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潔身潔物,最早使用草木灰洗滌。《禮記·內則篇》雲:“冠帶垢和灰清漱”,因為草木灰中含有能夠去油汙的碳酸鉀。《考工記》說“涑帛……淫之以蜃”,蜃,就是貝殼燒成的灰,它和草木灰水作用就能產生強堿———氫氧化鉀。而漢代人也懂得用天燃的“石堿”洗滌衣物。金朝人又在石堿中加入澱粉、香料,製成錠狀出售,名為“香堿”。李時珍《本草綱目》記當時人造石堿的生產說:“石堿出自山東濟寧諸處,彼人采蒿蓼之屬,開窖浸水,漉起曬幹燒灰,以原水淋汁,每百引入粉麵二、三斤,久則凝澱為石,連汁售之四方”。
古代還有一種叫“澡豆”,由藥物及豆末合製而成的粉劑作洗浴用品。澡豆最早應用於佛家,據佛經上記載,澡豆為比丘隨身十八物之一,也叫豆屑。佛經《五分律》卷26中說:“有諸比丘浴時,出外以背揩壁樹木,還入水灌,傷破其身。佛言:不應爾。聽用蒲桃皮、摩樓皮、澡豆等滌去垢物。”這是說佛陀在世時,有比丘洗澡,因水無法洗淨身體,便以背與樹皮摩擦去垢而受傷,佛陀便教其用澡豆去垢。《世說新語》中記載晉時王敦初與公主結婚,如廁時誤把淨手用的澡豆倒入水中當作點心吃下,成了千古笑話。這則記載說明澡豆在我國,至少於魏晉時,皇家已開始使用。
古人也用胰子,澡豆洗澡。唐朝的胰子兼有凍瘡膏的作用。高檔一點的稱為“麵藥”和“口脂”,用來塗臉和嘴。宮中在冬天會發給官員。杜甫《臘日》中有“口脂麵藥隨恩澤,翠管銀罌下九霄。”說的就是這種情況。敢情冬令勞保用品古代也有發。
古人洗衣服則用草木灰和皂角。洗頭用淘米水,稱這潘。如《左傳哀公十四年》,中有“合疾而遺之潘汁。”孫思邈《千金方》就有用洗淨的豬胰研磨成糊狀,加豆粉、香料做成顆粒的配方,這就是古代的胰子,也叫“澡豆”。明清又有人改用豬脂研磨中加入砂糖,並以純堿代替豆粉,再熔入豬油及香料等,均勻後壓製成球形或塊狀,成為新一代的胰子洗滌劑。其化學組成與今天的香皂近似。我國華北、東北主要使用胰子。直到上世紀50年代,北京前門外還保留有合香樓和花漢衝等老胰子店,其中合香樓還是開設於明朝崇禎四年的。除此之外,古人更多用皂莢洗滌衣物。宋朝時,杭州市麵上出了一種橘子大小、皂莢粉做的圓團團,據周密《武林舊事》,它叫“肥皂團”,肥皂團放入水裏,能發泡去汙。19世紀晚期,西方洗滌品傳入後,中國人就仍叫它“肥皂”這老名字。
(本章完)
古代還有一種叫“澡豆”,由藥物及豆末合製而成的粉劑作洗浴用品。澡豆最早應用於佛家,據佛經上記載,澡豆為比丘隨身十八物之一,也叫豆屑。佛經《五分律》卷26中說:“有諸比丘浴時,出外以背揩壁樹木,還入水灌,傷破其身。佛言:不應爾。聽用蒲桃皮、摩樓皮、澡豆等滌去垢物。”這是說佛陀在世時,有比丘洗澡,因水無法洗淨身體,便以背與樹皮摩擦去垢而受傷,佛陀便教其用澡豆去垢。《世說新語》中記載晉時王敦初與公主結婚,如廁時誤把淨手用的澡豆倒入水中當作點心吃下,成了千古笑話。這則記載說明澡豆在我國,至少於魏晉時,皇家已開始使用。
古人也用胰子,澡豆洗澡。唐朝的胰子兼有凍瘡膏的作用。高檔一點的稱為“麵藥”和“口脂”,用來塗臉和嘴。宮中在冬天會發給官員。杜甫《臘日》中有“口脂麵藥隨恩澤,翠管銀罌下九霄。”說的就是這種情況。敢情冬令勞保用品古代也有發。
古人洗衣服則用草木灰和皂角。洗頭用淘米水,稱這潘。如《左傳哀公十四年》,中有“合疾而遺之潘汁。”孫思邈《千金方》就有用洗淨的豬胰研磨成糊狀,加豆粉、香料做成顆粒的配方,這就是古代的胰子,也叫“澡豆”。明清又有人改用豬脂研磨中加入砂糖,並以純堿代替豆粉,再熔入豬油及香料等,均勻後壓製成球形或塊狀,成為新一代的胰子洗滌劑。其化學組成與今天的香皂近似。我國華北、東北主要使用胰子。直到上世紀50年代,北京前門外還保留有合香樓和花漢衝等老胰子店,其中合香樓還是開設於明朝崇禎四年的。除此之外,古人更多用皂莢洗滌衣物。宋朝時,杭州市麵上出了一種橘子大小、皂莢粉做的圓團團,據周密《武林舊事》,它叫“肥皂團”,肥皂團放入水裏,能發泡去汙。19世紀晚期,西方洗滌品傳入後,中國人就仍叫它“肥皂”這老名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