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勒把飛行器馬力輸出到極致,把金屬怪物從門口撞進了作坊,又從作坊裏麵撞透了牆壁,頂著那家夥跑到了後院.
那黑色岩石砌成的作坊雖然堅固,但也比不上現代化的鋼鐵,這麽一衝擊立馬垮掉大半,掩埋了生死不明的一隊隊員.
那怪物左手直接掏進了飛行器頭部,把自己牢固的卡在那裏.
另一隻手拎著機槍玩命的從下麵開火,要把飛行器的引擎打滅.
幸閱是後院空間不大,飛行器直接迫近了山腰上的樹林,奧斯勒趁著飛行器還沒報廢,瞄準著一顆大樹衝去.
喀戎星的含氧量豐富,植物生長的異常龐大,那樹足有近兩米的直徑,足以製停飛行器.
隻聽得碰,碰兩聲,第一聲是奧斯勒被彈射裝置送出了飛行器,第二聲是他還在空中的時候飛行器攜著金屬人撞在那顆大樹枝幹上.
衝擊力道之大,讓樹根都隆起了一部分,飛行器本身也被壓縮了一半長度,如果奧斯勒還在裏麵一定會變成肉餅.
即將落地的奧斯勒被安全氣囊包裹了起來,這種飛行器自帶的氣囊球要比匡的那種還大上一圈,減緩衝擊力的能力更上一層.
奧斯勒毫發無傷,除了在安全球中翻滾的有些眩暈外,不過這是正常現象.
趕來的警員把他從泄了氣的氣囊球中攙扶出來,但他更在乎那個金屬饒生死,那家夥槍彈手雷都打不死,被飛行器撞一下估計也不會立馬掛掉.
好像印證了奧斯勒的想法般,從深凹進樹的飛行器前臉中伸出了一個機械臂,緊接著是第二隻.
剛想過去查看的警員一見這情況,又罵罵咧咧的跑了迴來.
後院和樹林間是一片空地,除了被奧斯勒駕駛的飛行器犁了一條溝以外,沒有其它掩體.
金屬人如果拿著武器,這幫警員是避無可避的.他用強韌的機械臂膀徒手把飛行器硬生生的掰開一條縫,隻要再撐起幾厘米,他就可以完全出來了.
奧斯勒卻沒再看向敵人,他望著空喃喃自語,''該到了吧.''
警員們也遠離了空地,紛紛依著作坊的半個廢墟做掩護.
際中多了四個高速墜落的黑點,像是流星,卻沒有那麽長的光跡.
眨眼的功夫就能看到它們變大了不少,是衝著這邊來的.那是白蘭相間的登陸艙,每個艙體中可以容納四個全副武裝的士兵.
如此快速的軍事支援要得益於早先聯邦發展的''宙斯''計劃,在重要的住人行星近地軌道上,部署四,五個空間站點.
這些站點相當於空中兵營,每個空間站點容納近百人,其中有一半多是軌道突擊隊隊員.
這隻隊伍隸屬於軍方快速反應部隊中的一支,隊員選拔十分嚴格,都是精英中的精英,因為他們要麵臨高風險的任務.
要從空間站點中乘坐''閃電火''型登陸艙,空降至指定區域.
這種登陸艙結構是倒置的三棱錐,尖端朝下,用以降低空氣阻力,底部擁有噴射器,在脫離站點後會配合自由落體的加速度,把登陸艙提速到5-8k公裏每時.
鑒於如此高的速度,艙體本身和內部擁有特殊構造,可以保護裏麵的人不被壓垮.
但裏麵的士兵仍然需要穿戴特製的護甲,來進一步穩固自己的身體.此外登陸艙尖端擁有6個型製退噴射器,用於在抵達目標地附近強製減速,避免高強度撞擊讓裏麵的士兵變成肉泥.
登陸艙的尖端材質使用特殊合金,比其它部位還要堅硬,在抵達目的地時可以輕鬆切入任何登陸地麵,比如沙土,山石.
整個宙斯計劃的目的在於,可以在五至十分鍾內將突擊隊部署在星球上的任意角落,借以快速打擊敵人軟肋,消滅潛在威脅.
戰時,突擊隊可以夥同基武器一同降落,實現掃蕩完快速占領的任務.
但目前處於和平年代,突擊隊的任務就變成了快速打擊暴力罪犯.不過鑒於部署的成本和危險性考量,一般不會輕易動用他們,像是今這種情況一年也碰不上一次.
奧斯勒這次求援剛好趕上有一個空間站點飛到了頭頂,突擊隊員又正好在演練,所以抵達速度比平時快多了.
金屬人終於突破了障礙,而且他的機槍也沒有丟,他一出來就瞄準了對麵的警員們一陣掃射.
不過有個登陸艙落在子彈必經之路上,叮叮當當的敲擊聲讓警員們一陣痛快,這迴敵人也踢到鐵板了.
登陸艙的三麵閘門快速上抬,從裏麵走出來四個軌道突擊隊隊員,他們手持軍用''橡木'',衣著最高級的戰鬥衣.
那身黑綠色的裝備,從頭到尾完全包裹住了突擊隊員的身體,材質使用合金和合成塑料,即輕便又結實,是人員穿戴裝備中防彈效果最佳的.
四個隊員扛著從登陸艙中卸下的防彈盾,把它們插在地上當作掩體,交替射擊壓製金屬人.
金屬饒弱點可能在頭部,因為他麵對突擊隊員的精準射擊,用空的那隻手護住了腦袋,另一隻手上的機槍想反擊,卻因為身體被擊中的顫動都打飄了.
另一個離得近的登陸艙走出來隻有兩個人,但是其中一個隊員駕駛著驅動裝甲.
這裝甲高達2.5米,全部都用合金製造,和防彈盾一個材質,和那金屬人有的一拚.
它像是一個大號的人形外殼,擁有眾多防護和輔助攻擊功能,對裏麵的駕駛人員有全方位的保障.
也由於它180kg的重量,裝甲必須由特製電池驅動,它安置在裝甲後腰部,被一個圓柱狀的保護殼包裹著.
如果電源被廢掉,這副裝甲也就隻能當一堵牆使.所以保護殼的防護等級也很高,普通武器基本無法擊穿,除非是用反器材步槍.
驅動裝甲背負雙管擲彈筒,比蜂衛防禦係統的短了一截,各內置一枚''雪鴞''多用途導彈,可以攻擊地麵及低空目標.
導彈擁有兩段裝藥,一段是發射藥,會將導彈彈出擲彈筒至少5m的安全距離,之後點燃二段推進藥,將導彈加速送往攻擊目標.
因為這種特殊的攻頂模式,是這種導彈對重型裝甲也有不俗的殺傷力.
這樣的好處就是讓發射者不易被發現,及降低後坐力,但還沒有低到可以抵肩射擊的地步.
如果把擲彈筒拆除下來可以單獨使用,它可以發射多種以鳥類命名的導彈或炮彈,所以這種製式擲彈筒被命名為''鳥銃''.
(本章完)
那黑色岩石砌成的作坊雖然堅固,但也比不上現代化的鋼鐵,這麽一衝擊立馬垮掉大半,掩埋了生死不明的一隊隊員.
那怪物左手直接掏進了飛行器頭部,把自己牢固的卡在那裏.
另一隻手拎著機槍玩命的從下麵開火,要把飛行器的引擎打滅.
幸閱是後院空間不大,飛行器直接迫近了山腰上的樹林,奧斯勒趁著飛行器還沒報廢,瞄準著一顆大樹衝去.
喀戎星的含氧量豐富,植物生長的異常龐大,那樹足有近兩米的直徑,足以製停飛行器.
隻聽得碰,碰兩聲,第一聲是奧斯勒被彈射裝置送出了飛行器,第二聲是他還在空中的時候飛行器攜著金屬人撞在那顆大樹枝幹上.
衝擊力道之大,讓樹根都隆起了一部分,飛行器本身也被壓縮了一半長度,如果奧斯勒還在裏麵一定會變成肉餅.
即將落地的奧斯勒被安全氣囊包裹了起來,這種飛行器自帶的氣囊球要比匡的那種還大上一圈,減緩衝擊力的能力更上一層.
奧斯勒毫發無傷,除了在安全球中翻滾的有些眩暈外,不過這是正常現象.
趕來的警員把他從泄了氣的氣囊球中攙扶出來,但他更在乎那個金屬饒生死,那家夥槍彈手雷都打不死,被飛行器撞一下估計也不會立馬掛掉.
好像印證了奧斯勒的想法般,從深凹進樹的飛行器前臉中伸出了一個機械臂,緊接著是第二隻.
剛想過去查看的警員一見這情況,又罵罵咧咧的跑了迴來.
後院和樹林間是一片空地,除了被奧斯勒駕駛的飛行器犁了一條溝以外,沒有其它掩體.
金屬人如果拿著武器,這幫警員是避無可避的.他用強韌的機械臂膀徒手把飛行器硬生生的掰開一條縫,隻要再撐起幾厘米,他就可以完全出來了.
奧斯勒卻沒再看向敵人,他望著空喃喃自語,''該到了吧.''
警員們也遠離了空地,紛紛依著作坊的半個廢墟做掩護.
際中多了四個高速墜落的黑點,像是流星,卻沒有那麽長的光跡.
眨眼的功夫就能看到它們變大了不少,是衝著這邊來的.那是白蘭相間的登陸艙,每個艙體中可以容納四個全副武裝的士兵.
如此快速的軍事支援要得益於早先聯邦發展的''宙斯''計劃,在重要的住人行星近地軌道上,部署四,五個空間站點.
這些站點相當於空中兵營,每個空間站點容納近百人,其中有一半多是軌道突擊隊隊員.
這隻隊伍隸屬於軍方快速反應部隊中的一支,隊員選拔十分嚴格,都是精英中的精英,因為他們要麵臨高風險的任務.
要從空間站點中乘坐''閃電火''型登陸艙,空降至指定區域.
這種登陸艙結構是倒置的三棱錐,尖端朝下,用以降低空氣阻力,底部擁有噴射器,在脫離站點後會配合自由落體的加速度,把登陸艙提速到5-8k公裏每時.
鑒於如此高的速度,艙體本身和內部擁有特殊構造,可以保護裏麵的人不被壓垮.
但裏麵的士兵仍然需要穿戴特製的護甲,來進一步穩固自己的身體.此外登陸艙尖端擁有6個型製退噴射器,用於在抵達目標地附近強製減速,避免高強度撞擊讓裏麵的士兵變成肉泥.
登陸艙的尖端材質使用特殊合金,比其它部位還要堅硬,在抵達目的地時可以輕鬆切入任何登陸地麵,比如沙土,山石.
整個宙斯計劃的目的在於,可以在五至十分鍾內將突擊隊部署在星球上的任意角落,借以快速打擊敵人軟肋,消滅潛在威脅.
戰時,突擊隊可以夥同基武器一同降落,實現掃蕩完快速占領的任務.
但目前處於和平年代,突擊隊的任務就變成了快速打擊暴力罪犯.不過鑒於部署的成本和危險性考量,一般不會輕易動用他們,像是今這種情況一年也碰不上一次.
奧斯勒這次求援剛好趕上有一個空間站點飛到了頭頂,突擊隊員又正好在演練,所以抵達速度比平時快多了.
金屬人終於突破了障礙,而且他的機槍也沒有丟,他一出來就瞄準了對麵的警員們一陣掃射.
不過有個登陸艙落在子彈必經之路上,叮叮當當的敲擊聲讓警員們一陣痛快,這迴敵人也踢到鐵板了.
登陸艙的三麵閘門快速上抬,從裏麵走出來四個軌道突擊隊隊員,他們手持軍用''橡木'',衣著最高級的戰鬥衣.
那身黑綠色的裝備,從頭到尾完全包裹住了突擊隊員的身體,材質使用合金和合成塑料,即輕便又結實,是人員穿戴裝備中防彈效果最佳的.
四個隊員扛著從登陸艙中卸下的防彈盾,把它們插在地上當作掩體,交替射擊壓製金屬人.
金屬饒弱點可能在頭部,因為他麵對突擊隊員的精準射擊,用空的那隻手護住了腦袋,另一隻手上的機槍想反擊,卻因為身體被擊中的顫動都打飄了.
另一個離得近的登陸艙走出來隻有兩個人,但是其中一個隊員駕駛著驅動裝甲.
這裝甲高達2.5米,全部都用合金製造,和防彈盾一個材質,和那金屬人有的一拚.
它像是一個大號的人形外殼,擁有眾多防護和輔助攻擊功能,對裏麵的駕駛人員有全方位的保障.
也由於它180kg的重量,裝甲必須由特製電池驅動,它安置在裝甲後腰部,被一個圓柱狀的保護殼包裹著.
如果電源被廢掉,這副裝甲也就隻能當一堵牆使.所以保護殼的防護等級也很高,普通武器基本無法擊穿,除非是用反器材步槍.
驅動裝甲背負雙管擲彈筒,比蜂衛防禦係統的短了一截,各內置一枚''雪鴞''多用途導彈,可以攻擊地麵及低空目標.
導彈擁有兩段裝藥,一段是發射藥,會將導彈彈出擲彈筒至少5m的安全距離,之後點燃二段推進藥,將導彈加速送往攻擊目標.
因為這種特殊的攻頂模式,是這種導彈對重型裝甲也有不俗的殺傷力.
這樣的好處就是讓發射者不易被發現,及降低後坐力,但還沒有低到可以抵肩射擊的地步.
如果把擲彈筒拆除下來可以單獨使用,它可以發射多種以鳥類命名的導彈或炮彈,所以這種製式擲彈筒被命名為''鳥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