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夏州水泥路
大唐:我真的沒想當皇帝 作者:牽著老虎曬月亮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啤酒流水線和白酒流水線的正式投入運行,使得夏州仙釀的生意得以持續蓬勃發展。
這源源不斷的生產與銷售,如同一條奔騰不息的財富之河,為夏州注入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滾滾財源。
夏州的府庫日益充盈,百姓的生活也隨之逐漸改善,街頭巷尾洋溢著前所未有的歡樂與希望。
要想富先修路!
為了能夠進一步加速財富的積累,讓夏州的發展更上一層樓,秦俊當機立斷,毫不猶豫地再次擴大夏州建築流水線的規模。
便捷的交通對於經濟發展的重要性,猶如血管對於人體的作用,隻有道路通暢,物資與人員才能快速流通,經濟才能實現騰飛。
在秦俊的規劃中,所有的突厥俘虜全都被投入到修建夏州直通長安的水泥路這一浩大工程之中。
這些曾經的敵人,如今在秦俊的智慧與策略下,成為了建設夏州的一份子。
他們背負著工具,揮灑著汗水,為自己曾經的侵略行為付出勞動的代價,同時也為夏州的未來添磚加瓦。
從夏州到長安,如果走目前那崎嶇不平、蜿蜒曲折的泥土官道,即便是騎上快馬日夜兼程、不間斷地趕路,大概也需要三天左右的時間。
這漫長的路程,不僅耗費了人們的時間和精力,更嚴重阻礙了兩地之間的物資交流和信息傳遞。
在秦俊的眼中,這樣的交通狀況簡直是無法忍受的。
實在是太慢了!
每一次想到這漫長的行程,秦俊心中都充滿了急切和不滿。
他渴望改變這一現狀,渴望能夠縮短夏州與長安之間的距離,讓兩地之間的聯係更加緊密,交流更加便捷。
所以,秦俊對這條即將修建的夏州長安水泥路,充滿了無限的期待。
……
很快,夏州再次進入了一個熱火朝天、激情澎湃的大建設、大修路的全新時代。
整個夏州仿佛變成了一個巨大的工地,到處都是忙碌的身影和嘈雜的聲音。
工匠們揮舞著工具,喊著號子,齊心協力地為修路事業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有了白酒生意賺來的豐厚資金,秦俊底氣十足,便能招募來更多的民夫參與其中。
眾人拾柴火焰高,隻有集結更多的人力,才能更快地完成修路這一艱巨任務。
秦俊給出的招工條件是,無論是誰,隻要來參與修路,一天便能管飽三頓飯。
雖然這樣的條件在後世看來或許並不高,但是在當下的大唐,卻足以讓整個夏州和夏州附近的州府為之瘋狂。
要知道,現在的大唐,剛剛立國不久,曆經多年的戰亂,社會動蕩不安,經濟亟待複蘇。
內憂外患不斷,饑荒更是如影隨形,頻繁地困擾著百姓的生活。
普通百姓的日子過得極為艱難,大部分老百姓都是一天隻能吃上一頓清湯寡水的飯食,甚至有些偏遠地區的百姓兩天才能勉強吃上一頓勉強果腹的粗食。
而現在,夏州修路,不僅提供了工作的機會,讓人們能夠通過自己的勞動換取生活的保障,還承諾一天三頓飯,並且保證管飽。
這對於長期處於饑餓邊緣的百姓們來說,無疑是一個天大的好消息,其吸引力猶如磁石對於鐵針,無法抗拒。
於是,消息如同春風一般迅速傳遍了夏州全州。
夏州全州的百姓聽聞此消息後,瞬間沸騰了!
他們奔走相告,眼中閃爍著希望的光芒。
無論是身強力壯的青年,還是年過半百的老者,都紛紛放下手中的農活,收拾行囊,湧向夏州城,渴望加入修路的隊伍,為自己和家人謀得一份溫飽。
夏州臨近州府的百姓也激動得不能自已,內心的渴望被徹底點燃,沸騰了起來。
他們不顧路途的遙遠,拖家帶口,成群結隊地湧入夏州。
一時間,夏州城內外人頭攢動,熱鬧非凡。原本冷清的街道變得熙熙攘攘,充滿了生機與活力。
這些百姓們懷著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滿懷熱情地加入了夏州建築隊。
他們用自己的雙手,一鍬一鏟地挖掘著泥土,一磚一石地鋪設著道路。
汗水浸濕了他們的衣衫,但他們的臉上卻始終洋溢著堅定的笑容。
因為他們知道,終於可以吃飽飯了!
哪怕累死,也比做一個餓死鬼強!
……
更有甚者,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就連夏州邊境的突厥部落,也悄悄地有百姓動起了心思。
他們脫下了自己的傳統服飾,換上了漢人的衣服,偽裝成流離失所的流民,想方設法地混入其中,隻為能夠加入夏州建築隊。
夏州邊境的這些突厥部落,原本都是疊羅支的屬從部落。
然而,為了贖迴被俘的疊羅支,他們被疊羅施殘忍地搜刮一空,所有的財物、糧食幾乎被洗劫殆盡。
如今,麵對即將到來的寒冬,他們陷入了極度的困境之中,今年冬天對他們而言,恐怕將會是一場難以逾越的生死劫難,不是餓死在這冰天雪地之中,就是凍死在這凜冽的寒風裏。
所以,這些部落真的是走投無路了。
派兵去掠奪夏州?
疊羅支那悲慘的下場就是一個活生生的教訓!
他們深知夏州的強大,也清楚秦俊的厲害,曾經的囂張與狂妄早已被恐懼和敬畏所取代。
所以,沒有人膽敢再去侵犯夏州,沒有人願意重蹈疊羅支的覆轍。
於是,在生存的重壓之下,他們隻能想出此等下策,喬裝改扮,冒充漢民,試圖混入夏州建築隊。
哪怕隻是能夠獲得一口飽飯,能夠在這寒冬中有一絲生存的希望,他們也願意付出一切。
……
夏州建築隊,就以這樣令人驚歎的態勢,飛速擴張。
仿佛在眨眼之間,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其總人數便如滾雪球般達到了驚人的十萬人!
十萬人齊心協力共修路!
那場麵堪稱波瀾壯闊,極為壯觀。
放眼望去,廣袤的土地上,人頭攢動,密密麻麻,猶如一片洶湧的海洋。
他們揮舞著工具,喊著整齊的號子,那聲音響徹雲霄,震撼人心。
而且,修路的全程都是按照建築流水線的科學模式有序進行,分工明確,協同合作。
從材料的運輸到道路的鋪設,每一個環節都緊密相連,有條不紊。
所以,修路的效率也是超乎想象的高,成果顯著。
也就僅僅一個月的時間,夏州境內的水泥路,如同一條蜿蜒的巨龍,全部建成,順利通車!
那平整堅實的路麵,在陽光下閃耀著光芒,宛如一條通往繁榮與希望的大道。
這源源不斷的生產與銷售,如同一條奔騰不息的財富之河,為夏州注入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滾滾財源。
夏州的府庫日益充盈,百姓的生活也隨之逐漸改善,街頭巷尾洋溢著前所未有的歡樂與希望。
要想富先修路!
為了能夠進一步加速財富的積累,讓夏州的發展更上一層樓,秦俊當機立斷,毫不猶豫地再次擴大夏州建築流水線的規模。
便捷的交通對於經濟發展的重要性,猶如血管對於人體的作用,隻有道路通暢,物資與人員才能快速流通,經濟才能實現騰飛。
在秦俊的規劃中,所有的突厥俘虜全都被投入到修建夏州直通長安的水泥路這一浩大工程之中。
這些曾經的敵人,如今在秦俊的智慧與策略下,成為了建設夏州的一份子。
他們背負著工具,揮灑著汗水,為自己曾經的侵略行為付出勞動的代價,同時也為夏州的未來添磚加瓦。
從夏州到長安,如果走目前那崎嶇不平、蜿蜒曲折的泥土官道,即便是騎上快馬日夜兼程、不間斷地趕路,大概也需要三天左右的時間。
這漫長的路程,不僅耗費了人們的時間和精力,更嚴重阻礙了兩地之間的物資交流和信息傳遞。
在秦俊的眼中,這樣的交通狀況簡直是無法忍受的。
實在是太慢了!
每一次想到這漫長的行程,秦俊心中都充滿了急切和不滿。
他渴望改變這一現狀,渴望能夠縮短夏州與長安之間的距離,讓兩地之間的聯係更加緊密,交流更加便捷。
所以,秦俊對這條即將修建的夏州長安水泥路,充滿了無限的期待。
……
很快,夏州再次進入了一個熱火朝天、激情澎湃的大建設、大修路的全新時代。
整個夏州仿佛變成了一個巨大的工地,到處都是忙碌的身影和嘈雜的聲音。
工匠們揮舞著工具,喊著號子,齊心協力地為修路事業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有了白酒生意賺來的豐厚資金,秦俊底氣十足,便能招募來更多的民夫參與其中。
眾人拾柴火焰高,隻有集結更多的人力,才能更快地完成修路這一艱巨任務。
秦俊給出的招工條件是,無論是誰,隻要來參與修路,一天便能管飽三頓飯。
雖然這樣的條件在後世看來或許並不高,但是在當下的大唐,卻足以讓整個夏州和夏州附近的州府為之瘋狂。
要知道,現在的大唐,剛剛立國不久,曆經多年的戰亂,社會動蕩不安,經濟亟待複蘇。
內憂外患不斷,饑荒更是如影隨形,頻繁地困擾著百姓的生活。
普通百姓的日子過得極為艱難,大部分老百姓都是一天隻能吃上一頓清湯寡水的飯食,甚至有些偏遠地區的百姓兩天才能勉強吃上一頓勉強果腹的粗食。
而現在,夏州修路,不僅提供了工作的機會,讓人們能夠通過自己的勞動換取生活的保障,還承諾一天三頓飯,並且保證管飽。
這對於長期處於饑餓邊緣的百姓們來說,無疑是一個天大的好消息,其吸引力猶如磁石對於鐵針,無法抗拒。
於是,消息如同春風一般迅速傳遍了夏州全州。
夏州全州的百姓聽聞此消息後,瞬間沸騰了!
他們奔走相告,眼中閃爍著希望的光芒。
無論是身強力壯的青年,還是年過半百的老者,都紛紛放下手中的農活,收拾行囊,湧向夏州城,渴望加入修路的隊伍,為自己和家人謀得一份溫飽。
夏州臨近州府的百姓也激動得不能自已,內心的渴望被徹底點燃,沸騰了起來。
他們不顧路途的遙遠,拖家帶口,成群結隊地湧入夏州。
一時間,夏州城內外人頭攢動,熱鬧非凡。原本冷清的街道變得熙熙攘攘,充滿了生機與活力。
這些百姓們懷著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滿懷熱情地加入了夏州建築隊。
他們用自己的雙手,一鍬一鏟地挖掘著泥土,一磚一石地鋪設著道路。
汗水浸濕了他們的衣衫,但他們的臉上卻始終洋溢著堅定的笑容。
因為他們知道,終於可以吃飽飯了!
哪怕累死,也比做一個餓死鬼強!
……
更有甚者,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就連夏州邊境的突厥部落,也悄悄地有百姓動起了心思。
他們脫下了自己的傳統服飾,換上了漢人的衣服,偽裝成流離失所的流民,想方設法地混入其中,隻為能夠加入夏州建築隊。
夏州邊境的這些突厥部落,原本都是疊羅支的屬從部落。
然而,為了贖迴被俘的疊羅支,他們被疊羅施殘忍地搜刮一空,所有的財物、糧食幾乎被洗劫殆盡。
如今,麵對即將到來的寒冬,他們陷入了極度的困境之中,今年冬天對他們而言,恐怕將會是一場難以逾越的生死劫難,不是餓死在這冰天雪地之中,就是凍死在這凜冽的寒風裏。
所以,這些部落真的是走投無路了。
派兵去掠奪夏州?
疊羅支那悲慘的下場就是一個活生生的教訓!
他們深知夏州的強大,也清楚秦俊的厲害,曾經的囂張與狂妄早已被恐懼和敬畏所取代。
所以,沒有人膽敢再去侵犯夏州,沒有人願意重蹈疊羅支的覆轍。
於是,在生存的重壓之下,他們隻能想出此等下策,喬裝改扮,冒充漢民,試圖混入夏州建築隊。
哪怕隻是能夠獲得一口飽飯,能夠在這寒冬中有一絲生存的希望,他們也願意付出一切。
……
夏州建築隊,就以這樣令人驚歎的態勢,飛速擴張。
仿佛在眨眼之間,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其總人數便如滾雪球般達到了驚人的十萬人!
十萬人齊心協力共修路!
那場麵堪稱波瀾壯闊,極為壯觀。
放眼望去,廣袤的土地上,人頭攢動,密密麻麻,猶如一片洶湧的海洋。
他們揮舞著工具,喊著整齊的號子,那聲音響徹雲霄,震撼人心。
而且,修路的全程都是按照建築流水線的科學模式有序進行,分工明確,協同合作。
從材料的運輸到道路的鋪設,每一個環節都緊密相連,有條不紊。
所以,修路的效率也是超乎想象的高,成果顯著。
也就僅僅一個月的時間,夏州境內的水泥路,如同一條蜿蜒的巨龍,全部建成,順利通車!
那平整堅實的路麵,在陽光下閃耀著光芒,宛如一條通往繁榮與希望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