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尷尬的太監們
爺爺萬曆,開局被我搶了皇位! 作者:炒麥片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三大殿自從建成,屢屢失火,朕覺得與三大殿之間有抄手走廊相連有極大的關係,因此朕想將三大殿修成單獨的建築,彼此之間不再相連。”
“如此,即便是再失火,也不至於一處失火,三處遭殃。”
畢自嚴走了沒多久,工部尚書王佐被召入宮,朱由校開門見山就說了自己的想法。
“陛下所言極是,隻是現在抄手走廊地基都在,若是不再建設,地基需要清理,現在的人手隻怕不足。”
王佐雖然不是專業的土木人才,可對於這種淺顯的道理還是知道的,當即說道。
“人手之事,你無須擔心,眼下進入冬季,可以招募一些人手。方才朕也與戶部說了,三大殿修繕需要的大木,可以從海外購買。”
“先帝登基之後,內帑撥銀兩百萬兩,這些錢如果已經送往西南各省,便令他們交迴,若是還沒解運,便暫時留下。需要什麽樣的木材,還需要多少,你列個清單出來,派人到浙江、福建,找外商詢問一下,是否有這樣的大木,若是有的話,直接從他們那裏購買。”
朱由校看了一眼王佐,又說起了購買木材的事情。
“若是海外有大木,從海外購買並無不可。”
和畢自嚴一樣,對於從哪裏購買木頭,王佐也不關心。
“你也同意,那就再好不過,自從萬曆四十五年,商人為修繕三大殿籌集了五百餘萬兩,三大殿遲遲不開工,也難免讓商人心寒。”
“木材的事情解決之後,還需要多少銀兩,你們再核算一下,報個數上來,也讓朕心中有數。”
“另外,如今海上海貿頻繁,浙江、福建、廣州水師需要添置新的戰船,朕聽聞西方的戰船比我大明的戰船火炮數量更多。”
“你們工部找人了解一下,再與造船廠商議,設計新的戰船,核實好成本,報與朕知曉。”
朱由校看著王佐,又吩咐了兩件事情。
“臣遵旨!”
王佐將朱由校交待的事情,記在了心裏。
“若是沒有別的事情,你就先迴去吧。”
想了一下,沒有什麽事情要交待的朱由校,便讓王佐退下了。
“去禦花園走走吧。”
王佐離開之後,朱由校起身伸了個懶腰,向一旁的魏朝說道。
“奴婢遵旨!”
魏朝應了一聲,然後便眼神示意一旁的太監去做準備。
這倒不是說要準備什麽禦攆,而是讓太監去禦花園看看,有沒有人在。
不要讓一些人,擾了朱由校的興致。
“說起來有日子沒見魏忠賢了,他現在幹的怎麽樣?”
朱由校一邊走,一邊開口問道。
“迴陛下,他現在主要的心思都放在禦馬監,之前他跟奴婢說,不把武騰四衛訓練出一個樣子來,就不來見陛下。”
魏朝笑著將當初魏忠賢說的豪言壯語說了出來。
“他能有這份心思倒是不錯,不過他以前就喜歡騎馬,之前也跟朕在京營待了一個月,或許真能把武騰四衛訓練好也說不定。”
“京營前些年訓練一直廢弛,萬曆四十五年,朕去參加了一次夏操,之後三年每年都去一次,雖說時間呆的不長,不過也能看出來,訓練比以前好了許多。”
“成祖、宣宗時期,京營可戰之兵幾十萬,到了後來戰鬥力就不行了。嘉靖年間庚戌事變,俺答幾萬人達到京城,京營不敢出戰。”
“雖然蒙古人眼下不合,可朕不想這樣的事情,再次發生。”
“除了京營之外,京中守備就靠武騰四衛,若是他能將武騰四衛訓練好,也算是大功一件。”
“不過訓練光靠嘴可不行,都說皇帝不差餓兵。迴去之後,你讓人從內帑撥銀二十萬兩,讓他購買一些豬、養之類,給將士們補補身子。”
“等他們訓練的差不多了,就和京營的新衛一樣,讓他們去九邊曆練曆練。”
朱由校聽到魏朝這麽說,笑了笑,也不知道魏忠賢能幹成什麽樣子。
“奴婢遵旨!”
聽到朱由校這麽支持魏忠賢,魏朝心裏有點羨慕,不過更多的是高興。
現在魏忠賢和他還沒有什麽直接的利益衝突,畢竟盧受還沒有讓位,就算盧受走了,還有一個王安。
眼下兩人還是要互相扶持,不過魏朝對自己還是有信心的,畢竟魏忠賢大字不認識幾個,天然具有劣勢。
自己一直跟在皇帝身邊,司禮監掌印,早晚是自己的。
可惜朱由校不會讀心術,否則一定會告訴魏朝,曆史上魏忠賢也沒有做到司禮監掌印太監的位置,可誰都知道這位大字不識幾個的九千歲,才是內廷的掌管著。
“自從入秋以來,隻下了兩場雨,也不知道其他地方雨水是否充足。”
眼下已經是十月,在小冰河期的影響下,北京的天氣早就降到了零下。
即便是白天,也結著冰,比起正常年份氣溫要低好幾度。
“此時陛下可以詢問錦衣衛。”
魏朝不知道朱由校是真的感慨,還是有心詢問此事,可他還是迴答道。
“現在錦衣衛什麽情況,你了解麽?”
朱由校問道。
“奴婢雖然是司禮監秉筆,可主要負責伺候陛下,錦衣衛的事情還是鄒義在管。”
這個時候,魏朝沒有亂接話,表示自己一直很本分。
“叫人把鄒義叫來,朕問問他錦衣衛的事情。”
朱由校一邊說著,一邊繼續往前走。
他這話說完之後,不用魏朝吩咐,就有一個二十左右的太監,快步離開。
宮中的太監基本都沒有子嗣,向魏忠賢這般生完女兒入宮的不多。
像魏朝他們想要掌握宮廷靠的就是收養義子、義孫,剛才走的這個就是他的幹兒子。
除非一些非要他親自去辦的事情,一般的事情都是這個人去辦。
按照道理來說,除了魏朝之外,王安也該在朱由校身邊伺候。
可現在盧受稱病不出,王安需要負責批紅的事情,因此才是魏朝在朱由校的身邊。
鄒義和王安一樣,都是朱常洛身邊的人。
之所以鄒義現在是名義上的二把手,掌握東廠。
是因為朱常洛想著,等時間成熟,就讓盧受去養老。
到時候王安直接頂上去,可沒想到盧受還沒有提出辭職,朱常洛就沒了。
一朝天子一朝臣,對於宮中更是如此。
不過也不能新天子才登基,你就辭職,這樣就顯得天子沒有容人之量。
一般來說,都得是老皇帝的年號過完,這才提出辭職。
現在盧受就很尷尬,於是乎便說自己有病,等到年底直接告老就可以了。
說起來尷尬的不光是他,王安也很尷尬,雖說他也是看著朱由校長大的,可朱由校十歲被封皇太孫,一直是魏朝和魏忠賢在一旁伺候。
他能不能拿到司禮監的總管還不好說,對於鄒義來說也是如此。
得知皇帝召見,立刻前往禦花園,好在和魏朝的關係還可以,提前知道了朱由校找他是問東廠的事情,這也是鬆了一口氣。
“如此,即便是再失火,也不至於一處失火,三處遭殃。”
畢自嚴走了沒多久,工部尚書王佐被召入宮,朱由校開門見山就說了自己的想法。
“陛下所言極是,隻是現在抄手走廊地基都在,若是不再建設,地基需要清理,現在的人手隻怕不足。”
王佐雖然不是專業的土木人才,可對於這種淺顯的道理還是知道的,當即說道。
“人手之事,你無須擔心,眼下進入冬季,可以招募一些人手。方才朕也與戶部說了,三大殿修繕需要的大木,可以從海外購買。”
“先帝登基之後,內帑撥銀兩百萬兩,這些錢如果已經送往西南各省,便令他們交迴,若是還沒解運,便暫時留下。需要什麽樣的木材,還需要多少,你列個清單出來,派人到浙江、福建,找外商詢問一下,是否有這樣的大木,若是有的話,直接從他們那裏購買。”
朱由校看了一眼王佐,又說起了購買木材的事情。
“若是海外有大木,從海外購買並無不可。”
和畢自嚴一樣,對於從哪裏購買木頭,王佐也不關心。
“你也同意,那就再好不過,自從萬曆四十五年,商人為修繕三大殿籌集了五百餘萬兩,三大殿遲遲不開工,也難免讓商人心寒。”
“木材的事情解決之後,還需要多少銀兩,你們再核算一下,報個數上來,也讓朕心中有數。”
“另外,如今海上海貿頻繁,浙江、福建、廣州水師需要添置新的戰船,朕聽聞西方的戰船比我大明的戰船火炮數量更多。”
“你們工部找人了解一下,再與造船廠商議,設計新的戰船,核實好成本,報與朕知曉。”
朱由校看著王佐,又吩咐了兩件事情。
“臣遵旨!”
王佐將朱由校交待的事情,記在了心裏。
“若是沒有別的事情,你就先迴去吧。”
想了一下,沒有什麽事情要交待的朱由校,便讓王佐退下了。
“去禦花園走走吧。”
王佐離開之後,朱由校起身伸了個懶腰,向一旁的魏朝說道。
“奴婢遵旨!”
魏朝應了一聲,然後便眼神示意一旁的太監去做準備。
這倒不是說要準備什麽禦攆,而是讓太監去禦花園看看,有沒有人在。
不要讓一些人,擾了朱由校的興致。
“說起來有日子沒見魏忠賢了,他現在幹的怎麽樣?”
朱由校一邊走,一邊開口問道。
“迴陛下,他現在主要的心思都放在禦馬監,之前他跟奴婢說,不把武騰四衛訓練出一個樣子來,就不來見陛下。”
魏朝笑著將當初魏忠賢說的豪言壯語說了出來。
“他能有這份心思倒是不錯,不過他以前就喜歡騎馬,之前也跟朕在京營待了一個月,或許真能把武騰四衛訓練好也說不定。”
“京營前些年訓練一直廢弛,萬曆四十五年,朕去參加了一次夏操,之後三年每年都去一次,雖說時間呆的不長,不過也能看出來,訓練比以前好了許多。”
“成祖、宣宗時期,京營可戰之兵幾十萬,到了後來戰鬥力就不行了。嘉靖年間庚戌事變,俺答幾萬人達到京城,京營不敢出戰。”
“雖然蒙古人眼下不合,可朕不想這樣的事情,再次發生。”
“除了京營之外,京中守備就靠武騰四衛,若是他能將武騰四衛訓練好,也算是大功一件。”
“不過訓練光靠嘴可不行,都說皇帝不差餓兵。迴去之後,你讓人從內帑撥銀二十萬兩,讓他購買一些豬、養之類,給將士們補補身子。”
“等他們訓練的差不多了,就和京營的新衛一樣,讓他們去九邊曆練曆練。”
朱由校聽到魏朝這麽說,笑了笑,也不知道魏忠賢能幹成什麽樣子。
“奴婢遵旨!”
聽到朱由校這麽支持魏忠賢,魏朝心裏有點羨慕,不過更多的是高興。
現在魏忠賢和他還沒有什麽直接的利益衝突,畢竟盧受還沒有讓位,就算盧受走了,還有一個王安。
眼下兩人還是要互相扶持,不過魏朝對自己還是有信心的,畢竟魏忠賢大字不認識幾個,天然具有劣勢。
自己一直跟在皇帝身邊,司禮監掌印,早晚是自己的。
可惜朱由校不會讀心術,否則一定會告訴魏朝,曆史上魏忠賢也沒有做到司禮監掌印太監的位置,可誰都知道這位大字不識幾個的九千歲,才是內廷的掌管著。
“自從入秋以來,隻下了兩場雨,也不知道其他地方雨水是否充足。”
眼下已經是十月,在小冰河期的影響下,北京的天氣早就降到了零下。
即便是白天,也結著冰,比起正常年份氣溫要低好幾度。
“此時陛下可以詢問錦衣衛。”
魏朝不知道朱由校是真的感慨,還是有心詢問此事,可他還是迴答道。
“現在錦衣衛什麽情況,你了解麽?”
朱由校問道。
“奴婢雖然是司禮監秉筆,可主要負責伺候陛下,錦衣衛的事情還是鄒義在管。”
這個時候,魏朝沒有亂接話,表示自己一直很本分。
“叫人把鄒義叫來,朕問問他錦衣衛的事情。”
朱由校一邊說著,一邊繼續往前走。
他這話說完之後,不用魏朝吩咐,就有一個二十左右的太監,快步離開。
宮中的太監基本都沒有子嗣,向魏忠賢這般生完女兒入宮的不多。
像魏朝他們想要掌握宮廷靠的就是收養義子、義孫,剛才走的這個就是他的幹兒子。
除非一些非要他親自去辦的事情,一般的事情都是這個人去辦。
按照道理來說,除了魏朝之外,王安也該在朱由校身邊伺候。
可現在盧受稱病不出,王安需要負責批紅的事情,因此才是魏朝在朱由校的身邊。
鄒義和王安一樣,都是朱常洛身邊的人。
之所以鄒義現在是名義上的二把手,掌握東廠。
是因為朱常洛想著,等時間成熟,就讓盧受去養老。
到時候王安直接頂上去,可沒想到盧受還沒有提出辭職,朱常洛就沒了。
一朝天子一朝臣,對於宮中更是如此。
不過也不能新天子才登基,你就辭職,這樣就顯得天子沒有容人之量。
一般來說,都得是老皇帝的年號過完,這才提出辭職。
現在盧受就很尷尬,於是乎便說自己有病,等到年底直接告老就可以了。
說起來尷尬的不光是他,王安也很尷尬,雖說他也是看著朱由校長大的,可朱由校十歲被封皇太孫,一直是魏朝和魏忠賢在一旁伺候。
他能不能拿到司禮監的總管還不好說,對於鄒義來說也是如此。
得知皇帝召見,立刻前往禦花園,好在和魏朝的關係還可以,提前知道了朱由校找他是問東廠的事情,這也是鬆了一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