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名文職培訓的大多都是天資不好的修士。
這類人讓他們能磨到四極、化龍境界就很不錯了。
畢竟他們不是修煉的那塊料,隻能靠時間磨。
修士界各種體係的改革還有很多很多,你要是感興趣可以去找一下《修士計劃》。”
老王頓了頓,輕咳一聲,繼續說道:“不要問我怎麽知道這麽多的,這些目前大部分都是計劃書。
因為各種原因沒有實行,政府預計在20xx年全麵開始實施。
當然,這份方案的保密程度不是很高,不怕別的國家盜走,因為大家都在改,這個方案頂多起個借鑒作用。
而且到時候整個華國會組織人手成立專門的改革小組。
這份方案不是金科玉律,隻要有人提出意見經過小組審核就可以更改。
所以,我告訴你也談不上什麽泄密,想要提前準備很大可能會吃虧。”
看到龍套二號一臉懵逼+驚訝的表情,老王得意地笑了笑,心想:
讓你平時跟我炫耀你的修為,整天拿自己的修為紮我心。
現在懵逼了吧?知道不學習的後果了吧?現在修為可不是一切,要動腦子。
等到以後你再問我這些事情的時候,我就接著紮你的心,嘿嘿嘿。
老王雖然心中想法很多,但他表麵上還是一副安慰龍套二號的表情,隻是眼底的戲謔怎麽都掩飾不住。
龍套二號也是被這出人意料的消息弄得有些暈了,沒有注意到老王的戲謔神情,否則他倆還得互相懟一頓才會罷休。
在長時間感受到老王的有趣的目光後,龍套二號猛然驚醒過來,表情有些不自然,一言不發地關掉了玉簡,撤掉了那個讓人不舒服的投影。
與此同時,被掛掉通訊的老王無奈地擺了擺手,想到龍套二號那豐富多彩的表情,不由笑出了聲。
……
200x年,劇情開始前七年,熟悉的麵孔一閃而逝,一位修士禦空而行,音障之聲不絕於耳,正是十幾年後的老王。
此時的老王少了幾分輕佻,多了幾分成熟。
雖說年齡不大,但是他經曆的事情很多,給人一種滄桑的感覺。
原本老王淡然的臉龐此時卻變幻不定,經過十數年打磨的城府也蕩然無存。
老王手中緊緊捏著一枚陳舊的玉簡,皺緊的雙眉仿佛在思考什麽。
老王一路橫貫大半個華國,從華國中部的x市直奔西方去,由於老王過於激動無比,他連最基本的遮掩都忘做了。
於是今天眼尖的民眾發現天邊一道綠光搖曳而去。
幸虧老王飛的比較高,沒讓人看清楚樣子。
大部分人一開始以為是流星,不過他們很快就推翻了這一猜想。
因為這道光的高度不太對,有些距離感強的網友紛紛發表意見。
表示,這道光高度頂多千來米,連對流層都沒出,是個屁的流星。
至於這群人是怎麽憑借肉眼判斷的高度,這個就不清楚了。
再加上有x市的熱心網友提供了綠光從xx公園出現的視頻和照片,進一步證實了網友的猜測,同時也加劇大家的好奇心。
網上主流觀點認為這是“仙人”事件的延續,畢竟x市鬧得挺兇的,這綠光有這麽巧合地出現在x市,說是正常現象誰信啊?
也有人提出可能是國家新型的設施在實驗。
不過相比於“仙人”事件,大家對於國家設施測試有些源自內心的不信任,因為前者的意義和後者截然不同。
對於這些看熱鬧不嫌事大的吃瓜群眾來說,當然是越刺激越好,像國家設施測試這種高大上的東西,他們從心底裏不感興趣。
而“仙人”、“靈氣複蘇”這種超自然的事情更容易引起大家的關注。
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是命運之子,自己是主角,都希望哪天自己能美夢成真。
那些能靜下心來考慮,萬一靈氣複蘇造成的社會動蕩,要死多少人的冷靜派很少。
大家都覺得自己不會死,隻有事到臨頭,他們才會陷入絕望。
就像看小說,大家都記得主角披荊斬棘高歌猛進,有誰會記得主角一次次的戰績背後死了多少龍套和背景板?
大家看的時候很爽,但當小說降臨現實之後。
相比於稀少的主角,絕大多數人應該就是小說裏死的最慘的配角和龍套吧?
這麽多吃瓜群眾都是主角?什麽樣的世界才需要吃瓜群眾來拯救世界?恐怕這樣的世界早就亡了吧?
亂世出英雄,大家歌讚英雄,卻選擇性忽視了他們背後的累累屍骨。
我們隻是普通人,不算什麽時代的弄潮兒,每逢亂世死得最多的就是我們這些普通人,所謂的廢柴逆襲情節也隻有在小說裏才能出現吧。
這些能認清現實,充分有自知之明的人終究是少數。
相比於平平淡淡的生活,很多人希望玩一把刺激的。
他們不甘心,也不考慮後果,或者無視了後果,覺得自己肯定能贏。
在種種原因之下,如今的網絡上“仙人”事件一路火熱不停,甚至多家電視台都搶先預報“仙人”事件,想提高收視率。
各種網吧也擁擠不堪,原本喧鬧的網吧如今靜如鬼蜮,大家都死死盯著“仙人”事件的後續報道,沒人敢玩遊戲,生怕自己錯過這一大“機遇”。
這群人強行提高了網絡活躍人數,本來活躍在網上的人數不是很多。
因為這個時期的家用電腦還沒有普及完畢,有些縣城和三線城市對網絡還是一無所知,網吧還在大行其道。
這個時期很多人都是通過電視來獲取信息,網絡還是一個很陌生的詞語。
不過“仙人”事件的追蹤報道卻將網絡的快捷性發揮的淋漓盡致,加速了信息時代的轉變。
不過,事態如何發展,作為綠光當事人的老王卻一直在神神道道地自言自語:
“九十九龍山……昆侖山……成仙地……昆侖派……守護……”
老王眉毛皺的很緊,他十分艱難地推斷出這幾個關鍵詞。
每個詞他都知道什麽意思,但連起來他就是弄不清楚。
這還是老王悉心苦讀數載光陰的結果,要不是他鑽研古籍,他都不知道昆侖派竟然是這麽個由來。
雖然昆侖派因為特殊原因沒有斷絕傳承,但也因為近代血戰導致這一代掌門突然去世,大批老一輩強者紛紛離世。
有些東西根本就沒交代清楚,讓昆侖派原本代代相傳的秘聞消失了蹤影。
要不是老掌門以前經常讓他多鑽研一下古籍,老王都不會想到昆侖派還有這麽多彎彎繞繞。
當時老王是拒絕的,一直說修行為重。
而且老掌門也沒當迴事,認為這麽個和平盛世,等自己老死還早著呢,就沒有交代清楚,他隻是下意識地讓老王多看看書。
誰也想不到,突如其來的血戰死了那麽多人,尤其是老一輩。
那些老人圈子裏常識性的東西到了現在竟然需要老王鑽研古籍才能發現。
對昆侖派的由來,新生代都說不出個一二三,都以為昆侖派是自古就有。
哪怕有所謂的傳承沒有斷絕這麽大的一個疑點都視若無睹,大家都認為是昆侖派先祖舍不下昆侖派的未來,犧牲自己成全大家。
最早昆侖派眾人還是很清楚,不是那一代掌門心性高潔,而是他們這群人不敢走,怕走了之後出事情,到時候女帝可不管原因,會直接動手殺人的。
那一次深入昆侖山也是檢查帝陣的牢固與否,順便去看看女帝布置的那幾座星辰到底壞沒壞,如果壞了就證明女帝死了,那大家就可以流了。
誰成想裏麵什麽事情都沒發生,帝陣一如既往,煉化的星辰也緊守遺物,這麽一來這群人就不敢動了,生怕女帝沒死。
雖然大家嘴上不把傳聞當迴事,但事關小命容不得瞎搞,那一代掌門隻能說比較慫。
他在看到和傳聞一樣的布置後,尤其是那幾顆星辰傳來的壓力後,立馬就成了堅定的守護派,拍板決定世世代代看守昆侖山,不讓外人擾亂先輩安寧。
傳著傳著,這個事實就偏了,從那一代掌門慫了直接變成了那一代掌門深明大義和不畏犧牲。
一開始大家就把這個東西當個笑話來聽,因為事實當時大家都清楚,掌門也不能顛倒黑白。
既然掌門想要麵子,那就給他麵子吧,畢竟他是掌門,起碼要給點尊重,要不然這麽一個合格的掌門撂挑子不幹就不好了。
哪成想隨著時間的流逝,流傳的真相變得越來越真,真正的事實卻隨著那批人的死亡而消失。
再加上被收攏的那批搏命的失敗者不相信這種難以置信的事實。
種種原因相加,事實就變了,原本吹捧掌門開心的信息成了真相,真正的事實卻深藏於地下,唯有古籍當中還偶爾提及兩句。
如今的昆侖派無人知道真相,哪怕是老王也隻是在看古籍的時候有些疑惑。
他還沒有發現真相,隻是覺得好幾本書的記載前言不搭後語,甚至自相矛盾。
這類人讓他們能磨到四極、化龍境界就很不錯了。
畢竟他們不是修煉的那塊料,隻能靠時間磨。
修士界各種體係的改革還有很多很多,你要是感興趣可以去找一下《修士計劃》。”
老王頓了頓,輕咳一聲,繼續說道:“不要問我怎麽知道這麽多的,這些目前大部分都是計劃書。
因為各種原因沒有實行,政府預計在20xx年全麵開始實施。
當然,這份方案的保密程度不是很高,不怕別的國家盜走,因為大家都在改,這個方案頂多起個借鑒作用。
而且到時候整個華國會組織人手成立專門的改革小組。
這份方案不是金科玉律,隻要有人提出意見經過小組審核就可以更改。
所以,我告訴你也談不上什麽泄密,想要提前準備很大可能會吃虧。”
看到龍套二號一臉懵逼+驚訝的表情,老王得意地笑了笑,心想:
讓你平時跟我炫耀你的修為,整天拿自己的修為紮我心。
現在懵逼了吧?知道不學習的後果了吧?現在修為可不是一切,要動腦子。
等到以後你再問我這些事情的時候,我就接著紮你的心,嘿嘿嘿。
老王雖然心中想法很多,但他表麵上還是一副安慰龍套二號的表情,隻是眼底的戲謔怎麽都掩飾不住。
龍套二號也是被這出人意料的消息弄得有些暈了,沒有注意到老王的戲謔神情,否則他倆還得互相懟一頓才會罷休。
在長時間感受到老王的有趣的目光後,龍套二號猛然驚醒過來,表情有些不自然,一言不發地關掉了玉簡,撤掉了那個讓人不舒服的投影。
與此同時,被掛掉通訊的老王無奈地擺了擺手,想到龍套二號那豐富多彩的表情,不由笑出了聲。
……
200x年,劇情開始前七年,熟悉的麵孔一閃而逝,一位修士禦空而行,音障之聲不絕於耳,正是十幾年後的老王。
此時的老王少了幾分輕佻,多了幾分成熟。
雖說年齡不大,但是他經曆的事情很多,給人一種滄桑的感覺。
原本老王淡然的臉龐此時卻變幻不定,經過十數年打磨的城府也蕩然無存。
老王手中緊緊捏著一枚陳舊的玉簡,皺緊的雙眉仿佛在思考什麽。
老王一路橫貫大半個華國,從華國中部的x市直奔西方去,由於老王過於激動無比,他連最基本的遮掩都忘做了。
於是今天眼尖的民眾發現天邊一道綠光搖曳而去。
幸虧老王飛的比較高,沒讓人看清楚樣子。
大部分人一開始以為是流星,不過他們很快就推翻了這一猜想。
因為這道光的高度不太對,有些距離感強的網友紛紛發表意見。
表示,這道光高度頂多千來米,連對流層都沒出,是個屁的流星。
至於這群人是怎麽憑借肉眼判斷的高度,這個就不清楚了。
再加上有x市的熱心網友提供了綠光從xx公園出現的視頻和照片,進一步證實了網友的猜測,同時也加劇大家的好奇心。
網上主流觀點認為這是“仙人”事件的延續,畢竟x市鬧得挺兇的,這綠光有這麽巧合地出現在x市,說是正常現象誰信啊?
也有人提出可能是國家新型的設施在實驗。
不過相比於“仙人”事件,大家對於國家設施測試有些源自內心的不信任,因為前者的意義和後者截然不同。
對於這些看熱鬧不嫌事大的吃瓜群眾來說,當然是越刺激越好,像國家設施測試這種高大上的東西,他們從心底裏不感興趣。
而“仙人”、“靈氣複蘇”這種超自然的事情更容易引起大家的關注。
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是命運之子,自己是主角,都希望哪天自己能美夢成真。
那些能靜下心來考慮,萬一靈氣複蘇造成的社會動蕩,要死多少人的冷靜派很少。
大家都覺得自己不會死,隻有事到臨頭,他們才會陷入絕望。
就像看小說,大家都記得主角披荊斬棘高歌猛進,有誰會記得主角一次次的戰績背後死了多少龍套和背景板?
大家看的時候很爽,但當小說降臨現實之後。
相比於稀少的主角,絕大多數人應該就是小說裏死的最慘的配角和龍套吧?
這麽多吃瓜群眾都是主角?什麽樣的世界才需要吃瓜群眾來拯救世界?恐怕這樣的世界早就亡了吧?
亂世出英雄,大家歌讚英雄,卻選擇性忽視了他們背後的累累屍骨。
我們隻是普通人,不算什麽時代的弄潮兒,每逢亂世死得最多的就是我們這些普通人,所謂的廢柴逆襲情節也隻有在小說裏才能出現吧。
這些能認清現實,充分有自知之明的人終究是少數。
相比於平平淡淡的生活,很多人希望玩一把刺激的。
他們不甘心,也不考慮後果,或者無視了後果,覺得自己肯定能贏。
在種種原因之下,如今的網絡上“仙人”事件一路火熱不停,甚至多家電視台都搶先預報“仙人”事件,想提高收視率。
各種網吧也擁擠不堪,原本喧鬧的網吧如今靜如鬼蜮,大家都死死盯著“仙人”事件的後續報道,沒人敢玩遊戲,生怕自己錯過這一大“機遇”。
這群人強行提高了網絡活躍人數,本來活躍在網上的人數不是很多。
因為這個時期的家用電腦還沒有普及完畢,有些縣城和三線城市對網絡還是一無所知,網吧還在大行其道。
這個時期很多人都是通過電視來獲取信息,網絡還是一個很陌生的詞語。
不過“仙人”事件的追蹤報道卻將網絡的快捷性發揮的淋漓盡致,加速了信息時代的轉變。
不過,事態如何發展,作為綠光當事人的老王卻一直在神神道道地自言自語:
“九十九龍山……昆侖山……成仙地……昆侖派……守護……”
老王眉毛皺的很緊,他十分艱難地推斷出這幾個關鍵詞。
每個詞他都知道什麽意思,但連起來他就是弄不清楚。
這還是老王悉心苦讀數載光陰的結果,要不是他鑽研古籍,他都不知道昆侖派竟然是這麽個由來。
雖然昆侖派因為特殊原因沒有斷絕傳承,但也因為近代血戰導致這一代掌門突然去世,大批老一輩強者紛紛離世。
有些東西根本就沒交代清楚,讓昆侖派原本代代相傳的秘聞消失了蹤影。
要不是老掌門以前經常讓他多鑽研一下古籍,老王都不會想到昆侖派還有這麽多彎彎繞繞。
當時老王是拒絕的,一直說修行為重。
而且老掌門也沒當迴事,認為這麽個和平盛世,等自己老死還早著呢,就沒有交代清楚,他隻是下意識地讓老王多看看書。
誰也想不到,突如其來的血戰死了那麽多人,尤其是老一輩。
那些老人圈子裏常識性的東西到了現在竟然需要老王鑽研古籍才能發現。
對昆侖派的由來,新生代都說不出個一二三,都以為昆侖派是自古就有。
哪怕有所謂的傳承沒有斷絕這麽大的一個疑點都視若無睹,大家都認為是昆侖派先祖舍不下昆侖派的未來,犧牲自己成全大家。
最早昆侖派眾人還是很清楚,不是那一代掌門心性高潔,而是他們這群人不敢走,怕走了之後出事情,到時候女帝可不管原因,會直接動手殺人的。
那一次深入昆侖山也是檢查帝陣的牢固與否,順便去看看女帝布置的那幾座星辰到底壞沒壞,如果壞了就證明女帝死了,那大家就可以流了。
誰成想裏麵什麽事情都沒發生,帝陣一如既往,煉化的星辰也緊守遺物,這麽一來這群人就不敢動了,生怕女帝沒死。
雖然大家嘴上不把傳聞當迴事,但事關小命容不得瞎搞,那一代掌門隻能說比較慫。
他在看到和傳聞一樣的布置後,尤其是那幾顆星辰傳來的壓力後,立馬就成了堅定的守護派,拍板決定世世代代看守昆侖山,不讓外人擾亂先輩安寧。
傳著傳著,這個事實就偏了,從那一代掌門慫了直接變成了那一代掌門深明大義和不畏犧牲。
一開始大家就把這個東西當個笑話來聽,因為事實當時大家都清楚,掌門也不能顛倒黑白。
既然掌門想要麵子,那就給他麵子吧,畢竟他是掌門,起碼要給點尊重,要不然這麽一個合格的掌門撂挑子不幹就不好了。
哪成想隨著時間的流逝,流傳的真相變得越來越真,真正的事實卻隨著那批人的死亡而消失。
再加上被收攏的那批搏命的失敗者不相信這種難以置信的事實。
種種原因相加,事實就變了,原本吹捧掌門開心的信息成了真相,真正的事實卻深藏於地下,唯有古籍當中還偶爾提及兩句。
如今的昆侖派無人知道真相,哪怕是老王也隻是在看古籍的時候有些疑惑。
他還沒有發現真相,隻是覺得好幾本書的記載前言不搭後語,甚至自相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