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


    一大早的,李明開著車帶著父母去了一趟外婆家拜年之後,就準備迴海文去了。


    自己隻有三天假,今天就是最後一天。


    父母都有些不舍,隻是給李明收拾了一箱衣物,接著又從各種年貨裏挑出來一堆李明喜歡吃的東西,塞進了車裏。


    倒是把車子的後備箱塞得比來的時候還要滿一些。


    後視鏡裏,李明看著漸行漸遠的父母,覺得自己的心也象是後備箱一樣,被塞得滿滿的。


    拜托陳向紅幫自己把一堆東西托運倒海文之後,李明搭乘晚上的航班,連夜返迴了海文發射中心。


    遠遠的,李明就感知到了裝配車間裏依舊在忙碌的科研工作者們,而青鸞號的貨艙已經封閉,就剩下和主推火箭進行結合了。


    很明顯,這三天他們一刻也沒停下。


    看著裝配間調度室裏眼圈漆黑的馬玉峰,李明心中升起一些愧疚。


    馬玉峰看見李明笑了笑“迴來了。”


    李明點點頭。


    “今晚還是我看著,明天換你來,先去好好休息吧。”


    李明本想拒絕,但是看著馬玉峰眼神中的堅持,終於還是點頭離開了。


    找了找,李明發現謝書白也不在,據說是去了滬市,要過兩天才能迴來。


    本想發個信息問問謝書白什麽情況,但是琢磨了半天,李明也不知道怎麽說。


    最後隻能把手機一扔,趴床上睡著了。


    大年初七。


    央媽的采訪組來到了海文發射中心。


    這是為了慶祝新年特意舉辦的一次聯歡活動,華國藝術劇團將在海文發射中心開展一場慰問演出,同時也是全國直播。


    當然,另一個目的就是為了給青鸞號的發射做鋪墊。


    青鸞號的整體已經基本組合完畢,考慮到空間站主體的發射已經推遲了半個多月了,聯合工程組決定就在近期發射青鸞號上天。


    隨著青鸞號的組裝完工,忙碌了大半個月的工作人員總算是能稍稍的放鬆一些,大家齊聚在臨時搭建的場地上觀看了各種各樣的演出節目。


    就連眾多工作人員都被要求出了個合唱的節目,一起唱了一首《我的祖國》。


    節目的最後,是諸多工作人員在組裝完畢的青鸞號下,給全國人民拜年的畫麵。


    重點就是丁老、馬玉峰這兩位總工,還有以程雲飛、謝書白為首的新一代科研人員。


    這次就連李明都被拉上了鏡頭,雖然隻是在某個角落出了一下鏡。


    謝書白是前兩天迴來的,據她說之所以去滬市,是因為之前進行的實驗有了很大進展。


    而當謝書白迴到滬市把研究成果上報之後,所有參與研究的人員和相關資料被連夜打包,緊急轉運到了帝都。


    若非謝書白還掛著新211工程的副總工程師的名頭,隻怕也不會讓她離開帝都。


    這一期的節目是全程直播的,所以當兩位總工對外宣布青鸞號即將發射的時候,央媽的收視率突然暴增。


    誰也沒想到在這央媽大拜年的最後一天,給了大家一個這麽大的驚喜。


    隻要長了眼睛的就能看到裝配間裏已經樹立起來的巨大航天器,看樣子已經安裝完畢,隨時就能發射的樣子。


    隨後,華國航空航天集團的官方網站上確認了這一消息,並且還給出了具體的發射日期。


    就在元宵節前後,具體視天氣情況而定。


    一時間,海文的旅客人數暴漲,原本在海文的旅客也紛紛延長了自己的行程,準備在這裏過完這個元宵節。


    萬眾期待,不外如是。


    似乎隨著青鸞號發射日期的確定,原本那些質疑的言論都在一夜之間消失的無影無蹤,網友們開始瘋狂刷屏,想要親眼目睹青鸞號的發射實況。


    央媽第一時間站出來表示發射當天會進行全程直播,網上一眾主播們也是摩拳擦掌,準備分上一杯羹。


    畢竟央媽畫質,誰看誰知道。


    這一波風潮很快順著互聯網吹到了大洋彼岸。


    信息高度通達的年代,萬裏之遙外發生的事情也能很快就人盡皆知。


    於是乎,原本被情報部門和nasa聯合安撫下去的民眾們再度不滿了。


    你不是說華國視騙人的嗎?不是說那東西不科學,飛不起來嗎?


    說的倒是有理有據的樣子,可是現在人家都要發射上天了,你還怎麽說?


    眼見新一輪的零元購活動正在醞釀,情報部門連忙聯係了一大批的專家學者,對青鸞號進行詳細的分析。


    這次央視采訪曝光了青鸞號的完整樣貌,情報部門很快就推算出了具體的數據,甚至就連大致的結構框架都推演了個七七八八。


    諸多學者進行了計算論證之後,給出了統一的答案:這東西根本不合理,要是發射的話十有八九出問題,不是掉下來就是直接空中解體。


    不過還沒等情報部門這邊給出什麽結果,就已經有學者開始炮轟青鸞號了。


    來自劍橋的空氣動力學專家史蒂夫教授直接在自己的推特上放話:青鸞號隻是一場鬧劇,如果華國真的把它發射出去,隻會讓它在空中解體。


    接著,在劍橋大學的主頁上,史蒂夫教授發表了一篇長篇文章,從幾個方麵駁斥了青鸞號。


    首先是氣動布局不合理,青鸞號的機翼比其他航天飛機大了太多,位置也過於靠前,這樣一來,升空時機翼產生的巨大升力會對機身和主推火箭的固定部位產生巨大的分離力量。


    而根據史蒂夫教授的計算公式得出的結果,如此強大的力量不是現有的材料所能承受得住的,所以航天飛機一旦升空就會直接和主推火箭分離解體。


    其次是史蒂夫教授根據央視的影像資料推算出了主推火箭和助推器的體型,從而進一步推算出了燃料的大概重量。


    而計算出的燃料重量,根本無法產生足以推動青鸞號到達近地軌道的能量。


    最後,史蒂夫教授指出,科學是嚴謹的,可以計算的,青鸞號的兩個致命缺陷使得它根本不可能上天,除非華國是準備給大家放一個超大煙花來慶祝新年。


    得,情報部門一看,都懶得去改動,直接把史蒂夫教授的文章轉載了過來,在米利堅的眾多主流媒體上大肆宣傳報道。


    在米利堅的知名脫口秀節目上,主持人甚至裝扮成了滿人的模樣,放肆的嘲笑起青鸞號是華國慶祝新年的傳統:放煙花。


    這一明顯帶侮辱性質的行為立刻遭到了華國民眾的強烈抵製和譴責,但是在日益緊張的關係下,米利堅反倒是大肆的宣揚這一事件,指責弄虛作假的華國才是挑起事件的一方。


    作為急先鋒的灣灣再次帶頭出擊,諸多‘名嘴’再次發力,一個個的在節目中宣傳青鸞號隻是華國做的模型而已,並沒有任何的實際功能。


    史蒂夫教授的文章很快就在國內引起了不小的波瀾,現在畢竟是知識普及的年代,不少國內學者和相關的航空航天愛好者對史蒂夫教授給出的數據進行了核算。


    結果和史蒂夫教授所說相符。


    更重要的是,有網友通過央視的畫麵,發現青鸞號主推進器的尾噴口是六個,而且尺寸相對較小。


    根據估算的數據,這些火箭發動機並不是網友們之前推測的yf-130的大推力發動機,而是胖五的yf-100發動機。


    這樣一來,史蒂夫教授所說的,青鸞號推力不足,根本不能上太空的論調似乎是得到了佐證。


    這樣一來,各種風言風語再度卷土重來,公知們更是痛批高層搞麵子工程,不顧科學,濫花納稅人錢財。


    這國怎?虧總民,我陷思,定體病。


    諸如此類陰陽怪氣的文章比比皆是。


    麵對這些指責和懷疑,華國航空航天集團隻是更新了一則信息:


    根據氣象部門的信息,元宵節當晚氣候條件事宜,青鸞號將會在元宵節晚上發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人形發動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碼字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碼字嗒並收藏人形發動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