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朗的天,豔陽已偏西。
忠王身穿便服坐在王府書房裏,品著茶,打著棋譜。
一切祥和,安逸,愜意。
輕而快的腳步聲傳來,轉瞬間在忠王幾榻前止住。
他連腳步聲都不用去聽,就知道來的人是誰。
忠王眼睛盯著棋盤,手伸向盛黑子的棋缽,仿佛不知道有人進來,不知道人已經到了他的近前。
不經通傳能輕快走到他麵前的人不多,整個王府不會超過兩人。
一個是他的寵妾李含笑,一個是他的心腹張仁臣。
李含笑現在不會來,來的人還會是誰?
張仁臣麵有喜色,躬身施禮說:“王爺,朱雀門的校尉送來消息,竹青跟馮文卿迴來了。”
“他們三日前就應該迴來。”忠王在棋盤上落下手中黑子說。
張仁臣:“他倆剛進朱雀門,但沒有見到囚車跟人犯。”
忠王伸手抓起一枚白子說:“本王越來越佩服甘一紫了。”
張仁臣印象中忠王從沒說過這樣的話,他是第一次聽忠王讚許別人,而且讚許的還是總捕頭甘一紫。
忠王不輕易讚許人,不代表他心裏沒有佩服的人,除了甘一紫外,他心裏至少佩服過左元帥林之平,還有就是江湖梟雄伍道策。
張仁臣平靜地看著忠王,見忠王不說話也沒敢說話。
忠王放下手裏棋譜,品口茶說:“總捕房的趙子昂,他是不是押著兩口棺材,跟著竹青一起進的城。”
張仁臣心裏雖驚,還是滿臉媚笑著說:“王爺聖明。”
忠王含笑望著他說:“這些事你應該清楚才對。”
張仁臣大驚,腿不由得在發抖,後背已有冷汗流下。
他是忠王府專職掌控江湖和朝堂消息的人,這些事他當然清楚。
問題是張仁臣沒有稟報的事,忠王卻知道的清清楚楚,這怎能不讓他心驚肉跳,後脖梗子發涼。
“小人知罪!”張仁臣囁嚅著重複著這幾個字。
忠王:“這些事你知道就行,本王沒心思管這些小事。”
張仁臣擦把臉上汗跡,小心地說:“王爺,明察司設立在即,王爺有什麽吩咐,小人好著手去準備。”
忠王重又拾起棋譜,眼睛望著棋盤說:“你早就行動了,現在問本王幹什麽?”
張仁臣腿一軟跪下,慘白著臉惶恐地說:“小人該死,小人該死!”
忠王:“收了人家不少銀子吧?”
張仁臣:“一千兩。”
忠王不經意地輕“哦”一聲。
張仁臣:“黃金。”
忠王抓白子的手突然停住,看眼地上的張仁臣,把白子落入盤中,輕聲說:“起來,你跟本王之間沒有必要如此。”
水清無魚的道理,忠王心裏太清楚不過。
他默許有時甚至會縱容下屬適當的貪點財,但又會適時的敲打敲打屬下,讓他們做的不要太出格。
這種馭人之術,忠王玩的可以說是駕輕就熟。
張仁臣戰戰兢兢地起身,身子躬得更低。
忠王:“你知道這次甘一紫,為什麽會讓馮文卿也去宜城辦差?”
張仁臣:“小人愚鈍。”
忠王望著他笑著說:“你是心裏明白,隻是不說而已。”
張仁臣訕然的一點頭,忙又接連搖頭。
忠王玩味一笑,輕聲說:“甘一紫要在總捕房忙著籌劃明察司的事,他怎麽會讓馮文卿在他身邊。”
張仁臣抬眼望著忠王,尷尬地笑笑。
忠王:“馮文卿能跟竹青一起去宜城辦差,一定是他甘一紫力保的,這點你可能看不到。”
張仁臣趕緊低聲說:“王爺洞察秋毫,小人……。”
忠王擺手說:“不是本王料事如神,事情必然會是這樣。”
張仁臣神色一愣,不知是故意在忠王麵前裝著迂笨,還是真的沒看透這事的本質。
忠王:“竹青心氣高是天生當捕快的料,馮文卿不喜歡說話是個悶葫蘆,竹青怎麽會要他跟著去辦差?”
張仁臣滿臉受教樣點點頭。
忠王:“這樣一想整件事不就一目了然了。”
張仁臣直起腰,謹慎地問:“甘一紫他就不怕?”
忠王:“他有什麽可怕的,他是總捕房的總捕頭,如果連這點氣度都沒有,天下還能像現在這樣太平。”
張仁臣似乎還在玩味忠王說的話,就聽忠王又說:“正因為馮文卿是本王保薦的人,甘一紫才會讓他去的宜城。”
張仁臣終於忍不住問:“為什麽?”
忠王仰臉看他一眼,沒有說話。
張仁臣忙堆起滿臉的笑,小心地說:“小人是真的一時沒轉過彎來,請王爺賜教。”
忠王扔下手中棋譜說:“甘一紫是幹什麽的,他能不想方設法摸清手下人的底。”
張仁臣仿佛剛迴味過來,不由得輕輕“哦”了一聲。
忠王:“他讓馮文卿去宜城辦差還另有深意。”
張仁臣心裏開始有點發毛,不知道忠王又要說出什麽樣,出乎他意料的話。
忠王:“馮文卿此次去宜城辦差,說到底就是個陪襯,也是為了讓本王安心。”
張仁臣賠著小心說:“王爺胸襟坦蕩,有什麽事能讓王爺不安心。”
忠王:“是他甘一紫怕本王不安心。”
張仁臣似乎明白了點,忙點頭說:“甘一紫心思夠陰沉。”
忠王笑著說:“其實這些事你都已經看透,你這樣說無非是逗本王開心。”
張仁臣老臉一紅,沒想到他的這點心事忠王全懂,而且還被忠王當麵點破。
他忙賠起笑臉說:“王爺胸藏錦繡,小人哪敢跟王爺相比。”
忠王定定地望著他,半晌,輕聲說:“此次宜城的事辦得好,竹青那小子就是新設立的明察司總教習。”
“應該是這樣。”張仁臣想想又說:“如果辦不好呢?”
忠王難得的哈哈一笑,抓起木榻上一隻晶瑩的小玉球,在手裏把球著,玩味地說:“伍道策一定會讓他辦好。”
張仁臣聽忠王這麽一說,也跟著諂媚的一笑。
他知道宜城的事定是伍道策設的局,為的是讓總捕房先動起來,隻有甘一紫有事情可做,伍道策才有機會走下一步棋。
忠王:“明察司的事有什麽消息傳出?”
張仁臣:“甘一紫收到不少王公大臣的推薦信,都是舉薦一些跟他們有關的青年才俊,都想著在明察司裏留下自己的耳目。”
忠王:“上麵對這種事是什麽態度?”
張仁臣:“上麵沒有明確表態,似乎全憑甘一紫一人做主。”
忠王不經意地看他一眼。
張仁臣心裏一凜,忙又說:“上麵想讓嶺南王的世子來帝都,留在明察司裏任職。嶺南那邊好像不太願意,嶺南王準備派世子妃來明察司任職。”
忠王冷漠地點點頭,似乎這一切盡在他意料之中。
張仁臣:“王爺,我們怎麽辦?”
忠王笑笑,沒有說話。
張仁臣尷尬一笑,知道現在對忠王說這樣話純屬是多餘。
忠王如果現在才想起來著手應對,那他還叫忠王?
張仁臣之所以這樣說,無非還是想在忠王麵前裝傻充愣。
忠王:“伍道策那邊有什麽動靜?”
張仁臣:“他自從接手那裏,天天就站在九霄樓後麵的觀梅閣上,一副超然的樣子,沒見有什麽人接近他。”
忠王:“他後麵要有大動作,你要多留意他的動向。”
張仁臣忙點頭稱是。
他心裏同時也清楚,忠王和伍道策共同布下的局,已然悄悄在展開。
忠王身穿便服坐在王府書房裏,品著茶,打著棋譜。
一切祥和,安逸,愜意。
輕而快的腳步聲傳來,轉瞬間在忠王幾榻前止住。
他連腳步聲都不用去聽,就知道來的人是誰。
忠王眼睛盯著棋盤,手伸向盛黑子的棋缽,仿佛不知道有人進來,不知道人已經到了他的近前。
不經通傳能輕快走到他麵前的人不多,整個王府不會超過兩人。
一個是他的寵妾李含笑,一個是他的心腹張仁臣。
李含笑現在不會來,來的人還會是誰?
張仁臣麵有喜色,躬身施禮說:“王爺,朱雀門的校尉送來消息,竹青跟馮文卿迴來了。”
“他們三日前就應該迴來。”忠王在棋盤上落下手中黑子說。
張仁臣:“他倆剛進朱雀門,但沒有見到囚車跟人犯。”
忠王伸手抓起一枚白子說:“本王越來越佩服甘一紫了。”
張仁臣印象中忠王從沒說過這樣的話,他是第一次聽忠王讚許別人,而且讚許的還是總捕頭甘一紫。
忠王不輕易讚許人,不代表他心裏沒有佩服的人,除了甘一紫外,他心裏至少佩服過左元帥林之平,還有就是江湖梟雄伍道策。
張仁臣平靜地看著忠王,見忠王不說話也沒敢說話。
忠王放下手裏棋譜,品口茶說:“總捕房的趙子昂,他是不是押著兩口棺材,跟著竹青一起進的城。”
張仁臣心裏雖驚,還是滿臉媚笑著說:“王爺聖明。”
忠王含笑望著他說:“這些事你應該清楚才對。”
張仁臣大驚,腿不由得在發抖,後背已有冷汗流下。
他是忠王府專職掌控江湖和朝堂消息的人,這些事他當然清楚。
問題是張仁臣沒有稟報的事,忠王卻知道的清清楚楚,這怎能不讓他心驚肉跳,後脖梗子發涼。
“小人知罪!”張仁臣囁嚅著重複著這幾個字。
忠王:“這些事你知道就行,本王沒心思管這些小事。”
張仁臣擦把臉上汗跡,小心地說:“王爺,明察司設立在即,王爺有什麽吩咐,小人好著手去準備。”
忠王重又拾起棋譜,眼睛望著棋盤說:“你早就行動了,現在問本王幹什麽?”
張仁臣腿一軟跪下,慘白著臉惶恐地說:“小人該死,小人該死!”
忠王:“收了人家不少銀子吧?”
張仁臣:“一千兩。”
忠王不經意地輕“哦”一聲。
張仁臣:“黃金。”
忠王抓白子的手突然停住,看眼地上的張仁臣,把白子落入盤中,輕聲說:“起來,你跟本王之間沒有必要如此。”
水清無魚的道理,忠王心裏太清楚不過。
他默許有時甚至會縱容下屬適當的貪點財,但又會適時的敲打敲打屬下,讓他們做的不要太出格。
這種馭人之術,忠王玩的可以說是駕輕就熟。
張仁臣戰戰兢兢地起身,身子躬得更低。
忠王:“你知道這次甘一紫,為什麽會讓馮文卿也去宜城辦差?”
張仁臣:“小人愚鈍。”
忠王望著他笑著說:“你是心裏明白,隻是不說而已。”
張仁臣訕然的一點頭,忙又接連搖頭。
忠王玩味一笑,輕聲說:“甘一紫要在總捕房忙著籌劃明察司的事,他怎麽會讓馮文卿在他身邊。”
張仁臣抬眼望著忠王,尷尬地笑笑。
忠王:“馮文卿能跟竹青一起去宜城辦差,一定是他甘一紫力保的,這點你可能看不到。”
張仁臣趕緊低聲說:“王爺洞察秋毫,小人……。”
忠王擺手說:“不是本王料事如神,事情必然會是這樣。”
張仁臣神色一愣,不知是故意在忠王麵前裝著迂笨,還是真的沒看透這事的本質。
忠王:“竹青心氣高是天生當捕快的料,馮文卿不喜歡說話是個悶葫蘆,竹青怎麽會要他跟著去辦差?”
張仁臣滿臉受教樣點點頭。
忠王:“這樣一想整件事不就一目了然了。”
張仁臣直起腰,謹慎地問:“甘一紫他就不怕?”
忠王:“他有什麽可怕的,他是總捕房的總捕頭,如果連這點氣度都沒有,天下還能像現在這樣太平。”
張仁臣似乎還在玩味忠王說的話,就聽忠王又說:“正因為馮文卿是本王保薦的人,甘一紫才會讓他去的宜城。”
張仁臣終於忍不住問:“為什麽?”
忠王仰臉看他一眼,沒有說話。
張仁臣忙堆起滿臉的笑,小心地說:“小人是真的一時沒轉過彎來,請王爺賜教。”
忠王扔下手中棋譜說:“甘一紫是幹什麽的,他能不想方設法摸清手下人的底。”
張仁臣仿佛剛迴味過來,不由得輕輕“哦”了一聲。
忠王:“他讓馮文卿去宜城辦差還另有深意。”
張仁臣心裏開始有點發毛,不知道忠王又要說出什麽樣,出乎他意料的話。
忠王:“馮文卿此次去宜城辦差,說到底就是個陪襯,也是為了讓本王安心。”
張仁臣賠著小心說:“王爺胸襟坦蕩,有什麽事能讓王爺不安心。”
忠王:“是他甘一紫怕本王不安心。”
張仁臣似乎明白了點,忙點頭說:“甘一紫心思夠陰沉。”
忠王笑著說:“其實這些事你都已經看透,你這樣說無非是逗本王開心。”
張仁臣老臉一紅,沒想到他的這點心事忠王全懂,而且還被忠王當麵點破。
他忙賠起笑臉說:“王爺胸藏錦繡,小人哪敢跟王爺相比。”
忠王定定地望著他,半晌,輕聲說:“此次宜城的事辦得好,竹青那小子就是新設立的明察司總教習。”
“應該是這樣。”張仁臣想想又說:“如果辦不好呢?”
忠王難得的哈哈一笑,抓起木榻上一隻晶瑩的小玉球,在手裏把球著,玩味地說:“伍道策一定會讓他辦好。”
張仁臣聽忠王這麽一說,也跟著諂媚的一笑。
他知道宜城的事定是伍道策設的局,為的是讓總捕房先動起來,隻有甘一紫有事情可做,伍道策才有機會走下一步棋。
忠王:“明察司的事有什麽消息傳出?”
張仁臣:“甘一紫收到不少王公大臣的推薦信,都是舉薦一些跟他們有關的青年才俊,都想著在明察司裏留下自己的耳目。”
忠王:“上麵對這種事是什麽態度?”
張仁臣:“上麵沒有明確表態,似乎全憑甘一紫一人做主。”
忠王不經意地看他一眼。
張仁臣心裏一凜,忙又說:“上麵想讓嶺南王的世子來帝都,留在明察司裏任職。嶺南那邊好像不太願意,嶺南王準備派世子妃來明察司任職。”
忠王冷漠地點點頭,似乎這一切盡在他意料之中。
張仁臣:“王爺,我們怎麽辦?”
忠王笑笑,沒有說話。
張仁臣尷尬一笑,知道現在對忠王說這樣話純屬是多餘。
忠王如果現在才想起來著手應對,那他還叫忠王?
張仁臣之所以這樣說,無非還是想在忠王麵前裝傻充愣。
忠王:“伍道策那邊有什麽動靜?”
張仁臣:“他自從接手那裏,天天就站在九霄樓後麵的觀梅閣上,一副超然的樣子,沒見有什麽人接近他。”
忠王:“他後麵要有大動作,你要多留意他的動向。”
張仁臣忙點頭稱是。
他心裏同時也清楚,忠王和伍道策共同布下的局,已然悄悄在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