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掃盲班
爺爺萬曆,開局被我搶了皇位! 作者:炒麥片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陳延祚雖說是將門之後,可打小文不成武不就,今年十五歲就跟著人家跑去勾欄聽曲。
昨天更是喝了不少酒,去青樓玩到半夜,一大早又跑去喝酒。
困得不行不說,酒還沒醒,現在大太陽地下跑步,沒跑幾步就氣喘籲籲。
“聽你剛才那口氣,我還以為你是個多爺們的人,怎麽才這個年紀就腿軟了?”
就在他邁著沉重的步伐往前跑的時候,朱由校到了他身邊。
“殿,殿下,是小臣有眼無珠,您就,您就饒了我吧。”
陳延祚喘著粗氣,向朱由校求饒。
“以後你上了戰場,打不過敵人,跑也跑不了,是不是也要對敵人說,你就饒了我吧?”
朱由校一邊慢慢走著,一邊向陳延祚反問。
“不是,小臣真的,嘔……”
陳延祚搖了搖頭,從昨天開始就喝了不少的酒,來之前被老太太一盆涼水潑在了身上。
眼下大熱的天,又跑了幾步,終於忍不住吐了出來。
“帶他下去吧。”
朱由校連忙閃到了一邊,皺著眉頭吩咐了一句,便離開了。
“殿下,您讓這些少爺來京營幹什麽?真要是訓練他們,打不得罵不得,還得當祖宗伺候著。”
這幾天相處下來,滿桂發現朱由校是個性格很不錯的人,說話也少了之前的一些拘束。
“不要管他是什麽身份,就當普通士兵訓練,想要得到不訓練的特權也行,打的贏你的手下那些百戶再說。”
“日後你們是要去上戰場的,難不成還要分兵保護他們?既然來了,就做好了上戰場拚命的準備。”
“平時讓他們躲流些汗,寧遠讓他們心裏埋怨你,也比到了戰場之上送命要強。”
“難不成你還怕他們家人給你小鞋穿?”
朱由校看著滿桂,先給他講了大道理,緊接著反應了過來,這家夥是怕勳貴們日後為難他。
“怎麽會……”
小心思被看破的滿桂訕訕一笑。
“放心好了,他們來就是他們的家人要求的,否則第一天我來的時候,他們就該來了。”
“真出了什麽事,有我在前麵頂著,你隻要做好自己分內的事情就可以了。”
“這兩天跟著洪承疇學的怎麽樣,認識幾個字了?”
朱由校給他寬了寬心,接著問道。
“認識的不多,洪先生講的倒是挺認真,可我有點聽不懂。”
滿桂很是不好意思的撓了撓頭。
“這倒是個問題,迴頭我跟他說一下。”
一聽這話,朱由校大概知道了洪承疇的教學方法,當即笑道。
“還是別了吧,要是惹得洪先生不高興,以後不用心教我們怎麽辦。”
滿桂連忙勸阻。
“你一個大老爺們怎麽這麽多心眼,放心吧,他若真是那樣的人,就算是我看走了眼。”
“行了,滾去訓練吧!”
朱由校不耐煩的擺了擺手說道。
“嘿嘿,臣告退!”
滿桂被罵一句,倒也不覺得有什麽,嘿嘿一笑離開了。
不得不說,一個月的時間對滿桂來說確實太短了。
像趙率教、祖大壽、何可綱,別說兵法了,四書五經也是讀過的。
不過他們的那些手下,除了兄弟子侄之外,基本都是沒有讀過書的人。
在這個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年代,能有識字讀書的機會,他們都很珍惜。
可惜的是,和滿桂一樣,他們都聽不懂。
“你上學時候先生這麽教你,當然沒有問題,因為你有的是時間可以讀書。”
“所謂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就是這個道理。”
“可他們不同,且不說皇爺爺給我的時間隻有一個月,即便是兩個月,兩個月他們又能學到什麽東西。”
“與其讓他們死記硬背一些兵法內容,還不如直接將兵法的內容用最通俗的語言講出來。”
“讀書,讀的是作者想要表達出來的東西,而不是他寫在紙上的內容。”
“這是我與徐師傅互相通的信,你看一下。”
叫來了洪承疇,一問之下,朱由校便知道了問題所在。
洪承疇是按照當初他蒙學的時候,學三百千那種方式教授兵書,這麽教他們能聽得懂才怪。
說著,朱由校還把他與徐光啟寫的信拿給了洪承疇。
“這……”
看著信的內容,洪承疇有點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徐光啟怎麽說也是進士出身,怎麽寫的信如此的直白。
甚至就連成語都見不到,更不用說一些典故了。
“這種信,你直接讀給不識字的人聽,也能明白信是什麽內容吧。”
朱由校知道,這種形式的書信,會給第一次見的人造成什麽樣的衝擊。
“這種口語表達的方式來寫信,自然是人人都能聽懂的。”
洪承疇點了點頭。
“我要你授課,也是用這種方式,將紀效新書用你自己的理解,講述出來。”
“當然,字也是要教的,不過不要按照以前那種方式,可以先詢問一下他們的姓名,教給他們如何寫自己的名字。然後教一些對他們而言常用、實用的字,比如地名、一些常見的姓氏,還有數字之類,再把偏旁部首教給他們。”
“如果還有時間的話,可以教他們切字之法,讓他們以後多少有些可以自學的能力。”
“這樣說,你能理解了吧?”
朱由校看著洪承疇問道。
他要培養的不是讀書種子,而是能認識一些字,懂兵法的將領,放到後世可以理解為掃盲班+軍校的模式。
“臣明白了,是臣思慮不周。”
話都說的這麽直白,他哪裏還能不明白,隻是覺得有點羞愧,這麽簡單的道理他怎麽就沒能明白呢?
“能明白最好,其實這次讓你一共前來,除了一開始我就有這個想法之外。”
“也知道你讀了不少的兵書,可是讀兵書是讀兵書,就算你不能直接選兵、練兵,最起碼也給了你一個觀摩的機會。”
“古之賢相,比如薑尚、張良、諸葛亮等,哪個不是文韜武略。”
“總不能遇到一些戰事,就沒有了主意吧。”
“除此之外,眼下內閣閣臣,很多都是從翰林院到詹事府再到六部內閣,這樣的升遷順序。”
“我也想把這個模式改改,內閣的閣老,起碼得有地方治理的經驗,對此你也要做好一些準備。”
朱由校不介意提前跟洪承疇透露一些信息。
“臣一定跟幾位將軍好好學習如何練兵!”
洪承疇知道朱由校對自己看重,聽了朱由校的打算之後,他心中感動不已,當即表態。
昨天更是喝了不少酒,去青樓玩到半夜,一大早又跑去喝酒。
困得不行不說,酒還沒醒,現在大太陽地下跑步,沒跑幾步就氣喘籲籲。
“聽你剛才那口氣,我還以為你是個多爺們的人,怎麽才這個年紀就腿軟了?”
就在他邁著沉重的步伐往前跑的時候,朱由校到了他身邊。
“殿,殿下,是小臣有眼無珠,您就,您就饒了我吧。”
陳延祚喘著粗氣,向朱由校求饒。
“以後你上了戰場,打不過敵人,跑也跑不了,是不是也要對敵人說,你就饒了我吧?”
朱由校一邊慢慢走著,一邊向陳延祚反問。
“不是,小臣真的,嘔……”
陳延祚搖了搖頭,從昨天開始就喝了不少的酒,來之前被老太太一盆涼水潑在了身上。
眼下大熱的天,又跑了幾步,終於忍不住吐了出來。
“帶他下去吧。”
朱由校連忙閃到了一邊,皺著眉頭吩咐了一句,便離開了。
“殿下,您讓這些少爺來京營幹什麽?真要是訓練他們,打不得罵不得,還得當祖宗伺候著。”
這幾天相處下來,滿桂發現朱由校是個性格很不錯的人,說話也少了之前的一些拘束。
“不要管他是什麽身份,就當普通士兵訓練,想要得到不訓練的特權也行,打的贏你的手下那些百戶再說。”
“日後你們是要去上戰場的,難不成還要分兵保護他們?既然來了,就做好了上戰場拚命的準備。”
“平時讓他們躲流些汗,寧遠讓他們心裏埋怨你,也比到了戰場之上送命要強。”
“難不成你還怕他們家人給你小鞋穿?”
朱由校看著滿桂,先給他講了大道理,緊接著反應了過來,這家夥是怕勳貴們日後為難他。
“怎麽會……”
小心思被看破的滿桂訕訕一笑。
“放心好了,他們來就是他們的家人要求的,否則第一天我來的時候,他們就該來了。”
“真出了什麽事,有我在前麵頂著,你隻要做好自己分內的事情就可以了。”
“這兩天跟著洪承疇學的怎麽樣,認識幾個字了?”
朱由校給他寬了寬心,接著問道。
“認識的不多,洪先生講的倒是挺認真,可我有點聽不懂。”
滿桂很是不好意思的撓了撓頭。
“這倒是個問題,迴頭我跟他說一下。”
一聽這話,朱由校大概知道了洪承疇的教學方法,當即笑道。
“還是別了吧,要是惹得洪先生不高興,以後不用心教我們怎麽辦。”
滿桂連忙勸阻。
“你一個大老爺們怎麽這麽多心眼,放心吧,他若真是那樣的人,就算是我看走了眼。”
“行了,滾去訓練吧!”
朱由校不耐煩的擺了擺手說道。
“嘿嘿,臣告退!”
滿桂被罵一句,倒也不覺得有什麽,嘿嘿一笑離開了。
不得不說,一個月的時間對滿桂來說確實太短了。
像趙率教、祖大壽、何可綱,別說兵法了,四書五經也是讀過的。
不過他們的那些手下,除了兄弟子侄之外,基本都是沒有讀過書的人。
在這個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年代,能有識字讀書的機會,他們都很珍惜。
可惜的是,和滿桂一樣,他們都聽不懂。
“你上學時候先生這麽教你,當然沒有問題,因為你有的是時間可以讀書。”
“所謂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就是這個道理。”
“可他們不同,且不說皇爺爺給我的時間隻有一個月,即便是兩個月,兩個月他們又能學到什麽東西。”
“與其讓他們死記硬背一些兵法內容,還不如直接將兵法的內容用最通俗的語言講出來。”
“讀書,讀的是作者想要表達出來的東西,而不是他寫在紙上的內容。”
“這是我與徐師傅互相通的信,你看一下。”
叫來了洪承疇,一問之下,朱由校便知道了問題所在。
洪承疇是按照當初他蒙學的時候,學三百千那種方式教授兵書,這麽教他們能聽得懂才怪。
說著,朱由校還把他與徐光啟寫的信拿給了洪承疇。
“這……”
看著信的內容,洪承疇有點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徐光啟怎麽說也是進士出身,怎麽寫的信如此的直白。
甚至就連成語都見不到,更不用說一些典故了。
“這種信,你直接讀給不識字的人聽,也能明白信是什麽內容吧。”
朱由校知道,這種形式的書信,會給第一次見的人造成什麽樣的衝擊。
“這種口語表達的方式來寫信,自然是人人都能聽懂的。”
洪承疇點了點頭。
“我要你授課,也是用這種方式,將紀效新書用你自己的理解,講述出來。”
“當然,字也是要教的,不過不要按照以前那種方式,可以先詢問一下他們的姓名,教給他們如何寫自己的名字。然後教一些對他們而言常用、實用的字,比如地名、一些常見的姓氏,還有數字之類,再把偏旁部首教給他們。”
“如果還有時間的話,可以教他們切字之法,讓他們以後多少有些可以自學的能力。”
“這樣說,你能理解了吧?”
朱由校看著洪承疇問道。
他要培養的不是讀書種子,而是能認識一些字,懂兵法的將領,放到後世可以理解為掃盲班+軍校的模式。
“臣明白了,是臣思慮不周。”
話都說的這麽直白,他哪裏還能不明白,隻是覺得有點羞愧,這麽簡單的道理他怎麽就沒能明白呢?
“能明白最好,其實這次讓你一共前來,除了一開始我就有這個想法之外。”
“也知道你讀了不少的兵書,可是讀兵書是讀兵書,就算你不能直接選兵、練兵,最起碼也給了你一個觀摩的機會。”
“古之賢相,比如薑尚、張良、諸葛亮等,哪個不是文韜武略。”
“總不能遇到一些戰事,就沒有了主意吧。”
“除此之外,眼下內閣閣臣,很多都是從翰林院到詹事府再到六部內閣,這樣的升遷順序。”
“我也想把這個模式改改,內閣的閣老,起碼得有地方治理的經驗,對此你也要做好一些準備。”
朱由校不介意提前跟洪承疇透露一些信息。
“臣一定跟幾位將軍好好學習如何練兵!”
洪承疇知道朱由校對自己看重,聽了朱由校的打算之後,他心中感動不已,當即表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