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麽朝廷做事也這麽沒有準數……”李淵頗有幾分嫌棄。


    對於這些個戍卒起兵、自行返鄉的理由,他確實能夠理解——大家都是有父母妻兒在家鄉的,怎麽可能一直停留在外,而不返鄉?


    更何況,什麽時候返鄉,原本都是有著正兒八經的約定的,三年一換,三年一換,他們都已經在桂林這邊戍守了六年了,忍不下去思念之情也是尋常。


    而因此,選擇幹掉監視他們的長官,轉而自行踏上北上歸鄉的路途,也不奇怪。


    ——畢竟,這種事情,曆史上早就有過先例了。


    而對於士卒的思鄉之情,也一向都是正經將領都需要、都知道重視的一個重要方麵——士卒一定會產生思鄉之情,將領們要是想要好好帶兵、坐穩地位,也就一定要顧及到士卒們的思鄉之情。


    就如同,當年的赤眉軍一直沒有西進,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大量的人手都來自山東地區,根本沒有什麽太大的向西的欲望;當年李密一直死磕洛陽,其中的一個原因,同樣是因為瓦崗軍的許多人都是那塊兒地方的人,如果沒有打下來洛陽,他們也並不願意直接向西前往長安。


    更不要說直接從關中跑到了江都,然後不得歸鄉,隋朝也眼見要完蛋,最終幹出了驚天大事的驍果軍了。


    但是,作為皇帝,作為天下的統治者,李淵對於這種擅自歸鄉、殺死長官的行為,同樣是不滿的。


    ——他理解士卒們想要迴家的想法,但是他絕對不喜歡這種擅自做主的行為。


    即便長官,那個崔彥曾不當人,不守承諾,那也不是這些士卒們以下犯上,殺死長官,擅自行動的理由!


    即使有再充足的理由,他們也不應該這樣做!絕對不應該!


    不然,今天能夠因為這個理由去殺死長官,違抗節度使崔彥曾的命令;那明天,是不是就能因為這個理由,去殺死天子,去違抗皇帝的命令了?!


    上下尊卑,還是很重要的。


    當然,鬧出來了這種事情,武寧軍節度使崔彥曾也必須受到處罰,也必須承擔責任;可這個處罰,這個責任,應該由皇帝、由朝廷來做主,來懲處——怎麽也輪不上這些戍卒們來做主懲處!


    崔彥曾的懲處措施,接下來有朝廷處理;


    但這些個敢於私自作亂、以下犯上、擅自行動、不聽軍令的戍卒們——也必須受到懲處!


    這種行為,完全夠得上處死了。


    也必須處死。


    不然的話,這豈不是在給全天下打樣——隻要你們覺得受了冤屈,受了委屈,忍不下去,那就能胡作非為,以下犯上,殺死長官,不遵守尊卑紀律,不遵守命令……了?


    這八百人,必須死。


    這個邏輯,李淵是非常認同的,所以他也不覺得當時的大唐朝廷表麵安撫,暗中謀劃著除去這八百戍卒有什麽問題。


    但是,既然是要表麵安撫,暗中謀劃除去八百戍卒,那就要有一個表麵安撫、暗中謀劃的樣子啊!


    怎麽,這麽輕輕鬆鬆、輕而易舉,隨隨便便地就被這八百人給察覺到了???


    那你還暗中謀劃個屁啊!


    既然想要穩定,那就是要把麵子上做足了功夫,不讓別人——至少是這八百人,察覺到有任何的不對勁之處,讓他們覺得,朝廷確實是妥協了,確實是要讓他們迴到徐州,確實是想要讓他們安分下來,所以寧遠不追究之前種種作亂之舉的責任!


    然後,暗中做好了萬全準備,隻待時機一到,就處死這些人。


    可是朝廷呢?大唐的朝廷呢?


    怎麽這種表麵一套背後一套。表麵安撫內裏做準備的事情,都做不好了???


    這都不是要讓朝廷對那些位高權重、人脈廣泛、消息靈通、眼線充足的高官顯貴大家族們動手——對這些人動手,那確實很容易讓他們聽到風聲,因為人家底蘊深厚啊!


    可是對這幾個戍卒而已,幾個小小戍卒,對朝廷大事幾乎一無所知、對朝中消息更是毫無了解的戍卒而已啊!


    怎麽,大唐的朝廷竟然是連這些事情都做不好了嗎???


    ——雖然現在藩鎮割據,朝廷對於不少地方並沒有多大的掌控力,但是李淵覺得,即便是這樣,可影響很多事情的還是利益、立場。


    而節度使們,在這件事情上,基本上還是和朝廷一個立場的,那就是,都覺得應該要懲處這些敢於作亂、自行行動的士卒們、


    所以,這也就談不上節度使們拖朝廷後腿、在其中作亂攪渾水的事情。


    可這樣了,朝廷竟然還是能讓龐勳這些人察覺……


    李淵不由得對這個大唐的未來真的絕望了。


    打天下打不下來,節度使處理不了,但是連這等小事兒都做不幹淨……


    想他當年,那可是把李密、杜伏威等人都料理的幹幹淨淨的啊!


    李密,杜伏威這些人,不必龐勳這八百戍卒難處理?但是他李淵難道露出了什麽馬腳?難道在什麽地方處理的不幹淨?難道讓這些人逃出了他的手掌心???


    【十月,龐勳向朝廷遞交了申狀,要求把都押牙尹勘、教練使杜璋、兵馬使徐行儉——也就是崔彥曾的三個親信——這三個大家痛恨的軍將罷職,並要求朝廷讓他們這些北還的將士們另外安置在兩個營之中,同時由一個將領率領,以保持自己的獨立。】


    【而崔彥曾接收到消息之後,和他麾下的將領們商議此事。】


    【崔彥曾當然沒有任何要把他的三個親信罷官去職的意思啦,他也根本不可能這麽做——此時的崔彥曾,怕是恨死了這八百戍卒。】


    【商討過後,崔彥曾決定直接發兵討伐龐勳等人,於是,他任命都虞侯元密作為將領,帶著三千人前去征討龐勳,並命令宿州、洄州兩州也一同出兵進攻龐勳。】


    【但是這一次出兵征討,卻並不如崔彥曾的願望。】


    【元密所帶領的三千軍隊大敗,龐勳故布疑陣,先去打了符離,和宿州五百兵馬在濉水上交戰,而這部分官軍一觸即潰,望風奔逃,所以,龐勳直搗宿州。而宿州當時由的觀察使並不在,由觀察副使焦璐代攝州事,城裏也已沒有軍士,隻好逃走。】


    【由此,龐勳帶著眾人占領了宿州。】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曆史直播: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今天有貓了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今天有貓了嗎並收藏曆史直播: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