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無狀,還請殿下恕罪。”


    徐光啟這才反應過來,眼前這位不是大明的皇帝,甚至就連儲君都不是。


    上麵還有一個皇太子呢,他有些慚愧為何自己剛才居然讓殿下看出自己有心思。


    “徐師傅心懷百姓何罪之有,說起來方才徐師傅說起這事的時候,我還覺得一畝地三分銀子,我名下五千傾皇莊年入不過是區區兩萬多兩。”


    “和徐師傅相比,有罪的該是我才是。”


    朱由校知道,徐光啟不但是個心懷百姓的大臣,還是個能臣,是這個時代少有學貫中西的大才。


    “殿下羞煞臣了,這事本就和您沒有關係,一畝地三分銀子的確不多,該死的是下麵那些貪得無厭的人。他們打著殿下的幌子,盤剝百姓,敗壞的卻是殿下的名聲。”


    聽到朱由校敢於說起剛才的心跡,徐光啟更絕的那些太監著實可惡。


    皇太孫殿下今年不過十一歲,外麵的奴才幹的事情,他哪裏知道,莫說是他,隻怕是皇太子也不知曉。


    “是啊,大臣和太監不一樣。某個地方有了貪官汙吏,百姓會覺得這是官員自身的問題,可若是太監橫征暴斂,他們會覺得就是宮裏的問題,畢竟太監是皇家的家奴。”


    朱由校知道,像萬曆皇帝這樣,派宮裏的條件去收什麽礦稅純粹是往自己臉上抹黑。


    一年到頭撈不了多少,名聲卻臭了大街。


    要搞,就像後世一樣,專門搞一個收稅的部門,讓文官們去收,這樣有了問題就是文官的問題。


    如果大明有後世阿美莉卡國稅局這樣的彪悍部門,何至於一年的稅收隻有區區兩千多萬兩,一億兩也能給你收上來。


    “殿下能夠這樣想,實在是再好不過。”


    徐光啟老懷欣慰,皇太孫殿下現在這個年紀能懂得這個道理,實屬難得。


    當然他還不知道朱由校在心裏怎麽惦記著文官,否則絕對不會這麽想。


    接下來的時間,便是正常授課的時間。


    這半年來,朱由校對數學、幾何基本已經掌握。


    “徐師傅,我覺得算學和幾何用文言文表述,讓人理解起來頗為不便,為什麽不像咱們平時說話那樣,講清楚呢?”


    “就比如今有雉兔同籠,上有三十五頭,下有九十四足,問雉兔各幾何?”


    “可以表述成,有雞和兔子在一個籠子裏,雞和兔子加在一起有35隻,一共有94隻腳,那麽雞有幾隻,兔子有幾隻。”


    “如此一來,即便是不識字的人,也能聽懂問題,同樣把答題方法也用這種方式表達出來,別人也能理解如何解決這種問題。”


    朱由校在今天的課,快結束的時候,建議道。


    “這個問題,臣倒是沒有想過,一般來說研究算學之人,都是識字之人,不識字的人想學算學也不容易。不過殿下的想法,也確實很有趣。”


    “前人以文言寫作,是因為以前沒有紙,前人用刀刻竹簡,後來有了毛筆和墨便寫在竹簡上。直到唐朝之時,紙雖然已經發明,可價格太貴,以文言寫作,能省下不少的紙張。”


    “到了現在,紙的價格雖然降了下來,可是大家已經形成了習慣。”


    徐光啟微微一愣,隨即笑著說道。


    “其實不僅是算學,便是文章也可以這麽寫,還有句讀的使用,也該有一套標準。同樣的一句話,表示疑問,用一種符號,表示驚訝用一種符號,平鋪直敘用另外一種符號。”


    “還有就是字典,可以按照發聲的順序排列文字,也可以用偏旁部首排列文字。甚至可以將文字讀音分成三部分,一是首音,例如你這個字,首音便是呢,次音是一,聲調為上聲。如此一來漢字雖多,卻可以用一些讀音完全概括。”


    “這樣如果有了我之前說的字典,再加上這種給文字注音的方式,便可以認識所有的文字。即便是見到了不認識的字,通過偏旁比劃查找,也能知道這字怎麽讀,是什麽意思。”


    朱由校說完了數學,便開始說起了語文。


    “殿下是如何想到這種方法的?”


    聽了朱由校的話,徐光啟瞬間激動了起來。


    “我也是在自己看書的時候,有時候遇到不認識的字,便有了這種想法。我有各位師傅教授,常見的字基本都能認識,因此通過反切也能知道讀音。”


    “可若是連常用字都不認識的人,即便是有了字典也不知道該怎麽讀,於是我便想,若是能用一些簡單一易懂的符號,表示讀音,大家隻需要知道這些符號如何讀,即便是沒人教也能識字。”


    “若是天下人都學會這些符號,又都有字典,豈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識字了?”


    朱由校將後世的漢語拚音的模式講了出來。


    “殿下這個想法,實在是太好了,若是真能編成這樣的字典,讓普通百姓能識字,便不再是問題,也能讓孩童蒙學變得簡單。”


    朱由校的話,就仿佛是一道光,瞬間照亮了徐光啟,這一瞬間他幾乎是看到了未來人人都識字的樣子。


    “這隻是我不成熟的想法,我也沒敢跟別人說,也就是徐師傅你不會在意我這些想法。若是說給一些呆板的人聽,隻怕是會說我離經叛道。”


    朱由校做出了一副,徐師傅你個別人不一樣的模樣。


    “殿下的擔憂,臣明白。臣當初信天主教、學西學的時候,別人也不理解臣。總覺得古人傳下來的就是好的,第一次見殿下時,殿下說的那句他山之玉可以攻石,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這樣的道理很多人都不明白。”


    果不其然,徐光啟仿佛找到了知己一般,越看朱由校越覺得他不一般。


    “我們知道的便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凡是非我族類,非蠻即夷,自然看不上他們。”


    “我中國自然是天朝上國,隻是眼下泰西之人,已經開始探索全世界,我們若是還抱著這樣的想法,早晚會被趕超。”


    “國家的強弱,在國土麵積和人口。哪怕是泰西之國人口不多,可眼下他們占據了大量的領土,子孫有的是土地繁衍。反觀我大明,兩京一十三省的土地是固定的,可耕種的田地也是固定的。”


    “這些土地能夠供養的百姓數目,絕對是有上限的,哪怕真的將玉蜀黍、番薯推廣出去,無非就是多養活一些百姓。遲早會達到土地供養百姓上限,更不用說眼下土地兼並嚴重,一旦有了天災人禍,百姓活不下去,遲早是要造反的。”


    朱由校將馬爾薩斯人口陷阱講了出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爺爺萬曆,開局被我搶了皇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炒麥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炒麥片並收藏爺爺萬曆,開局被我搶了皇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