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四麵楚歌、十麵埋伏
月下追範增,我不願烏江自刎 作者:風吹櫻花落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劉邦一把拉住兩人的手,他顯得很是激動。
“子房乃謀略見長,齊王以兵事為傲,…若兩位能夠珠聯璧合,定可滅亡項羽爾!”
陳平連忙附和道:“大王所言極是!”
在劉邦和陳平的注視下,張良和韓信便開始了謀劃。
他們來到蒲團處跽坐,兩人時不時的側目耳語。
隻見韓信說完,張良則時不時的笑著點點頭。
待張良低聲嘀咕幾句,韓信也露出了滿臉的驚訝之色。
兩人就這樣,你一言我一語的商談起來。
時間飛逝,足足一個時辰後,兩人才相視一笑的站起身來。
看到這,早就等到不耐煩的劉邦立馬上前。
“如何,…可有對策?”
張良看了一眼韓信,他笑著點點頭。
“齊王之兵事,真乃驚為天人,吾聽之甚是佩服矣!”
劉邦大喜,他趕忙看向韓信。
“齊王,子房皆如此讚之,…不知乃何等計謀爾?”
“大王,小王之計謀乃輔之,張先生之謀略方是破敵良策也!”
劉邦大驚,他隨即又看向張良。
“子房,…可否言之?”
“大王,吾之計謀,…隻乃攻心之計爾!”
“…攻心之計?…如何攻之?”
“大王需尋得楚人,…方可實施此計也!”
“…楚人?”
“是也,此計乃歌謠爾,…需楚人吟唱之方可發揮奇效也!”
“…尋楚人乃易事,…不知歌謠何以破敵乎?”
“因此歌謠乃楚人鄉律,以哀傷憫人為旋律,…若楚軍聞之,定可令楚軍生之思鄉之情。”
“…思鄉之情?…望子房細細道來!”
看著劉邦滿臉的期待,張良淡然一笑,他便開始了講解。
他認為,當楚軍聽到熟悉而又哀傷的楚歌,便會令楚軍士兵產生思鄉之情、孤獨感和絕望感,並削弱他們的戰鬥意誌和信心。
其次,便是對楚軍士氣的瓦解。
當楚軍聽到熟悉的歌謠,會嚴重影響他們的士氣。
使士兵們感到孤立無援,對勝利失去希望,從而降低他們的戰鬥力和團結性。
再者是,戰略迷惑。
讓項羽難以判斷局勢,令楚軍陷入混亂和困惑之中。
劉邦理解了楚歌的妙用,他激動的握住了張良的手。
“此計甚妙,一曲歌謠便可令楚軍生亂,…奇謀也,真乃奇謀也!”
張良笑了笑,他看向了韓信。
“吾之計謀乃亂其心,…若項羽欲逃之,非齊王之策略方可殺之!”
聽到可以殺項羽,劉邦先是一驚,接著便露出了滿臉的疑惑。
若能滅亡項羽,那真是太好了。
項羽這個對手太強大了,若是能殺了他,那今後就可以高枕無憂了。
想到這,劉邦連忙看向韓信。
“齊王,…不知何等策略,乃令子房如此讚譽之?”
“十麵埋伏爾!”
“…十麵埋伏?…何為十麵埋伏?”
在劉邦的期待下,韓信便講述起來。
他認為,一旦楚軍因‘楚歌’動搖了心理防線,必定會令項羽做出抉擇。
而項羽的選擇無非兩種。
第一,麵對士氣喪失,選擇堅守、投降。
第二,趁士氣尚存,率部突圍出去。
可他對項羽的了解,項羽絕不會投降。
他若不投降,也就隻得固守和突圍了。
麵對項羽的固守和突圍,最好的辦法便是圍困。
可項羽畢竟不是一般人,他的實力無論到何時都不能小覷。
接著,韓信做了一個請的手勢。
待四人來到地圖前,他伸手指向垓下城的位置。
他認為,垓下乃地處平原地帶,這裏很適合漢軍的重兵包圍。
若想徹底消滅項羽,首先需要對垓下城四麵重圍。
一旦楚軍因‘楚歌’動搖了心理防線,項羽即便不選擇突圍,他也一定堅持不下去。
若是項羽選擇突圍,漢軍可以在垓下城的四個城門前,分別放置十萬大軍。
四個城門,也就是四十萬大軍。
即便如此,若項羽還能‘破陣而逃’,那便在垓下城的八個方向埋伏兵力。
這八個方向分別是,東、南、西、北、東南、西南、西北、東北。
每個方向的伏兵可設伏兵三萬,並對僥幸逃出的項羽進行伏擊。
一旦項羽被其中一方糾纏住,便令灌嬰率領五萬騎兵隨時支援上去。
若五萬騎兵依舊不能斬殺項羽,其它方向的兵力將源源不斷的趕來。
若是如此,即便項羽是神,他也將活活被耗死。
韓信說完,劉邦久久無語。
他迴味著韓信的每一句話,還時不時的點點頭。
當他伸手算一算兵力時,他搖了搖頭。
“不妥,…此計謀需六十九萬兵力,本王豈有如此實力?”
韓信笑了笑。
“大王,此地五十萬眾,項聲、英布、劉賈仍有六萬兵馬,…另之項莊更有十五萬兵力矣!”
“…齊王言之有理,皆吾等損兵折將,項莊豈可旁觀之!”
“是也!”
“若如此可殺項羽爾,便立即實施下去便是!”
得到劉邦的同意,韓信便開始對各部兵馬進行統一部署。
他命周勃、曹參、樊噲、呂澤各率軍十萬,對垓下城進行了四麵重圍。
令項聲、英布、劉賈所部六萬人馬,埋伏於垓下城的東南方、南方。
又命夏侯嬰、盧綰率軍三萬,埋伏於垓下城的西南方。
最後命傳令官通知項莊,令其十五萬兵力負責東、東北、北、西北、西五個方向。
……………………
垓下城頭,當項羽看到十萬漢軍列陣於前時,他冷哼一聲。
“該來之,…必將來之!”
“…大王不妙矣!”
項羽側目看去,他看向了略顯慌張的桓楚。
“何事如此驚慌?”
“…大王,其它三門皆被漢軍圍之!”
“是否皆為十萬漢軍?”
“…是也!”
“莫驚,…此事本王早已知曉!”
“…當下,吾軍應如何應對之?”
“傳本王令,…吃飽喝足等待歌聲便可!”
“…大王,為何待歌聲?”
“此乃雅樂爾,乃吾楚人激勵吾等之佳音!”
“…雅樂?”
“告知將士,…吾等之家人乃擔憂吾等,深夜時分將以‘歌謠’激勵於吾等。”
“諾!”
很快,項羽下了城牆,他迴到中軍大帳。
在一幅地圖前,他駐足目視許久,最後伸手指向了‘陰陵’。
“子房乃謀略見長,齊王以兵事為傲,…若兩位能夠珠聯璧合,定可滅亡項羽爾!”
陳平連忙附和道:“大王所言極是!”
在劉邦和陳平的注視下,張良和韓信便開始了謀劃。
他們來到蒲團處跽坐,兩人時不時的側目耳語。
隻見韓信說完,張良則時不時的笑著點點頭。
待張良低聲嘀咕幾句,韓信也露出了滿臉的驚訝之色。
兩人就這樣,你一言我一語的商談起來。
時間飛逝,足足一個時辰後,兩人才相視一笑的站起身來。
看到這,早就等到不耐煩的劉邦立馬上前。
“如何,…可有對策?”
張良看了一眼韓信,他笑著點點頭。
“齊王之兵事,真乃驚為天人,吾聽之甚是佩服矣!”
劉邦大喜,他趕忙看向韓信。
“齊王,子房皆如此讚之,…不知乃何等計謀爾?”
“大王,小王之計謀乃輔之,張先生之謀略方是破敵良策也!”
劉邦大驚,他隨即又看向張良。
“子房,…可否言之?”
“大王,吾之計謀,…隻乃攻心之計爾!”
“…攻心之計?…如何攻之?”
“大王需尋得楚人,…方可實施此計也!”
“…楚人?”
“是也,此計乃歌謠爾,…需楚人吟唱之方可發揮奇效也!”
“…尋楚人乃易事,…不知歌謠何以破敵乎?”
“因此歌謠乃楚人鄉律,以哀傷憫人為旋律,…若楚軍聞之,定可令楚軍生之思鄉之情。”
“…思鄉之情?…望子房細細道來!”
看著劉邦滿臉的期待,張良淡然一笑,他便開始了講解。
他認為,當楚軍聽到熟悉而又哀傷的楚歌,便會令楚軍士兵產生思鄉之情、孤獨感和絕望感,並削弱他們的戰鬥意誌和信心。
其次,便是對楚軍士氣的瓦解。
當楚軍聽到熟悉的歌謠,會嚴重影響他們的士氣。
使士兵們感到孤立無援,對勝利失去希望,從而降低他們的戰鬥力和團結性。
再者是,戰略迷惑。
讓項羽難以判斷局勢,令楚軍陷入混亂和困惑之中。
劉邦理解了楚歌的妙用,他激動的握住了張良的手。
“此計甚妙,一曲歌謠便可令楚軍生亂,…奇謀也,真乃奇謀也!”
張良笑了笑,他看向了韓信。
“吾之計謀乃亂其心,…若項羽欲逃之,非齊王之策略方可殺之!”
聽到可以殺項羽,劉邦先是一驚,接著便露出了滿臉的疑惑。
若能滅亡項羽,那真是太好了。
項羽這個對手太強大了,若是能殺了他,那今後就可以高枕無憂了。
想到這,劉邦連忙看向韓信。
“齊王,…不知何等策略,乃令子房如此讚譽之?”
“十麵埋伏爾!”
“…十麵埋伏?…何為十麵埋伏?”
在劉邦的期待下,韓信便講述起來。
他認為,一旦楚軍因‘楚歌’動搖了心理防線,必定會令項羽做出抉擇。
而項羽的選擇無非兩種。
第一,麵對士氣喪失,選擇堅守、投降。
第二,趁士氣尚存,率部突圍出去。
可他對項羽的了解,項羽絕不會投降。
他若不投降,也就隻得固守和突圍了。
麵對項羽的固守和突圍,最好的辦法便是圍困。
可項羽畢竟不是一般人,他的實力無論到何時都不能小覷。
接著,韓信做了一個請的手勢。
待四人來到地圖前,他伸手指向垓下城的位置。
他認為,垓下乃地處平原地帶,這裏很適合漢軍的重兵包圍。
若想徹底消滅項羽,首先需要對垓下城四麵重圍。
一旦楚軍因‘楚歌’動搖了心理防線,項羽即便不選擇突圍,他也一定堅持不下去。
若是項羽選擇突圍,漢軍可以在垓下城的四個城門前,分別放置十萬大軍。
四個城門,也就是四十萬大軍。
即便如此,若項羽還能‘破陣而逃’,那便在垓下城的八個方向埋伏兵力。
這八個方向分別是,東、南、西、北、東南、西南、西北、東北。
每個方向的伏兵可設伏兵三萬,並對僥幸逃出的項羽進行伏擊。
一旦項羽被其中一方糾纏住,便令灌嬰率領五萬騎兵隨時支援上去。
若五萬騎兵依舊不能斬殺項羽,其它方向的兵力將源源不斷的趕來。
若是如此,即便項羽是神,他也將活活被耗死。
韓信說完,劉邦久久無語。
他迴味著韓信的每一句話,還時不時的點點頭。
當他伸手算一算兵力時,他搖了搖頭。
“不妥,…此計謀需六十九萬兵力,本王豈有如此實力?”
韓信笑了笑。
“大王,此地五十萬眾,項聲、英布、劉賈仍有六萬兵馬,…另之項莊更有十五萬兵力矣!”
“…齊王言之有理,皆吾等損兵折將,項莊豈可旁觀之!”
“是也!”
“若如此可殺項羽爾,便立即實施下去便是!”
得到劉邦的同意,韓信便開始對各部兵馬進行統一部署。
他命周勃、曹參、樊噲、呂澤各率軍十萬,對垓下城進行了四麵重圍。
令項聲、英布、劉賈所部六萬人馬,埋伏於垓下城的東南方、南方。
又命夏侯嬰、盧綰率軍三萬,埋伏於垓下城的西南方。
最後命傳令官通知項莊,令其十五萬兵力負責東、東北、北、西北、西五個方向。
……………………
垓下城頭,當項羽看到十萬漢軍列陣於前時,他冷哼一聲。
“該來之,…必將來之!”
“…大王不妙矣!”
項羽側目看去,他看向了略顯慌張的桓楚。
“何事如此驚慌?”
“…大王,其它三門皆被漢軍圍之!”
“是否皆為十萬漢軍?”
“…是也!”
“莫驚,…此事本王早已知曉!”
“…當下,吾軍應如何應對之?”
“傳本王令,…吃飽喝足等待歌聲便可!”
“…大王,為何待歌聲?”
“此乃雅樂爾,乃吾楚人激勵吾等之佳音!”
“…雅樂?”
“告知將士,…吾等之家人乃擔憂吾等,深夜時分將以‘歌謠’激勵於吾等。”
“諾!”
很快,項羽下了城牆,他迴到中軍大帳。
在一幅地圖前,他駐足目視許久,最後伸手指向了‘陰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