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朝鮮那邊的消息傳來,準備購買兩萬支燧發槍,五百門虎蹲炮,十門新式的火炮。


    按照朱由校給的建議,工部報出了十八兩一支燧發槍,虎蹲炮每門四十兩,新式火炮每門兩千兩,共計三十八萬兩。


    這樣的價格迴傳到了朝鮮,朝鮮文武百官不由的感慨,還是天朝上國,給的價格太便宜了。


    他們曾經詢問過荷蘭人,荷蘭人給的燧發槍三十兩一把,虎蹲炮沒有,至於火炮每門三千兩。


    現在西方的確裝備了燧發槍,隻不過他們那種燧發槍威力不行,安全係數也不夠高。


    實際上法國人馬漢早在六十多年前,就造出了燧發槍。


    後來又改進了更為先進,安全係數更高的燧發槍。


    法國國王亨利四世,十分喜歡這種燧發槍,於是決定在部隊大量列裝。


    可沒想到1610年,亨利四世被人刺殺。


    守舊的元老派將軍們,紛紛上疏新的國王,燧發槍其實並不可靠,燧石撞擊產生的花火根本沒辦法點燃黑火藥。


    於是乎法軍裝備燧發槍的速度開始減慢,相反西班牙、荷蘭等國開始實驗裝備燧發槍。


    朝鮮人見明朝的燧發槍威力如此之大,除了向大明申請購買之外,還不忘找荷蘭人報價。


    這不比不知道,一比才發現,荷蘭人確實夠黑。


    其實這也不能完全怪荷蘭人,畢竟是做貿易,還是從西方遠渡重洋送到朝鮮,價格要的高一點也正常。


    更不用說,他們也不覺得東方會有哪個國家的火器比他們的還好。


    要知道大明的火炮,還是葡萄牙人打撈了英國戰船上的大炮賣給的大明,從此之後大明開始仿製。


    原本荷蘭人還等著來一個大單子,可怎麽都想不到坐等右等,還是沒等來。


    這讓荷蘭人心裏癢癢的,詢問了官員之後才知道,他們居然從大明購買了火器。


    “金大人,我沒有詆毀大明的意思,不過大明的火炮都是仿製的我們西方。”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我們西方人的火器更加先進,你們為什麽不買我們的原裝產品,反而購買仿製品呢?”


    荷蘭商人弗蘭克,不解的問道。


    “你們的火器好不好,我們並沒有親眼所見,不過大明火器的威力,可是我們的將士親眼所見。”


    “女真幾千披甲步兵向他們進攻,結果被大明的燧發槍擊殺。之前圍剿建奴的戰鬥裏,大明六萬人對陣女真人四萬人,打死打傷一萬多人。”


    “況且,你們還沒有虎蹲炮,我們總不能向你們購買了火槍、火炮之後,再找大明購買虎蹲炮吧?”


    “更不用說,你們每支燧發槍的報價比大明高了十二兩,火炮每門貴了一千兩。”


    金大人本不願意說這些多,可這個弗蘭克平日裏沒少給他孝敬,有些話自然也就說了。


    “價格方麵咱們還可以再談,我們可以多給您一些報酬。”


    一聽這話,弗蘭克有些著急的說道。


    “不好意思,弗蘭克先生,這件事情已經定了下來,況且你應該也知道,我們朝鮮一直是大明的藩屬國,出爾反爾的事情,若是做了,對於我們朝鮮來說,可不是什麽好事。”


    金大人看著弗蘭克,搖了搖頭。


    “好的金大人,多謝您了,對了之前咱們談的那筆毛皮生意?”


    弗蘭克在朝鮮也呆了不少的時間,對於朝鮮和大明的關係自然也是明白的,知道事情已經無法挽迴,轉而問起了其他的事情。


    “毛皮生意自然沒有問題。”


    金大人笑道。


    遠在京城的朱由校還不知道這些,否則他可能會覺得自己販賣軍火的事情異想天開了。


    不過對於燧發槍的改進,他也在進行當眾,最重要的當然就是膛線,以及子彈的形狀。


    這些事情,他可以用宮裏的工匠製作,也無須向別人解釋,為什麽要刻膛線,改變子彈的形狀。


    除了這些事情之外,他閑著沒事,還教張嫣算術,陪著烏蘭圖雅騎騎馬。


    日子總體來說,過得還是比較充實的。


    直到這一天,收到了陝西傳來的六百裏加緊,綏德縣和米脂縣發生了地震,多地房屋塌陷。


    看著奏報,朱由校不由得一愣,沒想到洪承疇上任不過半年的時間就遇到這樣的事情,如果沒有記錯,米脂縣的縣令是孫傳庭。


    有他們在,問題應該不是很大,當然救災的物質還是不能太慢。


    想到朱由校召集內閣,商議之後決定,讓延綏鎮先撥糧食五萬石支援綏德州,延綏鎮所需的軍糧,由朝廷另行調撥,同時命令延綏鎮派出一萬邊軍,前往綏德州,維持當地的治安,救助當地的百姓。


    另外從內帑撥銀先行撥銀五十萬兩給陝西購買糧食,賑濟當地的百姓。


    不怪朱由校反應不迅速,那可是米脂縣啊,李自成、高迎祥的老家,真要是搞不好,弄出流民、亂民那可就麻煩了。


    實際上朱由校擔心有點多餘了,曆史上之所以高迎祥等人會造反,災年是一方麵。


    主要是當地的官員不作為,有了流民不上報,另外從萬曆四十七年開始,遼餉一加再加,到了天啟七年遼餉每年將近五百萬兩。


    五百萬兩的遼餉,層層盤剝下去,官員們有可能要收繳八百萬甚至一千萬兩。


    災年加上重稅,活不下去的百姓可不是隻有造反這一條路麽。


    可現在情況不一樣,自從徐光啟去了陝西,不遺餘力的推廣高產作物,哪怕是也有災年,可糧食的產量比種小麥、小米還高了一些。


    現代人都說常年吃土瓜不好,不過災年的百姓哪裏管的了這些,先能吃飽了再說。


    經過這三年的種植,家家都儲存了一些瑞薯,在保證不會餓死人的情況下,再種植一些玉米、小麥、小米。


    更何況現在是五月份,剛剛收完麥子、馬鈴薯,也就是說,其實當地的百姓,並不怎麽缺吃的。


    當地地震之後,孫傳庭和洪承疇也都積極的救助百姓。


    就連徐光啟也從西安到了綏德州,坐鎮指揮。


    有了綏德鎮的糧食,以及邊軍維持治安,當地也沒有出現什麽搶劫之類的事件。


    朝廷撥發的五十萬兩到達綏德州之後,便開始了震後重建工作。


    這場地震雖然也造成了數百百姓傷亡,在社會上並沒有引起動亂。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爺爺萬曆,開局被我搶了皇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炒麥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炒麥片並收藏爺爺萬曆,開局被我搶了皇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