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苴四人的匯報,如一道晴天霹靂,讓項羽驚愕不已。


    據幾人所述,他們跟隨項聲深入匈奴腹地,一路燒殺搶掠,惡行累累,令人發指,對此眾人卻並無負罪感。


    匈奴人向來以虐待中原人為能事,其行徑可謂是惡貫滿盈、罄竹難書。


    五萬楚軍抱著以牙還牙、以血還血的信念,燒殺無數,隻為讓匈奴人領教一下中原人的憤怒。


    然而,當五萬騎兵凱旋而歸時,歸途之上,卻遭遇了一場突如其來的天劫。


    天劫來臨時,草原上的豔陽瞬間消失得無影無蹤,仿佛被一隻無形的大手遮蔽。


    一陣陰風唿嘯而過,烏雲如墨,迅速在天空中蔓延開來,緊接著,震耳欲聾的雷聲驟然響起。


    那雷聲猶如萬馬奔騰,又似驚濤拍岸,一道接著一道,源源不斷,漸漸地,完全掩蓋了一切聲響。


    在這狂暴的雷聲下,五萬騎兵驚恐萬分,人人策馬狂奔,如驚弓之鳥。


    他們狂奔數裏地後,數十道驚雷猶如一條條兇猛的巨龍,於五萬騎兵的前方猛烈地轟擊下來。


    那水缸粗細的雷柱,瞬間從半空墜落,狠狠地將前方的草地炸出數十個深不見底的大坑。


    他們何曾見過如此詭異的天象,五萬騎兵紛紛勒緊韁繩,人人麵如土色,惶恐不安。


    眾人茫然失措,皆以為是起初屠殺匈奴人,才招致了天劫。


    漸漸地,由於心虛,五萬騎兵皆俯身馬背,妄圖躲避這天道的懲罰。


    可是,他們越是心虛,天上落下的雷柱就越發密集。


    當雷柱自四麵八方同時炸響時,五萬騎兵頓時陷入一片混亂之中。


    人喊馬嘶之聲,猶如排山倒海般不絕於耳,無論騎兵如何奮力策動戰馬,也難以遏製馬匹躁動不安的情緒。


    眼看著四周的雷柱越來越近,眼看著士兵們無法駕馭失控的馬匹。


    正在這千鈞一發之際,一道金黃色的光芒如破曉的晨曦陡然展現。


    這光芒雖小,僅有一尺大小,卻宛如夜空中最璀璨的星辰,格外耀眼奪目。


    更為神奇的是,在那金黃色光芒的上方,竟有一條一尺長、手臂粗細的金色盤龍浮現。


    金色光芒和盤龍的出現,仿佛帶來了一種神聖的祥和氣息,瞬間驅散了所有人心中的驚恐。


    更怪異的是,士兵們心中的驚懼消失得無影無蹤,與此同時,天空中落下的雷柱瞬間戛然而止。


    隨著雷柱的消散,天空中的烏雲漸漸退去,不一會,眾人終於得以重見那久違的豔陽。


    目視驕陽,他們在略感慶幸之餘,方才想起剛才那詭異的一幕。


    這時,待眾人齊刷刷地看向項聲時,才驚覺他頭頂的金色光芒已然消失得無影無蹤。


    對此,龍苴、桓楚、虞子期首先發出了一連串的疑問。


    “汝怎展現光芒?”


    “陛下乃紫色光芒,汝竟生金色光芒,另有一條盤龍。”


    “適才,汝雖解救吾等,可此事卻為何故?”


    麵對三人的連番質問,項聲心事重重的模樣,他卻始終緘默不語。


    ………………


    待四人將事情的經過一一道來,項羽有些不置可否。


    對於項聲頭頂突然閃現的金色光芒,他雖心存疑慮,然而龍苴四人不但說得言之鑿鑿,還皆是一副堅定不移的態度。


    項羽的目光如利劍般掃過龍苴、桓楚、虞子期,最後直接落在了灌嬰身上。


    在這四人之中,唯有灌嬰是加入楚軍不久的新人。


    故而,他欲聞灌嬰之見解。


    “灌嬰將軍,此事果真否?”


    直麵項羽之目光,灌嬰頷首。


    “千真萬確,此事末將乃親眼目睹!”


    “…嗯?”


    “陛下……”


    項羽疑惑間,灌嬰輕唿一聲。


    聞得唿喚,項羽定睛凝視。


    “灌嬰將軍,汝有何事?”


    灌嬰呈沉思之態,其麵容莊重。


    迴神後,他眼眸微轉。


    “陛下,九江王頂上之光,末將…曾有所聞。”


    “…哦?…汝知此光?”


    “陛下,末將隨劉邦時,曾聞,…此光曾現於劉邦之頂。”


    “…劉邦?”


    “此乃末將所聞,末將雖未親睹,…然暗自對照,…竟與九江王頂上之物全然契合。”


    聽灌嬰如此言,項羽即刻明悟。


    昔日,他亦聽聞此事。


    此事當是滅秦時,劉邦自沛縣舉兵後,因兵敗,遂逃往芒碭山。


    其醉酒後,無意斬一蛇,蛇有碗口粗,其頭頂上方始現金光與盤龍。


    念及此處,項羽眉頭緊鎖。


    “…天子氣運?…莫非天子氣運?”


    言及天子氣運,又思及項聲亦現此光與盤龍,項羽怒不可遏。


    他冷冽之目光望向龍苴,繼而輕哼一聲。


    “哼,龍苴將軍,速將項聲帶至此地!”


    “遵命!”


    龍苴領命而去,項羽麵沉似水。


    得知此事後,他雖極不情願相信項聲是新的真命天子,但鐵證如山,由不得他不信。


    若項聲果真為天子,那他豈不成了自己的大敵。


    一個劉邦,已使大楚危如累卵。


    若非五十五位人皇“有心相助”,此時恐已非大楚七年,而是漢之七年了。


    憶及往昔曾被天子逼迫至烏江自刎,項羽便恨得咬牙切齒。


    好不容易將劉邦斬殺,難道又要冒出一個項聲嗎?


    想當初鴻門宴上,錯放了劉邦,今日,絕不能再重蹈覆轍。


    項羽殺意漸起時,大帳的門簾被人掀開。


    循聲望去,項羽冷眼凝視停下腳步的項聲。


    二人目光交匯之際,大帳內的氣氛霎時凝滯。


    此時萬籟俱寂,仿若深夜置身於亂墳崗。


    這靜謐的氛圍,令人心悸,又令人窒息。


    “汝竟敢直視陛下,此時若不解釋一番,更待何時?”


    龍苴一聲斷喝,使場內緊張的氣氛稍得緩解。


    項聲看了龍苴一眼,他麵露感激之色。


    轉過頭來,他大步向前數步,徑直跪在了項羽麵前。


    “陛下,小王拜見陛下。”


    項羽俯視著跪地的項聲,他沉默不語。


    此情此景,似曾相識。


    鴻門宴上,劉邦正是通過項伯得知了內幕,後在張良的輔助下,才親身赴宴。


    迴想起劉邦跪地的情形,再看向此刻伏地的項聲,項羽心情異常複雜。


    當這熟悉的場景再度呈現時,他竟然不知所措了。


    倘若龍苴四人所言不假,那麽項聲便是第二個劉邦。


    然而,對於項聲,項羽卻是愛恨交加。


    他剛剛立下不世之功,若非他出其不意地突襲匈奴人的腹地,如今的楚國恐怕難以如此迅速地完成統一。


    再者,若非他展現出金色光芒,那五萬楚軍精銳騎兵也定然難以安然返迴。


    麵對他的赫赫功勳,又深知他天子的身份,殺與不殺,著實令項羽左右為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月下追範增,我不願烏江自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風吹櫻花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風吹櫻花落並收藏月下追範增,我不願烏江自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