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軍事改革方案
爺爺萬曆,開局被我搶了皇位! 作者:炒麥片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陛下,經過三個多月的改造,如今已經有六十艘戰船安裝上了十六門火炮。”
“其中十二艘兩千料戰艦,安裝了二十四門火炮。”
“從西班牙購買的木料已經送到了幾個造船廠,不過船隻想要造好起碼也得兩年之後了。”
兵部尚書黃嘉善將水師的近況說了出來。
“水師學堂招生情況如何?”
朱由校點了點頭,接著又問道。
“朝廷給水師學堂的銀兩充足,報名的人很多,隻是識字的並不是很多,需要一點點的教授。”
黃嘉善把自己了解的情況說了出來。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不過萬事開頭難,隻要理出頭緒,以後的事情就好做多了。”
這年頭讀書人看不起當兵的是普遍現象,哪怕是朱由校也沒有辦法改變。
“陛下聖明,等到戰船造好,這些人正好可以派上用場。”
黃嘉善拍了個馬屁。
“還要源源不斷的招生才行,不管是水師還是陸軍,現在都缺有膽識、通兵法的將領。”
“前兩年讓六十多歲的老將上戰場的事情,以後還是不要出現為好。”
“這些都是征戰沙場多年的老將,他們的經驗是寶貴的財富,必須好好繼承才行,否則朕何必廣開武學堂。”
“前幾天朕給你們說的,組建幾支全騎兵的部隊,你們商議的怎麽樣了?”
朱由校笑了笑,隨即問起了另外一件事情。
“臣等都認為陛下的想法很好,隻是再組建幾支這樣的騎兵,戰馬還缺不少。”
黃嘉善看了看張維賢,訕訕的說道。
“戰馬不足?九邊其實不缺戰馬,隻是戰馬沒有集中到一起使用。”
“如今朝廷接受了科爾沁的歸順,可以從過他們那裏換得一些戰馬。”
“若是你們覺得戰馬不足,可以先組建三支騎兵,放在三邊試試效果。”
朱由校一聽這話,也覺得頭疼,他原本想讓九邊把戰馬集中起來,可這樣一來,即便是騎兵組建起來,其他地方戰馬不足,有個什麽土法情況也很麻煩。
隻能在數量上,減少要求。
“陛下聖明,組建三支騎兵的話,戰馬就沒有問題了。”
見朱由校沒有堅持,黃嘉善也鬆了一口氣。
“這次找你們來除了這件事情之外,朕還有一件事情你個 要跟你們商議。”
朱由校說著讓魏朝把寫好的東西,發給眾人查看。
“我大明現在的軍製有些混亂,地方和邊軍不統一不說,即便是邊軍編製也有問題。”
“結合之前部隊數量一多,彼此協調容易出現問題,尤其是不同地方的軍隊之間,很容易配合不到位。”
“朕便想出了這個方案,你們看看是否可行。”
朱由校解釋了一下,自己為什麽會搞出這樣的編製。
在朱由校的構想裏,最大的軍事單位是衛,顯然有些小了。
一個衛7000多人,放在後世大概就是一個旅的規模。
他準備搞出不一樣的東西,十人一個小旗沒有必要改變,五十人一個總旗,可以改成三個小旗一個總旗。
三個總旗一個百戶,三個百戶設為營,三個營便是一個團。
三團一旅,三個旅一個師,也就是一萬多人,三個師為一個軍。
如此一來,一個軍大概三萬多將近四萬人。
對於九邊來說,有個邊鎮一個軍,有的兩個軍。
兩個軍的邊鎮,設置一個軍區,或者集團軍。
如此一來,真遇到指揮幾萬人作戰,就不會出現一個總兵率領兩三萬人,結果要對接好幾個衛的情況。
除了這些改變之外,朱由校還要求騎兵和炮兵單獨編隊。
形成步兵、炮兵、騎兵,三個兵種。
今天來參加會議的,都是知兵的人,再不濟也是勳貴,有家學的熏陶。
他們當然能看到這麽做的好處。
軍師旅團營,也不是後世才有的概念,
《周禮·小司徒》記載,五旅為師,五師為軍,一萬二千五百人為軍。
按照周禮,天子六軍,擁有人的作戰部隊,戰車千乘。
大國三軍,戰車三百乘。次國二軍,戰車兩百乘。小國一軍,戰車百乘。
後來禮崩樂壞,各國紛紛擴軍,大國輕鬆擁有幾萬部隊,號稱千乘之國。
那個時候的戰車有點類似於後世的坦克,是衡量國家軍事能力的標誌。
至於團營之類的編製也是很早就有了,現在不過是拿來就用。
除了這些編製之外,朱由校還對軍官職位做了修改,小旗、總旗,百戶不變。
團的最高領導就是團長,同理也設置旅長、師長、軍長,軍區和集團軍設置司令。
同時還規定了擔任各級長官的軍銜,明朝沒有軍銜,不過有個類似的武勳製度。
明朝武勳一共六品十二階:正一品左、右柱國,從一品柱國;正二品上護軍,從二品,護軍;正三品上輕車都尉,從三品輕車都尉;
正四品上騎都尉,從四品騎都尉;正五品驍騎尉,從五品飛騎尉;正六品雲騎尉,從六品武騎尉。
他想將武勳和軍銜合二為一,比如小旗屬於正九品,總旗正八品,以此論推。
百戶正七品,營長正六品,團長正五品,旅長正四品,師長正三品,軍長正二品,軍區或者集團軍司令從一品。
這樣一來,隻有百戶品階降了一等,不過對於工資不按照軍職給,而是按照軍銜給。
簡單來說就是原本的百戶是雲騎尉,現在還是雲騎尉。
雖然表麵上品階變了,可也不是一個人改變,大家都做了改變。
至於說和文官相比,又矮了一頭,這個不需要考慮。
別說一個百戶了,之前哪怕是一個正五品的千戶,在縣令麵前也不敢大聲說話。
不管是正六品還是正七品,百戶在文官麵前更是抬不起頭。
文官看不起武將,這是長久以來形成的,一朝一夕難以改變。
“你們覺得如何?”
朱由校看向眾人問道。
“若是按照陛下所寫執行,軍官指揮作戰很更方便,隻是不知道這個方案,陛下有沒有跟內閣討論過。”
黃嘉善先是給與了肯定,接著又問道。
“此事先跟你們商議,你們覺得沒有問題,再跟內閣商議。”
朱由校知道,黃嘉善雖然是兵部尚書,可說到底還是文官。
“其中十二艘兩千料戰艦,安裝了二十四門火炮。”
“從西班牙購買的木料已經送到了幾個造船廠,不過船隻想要造好起碼也得兩年之後了。”
兵部尚書黃嘉善將水師的近況說了出來。
“水師學堂招生情況如何?”
朱由校點了點頭,接著又問道。
“朝廷給水師學堂的銀兩充足,報名的人很多,隻是識字的並不是很多,需要一點點的教授。”
黃嘉善把自己了解的情況說了出來。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不過萬事開頭難,隻要理出頭緒,以後的事情就好做多了。”
這年頭讀書人看不起當兵的是普遍現象,哪怕是朱由校也沒有辦法改變。
“陛下聖明,等到戰船造好,這些人正好可以派上用場。”
黃嘉善拍了個馬屁。
“還要源源不斷的招生才行,不管是水師還是陸軍,現在都缺有膽識、通兵法的將領。”
“前兩年讓六十多歲的老將上戰場的事情,以後還是不要出現為好。”
“這些都是征戰沙場多年的老將,他們的經驗是寶貴的財富,必須好好繼承才行,否則朕何必廣開武學堂。”
“前幾天朕給你們說的,組建幾支全騎兵的部隊,你們商議的怎麽樣了?”
朱由校笑了笑,隨即問起了另外一件事情。
“臣等都認為陛下的想法很好,隻是再組建幾支這樣的騎兵,戰馬還缺不少。”
黃嘉善看了看張維賢,訕訕的說道。
“戰馬不足?九邊其實不缺戰馬,隻是戰馬沒有集中到一起使用。”
“如今朝廷接受了科爾沁的歸順,可以從過他們那裏換得一些戰馬。”
“若是你們覺得戰馬不足,可以先組建三支騎兵,放在三邊試試效果。”
朱由校一聽這話,也覺得頭疼,他原本想讓九邊把戰馬集中起來,可這樣一來,即便是騎兵組建起來,其他地方戰馬不足,有個什麽土法情況也很麻煩。
隻能在數量上,減少要求。
“陛下聖明,組建三支騎兵的話,戰馬就沒有問題了。”
見朱由校沒有堅持,黃嘉善也鬆了一口氣。
“這次找你們來除了這件事情之外,朕還有一件事情你個 要跟你們商議。”
朱由校說著讓魏朝把寫好的東西,發給眾人查看。
“我大明現在的軍製有些混亂,地方和邊軍不統一不說,即便是邊軍編製也有問題。”
“結合之前部隊數量一多,彼此協調容易出現問題,尤其是不同地方的軍隊之間,很容易配合不到位。”
“朕便想出了這個方案,你們看看是否可行。”
朱由校解釋了一下,自己為什麽會搞出這樣的編製。
在朱由校的構想裏,最大的軍事單位是衛,顯然有些小了。
一個衛7000多人,放在後世大概就是一個旅的規模。
他準備搞出不一樣的東西,十人一個小旗沒有必要改變,五十人一個總旗,可以改成三個小旗一個總旗。
三個總旗一個百戶,三個百戶設為營,三個營便是一個團。
三團一旅,三個旅一個師,也就是一萬多人,三個師為一個軍。
如此一來,一個軍大概三萬多將近四萬人。
對於九邊來說,有個邊鎮一個軍,有的兩個軍。
兩個軍的邊鎮,設置一個軍區,或者集團軍。
如此一來,真遇到指揮幾萬人作戰,就不會出現一個總兵率領兩三萬人,結果要對接好幾個衛的情況。
除了這些改變之外,朱由校還要求騎兵和炮兵單獨編隊。
形成步兵、炮兵、騎兵,三個兵種。
今天來參加會議的,都是知兵的人,再不濟也是勳貴,有家學的熏陶。
他們當然能看到這麽做的好處。
軍師旅團營,也不是後世才有的概念,
《周禮·小司徒》記載,五旅為師,五師為軍,一萬二千五百人為軍。
按照周禮,天子六軍,擁有人的作戰部隊,戰車千乘。
大國三軍,戰車三百乘。次國二軍,戰車兩百乘。小國一軍,戰車百乘。
後來禮崩樂壞,各國紛紛擴軍,大國輕鬆擁有幾萬部隊,號稱千乘之國。
那個時候的戰車有點類似於後世的坦克,是衡量國家軍事能力的標誌。
至於團營之類的編製也是很早就有了,現在不過是拿來就用。
除了這些編製之外,朱由校還對軍官職位做了修改,小旗、總旗,百戶不變。
團的最高領導就是團長,同理也設置旅長、師長、軍長,軍區和集團軍設置司令。
同時還規定了擔任各級長官的軍銜,明朝沒有軍銜,不過有個類似的武勳製度。
明朝武勳一共六品十二階:正一品左、右柱國,從一品柱國;正二品上護軍,從二品,護軍;正三品上輕車都尉,從三品輕車都尉;
正四品上騎都尉,從四品騎都尉;正五品驍騎尉,從五品飛騎尉;正六品雲騎尉,從六品武騎尉。
他想將武勳和軍銜合二為一,比如小旗屬於正九品,總旗正八品,以此論推。
百戶正七品,營長正六品,團長正五品,旅長正四品,師長正三品,軍長正二品,軍區或者集團軍司令從一品。
這樣一來,隻有百戶品階降了一等,不過對於工資不按照軍職給,而是按照軍銜給。
簡單來說就是原本的百戶是雲騎尉,現在還是雲騎尉。
雖然表麵上品階變了,可也不是一個人改變,大家都做了改變。
至於說和文官相比,又矮了一頭,這個不需要考慮。
別說一個百戶了,之前哪怕是一個正五品的千戶,在縣令麵前也不敢大聲說話。
不管是正六品還是正七品,百戶在文官麵前更是抬不起頭。
文官看不起武將,這是長久以來形成的,一朝一夕難以改變。
“你們覺得如何?”
朱由校看向眾人問道。
“若是按照陛下所寫執行,軍官指揮作戰很更方便,隻是不知道這個方案,陛下有沒有跟內閣討論過。”
黃嘉善先是給與了肯定,接著又問道。
“此事先跟你們商議,你們覺得沒有問題,再跟內閣商議。”
朱由校知道,黃嘉善雖然是兵部尚書,可說到底還是文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