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四明和梁飛見李無常沒有直接拒絕,而是給出了一個條件,心中還算過得去,所以又喝了幾杯,扯了一陣子閑話就走了,說是事關重大,要給三軍交界處的幫主送信,請求指示。
沒談攏,也沒崩,總體上還算不錯。
第一次見麵,熟悉一下,不可能給出什麽大的承諾。
薑明倫看向李無常,“愣少,你覺得殘雲門到底有沒有誠意?”
莫通搶先開罵:“殘雲門有個屁的誠意,沙百通那廝當時若沒有指示敢亂來?這次說的那麽好聽,還不是要拖咱們下水?殘雲門總部在九江,最近更是加足力道謀取江夏,那邊都靠近揚州了,他們的手伸的未免也太長了吧,還不是打著越亂越好的主意!”
李無常擺擺手,道:“哪裏更亂自然更能吸引朝廷的注意力,這和咱們希望揚州那邊更亂是同一個道理,隻是咱們手沒那麽長而已。”
莫通嘀咕一句說的也是。
薑明倫認真道:“愣少,說實話,若真能弄雲文彬一記,對咱們也大有好處。如今,咱們的房陵城一日穩過一日,可三郡交界處還沒完沒了,賈宋應該會推一個出來了,我估計不是烏慶倫就是雲文彬,這從賈宋往那邊調兵就能看出一二,若是兩敗俱傷還好說,若是讓朝廷沒損傷筋骨就掃平了那處,那接下來對咱們來說可不太妙了……”
莫通點頭同意“賈宋推一個出來”之說,不過又冷靜分析道:“那處的朝廷兵馬是不少,但是各方勢力也不是省油的燈。
要知道,那處的場麵可比當初馮翊城下更大,波及數十裏,延伸到夷陵、巴東內部很遠,那可不是一千對一千、一萬對一萬,也不是擺開架勢簡單的你左我右。
一旦全麵開戰,朝廷想不傷筋骨就掃平,嚴格意義上來說,非常難……
不說傷敵一千自損八百,四五百總歸是有的!”
馮翊城下當初三方勢力,朝廷、向叢、祝長龍加起來也才十萬出頭而已。
如今三郡交界處,烏慶倫五萬、雲文彬四萬、夷陵太守田泰宇三萬五千出頭,各方黑道勢力加起來十有餘,粗略一算,已經超過二十萬了。
雖然有不少戰力不是很高的新兵,但是的確是大場麵。
法帥軍區區幾萬人馬,若是沒有絕佳的機會,確實不宜去趟那渾水。
薑明倫略微惋惜道:“老莫你說的也挺有道理,話雖如此沒錯,但是若真能好好謀算一番的話,就算咱們吃不下巴東,也能趁機弄雲文彬一個措手不及啊!”
李無常道:“南迫巴東隻是為了在梁州掀起更大的動亂,如今梁州有夠亂的了,咱們依勢而行即可,隨便再加一把火,不一定非要弄巴東不可。”
笑了一聲,續道:“而且,我剛才不是沒有把話說死嗎?”
薑明倫搖頭,分析道:“愣少,你剛才提那條件也太難了吧……比拿西城更容易又能撈更多好處的路子?哪有那麽容易?”
李無常道:“漫天要價,就地還錢嘛!橫豎咱們占主動,不止巴東一個選擇……”
莫通想了一下,道:“法帥,那咱們是否真要拿西城或者通川?”
李無常搖頭,“真要去西城,咱們也隻是洗劫就行了,剛才那兩位說的不錯,打下來容易,守住很難。西城的底子比房陵差太多,而且位置不好,比之雞肋尚有不如,咱們幹嘛找罪受?”
頓了頓,續道:“至於通川,確實不錯!不過很早之前就說過,梁州非常好,但是除非能打下漢川或者蜀郡,否則不宜陷進去,守著房陵城占占便宜、起起哄就好。咱們的實力可不比左騫、司空盛、東江派……
若是風頭蓋過四大寇,將來是沒有人能頂在前頭替我們抗雷的,在梁州會越陷越深。”
莫通道:“還是荊州的夷陵、襄陽、南郡?”
李無常點頭,“進荊州的大計劃不變。謀夷陵可以作為接下來的最大的動作,不過最終還是要拿南郡或者襄陽,隻有拿下那兩個中的其中一個,那咱們就能在荊州站穩。”
伸手比劃,“房陵夷陵南郡,一條線。房陵夷陵襄陽,三足鼎立。所以襄陽更好一點。更重的是,荊州有大頭頂在前麵,咱們踩進去不會那麽顯眼……”
莫通歎道:“襄陽和南郡都很難。南郡不必多說,乃是荊州的中心,有荊州刺史坐鎮,要拿下來豈是易事?襄陽就更複雜了,至今都還沒弄清楚怎麽迴事呢,我估計那是一個更大的吭!”
李無常無所謂地笑了一聲,“慢慢來,所以我說先拿夷陵嘛!”
薑明倫歎道:“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咱們法帥軍的底子差了點,否則西城和通川都能吃下,我每每想到漢水幫就不得不服,人家是真堅挺。”
李無常道:“軍隊的底子和武功一樣,不是一蹴而就的。並非說你人多就厲害了,你招了了人,還得嚴格訓練,訓練了之後,還得拉上戰場磨煉。否則隻是一幫烏合之眾,看看那些山大王就知道了……
人家漢水幫這麽堅挺靠的是底蘊,咱們法帥軍才成軍多久?人家數百年了!”
漢水幫坐擁河東,又連接吃下馮翊、弘農兩郡,簡直就是當著朝廷的麵吃下的,一塊遮羞布都沒給。
朝廷與匈奴議和之後,朔方、五元十幾萬大軍迴來,除去支援洛陽、對付李無常之外,尚有近七萬精銳攻打馮翊與弘農二城。
兵是百戰精兵、將是百戰將領,可這麽久過去了,愣是沒有拿下二城。
雖說漢水幫是挺狼狽的,但是總歸是守住了。
令人不得不感慨。
這也是法帥軍趕跑張誌海之後還能那麽安穩的一個重要原因。
趙遜以前說過,大燕幫派首推漢水幫,若是發力,隨時可以打下一兩個郡。
大家都看過那邊的戰報,漢水幫打仗的水平隻能說過得去,但是他們所使用的高手偷襲戰術,令朝廷大軍搓手不及,每每延誤良機。
也不知道他們有多少長老之類的狠角色,成群結隊,不盯太大的,就盯著朝廷領軍的小頭目,偏將校尉之類的,一刺一個準,專門打亂節奏,令人防不勝防。
加之漢水幫一直在河東靠北的文城籌兵,所以兵力沒見捉襟見肘。後續最新章節,請關注
沒談攏,也沒崩,總體上還算不錯。
第一次見麵,熟悉一下,不可能給出什麽大的承諾。
薑明倫看向李無常,“愣少,你覺得殘雲門到底有沒有誠意?”
莫通搶先開罵:“殘雲門有個屁的誠意,沙百通那廝當時若沒有指示敢亂來?這次說的那麽好聽,還不是要拖咱們下水?殘雲門總部在九江,最近更是加足力道謀取江夏,那邊都靠近揚州了,他們的手伸的未免也太長了吧,還不是打著越亂越好的主意!”
李無常擺擺手,道:“哪裏更亂自然更能吸引朝廷的注意力,這和咱們希望揚州那邊更亂是同一個道理,隻是咱們手沒那麽長而已。”
莫通嘀咕一句說的也是。
薑明倫認真道:“愣少,說實話,若真能弄雲文彬一記,對咱們也大有好處。如今,咱們的房陵城一日穩過一日,可三郡交界處還沒完沒了,賈宋應該會推一個出來了,我估計不是烏慶倫就是雲文彬,這從賈宋往那邊調兵就能看出一二,若是兩敗俱傷還好說,若是讓朝廷沒損傷筋骨就掃平了那處,那接下來對咱們來說可不太妙了……”
莫通點頭同意“賈宋推一個出來”之說,不過又冷靜分析道:“那處的朝廷兵馬是不少,但是各方勢力也不是省油的燈。
要知道,那處的場麵可比當初馮翊城下更大,波及數十裏,延伸到夷陵、巴東內部很遠,那可不是一千對一千、一萬對一萬,也不是擺開架勢簡單的你左我右。
一旦全麵開戰,朝廷想不傷筋骨就掃平,嚴格意義上來說,非常難……
不說傷敵一千自損八百,四五百總歸是有的!”
馮翊城下當初三方勢力,朝廷、向叢、祝長龍加起來也才十萬出頭而已。
如今三郡交界處,烏慶倫五萬、雲文彬四萬、夷陵太守田泰宇三萬五千出頭,各方黑道勢力加起來十有餘,粗略一算,已經超過二十萬了。
雖然有不少戰力不是很高的新兵,但是的確是大場麵。
法帥軍區區幾萬人馬,若是沒有絕佳的機會,確實不宜去趟那渾水。
薑明倫略微惋惜道:“老莫你說的也挺有道理,話雖如此沒錯,但是若真能好好謀算一番的話,就算咱們吃不下巴東,也能趁機弄雲文彬一個措手不及啊!”
李無常道:“南迫巴東隻是為了在梁州掀起更大的動亂,如今梁州有夠亂的了,咱們依勢而行即可,隨便再加一把火,不一定非要弄巴東不可。”
笑了一聲,續道:“而且,我剛才不是沒有把話說死嗎?”
薑明倫搖頭,分析道:“愣少,你剛才提那條件也太難了吧……比拿西城更容易又能撈更多好處的路子?哪有那麽容易?”
李無常道:“漫天要價,就地還錢嘛!橫豎咱們占主動,不止巴東一個選擇……”
莫通想了一下,道:“法帥,那咱們是否真要拿西城或者通川?”
李無常搖頭,“真要去西城,咱們也隻是洗劫就行了,剛才那兩位說的不錯,打下來容易,守住很難。西城的底子比房陵差太多,而且位置不好,比之雞肋尚有不如,咱們幹嘛找罪受?”
頓了頓,續道:“至於通川,確實不錯!不過很早之前就說過,梁州非常好,但是除非能打下漢川或者蜀郡,否則不宜陷進去,守著房陵城占占便宜、起起哄就好。咱們的實力可不比左騫、司空盛、東江派……
若是風頭蓋過四大寇,將來是沒有人能頂在前頭替我們抗雷的,在梁州會越陷越深。”
莫通道:“還是荊州的夷陵、襄陽、南郡?”
李無常點頭,“進荊州的大計劃不變。謀夷陵可以作為接下來的最大的動作,不過最終還是要拿南郡或者襄陽,隻有拿下那兩個中的其中一個,那咱們就能在荊州站穩。”
伸手比劃,“房陵夷陵南郡,一條線。房陵夷陵襄陽,三足鼎立。所以襄陽更好一點。更重的是,荊州有大頭頂在前麵,咱們踩進去不會那麽顯眼……”
莫通歎道:“襄陽和南郡都很難。南郡不必多說,乃是荊州的中心,有荊州刺史坐鎮,要拿下來豈是易事?襄陽就更複雜了,至今都還沒弄清楚怎麽迴事呢,我估計那是一個更大的吭!”
李無常無所謂地笑了一聲,“慢慢來,所以我說先拿夷陵嘛!”
薑明倫歎道:“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咱們法帥軍的底子差了點,否則西城和通川都能吃下,我每每想到漢水幫就不得不服,人家是真堅挺。”
李無常道:“軍隊的底子和武功一樣,不是一蹴而就的。並非說你人多就厲害了,你招了了人,還得嚴格訓練,訓練了之後,還得拉上戰場磨煉。否則隻是一幫烏合之眾,看看那些山大王就知道了……
人家漢水幫這麽堅挺靠的是底蘊,咱們法帥軍才成軍多久?人家數百年了!”
漢水幫坐擁河東,又連接吃下馮翊、弘農兩郡,簡直就是當著朝廷的麵吃下的,一塊遮羞布都沒給。
朝廷與匈奴議和之後,朔方、五元十幾萬大軍迴來,除去支援洛陽、對付李無常之外,尚有近七萬精銳攻打馮翊與弘農二城。
兵是百戰精兵、將是百戰將領,可這麽久過去了,愣是沒有拿下二城。
雖說漢水幫是挺狼狽的,但是總歸是守住了。
令人不得不感慨。
這也是法帥軍趕跑張誌海之後還能那麽安穩的一個重要原因。
趙遜以前說過,大燕幫派首推漢水幫,若是發力,隨時可以打下一兩個郡。
大家都看過那邊的戰報,漢水幫打仗的水平隻能說過得去,但是他們所使用的高手偷襲戰術,令朝廷大軍搓手不及,每每延誤良機。
也不知道他們有多少長老之類的狠角色,成群結隊,不盯太大的,就盯著朝廷領軍的小頭目,偏將校尉之類的,一刺一個準,專門打亂節奏,令人防不勝防。
加之漢水幫一直在河東靠北的文城籌兵,所以兵力沒見捉襟見肘。後續最新章節,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