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國家不能一頭倒向純軍事!
這個大宋,女妖好多啊 作者:一眼萬念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且說,此時此刻,攝政王領天下兵馬元帥趙恆趙法海明顯被問懵了,一臉懷疑人生的蠢萌樣子,估計在想著自己怎麽就淪落到要下罪己詔的地步了。
而麵對一位侍禦史的問責,他懵了,其他人總不能也懵。呂頤浩就忍不住開口:
“德明(歐陽澈字)你且莫要激動,現在太原還沒打下來,如何就說要北伐收燕雲了?”
“軍中上下都說,年底之前收太原,明年開春便要兵發燕雲的!”歐陽澈依舊跪著,麵向呂頤浩,拱手問道,
“敢問呂相公,軍中糧草還能支撐多久?若要明年開春出兵,是不是要多收一道春賦?彼時又有多少亂軍會蜂擁而起?天下民力已竭了!”
“那隻是流言……便是打太原打的順,開春如何能出兵?”呂頤浩頭皮發麻。
“軍中興起這股流言,上下都會信的!”侍禦史臉色漲的通紅,顯然情緒激烈,“呂相公難道沒聽過這種流言?下官難道是在無事生非嘛?”
呂頤浩一時間也不好說什麽的了,而都省首相張叔夜則接過了這份問責,說道:
“這股流言乃是自京東而來,軍士們見到光複了河間府,便爭相請功要去打燕京。為了不讓士氣受損,中樞也沒及時澄清。”
“不會加賦的,朝廷定下了夏賦和秋賦,便永不加賦!隻要我坐在這都省首相的位子上,這條國策就不可更改!”
“這種流言便是不能澄清,也不能助漲吧?”歐陽澈今天真的是在官場上殺瘋了,先詰問了攝政王,又連續詰問了兩位相公,
“禦史台風聞奏事,深感不安!深覺不妥!!”
張相公一時間也沒話說了……隻能說,現在的禦史台是真的硬氣。
陳東和歐陽澈這倆人,可不就是硬氣的很嘛?而且人家說的也是實情!
而此時此刻,趙恆在樂柒的傳音中也終於明白過來這位侍禦史之所以發難到底是為何了,便平靜開口:
“德明先把襆頭戴起來。須知道,軍議歸軍議,政議歸政議。有事就說事,不要動不動就免冠。國家用人之際,重臣置氣免冠,實為誤國。”
歐陽澈沉默片刻,點點頭,便躬身叩首:“大元帥說的對,是下官魯莽了。”
便重新將身旁的硬翅襆頭給戴了起來。
“起來吧,大宋朝不管是軍議還是政議,都沒有跪著的說法。”趙恆壓住了這廝的氣焰,倒是忍不住笑了起來,環顧左右軍將來言:
“諸君可聽明白了?歐陽禦史不擅兵事,卻也能看得出來:此番太原之戰,我們必然能贏!他都已經開始擔心打完太原之後,咱們會窮兵黷武了!”
眾多統製官頓時轟然。
坦白說,他們也有點懵,不知道這個禦史到底在發什麽神經。此時趙恆這淺顯易懂的話出來,才明白過來。
“政議上的事兒,有些不太好在軍議上說。不過有些卻也可以拎出來講一講的,而且歐陽禦史也說的對,軍中流言這種事兒,必須得進行管控,不能形成風潮。”
趙恆麵色肅然起來,“此番太原之戰暫且不論,真要北伐,自然不能憑借腦門一熱就出兵。國家現在以軍事為主,是因為偽金兵鋒在前所迫,總要以此來應對。”
“國家不能一股腦的全麵倒向軍事,國雖大,好戰必亡的道理,大家都是知道的。當然,忘戰必危,也是讓大宋受了刻骨教訓的。”
“真要北伐,自然要做出詳細的計劃出來。積攢多久錢糧,供養多少士卒,國力是否支撐……今年年底的大朝會,這便是重點。”
“中樞執政,講究的就是一個光明正大,這些事情都會明明白白的列出來,合天下財賦以用兵,自然也能堂皇展現給天下人看。”
“事無不可對人言,這便是以後的中樞執政核心原則。”
說到這裏,趙恆微微頓了頓,便繼續說道,
“明年開春後兩件事是重點,一是科考取士,二則是中書省會出一份國家發展五年計劃的草案,需要同諸位相公、中樞各級官員、各地參知民事共同來完成,這將是國家主流。”
“北伐當然要伐,卻是要在這些事情都完成以後,真正穩住國內局麵,定下了方針,才會執行的。”
這話一說出來,歐陽澈也沒話說了。他不是反對出兵,隻是眼見著軍中的好戰風氣越來越濃烈,所以不得不豁出來壓一把罷了。
軍士好戰是好事,但是好戰過了頭,就是災難了。
……
這一番風波平息,宋軍自然開啟了正經軍議,討論如何打太原。
傾國之兵在此,自然要什麽手段都使出來。而這個戰術其實在此前的參謀軍議裏已經討論過無數次了。
具體來說,便是十四萬兵在東麵,並且涵蓋大半個南麵和北麵。六萬兵在南,五萬兵在西麵,以圍三缺一之勢猛攻。
當然,必要的工事也在提前做。建造營壘、挖掘壕溝、督造炮車……隨軍的民夫就是幹這種事情的。
但是坦白說,大型的攻城軍械其實不多,甚至於可以說是不夠用。因為太原城的金兵早半年前就開始堅壁清野了。
他們清到什麽程度?以太原城為核心,半徑幾十裏之內幾乎都看不到什麽樹的!
甚至於連成規模的石頭都不多見!當然,這倒是沒什麽問題,畢竟有兩萬妖皇空軍在,真要運石頭,哪怕飛到百裏之外其實也快。
可想而知,城內的大木、石頭、石炭之類的物資儲備充沛到了什麽程度。而太原城四麵本來就有成規模的炮車,如今隻怕是炮車陣地已經密集到讓人頭皮發麻的程度。
而且估計太原城裏麵已經根本沒什麽居民了,畢竟將近三十萬大軍、超過十萬的民夫甚至於超過十萬的妖獸部隊,還有海量的戰馬和大牲口,恐怕也將太原城塞的滿滿當當。
而且可想而知,在北方必然也藏著不少成規模的金兵,畢竟那麽多兵不可能全都塞一座城裏。所以想要圍城是根本不可能的,根本圍不住。
一比一的兵力比例,甚至於金兵明顯還多一些,圍個錘子。
但是怎麽說呢,現實條件限製,該做的還是要做的。能做多少做多少。甚至於在太原城三麵再起一座城也是應該的。
西麵的吳階部和南麵的韓世忠部都已經開始調集大量軍中修行厚土真氣的高手來堆土山以建高坡了,東麵也不能落下。
……
且說,太原自古乃是天下鎖鑰之地,在大宋的曆史上也是真的出了名的。
宋初時的太原原本乃是東漢國都晉陽城,當年太宗皇帝征伐晉陽城時耗費了大量的精力,前後曆時四個多月才攻城成功。
緊接著就是伐遼之戰,然後慘敗。迴來以後,惱羞成怒的太宗皇帝下令將晉陽古城徹底焚毀。
甚至於用種種手段壓製此地地氣,以防止再出現什麽真龍天子與他來爭奪天下。
後來又發現這地兒實在是太重要了,沒有城不行,就在汾水邊上建立了一座小城,周長不過十裏,便是宋時的太原。
話說當年要是他不發瘋毀掉晉陽的話,按照晉陽古城那種龐大的堪比京都府的規模,說不定就真能將金兵給攔住。
趙老二做過的離譜事兒多了,沒辦法。
後來趙佶花石綱弄的天怒人怒,在皇宮東北角還建造了一個大大的手辦場,收集了不知道多少奇花異石、珍玩古寶。
那就是天下聞名的艮嶽了。
結果等到趙桓上台,根本不顧金兵已經兵臨城下,還命皇城禁軍把整個艮嶽都砸了個稀巴爛,以示與先皇兩立之心。
隻能說,涿郡趙氏一家子的奇葩真的是一脈相承的。
……
而麵對一位侍禦史的問責,他懵了,其他人總不能也懵。呂頤浩就忍不住開口:
“德明(歐陽澈字)你且莫要激動,現在太原還沒打下來,如何就說要北伐收燕雲了?”
“軍中上下都說,年底之前收太原,明年開春便要兵發燕雲的!”歐陽澈依舊跪著,麵向呂頤浩,拱手問道,
“敢問呂相公,軍中糧草還能支撐多久?若要明年開春出兵,是不是要多收一道春賦?彼時又有多少亂軍會蜂擁而起?天下民力已竭了!”
“那隻是流言……便是打太原打的順,開春如何能出兵?”呂頤浩頭皮發麻。
“軍中興起這股流言,上下都會信的!”侍禦史臉色漲的通紅,顯然情緒激烈,“呂相公難道沒聽過這種流言?下官難道是在無事生非嘛?”
呂頤浩一時間也不好說什麽的了,而都省首相張叔夜則接過了這份問責,說道:
“這股流言乃是自京東而來,軍士們見到光複了河間府,便爭相請功要去打燕京。為了不讓士氣受損,中樞也沒及時澄清。”
“不會加賦的,朝廷定下了夏賦和秋賦,便永不加賦!隻要我坐在這都省首相的位子上,這條國策就不可更改!”
“這種流言便是不能澄清,也不能助漲吧?”歐陽澈今天真的是在官場上殺瘋了,先詰問了攝政王,又連續詰問了兩位相公,
“禦史台風聞奏事,深感不安!深覺不妥!!”
張相公一時間也沒話說了……隻能說,現在的禦史台是真的硬氣。
陳東和歐陽澈這倆人,可不就是硬氣的很嘛?而且人家說的也是實情!
而此時此刻,趙恆在樂柒的傳音中也終於明白過來這位侍禦史之所以發難到底是為何了,便平靜開口:
“德明先把襆頭戴起來。須知道,軍議歸軍議,政議歸政議。有事就說事,不要動不動就免冠。國家用人之際,重臣置氣免冠,實為誤國。”
歐陽澈沉默片刻,點點頭,便躬身叩首:“大元帥說的對,是下官魯莽了。”
便重新將身旁的硬翅襆頭給戴了起來。
“起來吧,大宋朝不管是軍議還是政議,都沒有跪著的說法。”趙恆壓住了這廝的氣焰,倒是忍不住笑了起來,環顧左右軍將來言:
“諸君可聽明白了?歐陽禦史不擅兵事,卻也能看得出來:此番太原之戰,我們必然能贏!他都已經開始擔心打完太原之後,咱們會窮兵黷武了!”
眾多統製官頓時轟然。
坦白說,他們也有點懵,不知道這個禦史到底在發什麽神經。此時趙恆這淺顯易懂的話出來,才明白過來。
“政議上的事兒,有些不太好在軍議上說。不過有些卻也可以拎出來講一講的,而且歐陽禦史也說的對,軍中流言這種事兒,必須得進行管控,不能形成風潮。”
趙恆麵色肅然起來,“此番太原之戰暫且不論,真要北伐,自然不能憑借腦門一熱就出兵。國家現在以軍事為主,是因為偽金兵鋒在前所迫,總要以此來應對。”
“國家不能一股腦的全麵倒向軍事,國雖大,好戰必亡的道理,大家都是知道的。當然,忘戰必危,也是讓大宋受了刻骨教訓的。”
“真要北伐,自然要做出詳細的計劃出來。積攢多久錢糧,供養多少士卒,國力是否支撐……今年年底的大朝會,這便是重點。”
“中樞執政,講究的就是一個光明正大,這些事情都會明明白白的列出來,合天下財賦以用兵,自然也能堂皇展現給天下人看。”
“事無不可對人言,這便是以後的中樞執政核心原則。”
說到這裏,趙恆微微頓了頓,便繼續說道,
“明年開春後兩件事是重點,一是科考取士,二則是中書省會出一份國家發展五年計劃的草案,需要同諸位相公、中樞各級官員、各地參知民事共同來完成,這將是國家主流。”
“北伐當然要伐,卻是要在這些事情都完成以後,真正穩住國內局麵,定下了方針,才會執行的。”
這話一說出來,歐陽澈也沒話說了。他不是反對出兵,隻是眼見著軍中的好戰風氣越來越濃烈,所以不得不豁出來壓一把罷了。
軍士好戰是好事,但是好戰過了頭,就是災難了。
……
這一番風波平息,宋軍自然開啟了正經軍議,討論如何打太原。
傾國之兵在此,自然要什麽手段都使出來。而這個戰術其實在此前的參謀軍議裏已經討論過無數次了。
具體來說,便是十四萬兵在東麵,並且涵蓋大半個南麵和北麵。六萬兵在南,五萬兵在西麵,以圍三缺一之勢猛攻。
當然,必要的工事也在提前做。建造營壘、挖掘壕溝、督造炮車……隨軍的民夫就是幹這種事情的。
但是坦白說,大型的攻城軍械其實不多,甚至於可以說是不夠用。因為太原城的金兵早半年前就開始堅壁清野了。
他們清到什麽程度?以太原城為核心,半徑幾十裏之內幾乎都看不到什麽樹的!
甚至於連成規模的石頭都不多見!當然,這倒是沒什麽問題,畢竟有兩萬妖皇空軍在,真要運石頭,哪怕飛到百裏之外其實也快。
可想而知,城內的大木、石頭、石炭之類的物資儲備充沛到了什麽程度。而太原城四麵本來就有成規模的炮車,如今隻怕是炮車陣地已經密集到讓人頭皮發麻的程度。
而且估計太原城裏麵已經根本沒什麽居民了,畢竟將近三十萬大軍、超過十萬的民夫甚至於超過十萬的妖獸部隊,還有海量的戰馬和大牲口,恐怕也將太原城塞的滿滿當當。
而且可想而知,在北方必然也藏著不少成規模的金兵,畢竟那麽多兵不可能全都塞一座城裏。所以想要圍城是根本不可能的,根本圍不住。
一比一的兵力比例,甚至於金兵明顯還多一些,圍個錘子。
但是怎麽說呢,現實條件限製,該做的還是要做的。能做多少做多少。甚至於在太原城三麵再起一座城也是應該的。
西麵的吳階部和南麵的韓世忠部都已經開始調集大量軍中修行厚土真氣的高手來堆土山以建高坡了,東麵也不能落下。
……
且說,太原自古乃是天下鎖鑰之地,在大宋的曆史上也是真的出了名的。
宋初時的太原原本乃是東漢國都晉陽城,當年太宗皇帝征伐晉陽城時耗費了大量的精力,前後曆時四個多月才攻城成功。
緊接著就是伐遼之戰,然後慘敗。迴來以後,惱羞成怒的太宗皇帝下令將晉陽古城徹底焚毀。
甚至於用種種手段壓製此地地氣,以防止再出現什麽真龍天子與他來爭奪天下。
後來又發現這地兒實在是太重要了,沒有城不行,就在汾水邊上建立了一座小城,周長不過十裏,便是宋時的太原。
話說當年要是他不發瘋毀掉晉陽的話,按照晉陽古城那種龐大的堪比京都府的規模,說不定就真能將金兵給攔住。
趙老二做過的離譜事兒多了,沒辦法。
後來趙佶花石綱弄的天怒人怒,在皇宮東北角還建造了一個大大的手辦場,收集了不知道多少奇花異石、珍玩古寶。
那就是天下聞名的艮嶽了。
結果等到趙桓上台,根本不顧金兵已經兵臨城下,還命皇城禁軍把整個艮嶽都砸了個稀巴爛,以示與先皇兩立之心。
隻能說,涿郡趙氏一家子的奇葩真的是一脈相承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