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捂臉。


    又是這個生產力,生產力……說來說去,不管其他東西到底應該怎麽理解,不管這什麽封建軍隊聽起來好像並不算是什麽好話——雖然理論上應該隻是一種客觀陳述,不管什麽地主階級還是什麽階級,亦或者是什麽時代局限性……


    說到最後,這些東西不管怎麽理解,怎麽看待,都得迴到一個詞上:生產力。


    他其實早在最開始那兩個故事的時候,就已經關注上這個詞,以及這個詞背後所代表的東西了。


    並且,通過這個東西所講述的關於生產力的各種描述、語句,李世民大體上也能夠理解一部分這個詞的含義,


    對此,大唐的眾位核心重臣,也都參與到了解析生產力一詞、理解生產力一詞、將其套用到如今的天下、用當下的各種條件往裏套……等一係列任務之中。


    大家都是聰明人,也是真心實意想要理解乃至運用這個詞,因此,在多日的工作下來,也確實取得了不少喜人的進展。


    首先,最直接的,就是他們能夠在大唐的環境下使用這個詞來描述、總結很多事情了。


    其次,他們在理解的基礎上,也展開了嚐試所謂“推動生產力發展”的工作。


    而這個工作最重要的一環,就是通過“曆代”這個跨越時空的談天工具,從前朝後朝、過去未來獲取大量的有關於“生產”的各種信息。


    這些信息大部分是屬於農耕方麵,包括但不限於種子的情況,種子的類型,作物的種類和收獲情況,農具的改進,農具的種類,農具的使用……


    此外,還有其他許多方麵的信息,比如,冶鐵的技術,鐵器的打造和使用——有生活、耕種,也有作戰兵器盔甲等等;比如,紡織技術和紡織工具等,養蠶的情況,紡紗紡絲等等各方麵的情況;當然,還有一些和百姓並不那麽直接相關的東西……


    ——雖然以上的這些信息,有很大一部分並不非常明確,“曆代”中交流的人雖然大多是匿名,但也有許多人或是自己就不是很清楚某個東西或者情況的具體細節詳情,或是知道但是卻做不到準確表達;也或許是知道,但是卻並不願意說得太明確直白……


    但,雖然有些模糊,雖然不夠準確,可大唐的官員皇帝,還是從中獲得了巨大的收獲。


    這也讓李世民越發興致高昂、對大唐的未來充滿期望起來。


    慶賀的宴席他都找機會開了好幾場了——雖然有些隻是和幾個心腹重臣私下高興高興,規模不算大。


    盡管這些收集到的各種情報,在短時間內還看不大出來成效。


    農耕方麵自不必說,除了農具可能能夠在短時間內製造出來新的之外——事實上,這也隻是製造出來少量而已,想要推廣到全天下的百姓手中,同樣需要不短的時間;其餘的,不論是新作物的種植,或者是舊作物的改良,再或者是其他地方的作物的尋找……


    都需要很長的時間。


    而冶鐵、紡織,乃至於其他方麵的情報,同樣需要一段時間來發展,才能看看效果。


    但,李世民以及他的大臣們還是相信,大唐必將有更加光明的未來!


    為此,其實李世民在這幾個過往的農民起義故事講述的時候,都不是非常的專心。


    他更在意日後的——大唐、以及大唐之後的朝代的一些農民起義,因為這其中或許會有些新東西的出現。


    但現在,在隋末農民起義的這個總結中,“生產力”這個詞再一次被提了起來。


    一同被提及的,還有“階級”——“地主階級”,“封建”——“封建軍隊”與“脫離封建”,還有那個“時代局限性”。


    甚至可以說,這上麵對杜伏威歸順大唐的選擇,非常之不讚成。


    ……其實吧,從杜伏威本人的結局而言,李世民也承認他歸順大唐不是一個非常完美的選擇,最完美的,當然是杜伏威自己打下來天下,自己當皇帝,建立新的王朝。


    而杜伏威選擇投奔大唐——不能說錯,畢竟大唐的天下已定,但是他在歸順大唐之後的做法,並不是非常的聰明。


    隻是說來說去,歸順天命之主,接受詔安,也隻是尋常之事而已。


    可看起來,這上麵對於這種“農民起義”接受詔安,不是多麽持有正麵態度。


    -


    杜伏威、李密、竇建德等人,同樣在觀看這一整個故事。


    可以說,他們幾乎是看的最認真的那一部分人。


    而現在,幾人也頗有默契的直接跳過了最後的那些他們現在根本做不到、或者也根本沒有什麽興趣去做的內容——就是生產力啊、地主階級啊、封建軍隊啊等等這些。


    他們都把注意力放在了之前,自己如何獲勝、又如何失敗的過程中,打算從中記下諸多要點,然後讓自己避過“另一個自己”跌進去的深坑,從而發展的更加強盛。


    當然,對於總結之中的前半部分,他們也有些想法。


    “沒有足夠遠大的戰略眼光”……這確實是一個關鍵問題。


    雖然他們其實不太願意承認,但某種程度上,他們確實也犯了陳勝吳廣、綠林赤眉這些起義軍所犯下的錯誤。


    當天下已經悄無聲息地進展到了下一個階段,或者即將要邁入、並且必然要邁入下一個階段的時候,他們對天下的認知還大半停留在過去。


    ——倒不是一點也沒有意識到情勢的變化,不然的話,李密、竇建德、杜伏威幾人也不會想著自立為王。


    但是,自立為王方麵是意識到了,可對於局勢的把控、軍隊的部署、其他勢力的認知卻當真是沒有跟得上。


    結果就是,他們三個接二連三、整整齊齊地被長安的李淵給一一解決掉了。


    想要破局,其中的一個方案,就是聯合起來!


    ——如同下一段話說的那樣,他們確實是各自為戰,雖然從整體局勢上看,他們一同努力幹掉了隋朝,但實質上他們還是分開的、互不統屬,也同樣不曾有過什麽戰略上的配合的狀態。


    是以,他們的力量其實也很單薄。


    但是,說要聯合簡單,可到底該怎麽聯合?


    怎麽樣,才能讓對方兩人放下戒心,願意相信自己,與自己聯合?


    ——李密、杜伏威、竇建德三人都在自己的角度開始了深深的思考。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曆史直播: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今天有貓了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今天有貓了嗎並收藏曆史直播: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最新章節