軍主將決心背叛秦政府,和沛公聯手攻打秦都鹹陽。


    沛公聞訊欣喜萬分,但張良又敲起了邊鼓。他對沛公說:“眼下的情報隻說明了驍關主將願意叛秦,但秦軍將士未必真的願意跟他造反。如果軍心奪不下來,事情自然就辦不成。而既然主將決心叛秦,一定會疏於防範,咱們不如趁著這個機會發動突襲。”


    沛公聽張良這麽一說,深以為然,馬上下令對嶢關發動突襲。這一次,不從正麵發動強攻,而是翻山越嶺繞過嶢關,出其不意,從側後對嶢關守軍發起進攻,嶢關守將被打得措手不及,棄守嶢關後撤。


    沛公大軍一路追擊秦敗軍到藍田,與藍田的守衛部隊展開激烈的戰鬥。雖然固守藍田的是秦軍精銳中尉軍,但將士們都知道大勢已去,麵對洶湧而來的楚軍,秦軍大多無心戀戰,節節敗退。


    公元前206年十月初,沛公大軍長驅直入,抵達灞上(今西安白鹿原)。秦曆以十月為歲首,這時已經是新年了。


    沛公在霸上駐紮下來,隨時準備隊鹹陽發起總攻。


    霸上離鹹陽城大概隻有百來裏路,沛公拿下鹹陽城沒有懸念,差別就在於是攻城還是勸降。


    張良和酈食其都主張勸降。道理很簡單,秦已山窮水盡。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月當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趙金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趙金生並收藏漢月當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