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0章 宋金和談的條件
這個大宋,女妖好多啊 作者:一眼萬念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四月初九,幾乎除了大朝會之外從來沒正經上過朝的攝政王趙恆也出現在了明德殿,專門決議金國和談之事。
“有點兒意思啊,此前偽金侵犯大宋,一直在大宋境內打仗,禍害的都是我大宋子民,所以他們打的痛快,撤退的也痛快。”
明德殿前也掛上了一幅世界地圖,撤走了皇帝的專屬龍椅。頭戴玉冠、身披紫袍的攝政王和眾多朝臣一樣站著,隻不過是麵對眾臣站著,笑著開口道,
“現在眼瞅著咱們要積攢力氣打到燕雲了,要在偽金境內開戰了,他們就要和談了。是不是挺有意思的?他們是真的一點兒都不願吃虧啊?”
“各位有什麽意見,都可以說說來看看。”趙恆語氣雖帶著笑意,臉上卻是麵無表情,一副標準的皮笑肉不笑的模樣。
許景衡和宇文虛中兩位相公束手而立,眼觀鼻鼻觀心,端的是一副重臣姿態。
而當此攝政王一問,眾臣雖然各有心思,一時間卻也不敢隨意發表意見。
倒是皇城司都督領殿前班直都統製靜雪平靜言道:
“兩河千萬士民遭偽金鐵騎踐踏,血債累累。不雪此債,如何能和談?若是拿先皇作伐,便叫他們與我一杯羹便是。”
“……”
這話一出,整個朝堂再也繃不住了。
話說迴來,這年頭但凡是個讀書人,哪怕不是讀書人也都知道“與我一杯羹”的典故。
此話出自《史記·項羽本紀》,說的是當年漢王劉邦與西楚霸王項羽爭天下,劉邦敗了一場,被項羽捉去了父親和妻子。
兩軍僵持之際,項羽因為後勤乏力,便將劉邦的老父親推上城牆,還放了一個巨大的砧板,告訴劉邦如果不投降,就把他老爹給宰了燉湯,給大軍補充肉食。
然後劉邦就說:我和你項羽曾經在打大秦的時候結為兄弟。我的父親便是你的父親,你既然要煮咱們的父親,那不妨分我一碗湯。
因此,漢軍軍心大定。
按照儒家的世界觀,皇帝是天下人的君父而偽金自古以來便是中原番邦,所以道君皇帝趙佶也算是偽金的君父。
此情此景,竟然意外的契合。
此時此刻,金國拿兩位先皇作伐,要來和談。這話從靜雪公主口中說出,倒是讓滿朝堂的男兒都徹底繃不住了。
鴻臚寺左郎中李猷首先忍不住,出列言道:“兩位先皇失國,早有定論。值此之際,也隻與尋常百姓俘虜放歸待遇同等。”
“當初偽金大軍在東京城外放歸俘虜,我們都是以驢子騾子交換戰俘的。如今依舊可循舊例!”
“他們放歸來多少人,我們就交給他們多少匹騾子和驢子!所有人一視同仁!”
“隻放迴來一群俘虜,如何能和談?”
果然不愧是近些日子朝堂上最為激進的少壯派青年官員代表,李猷這話一出,倒是引得朝堂轟然起來。
“自古以來,若是敵軍挾持人質,當不計人質性命以急攻!”
兵部給事中,出身洞庭湖義軍大頭領,素來是讀過書的劉衡也出列言道,“偽金此番怠惰國朝之心,人盡皆知,不可中了他們奸計!!”
“臣附議!”
“臣附議!”
“……”
一時間,從者雲集,朝堂上的少壯派們紛紛表態,令不少老成大臣一時驚異。
坦白說,看到那些新科進士,或者從各地起複而用的所謂義軍出身的官員紛紛發聲,這倒是可以想象的。
對於他們來說,攝政王才是君,兩位先皇根本沒所謂的君恩,反而跟其中的一些人是有仇的。
不過看到一些宣和年間甚至是重合年間進士出身的官員竟然也附議,這就有點兒真讓人驚異了。
這年頭,君臣之恩這種最基本的情義是尊崇儒家的士大夫們的基本道德品質。
背主是要被萬眾唾棄的。
那句話怎麽說來著?天地君親師!君王恩義是放在親人之前的!
為何許景衡和宇文虛中兩位相公不言不語?因為他們沒法說話。他們雖然在此前數次起落,終究也曾經是趙佶和趙恆的臣子。
隻是如今又被攝政王起複,也實打實的成了他的臣子。而且又是龍頭寶座又是大權在握的,這種時候,也實在是沒法說話。
朝堂上有一批人對於這種事是注定要從頭到尾沉默,甚至於不能發表意見的……兩邊都是君,彼此之間的關係又是這種局麵,隻能悶著不作聲。
張叔夜張相公為何自請去了江南,再一次離開中樞?因為他恐怕早就預料到了這種情況,甚至於預料到了日後金國會把趙佶給送迴來的場麵。
他是沒法麵對的。
雖然在金兵圍東京之時,張叔夜被薅奪了所有權柄。但是當趙佶被押送往金兵營寨之時,這一對君臣是實打實的發生過一番催人淚下的交談,東京城誰人不知?
趙佶真要迴東京,他如何能不應?但是當初也是攝政王任命他為東京第一相,開衙建製。真把趙佶請迴來了,又如何麵對這份恩情?
所以隻能自請留守江南,避過這一斷風波!
此時此刻,眼見著十來個朝臣都在那裏“附議”,而注定有大部分朝臣無法發聲的情況下,也委實讓一些心裏想和的人沒法說話的。
怎麽說話?靜雪公主都在那“予我一杯羹”了!
難道還指望知宗正寺皇叔趙士?來帶頭嗎??
“臣也深以為然。不論何人南歸,都不得動搖國戰之策。”
終於,一個重量級的朝臣下場了。吏部尚書陳公輔出列言道,
“不過畢竟是皇家子弟歸來,到底還是得有些體麵的。便給一些金銀,權且當做趙家子弟在北國的差旅費吧。”
總不能真的去拿一頭驢子換先皇吧?
“陳尚書說的有理。”趙恆點點頭,“不過偽金真的想要和談,也不是不能談,當然不能隻送幾個人迴來就行的,得有一些條件。”
“禦史台領邸報編修何在?”
“臣在!”新科榜眼胡銓連忙出列,他剛才也想出列來一句“臣附議”的,不過被同僚摁住了……禦史台在這種時候也不適合發聲。
“胡編修文章寫的好,我把與偽金和談條件說出來,你潤色一下,刊登邸報,明示天下。”
趙恆看到人心可用,也就不端著裝著了,直接開口道,
“寫好了順便也給鴻臚寺一份,去太原府交給偽金使節。”
胡銓頓時肅然,麵色凜然。就聽到攝政王說道:
“偽金若想和談,第一,便要自降國格,解散朝堂。國主降為侯爵,前來東京城長住。由大宋委派靺鞨節度使,重新收攏北國民心,完顏氏各部頭人也需要一齊過來,具體待遇對照原西夏黨項人各部。”
攝政王第一個條件一出來,就讓那些心存幻想的主和派徹底掐滅了心中的念頭。
“第二,偽金兵馬犯宋,兩河血債累累,不可不清算。自偽金都元帥完顏粘罕以下,所有犯宋的萬戶及以上的將領,皆要押送東京,明正典刑。他們是此戰主犯,必須要殺!”
“萬戶以下,所有猛安謀克三抽一殺,偽金各部兵馬十抽一殺,以償血債。餘者貶為徭役,在兩河修橋補路。滿五年者,可恢複平民身份,放歸各家。”
攝政王麵色平靜,吐字清晰,絲毫沒有什麽猶豫,顯然早就打好了腹稿。
“第三,偽金犯宋以來,勞師動眾,動搖大宋國本,致使民心大壞,需要支付戰爭賠償,以平息勞民之苦。”
“具體的賠償數額,戶部出個條陳。自靖康元年以來,我大宋因為偽金犯邊而動用的軍費、戰死者的撫恤、征發民夫的酬勞,以及對於經濟民生的影響……都算個清楚,這筆錢,總歸得由他們來出的。”
“要是他們沒錢,就拿北國的戰馬牛羊來換,我們也不欺負他們,按照市價來,有多少算多少。”
“要是戰馬牛羊不夠,就讓北國人、特別是女真人來中原做工,拿工錢來賠償!什麽時候還完了這筆錢,什麽時候才能迴去!”
“第四,必殺分海君,方可和談!”
趙恆眼神裏露出一絲殺氣,“分海君召令天下群妖攻宋,不知道禍害了多少大宋百姓。它不死,這筆血債是沒完的!”
……
“有點兒意思啊,此前偽金侵犯大宋,一直在大宋境內打仗,禍害的都是我大宋子民,所以他們打的痛快,撤退的也痛快。”
明德殿前也掛上了一幅世界地圖,撤走了皇帝的專屬龍椅。頭戴玉冠、身披紫袍的攝政王和眾多朝臣一樣站著,隻不過是麵對眾臣站著,笑著開口道,
“現在眼瞅著咱們要積攢力氣打到燕雲了,要在偽金境內開戰了,他們就要和談了。是不是挺有意思的?他們是真的一點兒都不願吃虧啊?”
“各位有什麽意見,都可以說說來看看。”趙恆語氣雖帶著笑意,臉上卻是麵無表情,一副標準的皮笑肉不笑的模樣。
許景衡和宇文虛中兩位相公束手而立,眼觀鼻鼻觀心,端的是一副重臣姿態。
而當此攝政王一問,眾臣雖然各有心思,一時間卻也不敢隨意發表意見。
倒是皇城司都督領殿前班直都統製靜雪平靜言道:
“兩河千萬士民遭偽金鐵騎踐踏,血債累累。不雪此債,如何能和談?若是拿先皇作伐,便叫他們與我一杯羹便是。”
“……”
這話一出,整個朝堂再也繃不住了。
話說迴來,這年頭但凡是個讀書人,哪怕不是讀書人也都知道“與我一杯羹”的典故。
此話出自《史記·項羽本紀》,說的是當年漢王劉邦與西楚霸王項羽爭天下,劉邦敗了一場,被項羽捉去了父親和妻子。
兩軍僵持之際,項羽因為後勤乏力,便將劉邦的老父親推上城牆,還放了一個巨大的砧板,告訴劉邦如果不投降,就把他老爹給宰了燉湯,給大軍補充肉食。
然後劉邦就說:我和你項羽曾經在打大秦的時候結為兄弟。我的父親便是你的父親,你既然要煮咱們的父親,那不妨分我一碗湯。
因此,漢軍軍心大定。
按照儒家的世界觀,皇帝是天下人的君父而偽金自古以來便是中原番邦,所以道君皇帝趙佶也算是偽金的君父。
此情此景,竟然意外的契合。
此時此刻,金國拿兩位先皇作伐,要來和談。這話從靜雪公主口中說出,倒是讓滿朝堂的男兒都徹底繃不住了。
鴻臚寺左郎中李猷首先忍不住,出列言道:“兩位先皇失國,早有定論。值此之際,也隻與尋常百姓俘虜放歸待遇同等。”
“當初偽金大軍在東京城外放歸俘虜,我們都是以驢子騾子交換戰俘的。如今依舊可循舊例!”
“他們放歸來多少人,我們就交給他們多少匹騾子和驢子!所有人一視同仁!”
“隻放迴來一群俘虜,如何能和談?”
果然不愧是近些日子朝堂上最為激進的少壯派青年官員代表,李猷這話一出,倒是引得朝堂轟然起來。
“自古以來,若是敵軍挾持人質,當不計人質性命以急攻!”
兵部給事中,出身洞庭湖義軍大頭領,素來是讀過書的劉衡也出列言道,“偽金此番怠惰國朝之心,人盡皆知,不可中了他們奸計!!”
“臣附議!”
“臣附議!”
“……”
一時間,從者雲集,朝堂上的少壯派們紛紛表態,令不少老成大臣一時驚異。
坦白說,看到那些新科進士,或者從各地起複而用的所謂義軍出身的官員紛紛發聲,這倒是可以想象的。
對於他們來說,攝政王才是君,兩位先皇根本沒所謂的君恩,反而跟其中的一些人是有仇的。
不過看到一些宣和年間甚至是重合年間進士出身的官員竟然也附議,這就有點兒真讓人驚異了。
這年頭,君臣之恩這種最基本的情義是尊崇儒家的士大夫們的基本道德品質。
背主是要被萬眾唾棄的。
那句話怎麽說來著?天地君親師!君王恩義是放在親人之前的!
為何許景衡和宇文虛中兩位相公不言不語?因為他們沒法說話。他們雖然在此前數次起落,終究也曾經是趙佶和趙恆的臣子。
隻是如今又被攝政王起複,也實打實的成了他的臣子。而且又是龍頭寶座又是大權在握的,這種時候,也實在是沒法說話。
朝堂上有一批人對於這種事是注定要從頭到尾沉默,甚至於不能發表意見的……兩邊都是君,彼此之間的關係又是這種局麵,隻能悶著不作聲。
張叔夜張相公為何自請去了江南,再一次離開中樞?因為他恐怕早就預料到了這種情況,甚至於預料到了日後金國會把趙佶給送迴來的場麵。
他是沒法麵對的。
雖然在金兵圍東京之時,張叔夜被薅奪了所有權柄。但是當趙佶被押送往金兵營寨之時,這一對君臣是實打實的發生過一番催人淚下的交談,東京城誰人不知?
趙佶真要迴東京,他如何能不應?但是當初也是攝政王任命他為東京第一相,開衙建製。真把趙佶請迴來了,又如何麵對這份恩情?
所以隻能自請留守江南,避過這一斷風波!
此時此刻,眼見著十來個朝臣都在那裏“附議”,而注定有大部分朝臣無法發聲的情況下,也委實讓一些心裏想和的人沒法說話的。
怎麽說話?靜雪公主都在那“予我一杯羹”了!
難道還指望知宗正寺皇叔趙士?來帶頭嗎??
“臣也深以為然。不論何人南歸,都不得動搖國戰之策。”
終於,一個重量級的朝臣下場了。吏部尚書陳公輔出列言道,
“不過畢竟是皇家子弟歸來,到底還是得有些體麵的。便給一些金銀,權且當做趙家子弟在北國的差旅費吧。”
總不能真的去拿一頭驢子換先皇吧?
“陳尚書說的有理。”趙恆點點頭,“不過偽金真的想要和談,也不是不能談,當然不能隻送幾個人迴來就行的,得有一些條件。”
“禦史台領邸報編修何在?”
“臣在!”新科榜眼胡銓連忙出列,他剛才也想出列來一句“臣附議”的,不過被同僚摁住了……禦史台在這種時候也不適合發聲。
“胡編修文章寫的好,我把與偽金和談條件說出來,你潤色一下,刊登邸報,明示天下。”
趙恆看到人心可用,也就不端著裝著了,直接開口道,
“寫好了順便也給鴻臚寺一份,去太原府交給偽金使節。”
胡銓頓時肅然,麵色凜然。就聽到攝政王說道:
“偽金若想和談,第一,便要自降國格,解散朝堂。國主降為侯爵,前來東京城長住。由大宋委派靺鞨節度使,重新收攏北國民心,完顏氏各部頭人也需要一齊過來,具體待遇對照原西夏黨項人各部。”
攝政王第一個條件一出來,就讓那些心存幻想的主和派徹底掐滅了心中的念頭。
“第二,偽金兵馬犯宋,兩河血債累累,不可不清算。自偽金都元帥完顏粘罕以下,所有犯宋的萬戶及以上的將領,皆要押送東京,明正典刑。他們是此戰主犯,必須要殺!”
“萬戶以下,所有猛安謀克三抽一殺,偽金各部兵馬十抽一殺,以償血債。餘者貶為徭役,在兩河修橋補路。滿五年者,可恢複平民身份,放歸各家。”
攝政王麵色平靜,吐字清晰,絲毫沒有什麽猶豫,顯然早就打好了腹稿。
“第三,偽金犯宋以來,勞師動眾,動搖大宋國本,致使民心大壞,需要支付戰爭賠償,以平息勞民之苦。”
“具體的賠償數額,戶部出個條陳。自靖康元年以來,我大宋因為偽金犯邊而動用的軍費、戰死者的撫恤、征發民夫的酬勞,以及對於經濟民生的影響……都算個清楚,這筆錢,總歸得由他們來出的。”
“要是他們沒錢,就拿北國的戰馬牛羊來換,我們也不欺負他們,按照市價來,有多少算多少。”
“要是戰馬牛羊不夠,就讓北國人、特別是女真人來中原做工,拿工錢來賠償!什麽時候還完了這筆錢,什麽時候才能迴去!”
“第四,必殺分海君,方可和談!”
趙恆眼神裏露出一絲殺氣,“分海君召令天下群妖攻宋,不知道禍害了多少大宋百姓。它不死,這筆血債是沒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