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得韓信提醒,項羽悚然一驚。


    此時兩軍於黃河北岸對峙,己方兵力雖眾,然為西線計劃之順利施行,亦隻得擺出堅守之態以拖住匈奴主力。


    這邊拖住匈奴主力,而身後之黃河卻橫亙東西上千裏。


    於這漫長之黃河水道上,實乃楚國之天塹,亦為楚國之致命弱點。


    雖已預先將黃河兩岸之大小船隻盡皆收繳,然一旦匈奴人遣一支騎兵渡黃河,那國內兵力空虛之弱點,須臾間便成匈奴人縱橫原野之主場。


    匈奴人騎兵風馳電掣,若被其突入楚境,後果實難設想。


    知曉疏漏所在,項羽悚然而驚。


    其凝視韓信,神色焦灼。


    “韓親王提醒甚佳,…若非汝之所言,…吾大楚必深受其害也!”


    “陛下謬讚,此事須盡早防備,…否則,…恐遲則生變。”


    “韓親王所言甚是!”


    言罷,項羽陷入沉思。


    其首思分兵防守,然黃河自秦地往西直至齊地,此漫長之河道需多少兵力駐守。


    即便部署十幾萬兵力,亦難以確保萬無一失。


    若於此將兵力抽空,又將如何拖住匈奴主力。


    “噠…噠…噠………”


    正當項羽頓感束手無策時,高台之台階處傳來腳步聲。


    收攝心神,項羽迴首望去。


    定睛觀之,蒯通氣喘籲籲而至。


    其緩了一口粗氣後,徑直視向滿麵愁容之項羽。


    略作遲疑,蒯通似覺有異。


    其疾步上前,一臉惶急。


    “陛下,可乃憂慮匈奴之事?”


    項羽嘴巴微動,他暗自醞釀一番,直接說出了心中的擔憂。


    “………………”


    聞聽項羽的憂慮,蒯通抬手捋了捋他那略顯稀疏的胡須。


    遲疑半晌,他噗嗤一下笑出了聲。


    “哈哈,此乃小事。”


    “…小事?……”


    項羽目露詫異,他不由的驚吟一聲。


    目視項羽,蒯通點了點頭。


    “當屬小事。”


    看著蒯通一臉的自信模樣,項羽趕忙上前半步。


    “既為小事,…不知蒯先生當如何應對?”


    蒯通慢悠悠的伸出五根手指,他笑了笑。


    “五策並施,方可除後患。”


    “……五策?……不知蒯先生所提何策?”


    “盡收河道兩岸船隻,此乃其一。”


    “嗯,此事寡人已提前安排妥當。”


    “如此甚好,其二,……當提前拆除黃河各浮橋。”


    “拆除浮橋之事,寡人亦已提前部署。”


    “……呃,其三,發動楚國百姓,於千裏河道嚴密監視。……若發現匈奴人欲渡河,……即刻稟報吾軍。”


    “呃,此計甚妙!”


    “其四,抽調部分兵力返迴黃河南岸,以保萬無一失。”


    “嗯,此安排甚妥!蒯先生,請繼而言之。”


    “……其五,當盡數焚毀黃河北岸之林木,方可確保匈奴人無木造船。其無林木,便無舟船,……既無舟船,……短期內他們又如何渡河南下?”


    “……短時間無法渡河?”


    言及此處,項羽恍然大悟。


    “妙,妙哉!”


    這時,韓信上前一步。


    “陛下,匈奴人短期內無法渡河,…待其知曉實況,…他等將悔恨不已!”


    項羽點頭,他緊繃的神色終於舒展開來。


    “是也,同等計策,吾軍已占得先機。”


    對於蒯通提出的五個計策,楚軍在攻打邯鄲城時,便已提前完成了兩個。


    如今,千裏黃河兩岸不僅船隻盡失,就連居住的百姓也都已提前撤離。


    而浮橋,為了拖住匈奴人,項羽早已下令拆除。


    至於發動楚國百姓和焚燒山林,項羽認為亦非難事。


    首先,楚國民心所向,隻需一道旨意下達,楚國百姓必將隔河關注匈奴人的一舉一動。


    至於焚燒山林,更是易如反掌。


    黃河北岸自韓地至魏地,再到齊地,本就山林稀疏。


    即便匈奴人僥幸找到了木材,那從繞道前行、尋覓合適的渡河地點、砍伐林木、運輸、造船、搭建浮橋,再到人馬通行,沒有個三五天絕無可能完成。


    且不說三天,若是不出意外,如今西路的項聲應該已經攻克了大月氏。


    倘若此消息傳來,當麵之三十萬匈奴人必將麵臨被合圍之險。


    大月氏之失,於匈奴人而言,其可怖程度,更甚於楚國失去黃河天塹。


    大月氏位置絕佳,向東可圍擊匈奴主力,向東北則可直逼匈奴王庭。


    於此得失之間,即便匈奴人皆愚鈍,亦知該作何抉擇。


    再者,後世記憶中,羊皮筏可渡河。


    然對此,項羽並不憂心。


    羊皮筏雖可載人,卻無法載馬。


    即便匈奴人徹夜趕製大量羊皮筏,以羊皮筏連接成浮橋南渡,無論時間亦或人力防守,楚軍皆能即刻應對。


    為保萬無一失,項羽還是急召了傳令官。


    他命人傳訊田橫、項莊率十萬楚軍返迴黃河南岸,並告知蒯通所提及五條應對之策。


    —————


    楚軍那邊,項羽正在緊鑼密鼓的部署著,而原地駐留的冒頓,亦正聽從數名謀士之諫言。


    在數名謀士簡述楚國內部空虛之弊後,冒頓聞之大喜。


    他急令匈奴大軍原地駐留,又速遣人率軍繞道而行,欲給楚國來一個“中心開花”。


    【當委派之將領剛接獲命令,與此同時,冒頓卻收到一則驚天噩耗。】


    當初,楚軍主力自趙、代、燕三地撤離之際,一支楚軍五萬騎兵自秦地北上,不僅一舉攻占大月氏,更斬殺萬餘匈奴騎兵。


    五萬楚軍騎兵占據大月氏,並擒獲駐地之樓煩王及一眾王子、王後、大臣。


    更為震撼的是,五萬楚軍騎兵已然朝著西北挺進。


    若所料不差,他們並非迂迴包抄三十萬匈奴主力,而是直搗匈奴王庭。


    得此消息,冒頓霎時暴怒。


    他原以為楚軍以箕子朝鮮為餌,借機攻取趙、代、燕三地。


    豈料,箕子朝鮮是誘餌,三十萬楚軍亦是誘餌。


    其最終目的,竟是奪取大月氏,再趁己方境內兵力空虛,妄圖一舉攻破漠北王庭。


    至此,冒頓麵露駭色。


    雙方適才的計策如出一轍,然無奈的是,楚軍已然搶先出手。


    漠北王庭至關重要,那裏有數十萬匈奴老弱婦孺,以及一眾家眷老臣。


    一旦漠北王庭失守,那這出征的三十萬匈奴騎兵,與無家可歸的孤兒無異。


    懷著憤恨,冒頓不敢有絲毫耽擱。


    他迅速躍上戰馬,率先驅馬向北疾馳而去。


    在冒頓的率領下,三十萬匈奴騎兵掉轉馬頭,匆忙跟隨其後。


    —————


    匈奴人突如其來的躁動,又突兀的快速撤退,令高台上的項羽驚愕不已。


    問看匈奴人極速撤離,他趕忙下令,命項莊、田橫取消應對匈奴繞道南下的應對策略,又趕忙遣人前往秦地刺探消息。


    匈奴人匆忙撤退,在項羽眼中,定然是項聲的五萬騎兵起了作用。


    他遂命人尾隨離去的匈奴人,待其果真返迴草原,便率軍一舉攻克趙、代、燕三地。


    可令項羽也萬萬沒想到的是,項聲雖然拿下了大月氏,可他並沒有選擇包抄的策略。


    在項羽的認知裏,即便項聲不選擇包抄,那他應該會堅守大月氏。


    ———————


    令所有人都驚掉下巴的是,項聲獲取大量戰馬後,他給每個士卒皆配齊了三匹戰馬。


    一人三馬分配下來,他竟率領五萬騎兵直逼匈奴漠北王庭而去。


    一路之上,冒充項羽的龍苴一馬當先,他同桓楚、虞子期、灌嬰策馬在先,無論匈奴男女老少、牛羊牲畜、帳篷牛羊圈,逢人便殺、見物便焚。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月下追範增,我不願烏江自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風吹櫻花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風吹櫻花落並收藏月下追範增,我不願烏江自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