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見太孫殿下!”


    殿試結果試卷被送到了文華殿,本科選為讀卷官的是內閣輔臣方從哲、吳道南,另有何宗彥、顧秉謙、孫如遊、孫承宗、劉一燝、韓爌,八人組成。


    對於顧秉謙入選,大家倒是沒什麽意見,不過孫如遊、孫承宗等人的入選讓不少大臣有了不滿。


    可朱翊鈞依舊是那副態度,朕就這麽決定了,你們有意見盡管提,理你們算朕輸。


    “孤隻是奉皇爺爺之名,前來長長見識,各位大人不必多禮,你們忙你們的就行。”


    朱由校也不知道自己那個皇帝爺爺發什麽瘋,不但讓自己出題,還讓他參與閱卷。


    “臣等領命!”


    這些大臣其實也知道朱翊鈞的意思絕對不僅僅是長見識這麽簡單,他甚至能猜出來,皇帝讓皇太孫來,讓讓他自己挑選可用之人。


    誰的答案符合皇太孫的心思,哪怕是現在的名次低,一旦皇太孫日後登基,就有可能扶搖直上。


    其實閱卷還是很不容易的,上午考完試,下午開始閱卷,明天就要確定成績,後天就要發榜。


    八位讀卷官,每個人都要把所有試卷看一遍,然後根據優劣依次以“圈”“尖”“點”“直”“叉”來表示,最後再看誰得的分高,選出前十名送給皇帝預覽,再定下前三名。


    與會試不同,殿試並不謄抄試卷,隻是糊名。


    畢竟會試有淘汰,而殿試沒有,隻要會試過了,起碼是個三甲的同進士出身。


    宋朝早期的時候,會試之後殿試也還會淘汰一部分人。


    這一局麵被一個叫張元的打破,他多次過了會試,可是多次參加殿試,都沒有成為進士。


    他一肚子怨氣,直接投奔了西夏,被李元昊器重,最後官拜太師、尚書令兼中書令,也就是丞相。


    後來屢次出謀劃策打敗了宋朝,後來宋朝吸取了教訓,以後凡是過會試者,都賜進士出身,殿試隻排名,不淘汰。


    這一科錄取的人數是344人,也就是每個考官要看344份卷子,每份卷子1000字左右。


    要在30個小時左右的時間看完,時間也夠緊迫的。


    好在大家都有了心裏準備,昨天和今天都好好休息了,隻需要熬一夜就可以了。


    若是往常,大家看到答得好的卷子,說不得要高聲讚揚一番。


    可也不知道是不是朱由校在的緣故,眾人還都挺安靜的。


    朱由校說是來長見識,當然不會真的隨便看看,不用他吩咐,魏朝便拿來一份試卷給他看。


    前麵那些廢話,他根本不看,隻看對方列舉出的問題和解決方案。


    雖然是後世之人,可對於現在底層的真實情況,他根本不了解,現在隻能希望這些人有人能說實話。


    這不第一張試卷就有人提出衛所製度的崩壞,還有宗室這些年大量的侵占土地,接受投獻。


    其實明朝宗室的問題還不僅僅是不事生產由國家養著,更大的問題是他們的土地不納稅,還進行土地兼並。


    就以河南為例,現在有八位王爺在此地就藩,他們占據了河南將近一半的土地還不用繳納賦稅。


    山西有十位、陝西有四位,湖廣也有七位。


    河南、湖廣這個時候可是產糧大省,按照道理來說,也應該是納稅大省,因為這些王爺的存在,大量的賦稅流失。


    至於江浙一代,這裏文風鼎盛,大量進士、舉人秀才都出自這裏,他們也有免稅特權。


    最富庶的幾個省份繳納不了多少賦稅,反倒是沒那麽富庶的地方承擔了國家的稅收壓力。


    將他們列舉出的解決方案,再和自己後世知道的東西一對照,就很容了解到大概的情況和原因。


    至於解決辦法,這個人說的人嚴查藩王土地,不允許私自投獻,甚至規定他們的王莊麵積。


    這倒都是好辦法,隻是沒有提出向藩王征稅,不能很好的解決問題。


    再看下一個,該考生認為,這些年來,地方官員空缺很多,導致地方吏員和當地士紳勾結,拖欠國家的稅收,朝廷可以派能員幹吏清繳欠稅。


    這個欠稅的事情,朱由校也有些印象,好像當地的士紳很多人隻交一半,然後欠一半說是明年再交。


    到了明年還是隻交一半,又欠一半,如此一來年複一年,欠下很多的賦稅。


    後來大清入關之後,可不管你這個,你欠了多少錢都得交出來,交不出來就辦你!


    這群賤皮子,不怕大明的皇帝,可是怕大清的刀子,最後老老實實的補交拖欠的賦稅。


    這個辦法好,以後也要製定相關製度,欠稅的不但要補交,還得罰款。


    現在不是崇禎末年,崇禎已經管不了下麵的大臣,等自己登基的之後,什麽錦衣衛、東廠,都得支棱起來。


    有些人就喜歡耍嘴皮子,對付他們就直接亮刀子,這就是秀才遇到兵。


    再看還有說有王府、勳貴海貿生意,可不納稅的。


    這些也先記下來,以後讓錦衣衛、東廠去辦他們,多的可以給他們當經費。


    如果軍隊實在不可靠,可以先把錦衣衛他們武裝起來,這也算是戰鬥力。


    再往下看,還有說朝廷多年沒有清查黃冊,地方官員勾結紳士逃稅漏稅。


    所謂黃冊,是朱元璋開國的時候,丈量天下土地,編輯在冊。


    按照他的要求,以後每隔一段時間,國家就要重新丈量土地,重新編輯黃冊。


    可這項工程費工費力,以後慢慢的就沒有人搞了。


    也就是張居正那會,搞了一次,說起來這都三十多年了。


    這個也可以搞,隻不過需要自己坐穩了江山之後再說。


    再往下看,新意就不是很多了,至於說考題中提到的,為何南宋稅收高,我朝稅收低。


    這些人幾乎都是一個老師教出來的一般,南宋不體恤百姓,與民爭利,我朝太祖仁義,不盤剝小民百姓。


    加稅這種事情,一般人肯定不願意提,因為他們知道這樣會得知很多的人。


    當然這是向士紳地主階級征稅,後來征收的遼餉,是向百姓征稅,他們就不說什麽與民爭利了。


    或許自己那個皇爺爺是知道這些事情,所以才讓自己來閱卷,多了解一下底層的情況?


    朱由校心裏嘀咕了一句,不管怎麽說,這次閱卷還是很有收獲的,哪怕隻是看了幾分試卷也是如此。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爺爺萬曆,開局被我搶了皇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炒麥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炒麥片並收藏爺爺萬曆,開局被我搶了皇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