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徐光啟離開
爺爺萬曆,開局被我搶了皇位! 作者:炒麥片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傳教士在明朝的傳教分為了三個階段,這三個階段都跟一個人有關係,這個人就是利瑪竇。
利瑪竇之前,便有教士在大明傳教,傳來傳去根本沒幾個人新。
至於原因也很簡單,按照天主教的教義,不允許偶像崇拜,家裏不能貼灶王爺的畫像、不能供奉祖宗靈位,不能行叩拜禮,不能敗孔子,一夫一妻等等一係列與大明國情不符合的教義。
可這個時候大明的百姓,什麽神都信,什麽送子觀音、三清門神、龍王城隍,總之什麽都信,但凡你說出這個神對你有什麽好處,都是可以信的,突出的就是一個實用主義。
可這都是天主教不允許的,因此沒人願意信奉天主教也是正常的。
利瑪竇來到中國之後,研究了這個情況,根據大明的國情,修改了傳教方式。
比如他一開始假扮西洋僧侶,可發現僧侶在大明地位不高。
於是乎走起了高端路線,在大明要走高端路線自然要跟文人士大夫打交道,於是他潛心學習四書五經,開始以儒生的裝扮示人,著力打造西洋大儒的人設。
這成功讓他與一些文人士大夫搭上了線,他也不可以的傳教,采取的是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比如時不時說出一些聖經的語錄,等到對方感興趣了,再慢慢的和對方聊這些。
他還用漢文著書立說,闡明天主教義,並盡量援引孔子的話駁斥釋、道兩教,證明天主教道理與中國古儒所講道理正相符合。
他認為在未得到皇帝明文準許宣揚天主教之前,不能輕率從事,以免前功盡棄。
徐光啟、李之藻等人便是他用這種方式拉入教的,而且他知道大明奉行實用主義,於是就開始宣傳西方的一些科學技術,總之先讓自己變得有用,保證自己的安全,再慢慢傳教。
這就是天主教傳播的第二個階段,這個階段除了一些地方的傳教士過於激進,總體來說天主教傳播的還不錯,吸納的也都是一些上層人士。
自從利瑪竇六年前去世,事情又發生了變化。
繼任他的是龍華民,字精華,他覺得利瑪竇太保守了,我們是來傳教的,不是教大明科學技術的。
他雖然在尊重中國習俗方麵做了一些讓步,可總體來說比利瑪竇時期激進的多。
最突出的表現便是大肆向底層傳教,比如奏疏中說道的王豐肅。
他四處活動,宣傳教義,發展教徒,不僅有上層的士大夫,而且還有書童、燒飯、賣糕、種園、挑腳、擔水、木匠等各行各業的人信教,以致原來舊的經堂容納不下。
這個時候,他還興修了新的大教堂。
“商於教眾,莫不讚成,慷慨解囊,不數日,湊成巨款。所奇者,教外之人亦樂於捐輸,人心踴躍,指日興工,不數月堂工告竣,壯麗宏敞,頂上高豎白玉十字架,闔城望見,中國前此未有也。”
後來有人覺得正是此舉引起了本就對天主教看不順眼的官員的警惕,當然他們沒敢明說,而是說“孰意此舉,大惹僧徒妒嫉,而萬曆四十四年之教難,即因是而起。”
這個僧徒指的大概就是沈紘,他本人是個佛教徒。
南京教案之後,西方傳教士活動瞬間陷入低穀,之前頗為活躍的傳教士有的被押解出境,有的則潛伏了起來。
比如北京的龍華民和畢方濟,隱居在徐光啟家中,杭州西子湖畔的楊廷筠住宅裏,也躲藏著郭居靜、艾儒略、金尼閣等人。
朱由校這邊思考了南京教案的前因後果,徐光啟也來到了。
“這封奏疏徐師傅先看看吧。”
朱由校將奏疏教給了徐光啟。
徐光啟一看沈紘這個名字,心裏就咯噔一聲,再看標題再參遠夷疏,就知道大事不妙了。
“今年五月,沈紘便上了一本參遠夷疏,不過當時隻是籠統的說了天主教的一些問題,皇爺爺便留中不發。”
“今天看了這本奏疏,皇爺爺大怒,表示若是不加管製,隻怕是與白蓮教無異。”
“我建議先調查清楚,皇爺爺表示人已經被拒捕想來沈紘不敢欺君罔上。”
“在我的懇求之下,皇爺爺答應隻辦此案,不擴展到所有的傳教士,不過也說要各地嚴加管束,不得出現此類情況。”
“為免徐師傅受到影響,皇爺爺準備將你調往陝西擔任陝西巡撫,推廣高產作物。”
奏疏很短,徐光啟很快看完,就在他想著要如何說的時候,朱由校率先說道。
“臣多謝殿下維護之意,臣不為王豐肅辯駁,他做的的確太過分了。”
徐光啟聽了朱由校的話,稍稍放下心來,隻要不是一棍子打死就行。
“之前我想讓新科進士跟徐師傅學農學,便是不想讓徐師傅離開,隻是沒想到這個時候出了這種事情。”
“皇爺爺答應我,過些日子高產作物推廣見到成效,此事風波平息,便再調你迴來。”
“陝西的情況,徐師傅也都知道,除了高產作物之外,關於陝西宗室的一些事情,也希望徐師傅能多多留意。”
其實這會子朱由校也想開了,讓徐光啟去陝西也不是什麽壞事,至少他去了之後,能改善不少陝西的情況。
“蒙陛下不棄,殿下信任,臣到了陝西一定好好推廣高產作物,也會做好自己本職內的工作。”
徐光啟開口說道。
“如此便好,我也相信徐師傅此去陝西能施展畢生所學,造福陝西百姓。隻是徐師傅身體一向不怎麽好,也千萬要保重身體。”
聽到他這麽說,朱由校知道徐光啟是下定決心要在陝西幹出一番事業的。
要知道巡撫是一省軍政長官,若是他能在軍事上搞出一些不一樣的東西,那就再好不過了。
“殿下放心,臣還等著輔佐殿下呢。”
徐光啟笑著說道。
“迴去之後,你也別忘了告訴龍華民,想在大明傳教,需要遵守大明的律法,懂得大明的忌諱,尊重大明的習俗,否則的話,南京教案隻是開始,不會是結束。”
朱由校還不忘提醒徐光啟。
“多謝殿下提醒,臣一定一字不落的告訴他。殿下也要千萬保重,臣告退!”
徐光啟說著便退出了迎禧宮。
利瑪竇之前,便有教士在大明傳教,傳來傳去根本沒幾個人新。
至於原因也很簡單,按照天主教的教義,不允許偶像崇拜,家裏不能貼灶王爺的畫像、不能供奉祖宗靈位,不能行叩拜禮,不能敗孔子,一夫一妻等等一係列與大明國情不符合的教義。
可這個時候大明的百姓,什麽神都信,什麽送子觀音、三清門神、龍王城隍,總之什麽都信,但凡你說出這個神對你有什麽好處,都是可以信的,突出的就是一個實用主義。
可這都是天主教不允許的,因此沒人願意信奉天主教也是正常的。
利瑪竇來到中國之後,研究了這個情況,根據大明的國情,修改了傳教方式。
比如他一開始假扮西洋僧侶,可發現僧侶在大明地位不高。
於是乎走起了高端路線,在大明要走高端路線自然要跟文人士大夫打交道,於是他潛心學習四書五經,開始以儒生的裝扮示人,著力打造西洋大儒的人設。
這成功讓他與一些文人士大夫搭上了線,他也不可以的傳教,采取的是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比如時不時說出一些聖經的語錄,等到對方感興趣了,再慢慢的和對方聊這些。
他還用漢文著書立說,闡明天主教義,並盡量援引孔子的話駁斥釋、道兩教,證明天主教道理與中國古儒所講道理正相符合。
他認為在未得到皇帝明文準許宣揚天主教之前,不能輕率從事,以免前功盡棄。
徐光啟、李之藻等人便是他用這種方式拉入教的,而且他知道大明奉行實用主義,於是就開始宣傳西方的一些科學技術,總之先讓自己變得有用,保證自己的安全,再慢慢傳教。
這就是天主教傳播的第二個階段,這個階段除了一些地方的傳教士過於激進,總體來說天主教傳播的還不錯,吸納的也都是一些上層人士。
自從利瑪竇六年前去世,事情又發生了變化。
繼任他的是龍華民,字精華,他覺得利瑪竇太保守了,我們是來傳教的,不是教大明科學技術的。
他雖然在尊重中國習俗方麵做了一些讓步,可總體來說比利瑪竇時期激進的多。
最突出的表現便是大肆向底層傳教,比如奏疏中說道的王豐肅。
他四處活動,宣傳教義,發展教徒,不僅有上層的士大夫,而且還有書童、燒飯、賣糕、種園、挑腳、擔水、木匠等各行各業的人信教,以致原來舊的經堂容納不下。
這個時候,他還興修了新的大教堂。
“商於教眾,莫不讚成,慷慨解囊,不數日,湊成巨款。所奇者,教外之人亦樂於捐輸,人心踴躍,指日興工,不數月堂工告竣,壯麗宏敞,頂上高豎白玉十字架,闔城望見,中國前此未有也。”
後來有人覺得正是此舉引起了本就對天主教看不順眼的官員的警惕,當然他們沒敢明說,而是說“孰意此舉,大惹僧徒妒嫉,而萬曆四十四年之教難,即因是而起。”
這個僧徒指的大概就是沈紘,他本人是個佛教徒。
南京教案之後,西方傳教士活動瞬間陷入低穀,之前頗為活躍的傳教士有的被押解出境,有的則潛伏了起來。
比如北京的龍華民和畢方濟,隱居在徐光啟家中,杭州西子湖畔的楊廷筠住宅裏,也躲藏著郭居靜、艾儒略、金尼閣等人。
朱由校這邊思考了南京教案的前因後果,徐光啟也來到了。
“這封奏疏徐師傅先看看吧。”
朱由校將奏疏教給了徐光啟。
徐光啟一看沈紘這個名字,心裏就咯噔一聲,再看標題再參遠夷疏,就知道大事不妙了。
“今年五月,沈紘便上了一本參遠夷疏,不過當時隻是籠統的說了天主教的一些問題,皇爺爺便留中不發。”
“今天看了這本奏疏,皇爺爺大怒,表示若是不加管製,隻怕是與白蓮教無異。”
“我建議先調查清楚,皇爺爺表示人已經被拒捕想來沈紘不敢欺君罔上。”
“在我的懇求之下,皇爺爺答應隻辦此案,不擴展到所有的傳教士,不過也說要各地嚴加管束,不得出現此類情況。”
“為免徐師傅受到影響,皇爺爺準備將你調往陝西擔任陝西巡撫,推廣高產作物。”
奏疏很短,徐光啟很快看完,就在他想著要如何說的時候,朱由校率先說道。
“臣多謝殿下維護之意,臣不為王豐肅辯駁,他做的的確太過分了。”
徐光啟聽了朱由校的話,稍稍放下心來,隻要不是一棍子打死就行。
“之前我想讓新科進士跟徐師傅學農學,便是不想讓徐師傅離開,隻是沒想到這個時候出了這種事情。”
“皇爺爺答應我,過些日子高產作物推廣見到成效,此事風波平息,便再調你迴來。”
“陝西的情況,徐師傅也都知道,除了高產作物之外,關於陝西宗室的一些事情,也希望徐師傅能多多留意。”
其實這會子朱由校也想開了,讓徐光啟去陝西也不是什麽壞事,至少他去了之後,能改善不少陝西的情況。
“蒙陛下不棄,殿下信任,臣到了陝西一定好好推廣高產作物,也會做好自己本職內的工作。”
徐光啟開口說道。
“如此便好,我也相信徐師傅此去陝西能施展畢生所學,造福陝西百姓。隻是徐師傅身體一向不怎麽好,也千萬要保重身體。”
聽到他這麽說,朱由校知道徐光啟是下定決心要在陝西幹出一番事業的。
要知道巡撫是一省軍政長官,若是他能在軍事上搞出一些不一樣的東西,那就再好不過了。
“殿下放心,臣還等著輔佐殿下呢。”
徐光啟笑著說道。
“迴去之後,你也別忘了告訴龍華民,想在大明傳教,需要遵守大明的律法,懂得大明的忌諱,尊重大明的習俗,否則的話,南京教案隻是開始,不會是結束。”
朱由校還不忘提醒徐光啟。
“多謝殿下提醒,臣一定一字不落的告訴他。殿下也要千萬保重,臣告退!”
徐光啟說著便退出了迎禧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