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進攻赫圖阿拉
爺爺萬曆,開局被我搶了皇位! 作者:炒麥片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朕問的不是這個,是我大明如今在遼東是否有四萬可用之兵!”
朱翊鈞見兩人爭論了起來,厲聲說道。
“迴陛下,遼東原本可用戰兵兩萬,陛下從宣府等鎮抽調了兩萬前往遼東,遼東自行招募了三萬。如今他們已經訓練半年,即便是不能上戰場,也能替換下兩萬守城戰兵。”
“上次一戰,我大明傷亡兩萬餘人,不過遼東又招募了兩萬新兵,此刻遼東可以動用的戰兵最少是四萬,若是新招募的士兵也放在後方守城,替換戰兵,如此遼東有六萬可用之兵。”
兵部尚書魏養蒙,將如今遼東的戰兵情況說了出來。
“魏尚書說的數字沒錯,不過遼東真正的精銳就是之前那兩萬戰兵以及從宣府等鎮調去的兩萬人,如今這些人可用之兵不過一萬多。”
“經常在後方守城的士兵,戰鬥力遠不如他們。因此我才提出兵分兩路,讓這一萬多帶著一萬去年七月訓練的士兵人去支援朝鮮,迫使女真人的攻朝部隊撤迴。”
“再用之前招募的三萬士兵替換一些守城士兵進攻寬甸六堡,我大明有火炮、攻城速度必定不慢。”
“如此既能解朝鮮之圍,又能拿下寬甸六堡。”
“倘若如方閣老所言,朝廷四萬大軍進攻赫圖阿拉,奴酋手中有三萬餘可用之兵,再加上對於遼東長城以北的地形,我們遠不如建奴熟悉。”
“一旦遭受埋伏,就會像李如柏那樣,白白送掉軍隊。”
“開原一戰,劉綎、李如柏出動兩萬多人,杜鬆一萬,開原城一萬,四萬人與老奴兩萬餘人激戰,最後敵我傷亡還是我軍占據劣勢。”
“沒有三倍於建奴的兵力,想要攻占赫圖阿拉絕無可能!”
朱由校肯定了魏養蒙說的數字,可是對於這些士兵的戰鬥力提出了質疑。
“老臣知道殿下的意思,不過老臣也不是真的想攻占赫圖阿拉,這不過是圍魏救趙之計罷了。”
“建奴在朝鮮進展迅速,即便是我們下令楊鎬立刻支援,等到達朝鮮,還不知道朝鮮是什麽情況。”
“如魏尚書所言,遼東如今可以調動六萬大軍,我們可以六萬大軍齊出圍魏救趙,讓他們主動撤軍。”
聽了朱由校的話,方從哲連忙解釋。
“此言倒也不算為錯。”
朱翊鈞聽了方從哲的話,不由的點了點頭。
“皇爺爺,建奴人丁不多,我們眼下應該尋找一些戰機,能多消耗他們的兵力,就多消耗他們的兵力。”
“上次一戰,他們損失了兩萬多人,這次若是能及時支援朝鮮,切他們的後路再消耗一些,他們的兵力會更加不足。”
“之後幾年想來他們會更加老實,而且,我之所以建議支援朝鮮,就是怕建奴從朝鮮劫掠人口、糧食、工匠,更重要的是火器。”
“若是如方閣老所言,就算建奴從朝鮮退兵,依舊可以帶走這些東西。”
“當務之急是壓縮建奴的生存空間,讓他們沒有辦法補充人口和糧食,更不能讓他們掌握火器。”
朱由校再提強調了人口、糧食和火器對女真人的重要性。
“你想過沒有,三萬人支援朝鮮,若是建奴得到消息,奴酋率兵支援,這三萬多人會損失多少?”
“之前的情報,八旗一共兵丁六萬餘人,上次一戰損失了兩萬餘,可戰之兵想來不過是四萬左右。”
“不管他們是出動三萬人進攻朝鮮,還是出動了兩萬人,建奴可用之兵不過是兩萬左右。”
“既然遼東可以調動六萬餘人,那就讓楊鎬調集六萬人先拿下寬甸六堡,再進攻赫圖阿拉!”
“如此便可以將建奴趕迴山林之中,以後也難以再成氣候!”
朱翊鈞聽了兩人的話,提出了更加大膽的想法。
“皇爺爺,建奴雖然八旗兵丁隻有六萬,可男丁絕對不止這些,進攻赫圖阿拉隻怕是沒有那麽容易。”
朱由校連忙勸道,進攻戰和防守戰的兵力不是這麽計算的。
進攻的時候,派出多少人就是多少人,可防守方甚至可以全民皆兵。
“你不用再說了,朕意已決!遼東眼下並不缺少糧餉,劉綎等人在遼東也呆了大半年,就算是之前的士兵不堪所用,如今也該有長進了!”
朱翊鈞一揮手,打斷了朱由校的話,直接下了決定。
朱由校知道,事已至此,他說什麽都沒用了。
內閣眾人也不敢再勸,況且他們覺得朱由校有點過於重視後金了,三倍兵力才能與老奴打成平手。
我大明的軍隊怎麽可能這麽拉。
不管怎麽說,遼東也是九邊之一,就算比不過宣府這些經常和蒙古有摩擦的地方,李成梁鎮守遼東這麽多年,也不至於這才幾年就不行了吧。
大明雖然有些時候效率並不高,可在戰爭這件事情上,效率還是很高的。
尤其是命令直接下達到了遼東,上次打仗升官發財的那些人,可都等著再來一次。
上次沒撈著升官發財的人,聽說這次要聚集六萬大軍,一個個也都摩拳擦掌。
“建奴八旗六萬人,上次傷亡兩萬,進攻朝鮮人數即便是少一些,起碼也得兩萬多人,剩下的也不過是兩萬左右。”
“這一仗六萬對兩萬,我們還攜帶火炮,優勢在我!”
劉綎一邊分析著敵我情況,一邊說道。
“劉總兵所言極是,不過六萬人直接進攻赫圖阿拉容易被敵人騷擾,要不咱們兵分三路,一路進攻寬甸六堡、一路掃蕩周邊女真人的寨子,另外一路居中準備支援。”
“十日之後,我們再合兵一處進攻赫圖阿拉!”
杜鬆點了點頭,表達了自己的意見。
“不瞞兩位,我也有此意,兵分三路進攻赫圖阿拉,掃蕩周邊,就像當年成化年間,掃穴犁庭!”
楊鎬聽了這兩位老將軍的話,不由的點了點頭,他也是這麽想的。
自己都這個歲數了,上次的仗雖然朝廷說是贏了,可他知道這根本不算贏。
現在好不容易有了機會,自然要好好把握,打完這一仗,自己也算是功成名就了!
在三人的決定下,進攻赫圖阿拉的策略就被製定了下來。
朱翊鈞見兩人爭論了起來,厲聲說道。
“迴陛下,遼東原本可用戰兵兩萬,陛下從宣府等鎮抽調了兩萬前往遼東,遼東自行招募了三萬。如今他們已經訓練半年,即便是不能上戰場,也能替換下兩萬守城戰兵。”
“上次一戰,我大明傷亡兩萬餘人,不過遼東又招募了兩萬新兵,此刻遼東可以動用的戰兵最少是四萬,若是新招募的士兵也放在後方守城,替換戰兵,如此遼東有六萬可用之兵。”
兵部尚書魏養蒙,將如今遼東的戰兵情況說了出來。
“魏尚書說的數字沒錯,不過遼東真正的精銳就是之前那兩萬戰兵以及從宣府等鎮調去的兩萬人,如今這些人可用之兵不過一萬多。”
“經常在後方守城的士兵,戰鬥力遠不如他們。因此我才提出兵分兩路,讓這一萬多帶著一萬去年七月訓練的士兵人去支援朝鮮,迫使女真人的攻朝部隊撤迴。”
“再用之前招募的三萬士兵替換一些守城士兵進攻寬甸六堡,我大明有火炮、攻城速度必定不慢。”
“如此既能解朝鮮之圍,又能拿下寬甸六堡。”
“倘若如方閣老所言,朝廷四萬大軍進攻赫圖阿拉,奴酋手中有三萬餘可用之兵,再加上對於遼東長城以北的地形,我們遠不如建奴熟悉。”
“一旦遭受埋伏,就會像李如柏那樣,白白送掉軍隊。”
“開原一戰,劉綎、李如柏出動兩萬多人,杜鬆一萬,開原城一萬,四萬人與老奴兩萬餘人激戰,最後敵我傷亡還是我軍占據劣勢。”
“沒有三倍於建奴的兵力,想要攻占赫圖阿拉絕無可能!”
朱由校肯定了魏養蒙說的數字,可是對於這些士兵的戰鬥力提出了質疑。
“老臣知道殿下的意思,不過老臣也不是真的想攻占赫圖阿拉,這不過是圍魏救趙之計罷了。”
“建奴在朝鮮進展迅速,即便是我們下令楊鎬立刻支援,等到達朝鮮,還不知道朝鮮是什麽情況。”
“如魏尚書所言,遼東如今可以調動六萬大軍,我們可以六萬大軍齊出圍魏救趙,讓他們主動撤軍。”
聽了朱由校的話,方從哲連忙解釋。
“此言倒也不算為錯。”
朱翊鈞聽了方從哲的話,不由的點了點頭。
“皇爺爺,建奴人丁不多,我們眼下應該尋找一些戰機,能多消耗他們的兵力,就多消耗他們的兵力。”
“上次一戰,他們損失了兩萬多人,這次若是能及時支援朝鮮,切他們的後路再消耗一些,他們的兵力會更加不足。”
“之後幾年想來他們會更加老實,而且,我之所以建議支援朝鮮,就是怕建奴從朝鮮劫掠人口、糧食、工匠,更重要的是火器。”
“若是如方閣老所言,就算建奴從朝鮮退兵,依舊可以帶走這些東西。”
“當務之急是壓縮建奴的生存空間,讓他們沒有辦法補充人口和糧食,更不能讓他們掌握火器。”
朱由校再提強調了人口、糧食和火器對女真人的重要性。
“你想過沒有,三萬人支援朝鮮,若是建奴得到消息,奴酋率兵支援,這三萬多人會損失多少?”
“之前的情報,八旗一共兵丁六萬餘人,上次一戰損失了兩萬餘,可戰之兵想來不過是四萬左右。”
“不管他們是出動三萬人進攻朝鮮,還是出動了兩萬人,建奴可用之兵不過是兩萬左右。”
“既然遼東可以調動六萬餘人,那就讓楊鎬調集六萬人先拿下寬甸六堡,再進攻赫圖阿拉!”
“如此便可以將建奴趕迴山林之中,以後也難以再成氣候!”
朱翊鈞聽了兩人的話,提出了更加大膽的想法。
“皇爺爺,建奴雖然八旗兵丁隻有六萬,可男丁絕對不止這些,進攻赫圖阿拉隻怕是沒有那麽容易。”
朱由校連忙勸道,進攻戰和防守戰的兵力不是這麽計算的。
進攻的時候,派出多少人就是多少人,可防守方甚至可以全民皆兵。
“你不用再說了,朕意已決!遼東眼下並不缺少糧餉,劉綎等人在遼東也呆了大半年,就算是之前的士兵不堪所用,如今也該有長進了!”
朱翊鈞一揮手,打斷了朱由校的話,直接下了決定。
朱由校知道,事已至此,他說什麽都沒用了。
內閣眾人也不敢再勸,況且他們覺得朱由校有點過於重視後金了,三倍兵力才能與老奴打成平手。
我大明的軍隊怎麽可能這麽拉。
不管怎麽說,遼東也是九邊之一,就算比不過宣府這些經常和蒙古有摩擦的地方,李成梁鎮守遼東這麽多年,也不至於這才幾年就不行了吧。
大明雖然有些時候效率並不高,可在戰爭這件事情上,效率還是很高的。
尤其是命令直接下達到了遼東,上次打仗升官發財的那些人,可都等著再來一次。
上次沒撈著升官發財的人,聽說這次要聚集六萬大軍,一個個也都摩拳擦掌。
“建奴八旗六萬人,上次傷亡兩萬,進攻朝鮮人數即便是少一些,起碼也得兩萬多人,剩下的也不過是兩萬左右。”
“這一仗六萬對兩萬,我們還攜帶火炮,優勢在我!”
劉綎一邊分析著敵我情況,一邊說道。
“劉總兵所言極是,不過六萬人直接進攻赫圖阿拉容易被敵人騷擾,要不咱們兵分三路,一路進攻寬甸六堡、一路掃蕩周邊女真人的寨子,另外一路居中準備支援。”
“十日之後,我們再合兵一處進攻赫圖阿拉!”
杜鬆點了點頭,表達了自己的意見。
“不瞞兩位,我也有此意,兵分三路進攻赫圖阿拉,掃蕩周邊,就像當年成化年間,掃穴犁庭!”
楊鎬聽了這兩位老將軍的話,不由的點了點頭,他也是這麽想的。
自己都這個歲數了,上次的仗雖然朝廷說是贏了,可他知道這根本不算贏。
現在好不容易有了機會,自然要好好把握,打完這一仗,自己也算是功成名就了!
在三人的決定下,進攻赫圖阿拉的策略就被製定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