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蕭太後和她的女兒們
大唐:我真的沒想當皇帝 作者:牽著老虎曬月亮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楊政道和蕭太後率領著前隋的文武百官,緩緩地走出城門。
這些曾經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官員們,此刻個個腳步沉重,低垂著頭,猶如霜打的落葉,失去了生機與活力。
他們身上那曾經華麗無比的服飾,如今也不再有往日的光彩,有的衣冠不整,褶皺遍布;有的神情呆滯,目光遊離。
往日的威風和傲氣早已消失不見,隻剩下無盡的沮喪和落魄,仿佛被抽去了靈魂。
此時,風輕輕地吹過,揚起他們淩亂的發絲和衣角,發出簌簌的聲響。
城門外的荒野上,枯草在風中搖曳,發出沙沙的悲鳴。遠處的山巒籠罩在一層薄薄的霧氣中,顯得陰沉而壓抑。
整個場景充滿了悲涼和無奈,仿佛天地都在為這個落幕的時代而哀泣,宣告著一個曾經輝煌的時代就此終結。
秦俊騎著一匹高大威武的黑色戰馬,英姿颯爽,率領著士氣高昂、威風凜凜的夏州兵浩浩蕩蕩地迎了上去。
那戰馬嘶鳴著,蹄下揚起陣陣塵土。秦俊身披戰甲,手持韁繩,目光如炬,猶如戰神降臨。
楊政道走到秦俊馬前,雙膝一軟,“撲通”一聲跪倒在地,雙手高高舉起降書順表,聲音顫抖著說道:
“罪臣楊政道,率領眾人向大唐投降,願將軍寬恕。我等一時糊塗,犯下大錯,如今隻求能留一條生路。”
秦俊俯視著楊政道,目光威嚴而深沉,緩緩說道:
“既已投降,當真心歸順,不可再有二心。大唐向來寬厚,但也絕不姑息反複無常之人。”
蕭皇後也跟著跪下,淚水在眼眶中打轉,聲音淒婉:
“將軍,我等婦孺老幼,皆已知錯,隻求能給眾人一條生路,讓我們能在這亂世中苟活。”
秦俊微微點頭,神色稍緩,示意眾人起身:
“隻要爾等真心悔改,不再生事端,大唐定以仁德相待。我大唐海納百川,過往之事,可既往不咎。但日後若有任何不軌之心,定嚴懲不貸!”
眾人聞此,皆感恩戴德,連連稱是。
秦俊接過降書順表和玉璽後,夏州兵訓練有素、行動迅速,如潮水般湧入定襄城,有條不紊地接管了這座城池的各個要地。
秦俊也在眾人的簇擁下入住了定襄的前隋皇宮。這座曾經輝煌壯麗的宮殿,如今雖仍有幾分昔日的奢華,但卻難掩落寞與滄桑。
本來打算著,暫住一晚,明日一早便將前隋皇帝楊政道和蕭皇後等人,妥善打包送往長安,向朝廷交差。
哪曾想,當晚,夜色剛剛降臨,如墨般的黑暗迅速吞噬了大地。就在這靜謐的時刻,蕭皇後忽然前來求見。
她的身影在昏暗的燈光下顯得格外單薄和孤獨,讓人不禁心生憐憫。
……
就在不久前,前隋後宮裏,淒慘的哀聲如幽靈般彌漫開來,每一寸空氣都被這悲痛所浸染。
陰冷的風從雕花窗欞的縫隙間鑽進來,吹拂著褪色的帷幔,發出瑟瑟的聲響。
前隋皇太後蕭氏麵容呆滯地坐在那張略顯破舊的椅子上,滿臉的悲涼如陰霾般籠罩著她。
她的眼神空洞無神,呆呆地望著前方,仿佛在追憶著往昔那繁花似錦的繁華與至高無上的榮耀。
歲月的痕跡在她臉上刻下了深深的皺紋,此刻那些皺紋仿佛更深了,每一道都訴說著無盡的哀愁。
她的嘴唇微微顫抖著,雙手無力地搭在扶手之上。
而旁邊,坐著同樣滿臉悲戚的前隋後主楊正道之母韋氏。
她緊蹙著眉頭,那眉頭仿佛永遠也無法舒展,淚水在眼眶中打轉,卻強忍著不讓其落下,隻是那淚水在眼眶中越積越多,仿佛隨時都會決堤。
她雙手緊緊絞著手中那塊已經褶皺不堪的帕子,指節因為用力而發白。
此外,還有前隋公主,楊廣的兩個女兒,南陽公主、如意公主。
兩位公主也是兩眼含淚,那淚水如同斷了線的珍珠,不斷地滾落下來,在她們白皙的臉頰上留下一道道清晰的淚痕。
她們嬌弱的身軀微微顫抖著,神情悲悲戚戚,讓人心生憐惜。
房間裏的空氣凝重到了極點,仿佛都要凝固起來。
每一次唿吸都顯得如此沉重,壓得人幾乎喘不過氣來。
昏暗的燭光在風中搖曳不定,映照著眾人愁苦的麵容,投下一片片扭曲的陰影。
片刻後,忽然南陽公主顫顫巍巍地起身,她的身軀如同風中的落葉般微微顫抖著,踉蹌地跪倒在蕭太後麵前。
她的發髻有些淩亂,幾縷發絲垂落在臉頰兩側。她聲淚俱下地哭泣道:
“母後,女兒不想去長安。
女兒們若是去了長安,萬一被發配教坊司,不僅有辱先皇的威名,而且今後餘生必定生不如死。
還請母後,去找那秦將軍交涉,請他不要將女兒們送往長安。”
她的聲音顫抖著,帶著深深的恐懼和絕望。
蕭太後聽完南陽公主的話後,臉上的神情變得更加淒涼,仿佛一瞬間又蒼老了許多。
她長歎一聲,那歎息聲仿佛是從靈魂深處發出的,充滿了無奈和悲哀。
她聲音沙啞而無奈地迴答道:
“如今,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我即便去找秦將軍交涉,秦將軍哪裏會聽我的?
那秦俊是個少年,之前並未在大隋當過官員,與我們毫無交情可言。
恐怕我說話,也起不到什麽作用。”
說完,她緩緩地閉上了眼睛,兩行清淚順著臉頰滑落。
……
“不,母後,您說話,會有效果的。”
出乎蕭太後意料之外的是,南陽公主忽然目光堅定,語氣斬釘截鐵地迴答道。然後,隻見她猛地豁然起身,裙袂飄飄,蓮步急促而堅定地走近蕭太後,繼續說道,
“我聽說那秦俊,雖然未曾在大隋當過官員,但是與當今唐王陛下的關係也頗為微妙。前些時日,唐王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後,正是秦俊冒著殺頭抗上的巨大風險,從長安城裏救走了唐國前太子妃、前齊王妃及家眷。那唐國前齊王妃既是反臣,而且還是我大隋的宗室之女。如此敏感危險的身份,秦俊都敢帶迴夏州加以庇護。想必,我們這些人,他必然也敢庇護。”
“奧?竟有此事!”
蕭太後聞言,原本黯淡的雙眸頓時亮了幾分,臉上那濃鬱的悲戚之色也瞬間減少了不少。她下意識地挺直了脊背,坐直了身體,神情中多了一絲急切與期待。
她雙眼緊盯著南陽公主,目光中滿是疑惑與探究,急切地追問道,
“你可知道他為何救下唐國前齊王妃和前太子妃?”
這些曾經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官員們,此刻個個腳步沉重,低垂著頭,猶如霜打的落葉,失去了生機與活力。
他們身上那曾經華麗無比的服飾,如今也不再有往日的光彩,有的衣冠不整,褶皺遍布;有的神情呆滯,目光遊離。
往日的威風和傲氣早已消失不見,隻剩下無盡的沮喪和落魄,仿佛被抽去了靈魂。
此時,風輕輕地吹過,揚起他們淩亂的發絲和衣角,發出簌簌的聲響。
城門外的荒野上,枯草在風中搖曳,發出沙沙的悲鳴。遠處的山巒籠罩在一層薄薄的霧氣中,顯得陰沉而壓抑。
整個場景充滿了悲涼和無奈,仿佛天地都在為這個落幕的時代而哀泣,宣告著一個曾經輝煌的時代就此終結。
秦俊騎著一匹高大威武的黑色戰馬,英姿颯爽,率領著士氣高昂、威風凜凜的夏州兵浩浩蕩蕩地迎了上去。
那戰馬嘶鳴著,蹄下揚起陣陣塵土。秦俊身披戰甲,手持韁繩,目光如炬,猶如戰神降臨。
楊政道走到秦俊馬前,雙膝一軟,“撲通”一聲跪倒在地,雙手高高舉起降書順表,聲音顫抖著說道:
“罪臣楊政道,率領眾人向大唐投降,願將軍寬恕。我等一時糊塗,犯下大錯,如今隻求能留一條生路。”
秦俊俯視著楊政道,目光威嚴而深沉,緩緩說道:
“既已投降,當真心歸順,不可再有二心。大唐向來寬厚,但也絕不姑息反複無常之人。”
蕭皇後也跟著跪下,淚水在眼眶中打轉,聲音淒婉:
“將軍,我等婦孺老幼,皆已知錯,隻求能給眾人一條生路,讓我們能在這亂世中苟活。”
秦俊微微點頭,神色稍緩,示意眾人起身:
“隻要爾等真心悔改,不再生事端,大唐定以仁德相待。我大唐海納百川,過往之事,可既往不咎。但日後若有任何不軌之心,定嚴懲不貸!”
眾人聞此,皆感恩戴德,連連稱是。
秦俊接過降書順表和玉璽後,夏州兵訓練有素、行動迅速,如潮水般湧入定襄城,有條不紊地接管了這座城池的各個要地。
秦俊也在眾人的簇擁下入住了定襄的前隋皇宮。這座曾經輝煌壯麗的宮殿,如今雖仍有幾分昔日的奢華,但卻難掩落寞與滄桑。
本來打算著,暫住一晚,明日一早便將前隋皇帝楊政道和蕭皇後等人,妥善打包送往長安,向朝廷交差。
哪曾想,當晚,夜色剛剛降臨,如墨般的黑暗迅速吞噬了大地。就在這靜謐的時刻,蕭皇後忽然前來求見。
她的身影在昏暗的燈光下顯得格外單薄和孤獨,讓人不禁心生憐憫。
……
就在不久前,前隋後宮裏,淒慘的哀聲如幽靈般彌漫開來,每一寸空氣都被這悲痛所浸染。
陰冷的風從雕花窗欞的縫隙間鑽進來,吹拂著褪色的帷幔,發出瑟瑟的聲響。
前隋皇太後蕭氏麵容呆滯地坐在那張略顯破舊的椅子上,滿臉的悲涼如陰霾般籠罩著她。
她的眼神空洞無神,呆呆地望著前方,仿佛在追憶著往昔那繁花似錦的繁華與至高無上的榮耀。
歲月的痕跡在她臉上刻下了深深的皺紋,此刻那些皺紋仿佛更深了,每一道都訴說著無盡的哀愁。
她的嘴唇微微顫抖著,雙手無力地搭在扶手之上。
而旁邊,坐著同樣滿臉悲戚的前隋後主楊正道之母韋氏。
她緊蹙著眉頭,那眉頭仿佛永遠也無法舒展,淚水在眼眶中打轉,卻強忍著不讓其落下,隻是那淚水在眼眶中越積越多,仿佛隨時都會決堤。
她雙手緊緊絞著手中那塊已經褶皺不堪的帕子,指節因為用力而發白。
此外,還有前隋公主,楊廣的兩個女兒,南陽公主、如意公主。
兩位公主也是兩眼含淚,那淚水如同斷了線的珍珠,不斷地滾落下來,在她們白皙的臉頰上留下一道道清晰的淚痕。
她們嬌弱的身軀微微顫抖著,神情悲悲戚戚,讓人心生憐惜。
房間裏的空氣凝重到了極點,仿佛都要凝固起來。
每一次唿吸都顯得如此沉重,壓得人幾乎喘不過氣來。
昏暗的燭光在風中搖曳不定,映照著眾人愁苦的麵容,投下一片片扭曲的陰影。
片刻後,忽然南陽公主顫顫巍巍地起身,她的身軀如同風中的落葉般微微顫抖著,踉蹌地跪倒在蕭太後麵前。
她的發髻有些淩亂,幾縷發絲垂落在臉頰兩側。她聲淚俱下地哭泣道:
“母後,女兒不想去長安。
女兒們若是去了長安,萬一被發配教坊司,不僅有辱先皇的威名,而且今後餘生必定生不如死。
還請母後,去找那秦將軍交涉,請他不要將女兒們送往長安。”
她的聲音顫抖著,帶著深深的恐懼和絕望。
蕭太後聽完南陽公主的話後,臉上的神情變得更加淒涼,仿佛一瞬間又蒼老了許多。
她長歎一聲,那歎息聲仿佛是從靈魂深處發出的,充滿了無奈和悲哀。
她聲音沙啞而無奈地迴答道:
“如今,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我即便去找秦將軍交涉,秦將軍哪裏會聽我的?
那秦俊是個少年,之前並未在大隋當過官員,與我們毫無交情可言。
恐怕我說話,也起不到什麽作用。”
說完,她緩緩地閉上了眼睛,兩行清淚順著臉頰滑落。
……
“不,母後,您說話,會有效果的。”
出乎蕭太後意料之外的是,南陽公主忽然目光堅定,語氣斬釘截鐵地迴答道。然後,隻見她猛地豁然起身,裙袂飄飄,蓮步急促而堅定地走近蕭太後,繼續說道,
“我聽說那秦俊,雖然未曾在大隋當過官員,但是與當今唐王陛下的關係也頗為微妙。前些時日,唐王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後,正是秦俊冒著殺頭抗上的巨大風險,從長安城裏救走了唐國前太子妃、前齊王妃及家眷。那唐國前齊王妃既是反臣,而且還是我大隋的宗室之女。如此敏感危險的身份,秦俊都敢帶迴夏州加以庇護。想必,我們這些人,他必然也敢庇護。”
“奧?竟有此事!”
蕭太後聞言,原本黯淡的雙眸頓時亮了幾分,臉上那濃鬱的悲戚之色也瞬間減少了不少。她下意識地挺直了脊背,坐直了身體,神情中多了一絲急切與期待。
她雙眼緊盯著南陽公主,目光中滿是疑惑與探究,急切地追問道,
“你可知道他為何救下唐國前齊王妃和前太子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